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武帝之王 第7章 意外来信

《武帝之王》第7章 意外来信

作者:罪无 字数:2885 书籍:武帝之王

  果儿福身行了个礼,提着灯笼去远了,药藤走了好几步,还回头观望,一面对居上道:“这果儿近来神神叨叨的,不知在盘算些什么。”

  居上道:“不是正给二娘子传信吗,难怪这样。”

  药藤听了没有再质疑,只是悄声耳语:“我这郡侯怎么不大靠谱,二娘子每日魂不守舍的,让她出去见人,她也懒懒的。”

  居上感慨起来:“见了吧,为情所困就是这副模样,就算劝解也没有用,解铃还须系铃人啊!”边走边又道,“过两日与二兄说一声,让他留心打探,这武陵郡侯究竟是何许人也。别不是上写的妖怪吧,光是信往来,不见登门提亲。”

  两个女孩子商议,怪力乱神一通胡思乱想,然后哈哈一笑,谁也没有将这件事当真。

  到了第二日,听说居幽生病了,居上过去望她,她闭着眼睛装睡,唤她也不理睬。出门的时候居上不由嘀咕,自己没有哪里得罪她,怎么忽然之间就不理人了。

  心下纳罕,问过居安,居安也不明白,摇着头道:“二姐如今心思沉重,都是那位武陵郡侯闹的。”

  居上不是那等管闲事的人,居幽若是有心事,姐妹之间商议着来,她能帮则帮。像现在这样事事憋在心里,自己过之后就不再管她了,只是叮嘱她身边的婢女,好好着二娘子,若二娘子独自出门,一定要来禀报。

  居安问:“为什么二姐出门,要让人回禀?”

  居上说:“小孩子家,别问那么多。”

  居安满脸疑惑,眼巴巴着长姐潇洒去远了。她身边的蛮娘比她大几岁,俯在她耳边告诉她:“二娘子心悦那位郡侯,这样的女孩子最容易上当。若是那位郡侯心术不正,诱哄二娘子,做出什么有违礼法的事来,那就坏事了,所以大娘子让人着她。”

  居安纯良得有些蠢,“有违礼法?怎么有违礼法?”

  蛮娘甚至觉得她在装傻充愣,无奈地说:“譬如还未商定婚事,就‘那个’之类。”

  “那个是哪个?”

  蛮娘了她半晌,忽然“啊”了一声,“小娘子不是想吃清风饭吗,婢子让厨上蒸了,现在应当熟了,我去。”说着便快步离开了。

  居安嘟囔不休,最讨厌话说半截的人。

  正摇着羽扇打算回自己的院子,半路上见父亲回来了,忙喊了声“阿耶”。

  辛道昭摆了摆手,“大热的天,别在园里乱逛,中暑了,快回去!”自己匆匆进了上房。

  房里的杨夫人正在练字,听见急促的脚步声,忙放下了手里的羊毫。

  屏风那边一个人影闪过,很快进了内堂,辛道昭喊了声“夫人”,一面招呼她过来,“我今日中晌连饭都没吃,找见了赵王与他寒暄两句,打听那日起宴办得是否顺利。

  结果赵王闪烁其词,样子没有上回热络了。”

  杨夫人道:“怎么,他家世子觉得咱家殊胜配不上赵王府?”

  辛道昭也蹙起了眉,“我见他这副模样,心就凉了半边,料想他家是没有这个意思了,只是话不好说透,倒弄得咱们家姑娘上赶着似的。后来才听见他半吞半含说起,说什么洛阳花好,不敢攀摘。”

  杨夫人倒不解了,“这是何意啊?花就长在那里,既是不敢攀摘,还起什么宴?”

  “我也是这样想,暗里话赶话的逼他说出实情。他说太子与殊胜的事,如今朝中都知道了,他很愿意与咱们家结亲,又怕夺人所好,将来不好收场。”

  杨夫人听得置气,“宫中不是没有下旨吗,若长久不降旨意,或是哪天换了别家,那殊胜怎么办?难道还去东宫做良娣不成?”

