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寻龙太保 第012章 东真国

《寻龙太保》第012章 东真国

作者:禹陵后裔 字数:2877 书籍:寻龙太保

  “东真国?”众人面面相觑。

  “这是个东北的小政权,皇帝叫蒲鲜万奴。”我解释道,“八百多年前,在成吉思汗的统领下,当时的蒙古军队对金国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入侵,一时间金国北方边防线全线告急,随后金军便野狐岭,今天的河北万全县膳房堡北遭到惨败,损失了数十万主力部队。庞大的金国由此开始呈现出分崩离析之势。因为金国一头牵着东北,一头牵着华北,所以蒙古人的重点就是猛攻这个连接点,对西京和中都施加巨大压力。”

  金灭辽后,由于对契丹人一直心怀疑惧,因此金廷把大量契丹人迁徙至东北地区安置,试图通过让他们和女真人杂居的形式,来同化他们。然而蒙古人南下攻金时,这批对金国怀有国仇家恨的契丹人团结在了一起,拥耶律留哥为帅,西联蒙古,在松辽平原掀起了反金大旗。除了契丹人外,辽东汉人张致也割据辽西锦州称帝,立国号为汉。

  而且蒙古大军也攻陷了西京大同,逼近中都。东京辽阳岌岌可危已无力自保,大金国事实上丢掉了东北地区。

  “蒲鲜万奴?”马缂丝疑惑道,“你说这是蒲鲜万奴的陵墓?”

  “这只是我的一个猜测,到底是不是,还得找到证据才行。”

  蒲鲜万奴,又作完颜万奴,他曾在野狐岭一战中担任监军,但战败后却并未受到惩罚,反而在东北出现乱局后,被金廷调往当地作战。不过蒲鲜万奴在辽东的作战并不顺利,接连两次遭到大败。此时的金宣宗也鉴于河北州县大部分濒于失陷的不利境地,南迁汴梁,并在河北封建九公,试图拉拢当地地主武装抵御蒙古人侵袭。

  蒙古人逐渐将金国推向亡国的边缘,而身旁的西夏并没有全力为金国助战。当然,结果是西夏比金国更早被蒙古人摧毁。总之,金国已濒临解体,而辽东和金廷的联系则越来越弱。

  但金宣宗对蒲鲜万奴仍然较为信任,并没有立即褫夺其官职,反而再度让其率军驻守战略要地。然而让这批残兵败将去抵御骁勇善战的蒙古军、契丹军,无疑是让他们送死。害怕遭到歼灭的蒲鲜万奴及其所属士兵,最终叛金自立。蒲鲜万奴亲率大军攻占被耶律留哥窃据的金东京辽阳,定国号为“大真”,完成了独立建国的步骤。

  “不会吧,蒲鲜万奴建立的东真国,不过是一个小朝廷,他哪有这个能耐建立这么大一座陵寝?”二宝质疑道。

  “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东真国虽然偏居一隅,但蒲鲜万奴这个人还是颇有雄才大略的,而且极具野心,他既然能在成吉思汗和金宣宗的眼皮子底下称帝,给自己造一座大点的陵寝还是有能耐的。”

  话说金国虽然遭到万奴背叛,但在辽东仍然还控制着不少城镇。因此蒲鲜万奴自立后,周边强敌环伺,除了金廷、契丹人外,还有势不可当的蒙古大军。有鉴于此,为避其锋芒,蒲鲜万奴以其子作为人质,降附于蒙古。

  此时东北地区无论哪一支势力,无论是契丹人、金人、汉人、甚至朝鲜人,都要首先解决和蒙古人的关系,如果蒙古人允许,或许东北还能让出一两个王位。

  不过蒲鲜万奴的这次投降不过是虚与委蛇。当蒙古大将木华黎从辽东撤军南征后,蒲鲜万奴便立即杀了成吉思汗所委任的副手,举旗复叛。后来,为了避免蒙古军队的报复,蒲鲜万奴也率领核心统治集团和主力部队迁至牡丹江、绥芬河、海兰江、图们江流域附近,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

  蒲鲜万奴的东迁之地,“依山傍海,其险足恃”,其实就是唐代渤海国的核心统治区域,也是金国的“肇兴之地”,具有很高的文化传统价值。但蒲鲜万奴很清楚,金室衰亡已成定局,再使用起源于女真民族的名号已无济于事。为了争取更多民众的支持,他选择了中华民族所共同信仰的“华夏”名义,把国号从“大真”改称为“东夏”。

  西有西夏,东有东夏,一个是沙漠绿洲国,一个是白山黑水国。但为了避免成为众矢之的,寻求长期发展,他还是未称帝,反而效仿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部分异民族统治者,自称“天王”。同时,以上京开元城为首都,另设置南京和北京。

  “我之所以判断这里是东真国皇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接着说道。

  众人看向我,问道:“什么原因?”

  “都知道东真国很神秘,但却不知道它为何神秘,其实,说起来,都和一个人有关系。”

  “谁啊?”

