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霸天刀尊 卷二 天元风雨 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战

《霸天刀尊》卷二 天元风雨 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战

作者:诸葛青风 字数:2715 书籍:霸天刀尊

  猎物不仅肉能吃,皮毛也很重要,虽然今年冬天快过去了,可谁也不会嫌上好的毛皮太多。

  主要还是春衫、夏衫、秋衫可以花样百出,光料子都能缯绡绫罗轮流上,可到了冬日里头人们对衣裳的最大需求就是保暖。要是一出门就冻得面青唇白,再好的人都扛不过去。

  寻常百姓大多只能过上厚实的粗布麻衣,试图用厚度来抵挡那吹到骨子里的寒风冻雪。至于被褥,那更是把稻草、柳絮、杨花、鸡鸭毛等等能用上的都给用上。

  人都冻得活不下去了,自然只能抄起箭囊进山打猎,争取猎些厚实的皮毛来取暖。

  哪怕是达官贵人也没有被风雪饶过的殊荣,他们到了冬天也得过得严严实实,连耳朵都不放过。

  三娘猎了两只狐狸,便打算把皮毛处理出来,大块的给长辈们做暖脖,余下的便给兄弟姐妹们做护耳。哪怕是到了二月,春寒还是不可小觑,今年正好还能用上。

  她正有条不紊地把料理猎物的事安排下去,她四妹郭映就跑过来了。

  郭映今年十二岁,在姊妹中排行第四,在人丁兴旺的郭家这一辈却已经排行第九,长辈和底下的人都唤她一声九娘。

  她从小就黏着三娘听故事,渐渐也有了自己的主意。

  和三娘喜欢读不同,郭映更喜欢侍弄花草和各种作物,感觉把种子种下去再到它们长出来的整个过程都很奇妙。所以每次她都会央着三娘给她带些种子回来,不管是什么种子都好,她都想试着种一种。

  若是种出来的东西适合养在家中园圃她就继续养,若是不适合便移栽到别处去。为了记录各种花草和作物的发芽规律,她还认真跟三娘学了作画来着。

  兴不愧是最好的老师,郭映才十岁出头就已经拥有一手好字和相当不错的画技。

  这不,一见三娘打猎回来,她就迫不及待地问三娘有没有带回什么种子来。

  三娘当然不会忘记宝贝妹妹的嘱托,她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向人买些种子,偶尔在山林间碰上了还会帮妹妹采集回来。她把这次在城外弄到的种子都拿给妹妹,坐下翻起妹妹兴高采烈拿过来与她分享的作物观察记。

  姐妹俩正凑在一起说话,就听人说她们叔回来了。

  这几年里不仅三娘上头两个姐姐出嫁了,郭幼明这个叔也成亲了,娶的不是别人,是曾经与她们当了邻居的裴家女儿裴朝秀。

  这段姻缘说来还得是靠郭幼明那张脸和总往裴家跑的三娘。

  小儿女谈婚论嫁往往不管什么人品家世,最先的就是一张脸。

  而当父母的则恰好相反,的就是人品和家世。

  当时郭幼明虽然文不成武不就,可郭家家底殷实、人丁兴旺,虽不算个个都很有出息,可出了什么事总能相互照应。

  更重要的是他对三娘这个侄女足够好,每天都任劳任怨地送她去读,从种种表现来他无疑是个会疼人的好儿郎。

  所以当郭家祖父替儿子提婚事的时候,裴家还真认真考虑起结亲的可能性来。裴父再一问女儿的意思,好么,说是脸还挺中意的。

  于是两家的婚事就这么敲定下来。

  如今他俩都已经顺利成婚了。

  不知是不是成婚让郭幼明有了点责任感,他在他岳父的引荐下寻了个正常差使赚钱养家,不再心安理得地天天待家里啃老了。因着办差要在洛阳那边,所以他大多时候都在岳父家蹭吃蹭喝。

  郭家祖父对此喜闻乐见,自己教儿子太难了,亲家愿意帮忙教绝对该给祖宗烧高香的大好事!

  三娘姐妹俩听说郭幼明夫妻俩回来了,皆是开开心心地跑出去迎接。

  真到了要办事的时候,其实并不在于读的多不多、武艺练得好不好。

  郭幼明就是那种不下去、拉弓拉不太开的存在,可他属于特别会来事的那类人,朋格外地多,那些个狐朋狗就不说了,三教九流的人他也人的不少,办起事来相当有一套,小小年纪就很得上峰重。

  只需要再磨炼几年,兴许就能谋个出身了。

  他岳父这个举荐人面上有光,平时都快拿他当亲儿子待。

  三娘与裴朝秀本来就关系极好,如今裴朝秀成了自己的婶,她当然只有欢喜的份。

  有时候三娘都忍不住满心感慨:没想到成个亲居然能让她叔有这么大的改变,可见娶个好媳妇的重要性!

