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武则天重生为吕雉之后 第七十八章 鱼符、龟符与虎符

《武则天重生为吕雉之后》第七十八章 鱼符、龟符与虎符

作者:酒酿番茄番茄 字数:1881 书籍:武则天重生为吕雉之后

  “做郎官?

  那些权贵子弟,各个养尊处优的,会愿意进宫做侍卫吗?”

  刘季有点意外。

  “谁说只做侍卫之臣了?

  这批郎官,自是比较特殊,近侍左右,参谋政事,执兵宿卫。

  未来既可升迁做高官,又可外放去地方做令守。”

  吕雉娓娓道来,

  “陛下细想,这些老臣子,哪家不是生了好几个儿子?

  那些未来注定袭不到爵位的子弟们,或是胸怀大志不愿靠祖荫的,与其荒废了,或是每日游手好闲,不如进宫来吃点苦,磨砺一下。”

  郎中的本意为“廊中”,顾名思义,专指在君王宫殿前左右廊之中任职的宫廷侍卫。

  这个设置,早在春秋之际就已出现,到了战国时期,七国的王宫中,都不乏郎官或郎中的身影。

  而郎的职掌范畴,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入奉宿卫,而是逐渐参谋政事,成为了能与皇帝日常见面、商议的左右亲信近臣。

  战国末年著名的相邦公孙衍、李斯等人,皆是以郎官的身份入仕,继而一路坦途,封侯拜相。

  这是未来的青年新锐与高级官员的人才储备库,而且,知根知底的功臣之后,用起来也放心。

  “这倒是,只是宫里没设这么多郎官员数吧。”

  刘季抚着胡须,心里还是有些犹豫。

  “正是稳定人心的时候,陛下便多增几个空缺又何妨。

  能文的,来当谒者、议郎,能武的,来当禁中宿卫,人尽其用。”

  吕雉明白刘季的隐忧,他对功臣们素来不放心,这次亲征前,特意强调让她盯紧功臣元老的家宅,也正是为此。

  而她与刘季的立场不同,性格也不似他这般雄猜,因此,她看待这群年轻人的角度,也是截然不同。

  年轻功臣子弟若能为郎,虽品秩不高,没什么实权,但出入禁闼,常侍君侧,随行护驾,地位特殊,非同小可。

  这群人历经一番磨练,出将入相,便又是王朝的一支薪火相传的生力军。

  如此一来,便不会重演历史上汉初时的窘境,功臣们死的死、除的除、老的老,面对连年犯边的匈奴及国内的屡次叛乱,偌大的朝廷竟无将可用。

  更重要的是,她有十足的信心,将这群功臣二代,收服为可供自己所用之人。

  ***

  “嗯,行,我明天便和他们说。

  待我大军出发后,你逐家逐户地慢慢选吧。

  记得要均衡利益,凡是叫得上名的,无论亲疏,每家都要选。”

  这又是上下相维、互相制衡的道理了,利用功臣之间的矛盾,来确保这些郎官不会联手对付自己。

  皇帝内心深处的怀不自安,竟严重至此。

  吕雉缓缓点头,

  “我预计,这批郎官选下来,大抵要百人以上了。

  先同陛下打个招呼,免得你到时觉得宫中生面孔太多。”

  她口中说笑,心内却暗暗盘算:

  功臣高官的子弟算一批,

  各郡国察举选出的不论出身的人才算一批,

  富户大贾出资为子弟换前程的也算一批,

  加上张太傅从西北六郡筛选的良家子之精锐,这其中,必有可造之大材。

  太子刘盈若与他们自幼亲厚,一同成长,也算有了一批可倚为左膀右臂的从龙之臣。

  她这个悉心安排的举动,润物细无声,与其说是为刘季的朝廷储才,倒不如说,是在为太子与自己培养羽翼。

  洛阳城中的梧桐树,终于有机会引来凤凰了。

  “这群郎官都得集体舍居,这下子,宫里宫外,可要热闹了。”

  面对难得的契机,吕雉心情大好,全无皇帝亲征前的哀思惶恐,刘季略有些不悦,板着脸道,

  “你让叔孙通好好教教他们礼数,别出什么乱子。

  还有,戚姬讨要的那个内傅,已从赵国来了,你回头见一下。

  对了,她前日还说,想给自己和如意所住的宫室,求个新名字。

  她说‘鱼藻’二字不错,我听着似也不差,要不就叫鱼藻宫吧。”

  “哦,你已同她说过了吗?

  她这次怎么不随你出征了?”

  吕雉轻微牵动嘴角,压抑不住好奇。

  “哦,昨日见她时,含糊提了一下。

  她本是哭着要和我同去的,我执意不肯,太危险了,这才作罢。”

  “嗯,赵媪既来了,我自会见见,洛阳北宫的规矩与邯郸不同,我会让人好好教她。

  至于鱼藻这个词,究竟是不是好的,谁能有叔孙通懂?

  回头我问问叔孙通罢。”

  果真同史上所载的一样,戚姬步步为营的做法,自作聪明,实际却张扬得路人皆知。

  ***

  “鱼藻”二字,本出自《诗经·小雅》之《鱼藻》篇,取自“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一句。

  这几句的寓意倒是不错,是借着歌颂鱼儿在水藻间悠游的自得其乐,赞颂百姓安居乐业的和谐气氛。

  而戚夫人的小心思,全埋在了“王在在镐”这一句。

  只因,这句里所讲的“王”,指的不是什么寻常王子,而是住在镐京城中的周武王姬发。

  叫什么鱼藻宫,叫养德宫算了,让她专心修身养性,不要做那些徒劳无谓之争,吕雉深叹口气,隐隐感到一阵头痛,

  “既然要给宫宇更名,那干脆就让叔孙通带着那些博士,把所有嫔妃的住所逐一都改改名,图个吉利。

  马上要亲征了,这些琐事,就莫要扰陛下圣听了。”

  “行,都交予你吧。

  对了,你那枚皇后之玺,务必收好,还有这调兵虎符,你也一并收藏起来。”

  刘季自怀中掏出一个光灿灿的金虎符,眼光阴晴不定,

  “关键时刻,玺书与虎符同用,可以调兵遣将。”

  吕雉接过虎符,才发觉汉代的虎符雕得无比精美,虎符通身篆着流云纹,金字错书,呈卧虎形,昂首卷尾。

  她将冰凉的虎符握在手心,前世的回忆猝不及防地纷至沓来。

  唐代的兵符亦是金质或铜质,但多为鱼形,取与李唐谐音的“鲤鱼”之意。

  各个鱼符的头部,均钻有一小圆孔,可以穿绳,随身携挂。

  当时,朝中官员流行在鱼符外另罩一个锦绣鱼袋,用华丽的金银线系于腰间,隔着数丈便光彩夺目,以彰显身份。

  后来,她改唐为周,为表武氏正统,索性连鱼符也换了,改为代表玄武的龟符。

  而此刻的她,不再纠结于兵符的外观了——

  无论是鱼形、龟形,还是眼前的卧虎,千奇百状的形状都是虚的,只有权力是实的。

  吕雉微微昂起头,攥牢了掌中的虎符,

  “你且踏实去,只管扫平了臧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