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职业挑战:你戴头套是什么意思? 第一百六十五章:卖我一个面子!

《职业挑战:你戴头套是什么意思?》第一百六十五章:卖我一个面子!

  杨过见黄蓉不去找欧阳锋,心下暗喜,又想:“爸爸很怕

  郭伯母去找他,难道郭伯母这样娇滴滴的一个大美人儿,比

  柯瞎子还厉害得多吗?”

  舟行半日,天色向晚,船只靠岸停泊,船家淘米做饭。郭

  芙见杨过不理自己,又是生气又是无聊,倚在船窗向外张望,

  忽见柳荫下两个小孩子在哀哀痛哭,瞧模样正是武敦儒、武

  修文兄弟。郭芙大声叫道:“喂,你们在干甚么?”武修文回

  头见是郭芙,哭道:“我们在哭,你不见么?”郭芙道:“干甚

  么呀,你妈打你们么?”武修文哭道:“我妈死啦!”

  黄蓉听到他说话,吃了一惊,跃上岸去。只见两个孩子

  抚着母亲的尸身哀哀痛哭。武三娘满脸漆黑,早已死去多时。

  黄蓉再问武三通的下落,武敦儒哭道:“爸爸不知到哪里去

  啦。”武修文道:“妈妈给爸爸的伤口吸毒,吸了好多黑血出

  来。爸爸好了,妈妈却死了。爸爸见妈死了,心里忽然又胡

  涂啦。我们叫他,他理也不理就走了。”说着又哭了起来。黄

  蓉心想:“武三娘子舍生救夫,实是个义烈女子。”问道:“你

  们饿了罢?”两兄弟不住点头。

  黄蓉叹了口气,命船夫带他们上船吃饭,到镇上买了一

  具棺木,将武三娘收殓了。当晚不及安葬,次晨才买了一块

  地皮,将棺木葬了。武氏兄弟在坟前伏地大哭。

  郭靖道:“蓉儿,这两个孩儿没了爹娘,咱们便带到桃花

  岛上,以后要多费你心照顾啦。”黄蓉点头答应,当下劝住了

  武氏兄弟,上船驶到海边,另雇大船,东行往桃花岛进发。

  第三回 求师终南

  郭靖在舟中潜运神功,数日间伤势便已痊愈了大半。夫

  妇俩说起欧阳锋十余年不见,不但未见衰迈,武功犹胜往昔,

  这一掌若是打中了郭靖胸口要害,那便非十天半月之内所能

  痊可了。两人谈到洪七公,不知他身在何处,甚是记挂。黄

  蓉虽在桃花岛隐居,仍是遥领丐帮帮主之位,帮中事务由鲁

  有脚奉黄蓉之名处分勾当。她此番来到江南,原拟乘便会见

  帮中诸长老会商帮务,并打听洪七公近况,但郭靖受伤,只

  有先行归岛。其后说到杨过,黄蓉便将他叫进内舱,询问前

  事。杨过说了母亲因病逝世、自己流落嘉兴的经过,郭靖夫

  妇想起和穆念慈的交情,均是不胜伤感。

  待杨过回出外舱,郭靖说道:“我向来有个心愿,你自然

  知道。今日天幸遇到过儿,我的心愿就可得偿了。”当年郭靖

  之父郭啸天与杨过的祖父杨铁心义结兄弟,两家妻室同时怀

  孕。二人相约,日后生下的若均是男儿,就结为兄弟,若均

  是女儿则结为金兰姊妹,如是一男一女,则为夫妇。后来两

  家生下的各为男儿,郭靖与杨过之父杨康如约结为兄弟。但

  杨康认贼作父,多行不义,终于惨死于嘉兴王铁枪庙中。郭

  靖念及此事,常耿耿于怀。此时这么一说,黄蓉早知他的心

  意,摇头道:“我不答应。”

  郭靖愕然道:“怎么?”黄蓉道:“芙儿怎能许配给这小子。”

  郭靖道:“他父虽然行止不端,但郭杨两家世代交好,我瞧他

  相貌清秀,聪明伶俐,今后跟着咱俩,将来不愁不能出人头

  地。”黄蓉道:“我就怕他聪明过份了。”郭靖道:“你不是聪

  明得紧么?那有甚么不好?”黄蓉笑道:“我却偏喜欢你这傻

  哥哥呢。”郭靖一笑,道:“芙儿将来长大,未必与你一般也

  喜欢傻小子。再说,如我这般傻瓜,天下只怕再也难找第二

  个。”黄蓉刮脸羞他道:“好希罕么?不害臊。”

  两人说笑几句,郭靖重提话头,说道:“我爹爹就只这么

  一个遗命,杨铁心叔父临死之际也曾重托于我。可是于杨康

  兄弟与穆世姊份上,我实没尽了甚么心。若我再不将过儿当

  作亲人一般看待,怎对得起爹爹与杨叔父?”言下长叹一声,

  甚有怃然之意。黄蓉柔声道:“好在两个孩子都还小,此事也

  不必急。将来若是过儿当真没甚坏处,你爱怎么就怎么便了。”

