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身为汉人居然要跟着蒙古西征 0350籍田“九宫八卦”

  大明使团跟着宋庭礼部迎接官员离开泉州府,走走停停,一路沿着两车宽的官道穿州过府,从泉州府走出了福建,进入浙江,镇江,经过绍兴,不做丝毫停歇。

  当此时,十月份的江南气候不像塞北那样大风凌厉,也不像中原那样萧瑟昏黄,而是由一抹抹的深绿色,在难得凉爽的天气里,点缀着官道两侧层层叠叠的梯田和不时经过的小桥流水。

  你以为张载行他们只是在单纯地看风景?错了!

  他们的绝大多数注意力都不在那些小桥流水之间,更多眺望的是两岸层峦叠嶂的梯田,山间蜿蜒曲折密密麻麻的沟渠,以及那泛着深绿色覆盖一整座山头的茶园。

  比起大明,大宋的境内的土地在使团成员眼中并不是那么肥沃,更谈不上多么平整。

  张载行他们曾深入官道两旁的农田中,其中的土质除了比较细腻松软外,和大明境内油汪汪冒油的土地相比,在国内最多也就是下等田的范畴。

  可当他们听从田间老农口中得知,就这样的梯田可以亩产二百、甚至三百斤稻米的时候,使团成员心中除了震撼,剩下的还是震撼!

  要知道,大明神京点附近,比这平整,比这肥沃,比这水源更充沛,气候条件更好的田地。在大明亩产排在全国前列的上等好田,去年统计的亩产量不过也就是区区一百八十斤。至于国内其他田地的亩产量就更不让提了,上百斤的只有两大平原附近。

  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吓一跳。

  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张载行使团一行沿途密切注意大宋民间农业的情景。

  使团这种异常的表现,让大宋礼部迎接的官员都有些摸不着头脑,暗道;

  这大宋的使团真奇怪?

  不看沿途的景色,专门挑着路边的农田和老农看,还是不是要停下车上去和脏了吧唧的老农闲谈......

  期间,终于有宋庭官员忍不住询问原因。

  张载行也不隐瞒,脸色严肃对宋庭官员解释了一番其中的缘由。

  毕竟这事也没有什么值得隐瞒的,且在对方的头上,说清楚他们的异常行为,免得让对方胡乱猜测,生出不必要的事端。

  宋庭礼部官员们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一回事,当场有好事的人开始询问大明境内的情况,张载行他们一一照实说了,直听得宋庭礼部官员也是一阵目瞪口呆。

  其中一个上了年纪,胡子都白了的官员更是拍着大腿大叫;‘暴殄天物!’

  还嚷嚷着;若我大宋子民有如此好田,何愁衣食?天下早就太平了。

  只听到张载行等大明使团成员面红耳赤,讪笑不已。

  打头的宋庭官员见状,赶忙呵斥住老官员的叫唤,给使团连连赔罪。

  言说,己方无意唐突,让他们不要介意云云。

  张载行他们能说什么?只能喃喃笑着应下。

  之后路程一切照旧,只是那个老官员时常长吁短叹。

  不过,宋庭官员觉得对方厌烦,张载行他们却是觉得对方可爱,值得敬重!毕竟,从其表现上来说,确实是个忧国忧民的官员。

  最终张载行他们也没有打听这个老官员的名字,只是听宋庭官员唤他“谢翁”亦或者“谢大人。”

  想必对方定是姓“谢”了。

  就这样,在一片还算祥和的氛围中,使团成员行至临安玉皇山南麓附近,离临安皇城已经不远了。

  这天,那名姓‘谢’的老官员忽然找到张载行他们,问他们愿不愿意跟自己去一个地方?

  张载行他们面面相觑,有些哑然,不知道这位老先生到底意欲何为?

