当前位置 首页 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 第44章.还是从友丽转回到了Photoshop

《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第44章.还是从友丽转回到了Photoshop

作者:田连宇 字数:3989 书籍: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

  在我坐屏观天的见识过的图像处理软件中,一直以为Photoshop是最强大的,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疑问。

  在有了第一台电脑后也就一两年的时间,我开始找Photoshop软件。

  那个时候是真难找。

  没有网络可以提供下载服务,也不知道哪里有卖的,只能买光盘去安装。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经历简直太魔幻。

  那时候电脑还很小众,像我们这样接触电脑比较早的人刚从DOS命令下转到视窗界面不久,基本上没几款应用软件,卖光盘的人也极少。

  我应该属于国内最早买光盘的那一批人。

  和仅仅过了几年就漫天遍野都是卖光盘的“繁荣景象”不同,那时许多人的电脑上还装着软驱,连光盘都没听过。写到这个情景让我想起了20年前我刚得了痛风时人们见我一瘸一拐地走路问我后都好心地加了一句是不是晚上睡觉没关窗户一样,那时候没人知道痛风是什么,我还得一个一个地解释。

  在萨尔图到处闲逛的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

  问:“有Photoshop中文版吗?”

  答:“都是外国的!不过有字幕!能看懂!”

  :“我要的是Photoshop!”

  答:“我也看不懂外文,我也是看字幕!”

  再找到一个。

  问:“有Photoshop中文版吗?”

  答:“都是外国的!不过有字幕!能看懂!”

  于是,再问的时候我就改了。

  问:“有绘图软件吗!”

  于是开始正常沟通。

  基本上是没有绘图软件的。没办法,告别。

  “先别走,我这里还有别的,中文字幕的!”

  再后来的时候,感觉也就几个月的时间,软件突然多了起来。这回再去问,人家知道了,至少不再向我推荐中文字幕了。

  也有几家有的。可惜基本上有的都是英文版的,买回来安装后看不懂,根本没办法用。

  总这样也不是办法。

  后来买了一款友立硬派(Photoimpact4.0)的正版软件,当时并不贵,也就几十元,如果没记错就是68元。

  这款软件可以说陪了我20多年,我现在仍然在用7.0的正版。

  用得极为熟练。

  直到现在每次打开看到启动页面也很亲切。

  其实当年我用这款软件主要是做排版设计,也就是编辑《油化青年》时处理一些插图。

  并不是处理照片的。所以一直以来学的用的都是这方面的功能。

  这也造成了我摄影后,没有一款得心应手的处理软件。

  对于照片上的一些瑕疵,我基本上都是用Photoimpact7.0来处理,很是费事儿。

  并不是这款软件差多少,而是我从用它开始就没用过这方面的功能,这就造成了我总是依着设计的思维和方法,用处理图片的理念去处理照片。

  当然总是差强人意。

  只能换软件了。

  这期间的Photoshop已经出了汉化版,不是中文版,是有人根据软件做出一个汉化包,解压后会替代原来软件中的英文标注。

  做的好的太少,至少我没遇到过。光盘倒是买了不少,不能完成安装的居多,即便有能正常安装的,对于那些翻译的莫名其妙的标注我也忍了,但因为用习惯了友立,对于Photoshop的图层理念总是觉得别扭,加上我当时要处理的量也不大,最最关键的是那个时候还没有网络,没看到用Photoshop处理后的照片惊艳效果,当然也找不到怎么用这个软件的资料,只是自己试着操作了几次后就不用了。

  卸载。

  第二次和Photoshop失之交臂。

  失之交臂的同时我也没闲着,慢慢地找绘图软件,慢慢地把这些年自己能找到的软件都找了出来一个一个试。

  绘声绘影。

  Painter。

  sai2。

  光影魔术手。

  Sea。

  ……

  都不行。

  再次想起了Photoshop。

  没办法。绕了25年左右,还是绕了回来。

  在我用过的几乎所有的图形处理软件中,我从没系统去学习过,都是自己看,然后慢慢试功能。

  其实并不是图形处理软件,好多东西几乎都是这样,入手后都是第一时间自己捅咕,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因为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印象比较深。