  辛道昭点头,“我也不平,又不能去问圣上,心下真是憋屈得很。”顿了顿又道,“不过赵王见我愤愤,倒是透露了内情给我,说宫中已经在筹备,不日就要降旨了。”

  杨夫人道:“是降与咱们家,还是降与别家?”

  辛道昭十分肯定,“一准是咱们家。”

  说不清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杨夫人长出一口气,回身坐进了圈椅里。想起那日居上提及赵王世子便明亮的眼眸,分明是更属意于那位世子。如今宫中真要定准了,也不知她欢喜不欢喜,称意不称意。

  “可要告诉殊胜?”杨夫人沉默良久方问丈夫。

  辛道昭说:“再等等吧,旨意降了便降了,要是等不来,反倒心里焦急。”

  其实这件事,焦急的只有辛道昭夫妇。说实在话,女儿真进了东宫,将来礼数多,行动受限,诚如白养。但这又是份巨大的荣耀,满朝文武没有几家能顶得住这种诱惑。

  诚然,早前门阀大兴时候,嫁女甚至不上帝王家,但今非昔比了,上位的就是门阀,且帝收拢了权柄,世家已经需要依附皇权而生,只有联姻,才能更加紧密地联合。

  好在殊胜这孩子虽脾气不好,但大是大非上懂得顾全大局,将来就算旨意下了,也不会吵闹。

  老父老母忽然又生出些许不舍来,彼此坐在圈椅里,良久不曾说话。

  好半晌,才听见杨夫人问:“若是钦定了太子妃,可是立刻就要入宫?”

  这点辛道昭也不敢肯定,“听说北地习俗不一样,也不知规矩会不会搬到长安来。

  若是照着前朝旧俗,旨意一降,孩子就要入宫,不到大婚爷娘是见不着面的。”

  “那北地是怎么安排?”

  辛道昭说:“有专门为联姻设置的女学,与门阀结亲的女郎都送进女学里受女师调理,学得差不多了,就可归家待嫁。”

  杨夫人不大称心,“还要受女师调理咱们这样人家教养出来的女孩子,世上有几个女师能教导她们?”

  妻子护女心切,在她眼里孩子干好万好,用不着调理。辛道昭笑了笑,“殊胜行止尚可,脾气欠缺圆融,多些磨砺也好。”心里却隐隐担忧,别回头三句话不顺心,抓着女师一顿好打。

  反正真要是到了这一步,再好生叮嘱吧。夫妇两个着外面艳阳高照的庭院,白辣辣的日光,照得他们眯起了眼。

  就这么等了两日,宫中的圣旨果然到了,毫无意外地册封了居上为太子妃。没有良娣,没有良媛,就她一个,算是给足了辛家面子。

  送走了宣旨的官员,阖家女眷忙着上来查圣旨,一堆称赞品德的溢美之词,好多和居上不搭边。但是没关系,圣上说你有你就有,可以心安理得接受。

  尘埃落定了,李夫人反倒感慨起来:“终究是为了一大家的体面和荣耀,把殊胜填进去了。”

  填进去这个词说得好,欣喜之外,饱含愧疚和遗憾。

  大家向居上,命里注定要当太子妃的人,转了个弯,还是走上了老路。

  居上见大家眼神里带着心酸,笑道:“先前的图谋不是成了吗,有什么不满意的。

  我还是太子妃,不过太子换了人当,就当一番鲜体验,没什么不好。”

  她极力宽慰大家,但自己又因错过赵王世子而惋惜。越得不到越念念不忘,居上的心里,从此有了不可磨灭的白月光。

  当然与当朝太子结亲,那种盛大的阵仗,着实可以满足人的虚荣心。过礼当日周围坊院的人都来观礼,着大小妆抬九十九,源源不断运进辛家大门。五色彩缎、如山的铜钱,还有猪羊牲畜、米面点心、奶酪油盐将辛府的前院堆得满满当当。

  宗亲里挑选出的函使和副函使送来通婚,上面很真诚地写着承贤长女玉质含章,四德兼备,愿结高授。辛道昭将早就准备好的答婚恭敬奉上,互相交换之后,礼就完成了一大半。

  居上站在边上着,出了旁观者的乐,待到阿耶的视线向她投来,她才意识到这件事和自己有关。

  不过太子很高贵,结亲只须降旨,不用亲自前来,少了很多尴尬。

  待一切礼节都过完了,辛道昭才将函使拉到一边询问“小女何时入宫?”