  郭靖站起身来,深深一揖,正色道:“多谢相允,我实是

  感激不尽。”黄蓉也正色道:“我可没应允。我是说,要瞧那

  孩子将来有没有出息。”郭靖一揖到地,刚伸腰直立,听她此

  言,不禁楞住,随即道:“杨康兄弟自幼在金国王府之中,这

  才学坏。过儿在我们岛上,却决计坏不了,何况他这名字当

  年就是我给取的,他名杨过,字改之,就算有了过失,也能

  改正,你放心好啦。”黄蓉笑道:“名字怎能作数?你叫郭靖,

  好安静吗?从小就跳来跳去的像只大猴子。”郭靖瞠目结舌,

  说不出话来。黄蓉一笑,转过话头,小再谈论此事。

  舟行无话。到了桃花岛上。郭芙突然多了三个年纪相若

  的小朋友,自是欢喜之极。

  杨过服了黄蓉的解药后,身上余毒便即去净。他和郭芙

  初见面时略有嫌隙,但小孩性儿。过了几日,大家自也忘了。

  这几天中,四人都在捕捉蟋蟀相斗为戏。

  这一日杨过从屋里出来,又要去捉蟋蟀,越弹指阁,经

  两忘峰,刚绕过清啸亭,忽听得山后笑语声喧,忙奔将过去,

  只见郭芙和武氏兄弟翻石拨草,也正在捕捉蟋蟀。武敦儒拿

  着个小竹筒,郭芙捧着一只瓦盆。

  武修文翻开一块石头,嗤的一响,一只大蟋蟀跳了出来。

  武修文纵身扑上,双手按住,欢声大叫。郭芙叫道:“给我,

  给我。”武修文拿起蟋蟀,道:“好罢,给你。”揭开瓦盆盖,

  放在盆里,只见这蟋蟀方头健腿、巨颚粗腰,甚是雄骏。武

  修文道:“这只蟋蟀定是无敌大将军,杨哥哥,你那许多蟋蟀

  儿都打它不过。”

  杨过不服,从怀中取出几竹筒蟋蟀,挑出最凶猛的一只

  来与之相斗。斗得几个回合,那大蟋蟀张开巨口咬去,将杨

  过的那只拦腰咬住,摔出盆外,随即振翅而鸣,洋洋得意。郭

  芙拍手欢叫:“我的打赢啦!”杨过道:“别忙,还有呢。”可

  是他连出三蟀,尽数败下阵来,第三只甚至被巨蟀一口咬成

  两截。

  杨过脸上无光,道:“不玩啦!”转身便走。忽听得后面

  草丛中叽叽叽的叫了三声,正是蟋蟀鸣叫,声音却颇有些古

  怪。武敦儒道:“又是一只。”拨开草丛,突然向后急跃,惊

  道:“蛇,蛇!”杨过转过身来,果见一条花纹斑澜的毒蛇,昂

  首吐舌的盘在草中。杨过拾起一块石子,对准了摔去,正中

  蛇头,那毒蛇扭曲了几下,便即死了。只见毒蛇所盘之旁有

  一只黑黝黝的小蟋蟀,相貌奇丑,却展翅发出叽叽之声。

  郭芙笑道:“杨哥哥,你捉这个黑鬼啊。”杨过听出她话

  中有讥嘲之意,激发了胸中傲气,说道:“好,捉就捉。”当

  下将黑蟋蟀捉了过来。郭芙笑道:“你这只小黑鬼,要来干甚

  么?想跟我的无敌大将军斗斗吗?”杨过怒道:“斗就斗,小

  黑鬼也不是给人欺负的。”将黑蟀放在郭芙的瓦盆之中。

  说也奇怪,那大蟋蟀见到小黑蟀竟有畏惧之意,不住退

  缩。郭芙与武氏兄弟大声吆喝,为大蟋蟀加劲助威。小黑蟋

  蟀昂头纵跃而前,那大蟀不敢接战,想跃出盆去。小黑蟀也

  即跃高,在半空咬住大蟀的尾巴,双蟀齐落,那大蟋蟀抖了

  几抖,翻转肚腹而死。原来蟋蟀之中有一种喜与毒虫共居,与

  蜈蚣共居的称为“蜈蚣蟀”,与毒蛇共居的称为“蛇蟀”,因

  身上染有毒虫气息,非常蟀之所能敌。杨过所捉到的小黑蟀

  正是一只蛇蟀。

  郭芙见自己的无敌大将军一战即死,很不高兴,转念一

  想,道:“杨哥哥,你这头小黑鬼给了我罢。”杨过道:“给你

  么,本来没甚么大不了,但你为甚么骂它小黑鬼?”郭芙小嘴

  一撇,悻悻的道:“不给就不给,希罕吗?”拿起瓦盆一抖,将

  小黑蟀倒在地上,右脚踹落,登时踏死。杨过又惊又怒,气

  血上涌,满脸涨得通红,登时按捺不住,反手一掌,重重打

  了她个耳光。

  郭芙一楞,还没决定哭是不哭。武修文骂道:“你这小子

  打人!”向杨过胸口就是一拳。他家学渊源,自小得父母亲传,

  武功已有相当根基,这拳正中杨过前胸,力道着实不轻。杨

  过大怒。回手也是一拳,武修文闪身避过。杨过追上扑击,武

  敦儒伸脚在他腿上一钩,杨过扑地倒了。武修文转身跃起,骑

  在他身上。兄弟俩牢牢按住,四个拳头猛往他身上击去。

  杨过虽比二人大了一两岁,但双拳难敌四手,武氏兄弟

  又练过上乘武功,杨过却只跟穆念慈学过一些粗浅武功,不

  是二人对手,当下咬住牙关挨打,哼也不哼。武敦儒道:“你

  讨饶就放你。”杨过骂道:“放屁!”武修文砰砰两下,又打了

  他两拳。郭芙在旁见武氏兄弟为她出气,心下甚喜。

  武氏兄弟知道若是打地头脸,有了伤痕,待会被郭靖,黄

  蓉看到,必受斥责,是以拳打足踢,都招呼在他身上。郭芙

  见打得厉害,有些害怕,但摸到自己脸上热辣辣的疼痛,又

  觉打得痛快,不禁叫道:“用力打,打他!”武氏兄弟听她这

  般呼叫,打得更加狠了。

  杨过伏在地下,耳听郭芙如此叫唤,心道:“你这丫头如

  此狠恶。我日后必报此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