  不过,也许是这位谢老先生之前的行为赢得大明使团上下的尊敬,张载行只是略微思索一番,便微笑答应啦。

  之后,那位老大人便是找宋庭领头之人。刚开始的时候,那位领头官员还有些不耐烦,连连摆手拒绝。

  可不多时,张载行他们便听到隐隐戳戳的争吵声……

  张载行和韩大壮就要上前劝阻,毕竟人家不管怎么说也是因为自己人的事情。可,还没等他们走两步,那个打头的官员已经被说得败下阵来,无奈摊手表示同意。

  接着,张载行他们就看到这位张大人瞬间抛下自己的上司,龙行虎步,满面红光向他们昂首走来。

  也不知为何!

  张载行他们都觉得面前这位朝自己等人走来的老人,给人一种洒脱,桀骜不驯的感觉。

  “跟老夫来吧!相信你们能有一个大收获。”

  到了近前,老官员咧开大嘴,笑吟吟说道。

  张载行故作惊喜,赶忙抱拳作揖;“有劳张大人了。”

  “无妨!”

  老官员没有多说什么,唤来两个帮役,侧身指着东面几百米外一个林间小道说了声;

  “跟着老夫来。”

  张载行和韩大状对视一眼,默契点点头。

  韩大壮唤来两名亲兵跟着,四人跟在老官员的身后,很快就入了林间小道。

  林间小道并不宽,只能供二三人通行,走了好几百步,山势逐渐变得陡峭,碎石土路到了尽头,众人面前出现一个错落石头台阶的山间小路。

  小路并不直,延延在坡间。

  见前方张老大人并没有停下的意思,张载行不由回望身后林间小道一眼,一咬牙,撸起袖子继续跟上。

  这座小山只是一座一两百米的小山坡,因为也不怎么高,他们沿着蜿蜒斑驳的青石台阶只行了半柱香的时间,几人就已然到达了山顶。

  山顶有一个几十米大小的凹凸平台,四周碎石零零,杂草丛生,只有边缘有一片空地。

  “哇!”

  端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登上山顶的张载行和王大壮,刚走到空地,向前望去,就不由倒吸口气,惊呼出声。

  只见从山顶向东眺望,出现在他们视线中的是一望无际,绵延看不到边界,层层叠叠,铺满整个视线的梯田。更让人惊异的是;前方出现个上千亩大小的山谷,山谷中赫然呈现一个数十亩九宫八卦图。

  中阜规圆,环以沟塍,三十二隆,呈八卦状。

  随后,边听前方那位谢老大人指着山谷中的八卦说道;“此地名唤九宫八卦田。

  乃是当年高宗为表示对农事的尊重和对丰收的祈祷,采纳先祖的建议,在此开辟的籍田。

  之后,每年春耕开犁时,高宗都会率领文武百官再次行籍礼。不管是皇帝还是随行的官员,都要亲自执犁耕田,以劝农桑。不过.......”

  说到此处,这位张老大人忽然感叹一句;“最近几十年,皇帝再没有来此地劝农桑啦!”

  张老大人一番话,让张载行,王大年不由想到每年春耕,大臣们都被皇帝逼着到北郊耕田,不耕半亩田不让回家的恐惧。猛地打了个寒战。

  他们的异样落入张老大人眼中,顿时好奇道;“诸位何故?”指了指对方身子;‘如此激动?’

  这种让人感到不适的事情大家都没好意思说,韩大壮赶忙打哈哈,糊弄道;‘没啥,没啥。这山间风有点大!

  呵呵......呵......’

  张老大人伸手感受了下周围温度,心中瞬间了然,大有深意笑了笑。

  遂转移话题道;“当然,特意邀诸位来,不是让贵客看籍田的。而是前些日子老朽听到贵国农桑凋敝,不忍如此好地暴殄天物,准备借着这里,给诸位说道,说道。”说到此处,老大人瞬间挺直胸膛,自得道;‘毕竟老朽之前当了几十年的农学官,在农事一道上还是有些心得的。’

  “农学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