  函使是宗族中有声望的长者,与辛道昭同朝为官,后面的安排还是知道的,偏头道:“朝初建,陛下不打算沿用前朝旧习,也不以北地风俗为准,会在城中择一处作为太子行辕,请太子妃在行辕中暂居,学习宫中礼仪之外,多与太子殿下相处。”

  “与太子殿下相处?”辛道昭诧然,“这意思是太子大婚前,也留宿行辕?”

  函使说可不是,“如今的年轻人,个个有主张,唯恐婚后起龃龉,婚前多相处,日久生情了,夫妇将来才能和谐。”

  辛道昭茫然眨眼,心下觉得不妥,自家的女儿还未成婚,就和太子住在同一屋檐下,那岂不是要吃大亏?

  可是宫中既然这样安排,实在是难以推翻,想来还是顾忌殊胜与前朝太子定过亲,帝后拍脑袋一合谋,想出了这么个损招。

  罢了,还有什么办法,至多搬入太子行辕的时日,再行商议。

  可谁知函使临走的时候特意叮嘱:“别拖延得太久,尽快送太子妃入行辕。行辕中备了教授规矩的傅母,待合乎宫中标准了,就可以回来待嫁。”

  辛道昭只得说好,客气地将一干人送出了府邸。

  回到厅房里,正听见妻子在教导女儿:“虽说名正言顺,但还是要守礼。女孩儿家,保全自己最要紧,与太子殿下保持些距离,夜里睡觉警醒着点。”

  居上诺诺答应,为了让母亲宽怀,咬牙切齿地说:“我有一双拳头,能够护卫自己,太子敢造次,我就敢打人。”

  打人这件事,好像不太好,杨夫人道:“那是太子殿下下手不能太重,万一闹起来不好收场。”

  辛道昭皱眉,“怎么这样教唆孩子,还动拳头,那是能够随意动手的人吗?其实细想想,这样也好,不在宫中,行动自由些,要是果真与太子合不来你且回家,阿耶想办法上疏陛下,请求撤婚。”

  阿耶表了这样的态,让起先不怎么当回事的居上,感受到了什么叫重任在肩。

  父亲疼女儿,愿意上疏拒婚,这年头没有强买强卖的婚姻,但真正实行还须有胆量,也要冒被针对、被贬黜的风险。她知道其中利害,父亲越是这么说,她越是不能让爷娘担心,便坦然道:“算命的说我天生好命,先前和存意只能说将就,这位太子,应该不比存意差。”

  那倒是,辛道昭侃侃告诉妻子:“太子殿下身长七尺,容貌清俊,且为人谦逊,行事很有手段。”

  居上咧嘴讪笑了下,心道确实是很有手段,使坏也很有手段。

  杨夫人不以为意,“我连金面都不曾见过,别同我说,说也没用。”

  女儿要是嫁给一般人家,郎子过礼当日是要登门请安的。如今许了太子,也不知太子是不是不起岳丈家,连面都不露,这让作为岳母的杨夫人有些不满。

  李夫人在一旁说罢了,“那是储君,将来要接任帝位的”

  辛道昭忙做了个噤声的动作,“这话且不敢随意说,虽是实情,传出去也不好听。”

  大家听了纷纷点头,略站了会儿,又忙于清点财礼去了。

  居上从厅房里退出来,姐妹三个在园子里漫步,居安追问居上:“阿姐要去行辕了,我往后还能见到你吗?”

