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全民转职:我一辅助屠个神很正常吧 第一百一十八章 这一夜,雨很大

  不说丁晓心中的苦闷,再说金华见师父伤感,连忙乱以他语道:“师父,刚才谈到的那个人很像是太极派的,你老人家看他究竟是谁的传人?因为当今的太极派还不怎样流传,出名人物寥寥可数。这人既有这样好的功夫,你老人家总可猜得出他的来龙去脉。”

  丁剑鸣皱皱眉头道:“说起太极派,除了你师伯在山东高鸡泊内隐居外,还有就是河南陈家沟的太极陈陈清平传下这一支了。你师伯没有收几个徒弟——他到底收多少个,我也不知道,只是他正式收徒,还在我之后,你说这个人,既然在江湖上颇有名气,想来不是他的徒弟。因为只有十多年功夫,很难就调教出如此人物,听来比你还要强得多!

  “我猜他大约是河南陈派的,陈派开宗立派很早,太极陈的门人弟子也多,说不定这人就是陈派的那一支的。咳!谈起陈派太极,倒和这几十年的太极门盛衰很有关系……”

  丁剑鸣说起太极派的历史,色舞眉飞,接着讲下去道:“在二十多三十年前,同治年间的时候,太极派赫赫有名,京师一带,几乎全是太极拳的天下。这个声势,就是河南太极陈这一派中,一个出类拔萃的弟子,叫做杨露蝉的创出来的。

  “杨露蝉是陈清平的‘关门’弟子(最后收的那个弟子)。说起杨露蝉的习技经过,真是非常艰苦,哪里像你们得来这样容易!

  “杨露蝉原是直隶省广平府的人,当初千里迢迢跑到河南游学,遇到陈清平的弟子,较技之下,给打得大败。问起人来,才知和他交手的人,还是陈清平门下最劣等的弟子。杨露蝉听了,羞惭不已。遂立志要入陈门。可是正式去拜师,却为陈清平严词拒绝。原来陈家技艺是不轻易传给外人的。

  “过了几年,陈清平对杨露蝉拜师的事早已淡忘。一年冬天,忽然来了一个哑丐,天天给太极陈打扫门前积雪。太极陈知道了,很可怜他,就收他做佣人。一夜太极陈正在教家中子弟和门人的太极枪法,忽闻房上有赞叹之声,太极陈的弟子门人以为是江湖上来寻仇‘卧底’的,几乎把这人废了。幸得陈清平及时拦住。一看之下,竟是那个‘哑丐’。而且那个‘哑丐’说出话来了,他就是几年前,拜师被拒的杨露蝉,他诉说他仰慕陈家太极的苦心,不惜委身为佣,志在偷得三招两式。

  “陈清平听了,大为感动,就在垂暮之年,把他收做‘关门弟子’。杨露蝉聪明绝顶,不过七年,就升堂入室,尽得太极陈的所传。在杨露蝉‘出师’的时候,太极陈就吩咐他到京师去‘闯万’。希望他在京师把太极派的门户创立起来。

  “杨露蝉匹马入京华,果然不负乃师所望。当时京城的王公贝勒,都豢养有许多武师,尤以一个叫肃王的得人最多。杨露蝉便投到肃王府中,公开向所有的王府武师挑战。他订的办法很特别,在比试场中,四面张上绒绳织就的细网。他是不愿树敌结怨,恃技伤人,所以想出了这么一个别开生面的比武办法。使得给他打败的,摔在网上,也决不会受重伤。

  “他是一番好意,可是众王府武师都认为这太过蔑视了。而且杨露蝉生得身材矮小,很不起眼。大家都认为他太过于自负:京城中好手如云,怎容得一个初出道的‘小子’,如此猖狂。

  “可是事情竟出众人意料,一个又瘦又矮的杨露蝉,和北京所有高手,轮流比试,只见并不怎样用力,在举手投足之间,就把一个个武师,掷入网内。只有一个八卦派的董海公,和一个不知姓名飘然闯来的怪客,和他打成平手。杨露蝉也受聘为肃王府的教师。”

  丁剑鸣说到这里,在眉飞色舞中忽又慨然对丁晓说道:“太极派丁陈两家,都负天下重名,你祖父的武功技业,谅也不在杨露蝉之下,只是他为人淡泊,无此机缘,也无此志趣,所以就让陈派出尽风头了。”丁剑鸣言下,似乎很羡慕杨露蝉。

  哪知丁晓听了,却忽的皱起双眉,说道:“爸爸我不同意你的说法!”

  丁剑鸣愕然注视着丁晓,半晌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丁晓急忙解释道:“爸爸,你别生气。我是说杨露蝉虽然本事了得,可是他结满洲的亲王做武师,也不算得英雄好汉!”

  丁剑鸣捋须强笑道:“你有志气!可是许多事情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杨露蝉不是公开挑战王府武师,哪里会这么快闯出‘万字’?那是成名的‘捷径’呀!不过杨露蝉虽做了王府武师,可也不像你想的那样,就是做了满洲人的奴才呀。他也很懂得民族的大义。这也就正是太极拳虽曾盛极一时,京华倾倒,却在北方没有留下几个传人的原因。”

  丁晓心中暗想:“我才不想那样走‘捷径’!有了本事,成名不成名那又有什么关系?”继而听到父亲说到杨露蝉王府授技,其中还有“内幕”时,不禁肃然问道:“爸爸,这又是怎么个‘讲究’?”

  丁剑鸣道:“杨露蝉压根就不想传授满人的真正技艺,他在肃王府没多少时候就告假还乡,由他的儿子杨班侯替他做王府教头。杨班侯更损,当时王府内武士三千,都要跟他学太极拳。他也来者不拒。可是他却每在‘喂招’(师父和徒弟练习)时,把那些武士摔得头穿额裂,甚至弄成残废。杨班侯说太极拳是不打不教的。你要学就得准备受摔。那些武士纷纷知难而退,不过十天就减了一半,再过一月就只剩下一百几十人。而杨班侯还是不拿出真功夫来教他们,故意把太极拳的架式放大了,打起来好看,也可以强身,但却不能实用。后来三千武士学成的只有吴全佑一人。而吴全佑也还是不做武士之后,才求得杨露蝉亲教的。

  “满洲的许多达官贵人求杨家传授的,杨家父子也都如此应付,以至北京的太极拳都不能用来实际交锋。当时广平的太极武师陈秀峰偷偷问杨班侯道:‘太极拳有刚有柔,何故北京的一味纯柔?’杨班侯起初笑而不语,末后才说:‘京中多贵人,习拳出于好奇玩票,彼旗人体质与汉人不同,且旗人非汉人,你不知道吗?’言中大有深意,问的人也不敢再问了。也正是为此,太极拳虽曾盛极一时,可是没留下什么传人,也就终于渐衰,比不上少林声威那样显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