  不好之处就是学得不系统,很多功能因为没用过,所以根本不知道能干什么。

  这些年来我最认真系统学习的软件就是3DMax,单位组织的脱产学习半个月。

  在这半个月里,我认真学习,做笔记,背步骤。

  能够做出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头那个旋转的四个字的动画效果。

  可惜的是我们当初学的版本是英文的,对于我这个英文不好的人来说,就是天书。

  只能硬记。

  老师鼠标点到了左边第二个命令然后在出现的命令行第七个单词上点了一下,我们就在笔记上硬记写上左二上七,至于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根本不知道,也不道上边那六个单词和下边那些单词什么意思。反正就是点第七个。

  然后第二步又是这么点了一个命令,又是不明白什么意思,左三下五之类的又是硬记。

  效果自然不用说,当时邯郸学步般地学会了做新闻联播在地球上转动,要是改成天气预报绕月亮转就不会了。

  根本不用等到现在,几个月不用后所有的操作基本上就全忘了。

  前些时候看到B站有3DMax的教学还好信儿地打开一集看了一会儿,还是和听天书一样,绝了继续学习的念头。

  现在我还记得那个从BJ来的老师毕立伟。

  让我记住这个老师的不是因为他在培训结束时极快速地用3DMax给我们做了一双手和和平鸽加上友谊长存之类的字后写着毕立伟敬献的画面,而是他的无奈。

  他是BJ来的老师,后来知道在那个圈子非常出名。

  被大庆请来后他想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理念。

  第一节课他就说要教我们如何只用一个Box拉出一架飞机出来,说要通过这个过程开拓我们的思路,让我们以后在设计的时候能不落俗套然后变成高手。

  大神级的老师讲课基本上都是从战略层面开拓思路开始而不是单纯教技能的。

  我后来也一直这样做不知道是不是受了他的影响。

  上课开始。

  他坐在屏幕前,一个基础Box(还好这个词我还知道,所以这么多年没忘记)完成了一个盒子的建模,向前后左右简单的一个复制出现了五只盒子,紧接着左右盒子一端缩小变成了机翼样前边和后边盒子一边缩小变成了机头和尾翼,几秒钟就拉出一只飞机雏形。然后停了下来告诉我们注意他即将进行的下一步操作,提醒我们这个理念很重要。

  有人举手。

  正在激情讲课被打断,老师不快,问何事。

  回答说没看懂。

  于是毕老师重复做了一次一只翅膀一端缩小的步骤。

  说这个很简单,就是想没想到的问题。

  然后再问明白了吗。

  许多人举手,还是不明白。

  再做了之前的Box复制,然后拉出翅膀。

  这回全举手,说不明白。

  老师问哪里不明白。

  说盒子不会建。

  老师当时就蒙了,时隔多年我都能脑补出当时他应该是冒汗了。

  最后问了一下,知道我们根本就没接触过这个软件什么也不会以后,深感无奈。

  当然他的回答情商不太高(也许他情商很高已经回答得很委婉了)。他说,你们请我太不值得了,我学生教你们都有些浪费了。就这样,这个在BJ都很有名的3DMax大师,能一边听着数据一边建模,然后成品极快就在电脑屏幕展现出来的大神级高手,放弃了给我们用Box做飞机的想法。认命般地一个命令一个命令地教会了我们做出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时那个旋转出来的特效。

  可惜了没跟这样的大神学到东西,就连联系方式也没留下。

  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真的可惜了。

  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他仅提醒了我们一句要注意的理念是什么,留做遗憾吧,毕竟人生就是由诸多的遗憾组成的。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系统地去学软件。

  用佳能相机开始人像题材拍摄后有些照片是必须要进行处理的。

  所以只能慢慢尝试用Photoshop。

  因为Photoshop是一款我已知的最强大的软件。

  功能强大就意味着命令要多,意味着要学的地方也多。

  买了一些网课资源。

  太多,给了好几百G。

  在以前的章节中我经常抱怨我当年学东西时,资料太少,所以对每一本书都如获至宝,认真看,认真学。

  现在反过来了,资料太容易得到。

  这也不是好事儿。

  书非借不能读也。

  当年我们系主任李植森老师曾给我们讲过当年他们学习的情况,有些课程连课本都没有,只能早去占座,尽可能占据前排位置,然后把老师讲的东西尽可能地记下来。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快记,然后下课自习的时候再一点儿一点儿整理,他非常羡慕我们有教材可以随时复习。他教过我们记笔记,说“因为”“所以”可以用数学题中的三个点表示,一切都是为了快。

