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神窥天下 第二百七十四章 征粮

《神窥天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征粮

作者:观上风 字数:2872 书籍:神窥天下

  “陛下,皖城如何了?”书房中只有赵易执和钱宁二人,钱宁询问道。

  “周子儒催粮了。”赵易执神情淡然地说道。

  钱宁讶然:“已经拨了半年的粮草,怎么会这么快就催粮了?”

  赵易执叹了口气:“葛辞风探得周子儒屯粮所在,率五万大军前来劫粮。幸好周子儒一早将粮草分屯两处,两处同时取用,更兼派轻骑绕道背后,假意断他退路,这才吓退了葛辞风。不然…周子儒怕是都回不来了,只是一处粮草被烧了个一干二净。”

  周子儒信中写得较为简练,但是赵易执了解周子儒,他向来不轻易示弱,这次急报京城,应该是吃了不小的亏。虽是天纵奇才,终究还是年轻了些。

  钱宁没有说话,朝中财政早就已经捉襟见肘了,派兵三十万意图速战速决也是周子儒的主张,谁知如今不仅没有速战速决,还被葛辞风劫粮了……钱宁不是赵易执,对于周子儒多少有些不满。

  钱宁见赵易执愁眉紧锁,于心不忍,说道:“陛下,南淮和东鲁已收归朝廷,不如…”

  “朕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刚刚收复,已许诺了免除赋税,再去…恐失民心。”

  易小刀从南淮东鲁而归,虽话语简练,但赵易执仍可从他寥寥的话语中听出一路的艰辛凶险和百姓的困苦。南淮还好,尤其是东鲁,土匪横行,东倭扰边,藩军作乱,老百姓能有好日子才怪了。

  “东鲁或许的确是再搜不出什么来了…南淮倒是可以一试。之前南淮和楚湘一战,虽是老南淮王父子双双而亡,但并未伤及南淮民力根基。这次不以朝廷之名,而托于李家在南淮的声望,或许…还可筹备一些钱粮。”钱宁提议道。

  朝中文臣武将虽多,可惜不是年事已高,便是尸位素餐,随风摇摆,并没几个可以真心商讨之人。钱宁本是专司武事,如今也探讨起了文政。或许是和他父亲有关,说出话来倒也有条有理。

  “也罢,朕明日便派人去南淮!”赵易执打定了主意,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第二天上朝,赵易执将皖城之事在朝堂上说了一番,堂下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恢复了那种眼观鼻,鼻观口的老样子。

  赵易执环视了一圈,心中苦笑:之前虽然看不上黄柏,倒还有一人可供调侃驱使,也还算听话。如今…再想找到一个‘黄柏’,怕是难了…

  赵易执尚在思绪,一人从群臣之中出列道:“微臣愿往!”

  赵易执闻言欣喜,只是那人站的位置太过靠后,赵易执看不真切,问道:“自荐者何人何职?上前说话!”

  那人不紧不慢地迈着方步,走上前说道:“微臣司天监司使荣澜,愿为陛下分忧,出使南淮,定为陛下征得钱粮!”

  赵易执上下打量,只见这荣澜生得相貌堂堂,剑眉星目,虽是司天监的文职,眉宇间却颇有一股英气,相貌上已令人有了几分欣赏。

  司天监的司监常密是个老头子,下面分为四司仪四司使八大官职,平日里只管问天占星,祭祀礼仪。朝廷大事向来与司天监无关,他们这部上朝只是走个过场罢了,没想到自己这个小司使竟敢出言要出使南淮,急得颤颤巍巍地也跟了出来。

  “老臣管教不严…还…还请陛下恕罪。出使南淮是朝廷大事,荣澜年纪尚小,资历不足,才能浅薄,不堪大用!”常密急忙说道。

  赵易执见常密这副颤颤巍巍地模样,轻轻摆了摆手,连忙有小太监赶过去,搀扶起来。

  “老司监莫急,待朕问之。荣爱卿,你既要出使,当以何言?”赵易执安抚住了常密,问起了荣澜。

  “微臣隶属司天监,当以天道说之!”荣澜挺直身板,神采飞扬。

  赵易执闻言,轻笑着微微摆手,他和钱宁商议本欲以南淮楚湘之战,利害去说李定星。若是说什么虚无缥缈的天道,这钱粮怕是要不来了。

  “六百年皆是八王镇藩,拱卫朝廷,此局六百年未有之变!而今陛下为君不出三载,便收归南淮东鲁,非天道而人不能信!蝇头小利和天下变局,轻重人自有辩,本不需多言!微臣虽年纪尚浅,却也可示朝廷生机焕发。陛下,臣以为,此番征粮,非向忠意公而征,乃向天下万民而征!”荣澜面不改色,在朝廷上大声说道。

  “我…我打死你…胡说些什么!”常密年纪大了,耳朵不太好,只听到身后荣澜大声说话,却听不清他说的是什么,以为是在驳斥朝堂,气得转身就要打。

  “老司监且慢!”赵易执出言喝道。

  常密这句倒是听清了,在小太监的搀扶下老老实实地回转过来,垂首听旨。

  “荣澜毛遂自荐,勇气可嘉,胆识过人,朕就任命你出使南淮,为朝廷筹措粮草,再战楚湘!回朝之后,事成,封你朝议大夫,官四品。事不成,家产充公,可敢接旨?”赵易执站起身问道。

  “微臣领旨!”荣澜面露欣喜,当即跪地便拜。

  赵易执撩起龙袍,顺着台阶走了下来,吓得两边文武官员纷纷拜倒于地。赵易执并不顾,走到荣澜面前,扶起荣澜,望着这年轻的面庞,问道:“爱卿年几何?”