  叔侄几个坐下一起喝些温好的米酒暖暖身子,等到身上那股子寒意都被驱散了,郭幼明才掏出厚厚一叠信给三娘,说是她在洛阳的朋们捎给她的。

  裴朝秀笑道:"最上面一封是我表哥写的,他知道你今年要应试,写了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给你。"她说的表哥就是杜甫,杜甫前几年也去考进士,结果没考中,又出去游历了几年,尽情徜徉于齐赵诸地。

  还是去年她阿娘感觉身体有恙,生怕见不到自己养大的侄子娶妻生子,连写了许多封信去催促他归家娶妻生子,这才让他去年在洛阳的首阳山下安了个家。

  这一年里头忙着成婚和建房的事,杜甫也就错过了去年的乡贡,没拿到今年参加春闱的资格。听说三娘竟由国子监选送去应试,杜甫觉得意外之余又为三娘高兴,当即写了这封信给三娘传授应试经验。

  虽然他上次考试没考过,不过整体流程都是体验过的,可以让三娘做到心里有数。

  三娘当初就是因为杜甫从吴越回来了,才一得空就往裴家跑,坚持不懈地拿着小本本问人家杜甫都见识了什么样的风土人情。

  后来《两京文选》面世,杜甫还被她撺掇着写了不少齐赵游记刊登在上面。

  如今杜甫在两京已经拥有了一批游记粉丝。

  谁会不喜欢足不出户畅游齐赵!

  何况杜甫七岁就能赋诗,文采那是绝对没得说的,游记写得那叫一个引人入胜。

  去年杜甫回老家成婚,还有不少读者来信问:杜甫去哪儿了?是不是把我们当外人了?有什么是我们这些《两京文选》忠实读者不能的吗?

  杜甫收到三娘转寄的读者来信,从善如流地写了篇自己如何在首阳山下筑居的文章,既展现了他居落成的喜悦,又暗搓搓炫耀了自己喜得良配的快乐。

  就,字里行间全是婚燕尔的快活。

  冷不丁被秀了一脸的游记粉丝们:我们要退订!!!!!

  悔不该催他写文章!

  谁能想到他一个年近三十还啥事不干天天到处游玩的大龄单身汉,居然偷偷回老家结婚!

  真是岂有此理!

  三娘这些年与杜甫时常通信,收到老朋的来信自然高兴得很。只可惜去年杜甫成婚时她在国子监忙着考试,没能腾出空去洛阳喝喜酒,只能隔空给杜甫送上贺文。

  三娘道:"都五年过去了,也许考法已经不同了,等我考完了也给他写写如今的春闱有什么变化。"

  这几年科举确实出了不少变革。

  杜甫上次应试是开元二十四年,当时科举还是官职低微的考功郎当考官,很多读人落第以后认为考功郎不配对他们指指点点,选拔人才这么要紧的事应该让职位更高的人来负责,齐齐向朝廷抗议此事。

  这不,眼考生们群情激愤,开元十四年以后春闱就正式由礼部接手了。

  到开元二十五年,进士科的考试内容又从考小经改为考大经。

  所谓的小经就是《周易》《尚》《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而大经则是《礼记》《左传》等。

  简单来说就是,开元二十四年没考上进士的,开元二十五年科举教材都给你换啦!

  可见杜甫正好碰上科举改革期,从负责机构到考核内容都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接下来他想要应试说不准要从头开始准备起来。

  倒是让三娘这样近几年才开始正式备战科举的人得了便宜。

  就比如已经读过《春秋公羊传》或者《春秋谷梁传》的,再让他去考《左传》,焉知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会不会混淆其中的观点?

  若是第一场经帖试就被卡住了,任你才名再高、任你文章写得天花乱坠,也是无缘高中的。

  因为大唐的科举是逐场淘汰制,第一场你没考过,对不起,你没有考第二场、第三场的资格,可以回家去备战明年的考试了,别想继续浪费卷官宝贵的时间!

  裴朝秀听完三娘的介绍,也觉她表哥运气有点差,怎地才考完就碰上这么多变故?

  她点着头说道:"那当然好,表哥他如今都成家了,也该定下心来考个出身了,可不能再像前些年那样到处游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