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狱中讲课,我教曹操当奸雄 第449章 救人的方法

  两位皇子对面,是一模一样的两个箭靶。

  元庆帝淡淡道:“开始吧。”

  二皇子抬起手里的弓,箭已经搭好,他微微眯起眼睛看向箭靶,瞄准后毫不犹豫地松手。

  “嗖”的一声,二皇子这箭正中红心。

  与此同时,太子的箭射在了另一个箭靶上红圈外的蓝圈与黄圈交界处。

  对比非常明显。

  二皇子神色平静地收弓,太子不悦地瞪他一眼,在心里埋怨父皇,二皇子大了他整整两岁,这么比一点都不公平!

  元庆帝看向太子身边的四个伴读:“有谁自信射箭功夫能胜过二殿下吗?”

  张护四人都垂着眼。

  太子的性子,容不得伴读比他强,所以每次比赛射箭,他们都故意让着太子。

  这时候站出来与二皇子比试,赢了也会被太子厌弃。

  元庆帝笑笑,看向同样被他叫过来的李显:“你去跟二殿下比一比。”

  李显领命,径直走进武场。

  二皇子今年十三,李显十四,两人都能箭箭射中红心,但李显的力量明显更足,每一箭没得都比二皇子的深。

  元庆帝又让李显与二皇子比试拳脚。

  李显就像跟太子切磋时一样,全力以赴,很快就锁住了二皇子的手臂。

  二皇子挣脱不出,认输得倒也痛快。

  元庆帝当着众人的面问李显:“你这般不留情面,就不怕二殿下记恨你?”

  李显正色道:“皇上要看我展现武艺,我若不全力以赴,是为欺君。”

  元庆帝:“若朕不在,你又如何?”

  李显:“二殿下为尊,我同样不会隐瞒实力骗他。”

  元庆帝笑道:“那你会骗谁?张护他们?”

  张护四个少年都看向李显。

  李显垂眸看着脚下地面,朗声道:“祖父教我做一个正直诚信之人,除非战场战术需要,我不会骗任何人。”

  元庆帝赞许地点点头:“这般好儿郎,放在宫外倒是可惜了,太子身边伴读已满,朕调你去二殿下身边伴读,你可愿意?”

  李显单膝跪下,拱手道:“臣遵旨。”

  二皇子惊讶之后,连忙也行礼道:“儿臣谢过父皇。”

  元庆帝免了二人的礼,看向太子那边。

  太子的脸蛋尚且带着几分幼童的肥嫩,这会儿却一片惨白,双眼难以置信地望向自己的父皇。

  元庆帝并没有再说什么,抱着怀里的猫离开了武场。

  太子这才恨恨地看向二皇子。

  二皇子眼观鼻鼻观心,背后却出了一身冷汗。

  父皇究竟是要他变成一把刀,还是要他做太子的磨刀石?

  第44章 “不管将来如何,有我在,便不会让你受委屈。“

  云珠这两日几乎都待在娘家的小院,为自己将要有个性情相投的嫂子而雀跃。

  所以,当李显从武场那边回来,罕见地用一种欲言又止的神情看着她们,云珠与母亲都很意外。

  要知道,昨日李显听说大哥可能要娶顾敏了,都没有露出什么特别的表情。

  孟氏逗小儿子:“难不成,你也在外面英雄救美了?”

  小儿子才十四,孟氏估计自己还可以轻松好几年再开始为小儿媳妇操心。

  李显顿了顿,问:“父亲与我大哥去哪了?”

  孟氏:“你爹与长兴侯去比枪了,你大哥去钓鱼了。”

  李显:“钓鱼?”大哥哪里有钓鱼的耐性。

  孟氏笑道:“顾老要喝鱼汤,还必须是你大哥钓上来的鱼。”

  连孟氏都经常嫌弃自己的长子,人家顾老肯定也有嫌弃的地方,当然要想法子收拾收拾这个准孙女婿。

  顾老折腾哥哥的手段,倒是让云珠想起了故去的祖父,严厉嫌弃之下藏着关心与期待。

  她问弟弟:“娘说你被皇上叫过去了,可是皇上说了什么?”

  李显看看姐姐,叫伺候的丫鬟们都退下,低声道:“刚刚在武场上,皇上要我给二殿下做伴读。”

  孟氏呆住了,云珠也久久没能说出一个字。

  但凡皇子,身边都会安排几个伴读,而且都是从世家勋贵子弟里面挑选的聪慧之人。

  太子有,跛脚的大皇子有,二皇子当然也有,但后面二者的伴读出身绝对不会超过太子那边的。

  李显虽然不是世子,宁国公府的出身也让元庆帝当年为太子选伴读时第一个挑上了他,再加上元庆帝与李雍的关系,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元庆帝此举的双重期许,既希望李家全心地拥护太子,也希望太子将来继续重用元庆帝极为宠信的李家。

  相当于亲上加亲的安排,于太子、李家都是好事一桩。

  偏偏中间出了岔子,因为李雍的三次败仗,太子看不上李显了。

  可以说,太子与李家的关系已经出了裂痕,这时候元庆帝再把李显安排到二皇子身边,谁能不多想?

