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荆楚仙侠志 初至人间少年郎 第五十二章 参与朝会

《荆楚仙侠志》初至人间少年郎 第五十二章 参与朝会

作者:白马青衫少年客 字数:2778 书籍:荆楚仙侠志

  李华蕴思索着说道:“刚刚听巫司命所言,对于城内瘟疫,祭司们快要无力应对了,而源头就在守城战士遗体上,若不及时处理,待瘟疫彻底爆发,丹阳城将会十室九空。

  而荆湘将军认为战士们保家卫国守护家园而死却落得如此下场,此行为是对战士们极为不尊重的表现,民众将士会因此对楚国失望,爆发民变兵变。

  现在二位所争论的核心就在战士们遗体的处理上,既要迅速殡葬,也要对战死的将士们尊重,让大伙儿满意。如果做到这两点,巫司命是否能彻底解决瘟疫,荆湘将军是否同意埋葬。”

  长袍老者心中早已知晓结果,微笑着点点头道:“只要能迅速处理此事,吾便可带领祭司们将城中瘟疫彻底解决。”

  披甲老将于宫殿另一侧拱手说道:“此次丹阳战死之人数万,况且先前罗国于边疆南部发起国战,将士们亦死伤惨重,若战士遗体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吾自然同意。”

  李华蕴见二人点头认可,思索片刻说道:“在我的家乡,为国捐躯乃是最大的荣幸,亲朋好友虽天人相隔,却以此为荣,争相追崇。凡为国立功者,铭记其功,载入史册,供后人瞻仰学习,逾千载岁月依旧传唱于世间。何况此战守卫家园,抵抗外敌,救楚国与危难之中,诸位可以将周国的……”

  言及此处,李华蕴突然想到,周国此时作为华夏正统,同是华夏人,这么宣传不合适,随即改口道:“诸位可以将战士们守卫丹阳的英勇事迹大肆宣扬,让此事件在荆楚大地上流传,让每一个楚国人都牢牢记住这些英雄们的功劳,增强民众对楚国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为国征战的荣誉感,假以时日,楚军必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民心所向,何愁兵变?”

  披甲老将听完点了点头表示认可,端坐在案几后方问道:“此法将来大有可行,而今丹阳瘟疫愈发严重,巫老不死的又无法彻底解决,对眼下之事并无太大功效,不知可有别的。”

  长袍老者瞥了一眼荆湘,朝着李华蕴催促道:“李景伯,还是说一下战士遗体如何处理吧。”

  看着下方仅仅有些意动的众人,心中十分惊讶,“这都不行?也对,这不是老家那边,民众的思想工作还做没到位”。接着李华蕴将昨日与熊彻所言再次说出,“我的建议就是将战士遗体统一焚化,统一埋葬,为其立碑,在其上铭记功勋事迹……”

  随着李华蕴开口,台下之人从意动到疑惑不屑再到凝重的思索,神情不断变换,琢磨着此方案的可行性。在其讲述完毕准备喝口茶解渴之时,端坐在后方的一位方脸大夫开口问道:“李景伯,此法吾等固然同意,丹阳民众却未尝认可,如何执行?”

  台下一袭白衣俊俏非凡的斗伯比刚欲张口,李华蕴已放下茶碗说道:“我听彻老弟……咳咳……我昨天听你们国君说,你们当中也有亲人朋友战死在这场大战之中,既然你们同意,那就带头行动,你们亲近之人必然会跟随支持,将士民众必然有所意动。此时,你们仅需将瘟疫的严重性给大伙儿解释清楚,最好将最坏的结果展示出来。”

  台下议论纷纷,在这个天下礼乐尚未完全崩坏,此处又是十分向往中原制度,模仿中原的荆楚大地,众人对青史留名、传唱千古一事极为意动,言语间尽是向往。

  就在李华蕴认为此事已经妥了,端着茶碗喝了口茶准备尿遁之时,那披甲老将身后响起了一道憨厚洪亮的声音,“李景伯,虽然立碑立传,流芳千古,名垂青史听起来很好,给将士们的补偿虽然也很宽厚,解决瘟疫这事儿也很急迫。但是,亲朋好友遗体不能安然殡葬,让他们的魂魄无法去往阴间与老祖宗相聚,这不是害他们呢吗?我们都是粗人,那些好处自然诱人,但若是无法与祖先团聚影响后人,这点儿依旧接受不了。”

  大殿之中一片寂静,心中对千百年后依旧传唱而产生的向往火苗被瞬间浇灭,众人面面相觑,嗡鸣声响起,千百年来刻在骨子里的宗法制度,传统习俗,认知观念被其一句话唤起。除了前排数人稍有兴致的看着李华蕴如何解决,沉默不语外,台下局势瞬间逆转,反对声从荆湘身后逐渐蔓延至整个大殿。

  随着时间推移,李华蕴看着台下众人情绪愈发激动,声音越来越大,甚至有几个披甲之人愤怒的起身怒骂。李华蕴挠了挠头心中慌的一批,“彻老弟,你们这的朝会以前都是这么……这么狂野的吗?”

