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庆第一太子爷 第二百五十章 对角戏

《大庆第一太子爷》第二百五十章 对角戏

作者:西瓜有点咸 字数:2753 书籍:大庆第一太子爷

  “皇上驾到!众臣上殿!”

  随着门外侍人的高声唱喏,未央宫的文武百官,陆陆续续的向着大殿内蜂拥而行。

  此时,庆帝正坐在龙椅上。眉目间的凝重,表现出了他此时复杂的心情。

  虽然外表看起来有些病态,却难以遮盖他自发而出的龙威!

  而站在他不远处的下阶上,是当朝地位最为高贵的肃亲王。

  他环顾着殿外不断涌来进来的朝廷大臣们,面容上虽没有任何的表情,但却无时无刻,不再展露着他人不能冒犯的威严。

  可值得注意的是,他背在身后的双手,微微的轻颤着,只因为皇上之前,跟他说了一件滔天的大事。

  就在刚刚,庆帝让来福,匆匆忙忙的将肃亲王刘宇,召到了这未央宫中。

  “陛下,如此着急的召老臣前来,所谓何事啊?”

  庆帝当即让来福,把四皇子的奏章,地胶到了肃亲王的手中。

  看着奏章上的内容,肃亲王的表情渐渐的失控了,忽然怒骂了一声。

  “这个混账东西!”

  忽觉自己言辞不对,反应过来后,连忙向上座的庆帝致歉。

  “陛下,请恕老臣无礼之罪!”

  “但不得不说,这启儿也太不知道深浅了,刚刚立下了些许的军功,怎会把事情,搞成这个样子,这等罪名,纵然他是太子,也是担当不起啊!”

  庆帝长叹一声。

  “谁说不是呢,启儿也太不把匈奴放在眼里了,将近三十万的大军前来犯境,这小子居然是不为所动,朕后悔啊,真的是应该,在他平叛了印之国的内乱后,就应该召他回来。”

  肃亲王深吸了一口气。

  到底是朝中的老臣,是见过了大风大浪的人,很快就将激动的心绪,平复了下来。

  “陛下,您就说吧,要让老臣怎么做?”

  “皇叔,朝中大臣已经尽知此时,不过多时,就回来到这未央宫觐见,依朕之所想,他们肯定会借此机会,想要废除启儿的太子之位。”

  “事关重大,朕也无法在此时上对启儿有任何的偏颇,而现在,唯一能够救启儿的,朕思来想去,也就只有您了。”

  肃亲王沉默了几秒。

  “陛下,你的意思是说,要用龙头杖?”

  然而庆帝却是摇了摇头。

  “皇叔,朕的办法是这样的......”

  ........

  此时,朝廷大臣们,已经齐聚在未央宫的大殿之中。

  兵部侍郎率先站身而出。

  “陛下,臣刚刚得报,匈奴率近三十万的大军,向我大庆北平关进发,时至今日,应该以至关前。匈奴来势汹汹,势有要跟我大庆决一死战的架势,还请陛下,速速决断,派兵予以支援,保我大庆北境之太平啊!”

  这是庆帝意料之外的。

  在他想来,首先应该站身出来的,应该是杨文渊才对,就算是这兵部侍郎,也应该是在奏报之后,立马指责太子的罪行。

  然而并没有,甚至是在他的言语中,连太子提都没有提。

  不仅是他,杨文渊一党的其他人,似乎也都没有站身出来的意思。

  反倒是不属于杨文渊一党的朝廷大臣,这时站身而出。

  “陛下,太子如今就在北境,如此大事,已经过去了将近快要半月,我朝廷竟然没有得到任何的消息,而且据报得知,太子在知道此事以后,竟然是没有任何的举动,如此不作为的行径,这不是陷我大庆于为难之中吗?”

  这时,一名武将,也跟着站身出来,依旧不是杨文渊一党的人。

  “皇上,太子行为,分明是惧怕了那匈奴的大军,故意掩盖真相,如此行为,已经是触犯了我大庆的律法,还请皇上,速速派援兵的同时,治罪太子的密不告知朝廷的罪名!”

  “末将同愿!”

  “臣等同愿!”

  庆帝奇怪了,现在几名站身出来,指责太子的人,竟然都跟杨文渊似乎没有任何的关系。

  而就他沉思之际,杨文渊终于是站出来了,可说的内容,却是让庆帝颇为惊讶。

  “陛下,依老臣之所见,此事根本与太子毫无干系!”

  “虽说匈奴来势汹汹,可在奏报上,却并未言明,已经对我大庆边关进行攻掠,太子之所以不报,也只不过是因为消息并不准确而已。”

  杨文渊话音刚落,就立马有一位他的同党站身出来附和!

  “陛下,杨大人所言甚是啊!”

  “这么多年以来,匈奴虽频频犯我大庆边境,也只不过是掠夺一番而已,如此大规模的进军,这还是头一回。如果匈奴大军,真的胆敢对我大庆边关动兵,无异于是在向我大庆宣战。”

  “小小的匈奴而已,他有这个胆量吗?他难道就不会担心,我大庆的报复?”

