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主播别装,我都看到你摸金符了! 270 真相大白

  袁天罡何许人也?

  华夏堪舆之术集大成者,如果他想要隐藏自己的陵墓所在,后人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别想找得到。

  他的陵墓之所以能被张献忠给刨了,只能说明是袁公心怀天下,兼济苍生。

  定是生前算准了川中该有此一劫,甘愿让自己的阴宅被毁,也要保一方百姓平安。

  不过,最让林逸感到惊讶的是,曾经一度以为“九鼎”的线索就此中断,没想到居然在这里又给续上了。

  那口被周公旦埋进了吕尚衣冠冢的青州鼎,被武曌占为己有,又被袁天罡和李淳风联手带去阆中。

  几经辗转之后,被袁公带进了自己的陵墓。

  兜兜转转,阴差阳错的居然落入了张献忠之手。

  让他一度以为自己才是华夏龙脉的赓续者,欣欣然在蓉城登基称帝,没想到这梦做了三年就碎了。

  关键,除了青州鼎以外,居然还被他们得到了袁公毕生心血所著的一本《三世书》。

  袁天罡最出名的著作,是为《推背图》,是跟李淳风合作而成。

  据说是二人晚年用尽毕生所学,推演大唐气运的一部谶语奇书,没想到这一推演就给推大发了。

  以《周易》64卦名称排列象序,按天干地支相配,依甲子、乙丑之顺序循环一周,共有六十象。

  每象以干支为序号,主要包涵:一个卦象、一幅图像、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共四个部分。

  预言后世兴旺治乱之事。

  根据后世的解读,里面很多的预言都被证明了其真实性,这部书也被传的神乎其神,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

  实际上,这本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后人续写的,早在成书之后,袁李二人就将里面的很多内容进行了删减。

  窥探天数,是堪舆门中最为忌讳的事情。

  轻则大病缠身,折损阳寿,重则祸及妻儿老小,乃至全家全族,何必给自己无端平添烦恼?

  而后面续写的那些内容之所以准确,只因大都是后人杜撰的。

  宋朝人续写的都是两宋发生的事,明朝人续写的也都是明朝发生的事,哪还有不准的道理?

  再一个,古书大多是后人手抄,光现在明确存世的手抄《推背图》就多达七八个版本,内容还各不相同,原书内容早已经无法考证,只能说当个乐子瞧瞧罢了。

  而袁李二人真正的旷世著作,各有一部。

  李淳风后来完全投身于天文历法的研究,最终有一著作名叫《乙巳占》,是一部讲述占星之术的巨著。

  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被化用在了“天星风水术”当中,虽然原书十二卷本未能尽数传承,至少它的核心内容都被继承了下来。

  而袁公退隐阆中之后,将袁氏一门的阴阳风水学全部整理编辑,最终成书《三生书》。

  这部书分为三卷,前世卷、今世卷和来世卷。

  据袁公的弟子弟子回忆,他当初只完成了前世卷和今世卷的内容,就羽化而去。

  临走的时候还特别叮嘱弟子,他会在来世完成这部书的最后一卷。

  于是,这部未完成的风水学巨著,就被带入了他的陵墓当中。

  没想到却被张献忠带人挖了出来,赏给了义子李定国,李定国又赏给了自己的手下。

  “现在清楚了,为什么这井下的地宫的机关设计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完全没有联系,到了最后实在没辙,干脆就放一把火,想跟咱们同归于尽,这不妥妥的土匪做派吗?”

  钱升摇头叹息,从车窗上取下这副拓片,又换了另一幅贴了上去。

  没想到,这一幅的内容更加劲爆。

  原来,这张献忠被围困凤凰山,早就想好了脱身的办法。

  被清军射死的那个,是他的替身。

  他自己早就从密道逃脱,然后一路潜回蓉城,最终来到了这普净寺,也就是他生前修建的陵寝所在地。

  这里其实才是张献忠给自己留的最后一条退路。

  当初,李定国和手下找到了这处隐藏在青峰山的‘潜龙穴’,立刻上报给了张献忠。

  当时已经称帝的张献忠,在与左丞相汪兆麟合计之后,在这里演了一场苦肉计。

  他假装对李定国的工作非常不满,一把火烧了普净寺旧址。

  只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

  在他走后,这里就可以大张旗鼓的大兴土木,并且还留下一个法号“信正”的和尚,在这里吃斋念佛,主持修缮寺庙。

  因为这个所谓的“信正”大师,也是他的一个替身罢了,身边还有李定国亲自看着,他哪敢耍什么花样?

  等他本尊回到普净寺,就直接送了替身前往西方极乐世界。

  他自己剃了头发,披上袈裟,顺理成章的坐上了主持的蒲团。

  碑文中说,张献忠在大西王朝覆灭之后,就彻底皈依佛门,在这里整日诵经,为自己此前造下的罪孽忏悔。

  在他圆寂之前,想让后人取了地宫的秘宝,用于扩建寺院,延续香火,就当替他洗刷罪孽。

  内心又有些许的不甘,不甘心自己的王朝霸业就此毁于一旦。

  最后,就在碑文中添加了四句谶语: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蓉城府。

  将解开地宫藏宝的秘密也刻了上去。

  一切就交给命运来处置。

  这通石碑因为占地巨大,又缺少基座,就一直被放在主持的小院当中当做石桌使用。

  年深日久的磨损加上滋生青苔,也就没人去研究上面的内容。

  要不是林逸心中强烈的暗示,他们恐怕也不会注意到这通残碑。

  “怪不得那信正大师的面相瞧着不对劲。看样子,那位道光年间的主持看懂了石碑上的内容,不但解开了谶语,还拿着通关密码带着僧众下到井里,把张献忠的陵墓给搬空了。

  然后将其用在了扩建寺庙上,倒也算这老王八临死前干了一件人事。”

  “这就对上了,刚才在藏经阁里看到说,后院那口井的井栏,在以前是一个形似虎头的形状,而且周围还雕刻着老虎的纹饰。”

  白璐回忆起此前藏经阁里看到的,后世经过典籍和庙志绘制出的“古井复原图全景”,再加上这句四句谶语,一下子就想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张献忠的绰号就叫‘黄虎’,所以在自己陵墓的入口,设计了一处跟虎有关的标记物,就是为了与这神道碑碑额上的蟠龙相呼应。”

  林逸补充说道。

  “那现在一切不都全明白了,碑是老和尚抹的,井也是老和尚砸的,斗也是老和尚倒的,钱也是老和尚花的,咱们就是晚来了一步。”

  钱升有些懊恼的吐槽道。

  没想到林逸却摆了摆手,面露微笑的扯下拓片叠好。

  “其实,我们来的并不算晚!”

  求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