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玄幻:我的功法无限升级 第287章 合作的契机?

《玄幻:我的功法无限升级》第287章 合作的契机?

作者:太零 字数:1838 书籍:玄幻:我的功法无限升级

  万利拍卖行的鉴定现场。

  专家席中,一位穿传统唐装的老人对沈瑜说:“您好,请坐。您有什么文物要送拍卖呀?”

  桌子上有几位专家的名牌,穿唐装的老者是鉴定组的组长,名叫杨柏。

  沈瑜先拿出了装着诗经的盒子,打开盒盖,推了过去。

  杨老将清代刻本诗经取出查看,又给周围的几个鉴定师轮流看了一遍。杨老没有犹豫,点了点头,对沈瑜说:“刻本诗经不错,大概是清朝后期,市场上估价大概五百元一本。这一套比较完整,品相略微受损,好在是完整的一套。”

  他用看向身边一位中年人。

  中年人是估价师。他说道:“从近几年的成交记录看,清代刻本诗经,起拍价可以定在在两、三千元左右。

  沈瑜点头说道:“可以。”

  等在一旁经理彭峰急忙说:“沈先生,咱们现在就去签合同。”

  沈瑜说:“不着急,还有。”

  接着,他拿出了金刚杵,摆在了几个鉴定师的面前。

  杨老说:“哦,铜器、法器,这个可是李老师的专长。”

  他看向旁边一个干瘦中年人。

  李老师拿起了铁杵仔细观察。

  他放下铁杵,对沈瑜说:“东西不错,铁鋄金银独股杵。制作年代,大概是明朝晚期到清朝早期吧。”

  其他几个人轮流看过铁杵以后,都同意老李的意见。

  沈瑜斩钉截铁的说:“这是明朝永乐年间的宫廷供养法器。”

  老李与几个专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意。

  收藏者都会认为自己的东西很宝贵,他们已经习以为常。

  老李问道:“我们鉴定的时候,都会谨慎的做判断。

  永乐年间的法器很难鉴定,您是怎么判断出,这件法器是永乐年间的法器?”

  沈瑜说:“铁杵的花纹有部分脱落。原本是个缺点,可是脱落之后,露出来铁质工艺,还有鋄金银花纹的办法,都是永乐时期的工艺特点。

  明代宫廷法器主要分为铜和铁两种材质。存世量较大的是铜质鎏金法器。另一种就是以铁雕鋄金银工艺的铁质法器。

  可能是由于铁雕鋄金银工艺法器的加工难度较大的原因,现存于世的明代宫廷铁雕鋄金银工艺的铁质法器寥寥无几,而且绝大多数没有款识。

  因此,虽然在史书上屡有对僧人赏赐法器的记载,但是对明代宫廷制作法器的断代,还是一个不太容易的事情。”

  沈瑜喘了口气,稍作停顿。

  李老师说:“小伙子,你自己也说了,这类法器很难明确断代。”

  沈瑜说道:“绝大多数没有,不代表绝对没有。其实,少量铁雕鋄金银工艺的法器,有明确的永乐年款,因此,可以当做标准器进行对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永乐法器鉴定的疑问。

  这件永乐金刚杵的吞口部分,使用的是鋄金丝工艺,吞口的角和鼻子用的是鋄金箔工艺,额头部位使用的是鋄半圆形金珠的工艺,腮部则是将事先打制完毕的小圆金片,按一定的顺序叠压鋄金片,以达到特别的视觉效果。”

  沈瑜滔滔不绝的说着金刚杵的工艺。被吸引过来人,越来越多。

  刚开始的时候,几位专家觉得这只是沈瑜的臆测,当他说到具体的工艺和参照品的时候,有人开始在手提电脑上查询资料。

  几个别人查资料的时候,沈瑜还在继续讲自己的看法:

  “我个人对这件金刚杵的看法,倾向于永乐早期制作的,有很大可能是承继借鉴了元代宫廷铁雕鋄金银的工艺。由于这件金刚杵的工艺,相对于其它的永乐宫廷铁质法器,更为精细。这柄金刚杵如果是用于赏赐,被赏赐的对象,有可能是身处明朝的密宗法王,或者是与其地位相近的僧侣。”

  李老师赞叹的说道:“说的好!看来,你对这类文物很有研究。您稍等,我们研究一会儿。”

  看到现场出现了疑问,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说真,也有人说假。

  最终,几个专家找到博物馆的几件参考器的图片,与金刚杵比对之后,擅长法器鉴定的老师与专家组的组长,迅速交换了意见。

  杨老说道:“小伙子,你眼力不错,这件物品,基本可以断定是永乐年间的法器。”

  专家给出了意见,围观的人议论的更热闹了。

  “没想到,真是明朝的?刘哥,刚才你可看错了。”

  “今天送来的东西,有好多被鉴定出是假货,没想到,这小伙子一个人带来了两件真品。”

  几个鉴定师和拍卖师商议了一下,决定把起拍价格定在六万元。

  彭峰对沈瑜说道:“恭喜,东西是真的,咱们去签合同?”