  这位官员话音刚落,前者弹劾太子的文臣站了出来。

  “柳大人所言差矣,殊不知情报上写的非常清楚,太子接连数日,一直命人在做有辱匈奴的行为,甚至是把牢笼挂在了城墙上,扬言要将单于关在里面,与此同时,在平北关处,还专门搞了一堆稻草人,予之穿上了匈奴的着装,每日让士兵进行训练之用。”

  “试问,如此行为,哪个人可以忍耐,今日匈奴大军犯境之患,全因太子故意挑衅为之!!”

  话落,另外一位文臣附和。

  “没错,臣还记得情报中有写,太子在得知匈奴犯境后,不仅没有及时的汇报给朝廷,这也就罢了,正如杨大人所言,或许是担心情报有误,致使我大庆派出援军,白白耗费钱粮。”

  “可是,如此重大的事情,伍德大将军请命,想要带军前去北平关探查,以备万一,然,太子竟然责令,不允许任何人前去北平关支援?难道说,这也是判断失误不成?分明是太子妄自尊大,在印之国得胜后,便不把匈奴放在眼里,更是对我大庆子民性命的一众藐视啊!”

  谁知,贾思明这时候站了出来,表情看起来非常激动的样子。

  “放肆!太子岂能是你能说的!”

  “太子仅带三万兵士,加上甘俞周支援的一万兵马,便打退了匈奴以及萨鲁曼的联军,如此这般,我大庆太子,藐视匈奴,难道不应该吗?”

  “还有,你所说的什么藐视大庆子民性命,更是无稽之谈,匈奴大军胆敢犯我大庆,那便是宣战,是对我大庆的蔑视,我就不相信,他单于乌兰敢这么做,如果他有这份心思,为何以前不干呢?”

  到了这里,话又开始说了回来,弹劾太子的一方依旧认为,匈奴这一次进犯,跟以往都不一样,是因为太子故意侮辱,惹怒了他们的结果。

  至于情报没有传回,还有以及没有派兵赶到北平关赶紧进行支援,说一千道一万,都是太子的疏忽所致,其行径,已经够得上是犯了大庆的律法。

  一时间朝堂内十分喧闹,大臣们各抒己见,一面是劝解皇上惩治太子的,一面是杨文渊一党,维护太子的。

  这种状况的发生,可以说是头一回。

  此前谁人不清楚,杨文渊一党都是在针对太子,想要让他下台,辅佐新的皇子上位。

  然今天态度的转变,实在叫人有些费解。

  不过,上座的庆帝,也不是一个庸人,他已经看的非常明白了。

  下面的这些群臣,看似是在互相辩驳,实际上不过就是在唱对角戏罢了,真正的主导,还是在杨文渊的手中。

  “够了!叽叽喳喳的,吵得朕的脑袋都快炸了!匈奴此次大军前来,不管是不是真的要犯我大庆疆土,依朕之所想,都不应当掉以轻心,太子虽有担心情报有误之嫌,但这并不能够洗脱他轻敌的罪名。”

  “说说吧,你们都有什么建议?”

  庆帝的话音刚落,杨文渊甩了甩袖子,当即站了出来。

  “陛下圣明!”

  “老臣之所见,此时确实应当准备援军,随时向北平关进发,同时,确定此时北平关的情况,若是已经范我大庆边关,我援军再去也不迟啊。”

  “而且老臣相信,太子心系我大庆子民,对于此次的突发事件,一定会非常的重视,之所以没有派出援军前往北平关,必然是有他自己的考虑。”

  “老臣敢担保,太子绝非大意为之!若是真的发生了,极端的状况,想来太子也早已经想好了,如何应对的策略。”

  “臣等附议!”

  奇怪的就是,杨文渊这一次说完以后,朝廷上,就再也没有任何不同的声音出现了。

  庆帝搓着手指,扫视着台下的群臣,脑子里思索着每一个人刚刚所讲的话。

  “杨大人,不知道你说的援军将领,可有人选?”

  杨文渊摇了摇头。

  “老臣目前,还未有想法,到底何人带兵前去合适。”

  庆帝点了点头。

  “哦,那朕,推荐一人如何?”

  .......

  就在朝廷商谈着匈奴犯境一事之时。

  平城,官驿。

  刘启优哉游哉的靠在太师椅上。

  “殿下,匈奴的大军已经距北平关不足十里处驻扎时下已经过去了三日,看他们的架势,甚至是连攻城器械都拿了出来,似乎是真的准备,向我大庆北平关进攻啊,我们难道真的什么都不做吗?”

  刘启嘴角微微一扬。

  “做,当然做了,本王不是说了吗,一切照旧。”

  秦尉一时间有些哑然,也不知道该如何在劝解太子。

  万一匈奴真的开始破关,那太子可就是重罪,一切就全都来不及了。

  此时,忽听赵文慧的声音,从屋外传来。

  “殿下!有信!”

  刘启接过一看,当即就从太师椅上坐直了身子,嘴上还在叨念着。

  “吕良终于来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