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志:汉家天下 第二十五章 刘靖阵斩波才,官军大胜黄巾

《三国志:汉家天下》第二十五章 刘靖阵斩波才,官军大胜黄巾

作者:十七弟 字数:2681 书籍:三国志:汉家天下

  “你害怕什么,你们都让售卖合法了!”

  马景澄笑道,“我可告诉你啊,我的销量可不太好,刚好能够为此厂子一千来号人的开销,你想要我拿出钱来,那就得出面,打消民众的疑虑,不然哪来钱解决问题?”

  “好,明天我来~”

  李宽点头答应,看了一眼张莘月,然后扭头,“我想和你单独谈谈!”

  “不用,她永远站在我这边!”

  马景澄这话出来的时候,张莘月没反应,倒是李宽感到有些奇怪。

  按照他的猜想,马景澄应该不是说出这种话的人才对,这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人是靠得住的。

  李宽心里有了一些疑虑,不知道该不该说。

  “你可以选择说,也可以不说,我无所谓!”

  马景澄知道这家伙要说的事情,可能很重要,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

  “你给我留的那封信…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李宽最终还是选择说出口。

  因为这时,张莘月已经自己走了出去。

  “我能帮你们解决攀州基建和一部分债务问题!”

  马景澄没有隐瞒,因为迟早都要说的。

  李宽坐正了身体。

  这是他第一次从身体到精神上,正视马景澄这个人。

  攀州基建依托的是武营企业上缴的利润和税收,是攀州财政出钱。

  财政赤字之后,基建部拿不出钱,攀州重工手下的项目基本上就停了下来。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攀州通电项目也停了下来。

  其他的什么建桥修路就更不用提了。

  通电对于攀州来说,极其重要。

  但是困难重重。

  尤其是山里,要将设备运进去,你还真得先修路不可。

  由于攀州从一开始就想一下解决很多困难,步子有点大,比如电杆都要用水泥电杆,而不是木制。

  有的镇子,车子能走的路,基本没有,要靠人力抬进去,根本不可能。

  刚开始规划的时候,想得简单,等到真的做了之后,预算一超再超。

  各种配套设施需要财政支持。

  配套的东西搞得基本差不多时,没钱了。

  正在修建中的数百座小型水电站暂时停工,30年前建造的大型发电厂,扩建作业也停了下来。

  尽管,攀州在一百多年前,工业发展就领先整个西境,但到了今天。

  百年过去了,攀州除了城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就连花镇这样的地方都还没通电。

  这不是一个独立发展,拥有一千多万人口大州该有的样子。

  不了解整个情况的人,根本不知道马景澄在说什么。

  也不会知道,马景澄这句话到底有多重。

  说马景澄异想天开、白日做梦,一点都不过分。

  宋青州都解决不了的事情,马景澄能够解决?

  如果真的随便出来一个人都说自己能够解决,那宋青州还用得着天南海北地跑吗?

  现在攀州面临的是就业问题。

  面对这么多项目,宋青州也只能暂时将其放下。

  要解决就业问题。

  只能引进投资,有投资就有就业岗位,即使条件再优惠一点,能把人先塞进去再说。

  要不是有那封信,李宽会直接起身离开。

  “什么方法?”

  李宽还是愿意听的,有没有用先不管,或许能提供一些思路也是好的。

  “这个我当然不能告诉你。”

  “这是为何呢?”

  “这个嘛,你就不需要知道了,我说我能为攀州解决危机,多的不敢说,不过我能把电杆给你栽满整个攀州,这行了吧?”

  马景澄自然不能告诉李宽怎么做,这东西,官方做起来比他做起来容易多了,一旦说了,那还搞什么服装厂,啥也不用干了。

  李宽在沉思当中。

  他既在想马景澄为什么不告诉他怎么做,又在想马景澄怎么才能把电杆栽满攀州。

  “我知道你们现在没办法了,你想想,就算我解决不了整个攀州基建的问题,但是我能帮你解决多少就业啊?