  这是一件震惊整个南苑的大事。

  李耀还在湖边骂骂咧咧地钓鱼,正与谢震战得正酣的李雍得到消息后,冷汗刷刷地就下来了,在谢震幸灾乐祸的看戏笑容里匆匆离去。

  李雍先去的行宫,求见元庆帝。

  等他走进元庆帝的书房,发现顾首辅居然也在,可能是没喝到鱼汤,尚未完全从中暑虚弱中恢复过来的顾首辅脸色有些憔悴,却还得打着精神陪元庆帝下棋。

  元庆帝落完一子,瞧见李雍,笑道:“你跟谢侯比枪,谁赢了?”

  李雍苦着脸道:“还没比完,皇上,您这闹得又是哪一出啊?”

  书房没有外人,他与元庆帝几乎是穿过一条裤子的关系,年少时常常替元庆帝背锅、善后,对李雍来说,今日元庆帝便是又任性胡来了一次。顾首辅呢,他是臣子,在元庆帝心里却也是半师半长辈的亲近之人,不需要避嫌。

  元庆帝不满:“怎么就是胡闹了?太子越大越不懂事,朕得给他紧紧皮,倘若他真是个难成大器的,朕也不会……”

  顾首辅抬手打断他:“皇上切莫冲动,太子尚且年少,难免有些孩子脾气,绝不至于让您动那心思。”

  元庆帝:“朕没指望他自己有太大本事,但总要有识人之明,连良莠忠奸都分辨不出来,朕如何放心把这大好江山给他?”

  李雍替太子说话:“显哥儿就是个普通孩子,没有皇上夸得那么好,他那性子,往好听了说是刚正不阿,其实就是执拗不知变通,别说太子了,就是臣也经常被他气到,皇上万不可因为太子弃用显哥儿之事便对太子有那么大的偏见。”

  元庆帝嗤笑:“你连自己本事在哪都看不清,还教朕看人来了?”

  旧事重提,李雍脸上一红。

  元庆帝给他讲道理:“你们李家代代都是猛将忠臣,你虽然打仗不行,对朕也是忠心耿耿,显哥儿文武双全谨慎持重,最难能可贵的便是那一颗刚正不阿的忠君之心,这样可以全心信任的将军他居然还嫌弃,只喜欢那些糊弄他的阿谀奉承之流,不是昏是什么?”

  所谓贤臣良将,忠心与才干缺一不可,只要满足了这两点,有些小脾气都可以忍,无伤大雅。

  元庆帝自己就是个没有太大本事的人,可他也不需要多了不得的学识与武艺,只要他会选人,自然会有李老国公、曹勋父子、谢震等大将为他练兵安邦,会有顾首辅等贤臣为他安民兴国,该做的事情都有人做,皇帝便可高枕无忧享受清闲。

  李雍叹道:“太子还小,您可以慢慢教他这些道理。”

  元庆帝:“这还需要朕教?朕给他选了那么多好先生,首辅也亲自为他上课,难不成没教过这些?再说了,朕也教过他的,更是亲自示范给他看,他不是那块儿料朕有什么办法?”

  李雍:“……”

  他忽然想到了自家长子,不得不说,同样的父母就是能生出性情完全不同的子女,有时候真不是父母教不教的事,否则他早把长子教得跟老三一样稳重了。

  顾首辅语重心长地道:“皇上可以对太子有不满,却绝不可轻易动易储之心,太子并无大过,易储难以服众。”

  元庆帝:“朕暂且也没有想易,只是先给他紧紧皮。”

  他要看看太子如何应对此事。

  顾首辅:“就怕群臣擅自揣摩圣意,人心不齐从此生乱啊。”

  李雍:“要不,咱们两家的婚约就算了?”

  光是宁国公府被人猜疑可能会支持二皇子就够乱了,真把顾家也牵扯进来,李雍现在已经头疼了。

  元庆帝:“算什么算?首辅夫人亲口对皇后说的,你们两家即将结亲,你现在改口,皇后会怎么想?”

  曹皇后会认为顾首辅不敢跟太子对着干,太子也就知道他的地位非常稳了,根本吃不到教训。

  顾首辅朝李雍冷笑:“错过阿敏,你觉得还有哪家闺秀会看上你家那莽夫?”

  李雍满脸尴尬。

  顾首辅:“你若只想图省心,那就算了,我也不想叫阿敏受委屈。”

  元庆帝也劝李雍:“该做什么继续做什么,朕不疑你,别人如何猜忌也没有用。”

  顾首辅都不怕麻烦,李雍就更不怕了,李家的忠心是十几代男儿用血换来的,日月可鉴。

  .

  “皇上只是惜才,叫显哥儿给二殿下做伴读而已。”

  “身正不怕影子歪,管外人如何议论。”

  “官场上的事我们会处理好,你照顾好自己跟复山就行了,不必忧虑。”

  这都是李雍嘱咐女儿的话,云珠若有什么猜测,没说完就会被父亲打断,叫她不要揣测朝堂之事。

  女子不得干政,这是传了千百年的老规矩。

  云珠明白父亲是怕她知道太多容易祸从口出,可那种哄小孩子的态度,还是叫她恼火。

  “是啊,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现在是曹家的人了,还担心你们做什么,以后我就操心我跟你女婿了,没事也不会再回来。”

  云珠对着父亲丢下一长串气话,就要离开。

  李雍怎么可能会是这个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