  熊彻淡定的品着浓茶,抬头扫了眼台下,宽慰道:“李兄,莫要紧张,没看前面那几位没动嘛?”

  眨了眨眼,看着台下满脸笑意盯着自己的几名老人,再看向后方喧闹的众人,李华蕴由衷的感叹了一句:“我还以为朝会就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呢。”

  正在喝茶的熊彻疑惑转头,“什么?”

  李华蕴急忙摆手,“没什么,没什么,让我想想哈,你们这据说是有阴间的,姬存老哥也跟我讲过,那……有没有办法让他们魂魄团聚呢?”

  见熊彻摇了摇头,李华蕴接着问:“那能不能与阴间沟通呢?”

  叹了口气,熊彻拍着李华蕴肩膀说道:“吾听祁姨说过,有没有阴间和魂魄都不一定呢,虽代代相传,死后平安入土,方能魂归阴间,否则只能在世间游荡,饱受折磨,但并无一人亲眼见到,皆是传说,吾认为,这些不过是国人的一丝期盼罢了。”

  李华蕴眼前一亮,接着问:“除了彻老弟你之外,还有谁是这样认为的。”

  熊彻抬了抬下巴,示意前排那几位老人皆是如此,“诺,那几位可清醒着呢,特别是巫司命,以前宗庙祭祀都是他在主持,曾经国内所有巫祝都归他管辖,这方面他最清楚。”

  李华蕴突然靠近抱着熊彻肩膀,凑到其耳边小声问道:“彻老弟,如果让巫司命为死去的战士们举办一场大型祭祀活动,沟通阴间,昭示先祖,为魂魄指引道路,这事儿巫司命他不会拒绝吧,毕竟宗庙祭祀大家都能相信,这应该也没问题。”

  听到这番言论,熊彻浑身僵硬,随后激动的拍着桌子说道:“吾怎未想到此处!”

  看到自家国君激动的拍桌子,起身之人悄悄的俯下身子,瞬间安静了不少。

  熊彻看着巫司命接着对李华蕴说道:“事关礼制,巫司命或会拒绝,今天就如此结束,吾私下先与巫司命沟通一番。”

  李华蕴急忙拦下,在熊彻诧异的眼神中将自己的计划道出。

  自喧闹起一炷香后,熊彻拍着案几喝止众人,在一片安静的大殿中,李华蕴的声音缓缓响起:“大家不是担心亲朋好友的魂魄无法到达阴间与祖先团聚吗?那就为英勇战死之人举办一场盛大的祭祀……”

  台下,披甲老将一方不再“愤怒”,眼中充满了欣喜,祭司们琢磨着“工作量”,面露苦色,而那帮“士大夫”们则欲言又止,神情各不相同。

  话音刚落,长袍老者巫司命收起笑容,默默说道:“此法可行,但祭祀需要的时间很长,只能在祭司们驱散瘟疫之后才能开始。”

  自议政起,始终未曾言语的都大夫突然开口:“此事不合礼制,祭祀乃国之大事,不可如此胡闹。”

  斗伯比说道:“夏后启曾言,用命,赏于祖。武王亦曾反商王政,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荣闾,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战士们守护丹阳而亡,谈何礼制?”

  听着身后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披甲老将荆湘亦是拍着案几说道:“战士们守护丹阳而死,想要入土为安就不是大事了?周国礼制吾亦清楚,但这里是楚国,焚烧尸体集中埋葬,结果举办一场祭祀,为其明示先祖都不愿,汝问下民众将士将会如何?”

  荆湘身后数道愤怒的声音紧随其后,“吾冒死为国征战,如此对待吾等,何来认同归属与荣誉?汝这般言语,如何让吾等相信李景伯之言?”

  “吾手下将士于边疆连年征战,为国捐躯者众多,为战死之人引路都不愿,以后谁还愿意从军?”

  “祭祀之事必须在前面。”

  “必须大办。”

  “……”

  在荆湘几人歪解之下,成功让众人默认同意此事,不再坚持埋葬,对祭祀的规模及时间展开争执。

  看着台下即将再次陷入混乱,熊彻饱含深意的看了一眼荆湘,随即挥手示意大家冷静,缓缓开口说道:“这场祭祀必须大办,以国祭之礼为战士们送行,至于时间上。”

  停顿片刻,熊彻看向长袍老者,“巫司命,驱散瘟疫后能否为英魂指路,为其明示先祖?”

  长袍老者嘴角不经意间抽动几下,随后坚定的点了点头,“魂魄可以存世一年有余,所以驱散瘟疫后并不耽搁。况且,只要有其衣物,便可为其祭祀。”

  熊彻扫视着台下文武官员们盖棺定论,“既如此,火葬烈士遗体,祭其先祖,为魂引路。此事,瘟疫为先,送行随后,凡为国捐躯者,以国礼祭之,厚待其亲,碑刻名姓,册记生平,制律作乐,传唱荆楚,铸器作铭,祭奠英魂。”

  言罢,熊彻再次开口问道:“诸位可有难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