  已经停工的电杆厂可以重新运作,失业的工人和待业青年可以去修路,架桥,抬电杆,电线厂也能运转,对不对?

  整个攀州,那是多少人又有了工资?

  这不比我在这儿给城里老弱病残提供食物好多了吗?”

  李宽的思路跟着马景澄的话语转动。

  攀州搞基建的武营企业就是有这种症结,一旦财政拿不出钱,那他们的员工就得失业,厂子就得停产。

  而且,其他州为了保证自己州里的企业,也不可能会要你攀州的产品。

  除非你打价格战。

  “这有可能做到吗?”李宽持怀疑的态度。

  “只要你们配合我,就能做到。”

  李宽看向马景澄:“对民众有害吗?”

  马景澄摇摇头。

  “今年恐怕是不行,州长在国外呢,可能得明年!”

  李宽查看过宋青州的行程,根据马景澄的口气,这种事情,应该就不是他可以做主的了。

  “那不行,我都准备了这么久了,明年肯定不行,我各方面都准备好了,只差你们同意了!”

  马景澄摇摇头,对李宽的话予以否定。

  “你都准备了什么?”

  李宽开始好奇起来,“你不是一直在忙服装的事情吗?”

  “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你们一直在找一个人来解决攀州的问题,这个人的级别应该是一个千万富翁,有足够的资金让攀州这台停下的机器再度运转。

  而你之所以没答应我,是因为我没什么存在感,手里也没有钱,没有让你足够信任的资本!”

  马景澄没有回答李宽无关紧要的提问,而是反问李宽。

  “你看,你都知道,刚才你提到的这些问题,以你现在这个价值不知几何的厂子,还没办法让人相信你能做到,尽管我承认,你的分析写得非常不错!”

  李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老实说,我对你是抱有期待的,你总是给人惊喜,在花镇,在攀州,我希望你能为大家解决问题。

  因为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你从一个小镇矿工,变成了一个拥有这么一家外来企业的商人。

  很多事情,我们不便去做,需要你来做。”

  李宽接着推心置腹:

  “的确,首先你解决了五百人的就业问题,然后是一千人,现在是免费为数万无劳动力的人提供食物。”

  李宽停了停,想留给马景澄一个缓冲的时间:

  “可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甚至都没有想过,你会不会成功,因为你做的卖衣服这件事,这个厂子原来的拥有者,他也做过,我答应你的时候,我也在问我自己,别人都成不了功,凭什么你能成功?

  你知道吗?

  我调查过你…你花镇小学毕业,初中只读了一年,而原来这位高进先生,毕业于红港大学…”

  李宽之所以会信任马景澄,不止是因为他给李宽提出的条件,还因为他是一个初中只读了一年的人。

  “直到,今天,你凭一己之力,让整个攀州震了一震。”

  李宽继续说道:

  “当然,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你的功劳,我不明白为什么你要将所有利润都让出来,但我承认,你成功了。

  以前我们和高进打交道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可以像今天一样给他做广告的权利,让他光明正大的开一家店铺。

  我们可以的,但是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因为我们和高进在谈判的时候,是利益敌对的双方,对于谈判者来说,争取最大利益才是最主要的。

  而对于整个攀州来说,高进对于我们最大的利益点在于,我们可以使用红港品牌为专营店提供衣服,而不必进口,仅此而已。”

  李宽语气缓和下来:

  “我知道,我和你在关于开店这件事上的谈判,看起来是我完胜,让你一点利润都没有,其实不过是你主动放弃全部的利润而已。

  你如果和我争论,我不可能不让出一部分利润给你。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愿意帮你摆平所有阻碍的原因。

  不过,我想告诉你,我们这么做,不是为了难为你。

  我们的职责就是为攀州百姓争取最大的利益,而目前,没有什么利益比让他们活下去更大!

  别人不知道,你应该知道,从花镇眼里看到的,不是全世界,歌舞厅里看到的也不是全世界。

  如果你去新方大厦问那些西装革履的人,攀州还有人被饿死吗?