  “宰相王浍!”

  “哦,是他呀。”马缂丝若有所思道。

  “你认识?”四眼儿惊讶道。

  谁知马缂丝果断摇了摇头,说道:“我认识个屁!”

  “这个王浍‘邃于易学’,因‘通星历谶纬之学’而闻名于世,说白了,就是这家伙特别擅长故弄玄虚,而当时东北这旮沓,老百姓都大字不识一个,很容易被他蛊惑,有利于巩固统治。”

  因为有王浍在神秘主义角度给蒲鲜万奴政权提供合法性,所以东真国才得以在东北站稳脚跟。

  “所以,你的意思是说,这怪龙有可能是王浍搞出来的?”

  我点了点头,说道:“就算以龙为主体,这些画突出龙的威严,那在下面虔诚叩首的应该会有一个领头人,因为是陪葬陵,带头人必然是万奴王,而这座陵的主人应该在万奴王的左右祀奉,但在壁画上面所有的人都是奴隶或者士兵的打扮,没有任何的领头人。这在陵墓壁画之中,简直不合常理,不符合三规五常的壁画,画在这里等于没画。”

  马缂丝突然问道:“会不会这里的壁画是双层的?”

  我摸了一下,这里的壁画有些已经脱落了,之下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特殊的面,摇头说不是,那道火山缝隙中的壁画,背后肯定有一个故事,不然在这么一个地方有着两层壁画,实在说不过去。

  我一边胡思乱想,走了大概有二百多米,壁画却突然停止了,走廊到了尽头,后殿的出口出现在了前方。

  出口处无门,不过中央摆着一只青铜鹤脚的灯台,有半人高,造型很奇特,上面起了一层白色的冰膜,使得颜色看起来偏黑。

  我们走出走廊,来到后殿之内,老马打起一只冷烟火四处观望,发现后殿的格局和大殿几乎相同,但是小了很多,我们可以直接看到四周的殿墙,墙上仍旧还是漫天的百足龙壁画,颜色当初应该都是鲜艳的红色,现在都冻成灰的了。

  后殿之内空空如也,没有任何的陪葬品,就连搜索都不需要,一目了然。中间横放三张黑色的魑龙文石床,台上覆盖着雕刻有云边的木籉,都已经给冻得开裂了。

  这叫停棺台,棺椁抬进来之后,暂时就是放在这里,这里有三张,显然当时入殓的时候并不是只有一只棺材,陪葬者的妻儿也同时陪着他下葬了。

  当陪葬折者的陪葬,听起来就感觉非常不幸,但是在那个年代,也没有办法。

  三张石床的后边的地上,凸出有一块四方形的巨大石板,石板上雕刻两只人面怪鸟,呈现环绕状,石板的中间浮雕着太极八卦图。这是封墓石,地宫的入口必然是在这块石板之下。

  除此之外,后殿真的是啥也没有,空旷到了过分的地步。

  马缂丝看了一圈道:“万奴王真他娘吝啬,舍得钱给手下盖房子,舍不得钱买家具,这叫人怎么过啊,肯定好东西全给他一人占了。”

  李淼道:“别胡说,能盖这么大一个陵墓,还会舍不得几个祭品?这他娘的肯定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我也感觉没这么简单,这后殿之中的情形,是有点不太对劲,即便是一个边陲的小国,如我们所预料的国力不足,但再怎么说,破船也有三分钉。没有金银,一般的铜器总会有几件的。

  先前东真国为避免蒙古人报复而选择东迁,不过很快,蒙古和东真再度因为各自利益重新联合在一起。当不服耶律留哥统率的契丹叛军流窜至高丽境内后,蒙古、东真还共同应高丽政府之请,率军前往平叛。

  战后,高丽在当时也为蒙古和东真共同的藩属国,有进贡赋之责。不过高丽对东真并不心悦诚服,不久后便停止了岁贡。虽然东真的实力远不能和蒙古人相比,但在东北这块特殊环境下,东真、蒙古、高丽也在局部形成了某种三国关系。

  因此,从这一点上说,东真当时并不算是穷国,至少靠剥削比他更弱小的高丽,万奴王的日子就不至于过得像眼前这般寒酸。

  又搜索一圈,四周也没有通道通往其他地方。就来到封墓石板的一边,马缂丝甩开膀子上去用力抬了一抬,纹丝不动,忙招呼别人来帮忙。

  为防石台下面有毒沙毒水之类的陷阱,我仔细地检查了封墓石板边上的青砖地面。确定并无问题之后,就和哑巴他们上去推动石板。

  我们几个力气加在一起,那真不是盖的,就听嘎嘣一声,石板给移开了少许,我们继续用力,缓缓将整个石板推到一边。

  我往石台下面一看,却吃了一惊,石台之下并没有任何秘道入口的痕迹,也没有封墓门的条石。而是如边上一样的青砖,只不过,因为石板压在上面长达百年,地上有一个四方形的印子,用脚一搽,有凹凸感,石板下的青砖已经被压入底下几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