  沈瑜说道:“不急。”

  杨老有些惊讶的问道:“你还带了别的文物?”

  沈瑜从背包里拿出了两个锦盒。

  这两个锦盒被摆到桌子上,何年脸色变得古怪起来。

  这是文物商店订制的锦盒,他自然认得。

  沈瑜打开锦盒之后,拿出了鼻烟壶和香插。

  何年心想,还真的这两样东西。他与王问对视一眼。

  王问也见过这两样文物。

  何年心想,买到手没几天,就送到拍卖会上来了?这小伙子可能想在拍卖会上,能够卖出一个好价钱。

  杨老说:“珐琅彩和料器,是于老师的专长,请他来看吧。”

  于老师是一个穿着格子衫的中年人。

  他依次拿起两件东西仔细查看。

  看罢,于老师问道:“东西不错,小伙子,这是家传的吗?”

  沈瑜丝毫没有隐瞒:“从文物商店买的。”

  这话一出,周围几个鉴定专家带着笑意看向了贺年。

  贺年点了点头:“这个小伙子,是从我们那儿买的。一个是民国的料器花插,一个是清朝晚期的铜胎画珐琅彩鼻烟壶,都是不错的东西。”

  几个鉴定专家听到何年的解释,都点了点头。

  何年对沈瑜问道:“小伙子,你买了文物,还没过几天,怎么送拍卖会上来了?”

  沈瑜说:“送拍卖会,或许会卖个好价钱。”

  何年心想,果然如此。年轻人沉不住气,你想等升值,也等几年再说嘛。哪能这么快?

  正在鉴定两样文玩的于老师,突然皱起眉头。

  他拿出了放大镜,对着鼻烟壶仔仔细细的看了良久。

  几位鉴定专家都已经认同贺年的说法,就等着于老师给出意见。

  可是,这位于老师对着鼻烟壶翻来覆去的看,看过还不罢休,又反复掂重量。最后,还让人拿过一个电子秤----称重。

  看到于老师这番做派,周围的人也察觉到了一丝古怪,把注意力都放到了于老师身上。

  于老师的眉头越皱越深。他抬起头来看看周围几位专家,似乎有些举棋不定。

  专家组的组长杨老问道:“于老哥,怎么不说话?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于老师说:“这件料器倒是没什么问题,唯独这一件鼻烟壶,我怎么觉得,它的材质不像是铜胎呀?”

  哦!

  几个专家听完之后,依次拿起鼻烟壶查看。

  这些专家各有专长,但大多数人对瓷器,珐琅彩多少也了解一些。

  被人提醒之后,再次查看鼻烟壶,很多人也开始犹豫了。

  杨老反复称掂过重量,说道:“从外观上看,似乎没什么问题呀。不过要说这重量吗,如果不是于老师提醒,我还真不会这方面去想。”

  他停顿片刻,看向沈瑜。

  “沈先生,东西是你的,你怎么看?”

  沈瑜胸有成竹,任由他们反复鉴定。此时,他不慌不忙的说:“这件鼻烟壶,不是铜胎画珐琅彩,而是金胎画珐琅彩。”

  此话一出,整个大厅里霎时间安静下来,所有的人清清楚楚听到了沈瑜的话。

  除了于老师,其他几位鉴定师愣在那里。

  金胎???

  工作人员和其他等着鉴定的人,听到了铜胎画珐琅彩,变成了金胎画珐琅彩,不少人围拢过来,想看个究竟。

  “不可能!我们反复看过,这件鼻烟壶明明就是铜胎画珐琅彩。”何年大声说道。

  他听了沈瑜的话,顿时急了,瓷器是他的专长,珐琅彩器皿他也很熟悉。这件鼻烟壶,是他经手的,如果结论被一个年轻小伙子推翻了,还当着他面儿捡漏。那就是他的失误,他如何肯承认?

  嗡的一声,会议室里面整个乱了起来。由于很多人带了贵重东西,工作人员急忙维持秩序。

  何年说道:“这件鼻烟壶,你是从我们店里买的,怎么会变成金胎画珐琅彩。”

  王问看他有些激动,拉了拉他的袖子。

  杨老对沈瑜说道:“你的判断,有什么依据吗?”

  沈瑜说:“金胎和铜胎,其实很容易鉴定。只不过鼻烟壶器型太小,从重量上就很难区分。这件东西是外销品。上面的珐琅彩与装饰用的多,露出来的金胎几乎被遮住了,再加上长期氧化,使得这件鼻烟壶从外表上很难判断。可以用碳14或者其他的办法鉴定一下。这件鼻烟壶应该是同治时期的。虽然鼻烟壶的款识写的是乾隆年制,但是,款识的书写方法与同治时期的珐琅器皿完全相同。所以,这件鼻烟壶,应该是清--同治--金胎画珐琅彩鼻烟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