  他们会觉得你在讲一个话,攀州这么富有,怎么会有人饿死。

  同样,你去跟你们镇上一年见不到两分钱的二狗子说,在城里,一件衣服可能卖几千块,他会骂你有病。

  这城里,统计在册的人有两百万,到底还有多少没统计的,谁也不知道。

  每天饿死多少,谁也不知道。

  首先,不让他们饿死。

  这是州长一直以来在做的事情,也是我们过去做了,现在在做,将来也要做的事情。

  当然了,你见过那些不堪的人。

  但那不可避免,那是在任何行业都会存在的现象,我无法辩解。

  我不知道你对我们抱有怎样的看法,但我李宽可以拍着胸脯给你保证,我值得你信任!”

  李宽觉得自己除了跟自己师傅,从来都没有说过这么多话,今天算是开了天荒。

  “我给你说这么多,是不希望你做出什么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就像你说的,即使我相信你,你也得有资本让我去说服我的上级…”

  马景澄觉得李宽这话没错,一个人能够说服另一个人,他们之间一定有一个可以等价的交换点。

  这也在马景澄的考虑当中。

  正如李宽说得那样。

  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原因只有一个,他站在了李宽他们的方向上考虑问题。

  攀州会出现当下这个问题,原因之一就是让利太多。

  攀州为了本地的利益和发展,给其他外来企业不断的提供优惠政策和让利。

  马景澄也一样,为了自己的计划,将看得见的利润让给攀州。

  而且马景澄并没有一开始就狮子大开口。

  从抓住他们关心的问题开始,一点一点提出自己的要求,然后抛出他们要的解题答案。

  尽管李宽没有答应马景澄。

  但是,马景澄心里没有沮丧。

  那封信,在放进去之前,马景澄做了很久的思考。

  最后的结果无非就是李宽看得出或者看不出。

  看出之后,李宽的反应也在马景澄的预料之内。

  如果李宽真的答应了,那马景澄就得再认真地思索一下这个计划的严谨性了。

  他就得再确认一下,自己得到的资料是不是准确。

  现在的情况是:

  陶彩是艘小破船,基建是艘航空母舰,想用修复航空母舰为条件换取一些好处,但马景澄手里只有小破船的价值。

  尽管小破船的船长技术一流,但要驾驶航空母舰,还是差了点东西。

  人家不管你能不能,就看你有没有。

  这和很多高科技企业融资是一样的,人不看你能不能出得起钱,人就看你有没有除了提供钱以外的价值。

  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有钱人那么多,而不是谁都有资格投资的原因。

  谁都知道那个新兴的公司赚钱,谁投资谁就能赚翻,但是问题在于,你有钱管什么用,人家不让你投,世界上有钱人多了去了,谁还比你眼光差吗?

  你算老几啊?

  所以马景澄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面临的问题在哪里。

  人家混了那么多年,难道不知道政治资源就是钱吗?

  要是李宽答应了,那么李宽手里有什么呢?

  没错,只有许可证。

  可当下,他敢乱发吗?

  他不敢。

  即使要发,也得衡量发证之后,会带来多少收益,潜在着多少损失。

  很显然,陶彩的实力让他看不到马景澄提供的收益。

  也就是说,李宽手里是有问题,马景澄愿意帮他解决问题,如果是白白解决问题,白嫖是人贪婪的天性,谁不干?

  但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要付出未知的代价。

  而马景澄手里拥有的答案砝码,似乎还不能让人相信他有解题的能力。

  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事实。

  所以相对来说,马景澄对今天的谈话和李宽的拒绝是满意的。

  李宽拒绝,就说明他了解问题的整个情况。

  如果他兴奋地接受了,就说明他不了解事情。

  那么事情可能不会朝着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

  有时候,一件事情由多方来共同完成,这就需要大家都有各自的应急预案,和对风险的判断。

  如果风险光靠一方来承担,那多半会完蛋。

  所以。

  不了解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我会给你一个你能说服你上级的理由!”

  听到马景澄的话,李宽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紧张起来,“多久?”

  “三天!”

  马景澄伸出三根手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