  “微臣年方二十一。”荣澜不卑不亢地回道。

  “好!”赵易执一声大喝:“年方二十一,比朕尚且长一岁,如何叫年纪尚小?还是诸位爱卿一直觉得朕也年纪尚小吗?老司监看了一辈子天相,可这看人却走了眼啊,赏司天监,御宴一席,金衣十件!”

  赵易执原本想喊出赏银万两,毕竟这个喊起来带劲,可是想了想日渐空虚的国库,还是忍住了…

  散朝后,荣澜垂首站在一边,等着常密走过来,搀扶着常密离开大殿。

  老司监常密望着自己身边这个平日里老实听话的小司使,感叹道:“小时候啊…我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这双眼睛…那天上的星星儿,看得真真儿的。唉…现在不行了,老了,眼也花了。你真有本事,就去南淮去要!要不到也没事儿,啊,陛下要罚啊,我还有一些家产,陪着罚就是了!”

  荣澜鼻子一酸,眼睛渐渐有些模糊了。六百年不说风调雨顺,也算得上是国泰民安,司天监早就没有了当初的风光,在朝中可以说是可有可无。如今战事再起,陛下却是一位明君,从不问凶卜吉。荣澜并非自己想要强出头,只是为司天监的一众同僚鸣不平罢了。

  “司监大人,我…”

  “我明白…明白…我人老了眼花了,可脑子还不糊涂。当年先皇得知那一事,日日夜夜守在我们司天监,那是何等风光啊?就连王总管见到我也是客客气气的!现在不行了…算了,陛下是英主,会识人。我早上就算过了,就是你不出来,陛下也会找到我们司天监的头上…”常密咂摸着嘴巴说道。

  荣澜闻言大惊,望着常密有些难以置信。

  “怎么?不相信啊?哈哈哈哈,不过你去也好,也好。两不得罪,两不得罪哦…人老了啊,不中用了…”常密挣开了荣澜的手,没有向宫外走去,反而走向了御书房的方向。

  赵易执散朝后必定会去御书房,朝中人人皆知。

  王振良老远就见到了常密躬着身子走过来,挥手一招,两个小太监连忙小跑着上前搀扶。

  “老司监,怎么有空来了?”王振良笑着躬身行礼道。

  “啊,王总管啊?我就猜到是您,这些年您这站的位置…那就没挪过,您瞅瞅,这都两印儿,嘿嘿嘿…”常密见到老朋友,笑着说道。

  “是,咱第一天站这儿,就没想过挪开。”王振良嘿嘿笑道。

  常密在两个小太监的搀扶下,一步一步地迈上了台阶:“司天监出人才咯,人老了,都看不见了…来跟陛下请个旨,哎呀,该走了。”

  王振良望着这位老朋友,不禁有些感慨,先皇不拘一格,提拔年轻人为官者甚多。昔日朝中诸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人人不是想着建功立业,就是青史留名。可惜岁月蹉跎,那些雄心壮志不知道埋在哪一年的尘埃里了…

  王振良转身通报后,常密进了御书房。赵易执见常密前来,起身迎接:“老司监此来,可是劝朕的?要是这样,老司监就别劝了。哈哈哈,朕看那荣澜倒有一股子胆气,就是征不来钱粮,朕也不会罚他的,放心便是了。”

  “陛下,老臣老眼昏花,前来请辞…要告老还乡了…”常密摇头说道。

  赵易执愣了一下,随即有些歉疚的说道:“老司监可是在意大殿上的话?当时朕一时情绪激动,的确话说重了,还请老司监别往心里去。”

  常密连连摆手,拉着赵易执说道:“陛下,您有先皇仁厚之风啊,甚至比先皇还要仁厚,因为您才二十来岁啊!可是如今削藩大事,一统江山,中兴之难不亚于开国,只靠仁厚是不行的…啊,老臣多嘴了。老臣的确年岁大了,从太和殿到这御书房,老臣走了这么半天…”

  “那老司监也不必告老还乡啊,不如像钱太保一样,在家休养,朕为你留职留俸就是了。如有不懂之事,还要聆听教诲。”赵易执认真地说道。

  “真的老了…”常密这句话说出,仿佛用尽了力气,眉眼里是无尽的老态。

  赵易执沉默片刻,不再坚持:“那好吧…老司监,保重身体啊!”

  “老臣跪别陛下!!!”常密弯腰跪下,赵易执伸手搀扶,可常密执意要跪,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赵易执拿起自己书案上的朱笔,递给了常密:“朕身无长物,唯此笔日夜相伴,聊赠老司监。”

  “谢陛下赐!”常密说着接过了朱笔,离开了御书房。

  王振良站在门外,看到常密出来,问道:“我去家中取坛好酒,我们去陈太傅那喝一杯?”

  常密那满是皱纹的老脸笑了起来:“嘿嘿,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