  居上说能啊,“行辕又不在宫里,和一般宅邸一样建在坊院,你想见我的时候就来找我,或是等我混熟了,也能偷偷回来。”

  居幽觑觑她,欲言又止,若论心迹,还是很羡慕她的,至少婚事定下了,心思也就定了。

  自己这头呢,好像越发玄妙了,阿兄带回了郡侯府的消息,家业也好,爵位也好,都是靠得住的。但很奇怪,近来再也没有一字半句,仿佛这个人不知不觉消失了,明明还在城里,为什么音讯全无了。

  居上知道她的苦恼,更希望她能快刀斩乱麻,“既然只是信来往,断了音讯就不必放在心上了。”

  可居幽就是个死脑筋,一见钟情后难以自拔。

  果儿带着无奈的笑,对居上道:“大娘子,我们娘子是个重情义的人,这么长时候,婢子都在眼里呢。”

  既然劝不住,那只好再想办法。居上道:“等我和太子有些交情了,托他问问武陵郡侯。”

  果儿微怔了下,又望向居幽,迟迟道:“直去问郡侯,让她给小娘子交代吗?这样怕是不好吧!”

  居幽也红了脸,“阿姐,我怕失了面子。”

  居上道:“自然不会提你,就打听打听他可有中意的女郎,要是另有其人,你心里有数,也不必再费心思了。”

  其实辛家的女儿配郡侯,并不算高攀,甚至有些低就。这武陵郡侯也属实奇怪,若是不愿意结交,写封信说明就行了,可偏偏吊着。据居幽所说每回当她不抱希望时,必会接到一封信,信里言辞恳切,说很喜欢这样既近且远的联系,有种朦胧的美感。

  居上没好说,朦胧个腿儿!含含糊糊,浪费时间。

  可居幽不听话,她这个做堂姐的也不便多劝,眼下先安顿好自己要紧,得了空再去过问居幽的事吧。

  很快,太子行辕就筹备好了,在东市以南的昌坊。

  说起昌坊,不得不提到乐游原,那是个长约二里的园囿,起先不在长安之内。

  后来经过几朝扩建,慢慢被囊括进了城池,原下四坊,宣平、昌、升平、升道,成为达官显贵与文人墨客安家的上佳之选。

  改朝换代之后,长安城中很多宅邸的家主遭遇变故,昌坊那个行辕,就是前朝大文豪的旧宅。

  将作监修缮用时很快,几乎三五日就焕然一了。这日宫中派人来通传,说行辕中一切齐备,太子妃随时可以前往。

  居上想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干脆收拾一番,带上身边侍奉的几个婢女,就往昌坊去了。

  家里人随行送别,一路把她送到行辕门前,宅内穿着女官袍服的人早在门上等候,见正主下车,齐齐向她附身行礼。

  那重厚厚的门扉,仿佛隔绝阴阳,阿娘送她进门的心情,简直像送她重投胎,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女史上来劝慰,笑着说:“夫人不必担心,娘子在行辕之中一切随意,夫人想来探望也不是难事。”

  杨夫人闻言,这才略感安心。

  其实宫中也有他们的考虑,不必把帝后想得那么尖酸。毕竟孩子在家十几年,不曾离开过爷娘,要是一下子进宫,再也不见家里人,怕有好一阵子要难过哭泣,行坐也不得适应。像现在这样更好,一步步来,先分了家,习惯爷娘不在的日子,将来进了深深宫苑才不会想家。太子妃与一般的皇子妃不一样,他日终要母仪天下,宁愿在行辕中犯些小错,也不要在宫中惹人笑话。

  居上迈进了门槛,回身说:“阿娘,阿婶,快回去吧。”

  杨夫人妯娌三个勉强含笑,朝她回了回手,“进去进去吧。”

  顾夫人着她被女史领进宅邸,怅然喃喃:“怎么好似入狱一样,做太子妃,与我想象的不一样。”

  想象中是什么样呢,高坐厅堂,接受全家小心翼翼的拜贺,然后不再随意见人,等着大婚那日入主东宫,可实际完全不是如此。和凌家不像和高家那样熟稔,也没有任何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自然是宫中怎么吩咐,奉旨的臣子就怎么承办。

  杨夫人叹了口气,怏怏收回视线,“走吧。”

  大家只好登车,坐在车里撩起窗帘再一眼,这行辕恢弘,景色也宜人,但殊胜会有怎样的际遇呢但愿神天菩萨保佑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