  他羡慕当初的我就像当初的我羡慕现在的我一样。

  现在什么样的资料都能找到,就连上课都有视频回放。

  我一直觉得视频有回放不是什么好事儿,有的人会因为有回放所以觉得耽误一下没什么,找个时间看一下就行了。

  但几节课耽误下来,就是十几个小时的量。

  犹豫一下。

  变成了几十个小时,更没时间了。

  结果电脑里存了好几个硬盘的视频,想看也无从下手,估计是不会再看的了,越来越多的视频徒增买硬盘的花费。

  因为不想以后攒了一大堆资料没时间看而头疼,所以我总说,既然报名上课了,就一节课别落,认真在课节要求的时间去听,在老师要求的第一时间把作业写完。

  否则,就不如不学!

  因为买的Potoshop网课给的资料太多,一时间也无从下手,耽误了一段时间后,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于是加入了一个免费课的微信群,里边的老师讲得很好,尽管最后他们的本意是让免费听课的学员能花钱去听他们的收费课程,但这并不影响我从中学到东西。

  这些免费课的套路基本上是这样的。

  一般是两个多小时。前一个半小时老师讲基础的东西,讲得极为详细。

  大家跟得很认真,也都能跟得上。等到大家跟得差不多了,然后几个理念上的跳跃,从相当于小学难度直接跳到了高中或大学难度,他用鼠标点了几下,迅速调了几个参数,画面立时就变得极为唯美。

  但绝大多数人到这步都听不懂,跟不上。

  因为没有回放,所以做不出最终效果。每到这时就是老师开始介绍他们收费课程的时候,特意强调的就是每节课都有回放(免费课程是没有回放的),因为做不出免费课堂上老师举例做出的唯美效果,关键是就差几步,看着仅有的少数能跟上的同学发出的最终作品不心动是不可能的,这种神操作下每节免费课都有很多学员缴了只有本节课才有的三千多元(基本上都是这个价)费用买了八九千课程的福利变成VIP学员。

  我不说话,我就看着他们交费。

  这个对我正好,我恰好是不缺理念而缺软件基本知识。

  这样每天的一个半小时我都会有收获,然后再去学第二天的,这半年我就是这样学的。

  跟了半年左右的免费课,我对Photoshop软件基本上有了个大概的了解,至少知道可以把照片处理成什么样了。

  今天和景祥同学探讨的时候,和他说起原来我的第一台电脑硬盘才400多M,人家卖电脑的人说这么大的硬盘能把大英百科全书装下,当时觉得真大。他就讲当年的程序员写程序时要精简再精简,直到无法压缩才会发布。现在存贮空间增大了,开始追求使用体验,为此增加的那点儿代码根本不用考虑占用内存情况,这就导致软件越来越大,使用功能同样也越来越便捷,很多原来需要一步步做的效果现在只需要一个命令。

  学起来确实比以前容易多了。

  用起来也比以前容易多了。

  原来不是我比以前聪明了,哎,有些时候真是难得糊涂好啊!

  这就是在免费网课上学的。看着现在至少可以照着边上记的笔记运用那些当年如听天书般的概念的一幕,有时想想很有一种不真实感。

  这时回想一下,发现当年有些事情一步错过没有跟上失的这个毫厘真的会导致现在差上千里。

  前些年有一次和影友交流,我说我第一次找Photoshop是1998年左右,但因为是英文版的最后放弃了以后,他都替我可惜,说如果当年开始学的话,现在光凭这手技术就可以吃得很好。

  又想起来夫人说我这些爱好不当饭吃了。

  但是,这没办法,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反正错过的也不只是这个软件。我们都是从1岁活向100岁,没有倒过来活的(反正电影《返老还童》中的情节我在现实中是没见过)。

  所以我们都会错过许多。

  有时错过的是人,有时错过的是事,最可惜的是错过的还有当时出现的昙花一现的机会。

  这都没什么,重新开始吧。。

  至少有个心灵鸡汤说得好:“学一样东西最好的时候是年轻时,其次就是今天。”

  既然有用,那就开始学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