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寒门麒麟子,公子世无双 第一百三十五章 八大城不太平

《寒门麒麟子,公子世无双》第一百三十五章 八大城不太平

作者:等不到一城烟雨 字数:1268 书籍:寒门麒麟子,公子世无双

  张太后有意宣扬, 四皇子所做的文章很快便在京中传颂开来。

  朝中不少大臣更是人手一份,闲暇时都聚在一起品读文中字句,对四皇子的才学赞誉有加。

  姚思礼素来喜诗文, 但对这种阿谀媚上的文章并无多少好感。他品阶低, 在宫宴时位置靠后,那日在宫中也不过是模糊听了几句。

  如今听得同僚议论, 才将文章细看了一番。这一看,姚思礼便在其间看出了几分熟悉感来。

  姚思礼心中甚是沉重, 一连两日面色都不好。周氏见了,还以为是户部事务多让他忧心,直到明蓁和陈霖淮来家中时,姚思礼才又说起此事。

  “四皇子在太后寿宴上献上的那篇词赋应是有人代笔……”

  这也不算稀奇,每个皇子身边都有自己的一班幕僚, 平日里帮着出谋划策、润色文章, 应是常事。

  只是父亲突然提起, 明蓁便知这里面许有其他缘故。

  果真明蓁就见父亲神情甚是失望。

  “我读了那篇词赋,句中遣词用句甚是熟悉, 若是没猜错的话,应是玉堂所做。”

  孟玉堂的才学, 姚思礼一直甚是欣赏。虽然对他的一些所作所为有些不满, 但姚思礼还是希望他潜心读书, 不辜负这么些年的所学。

  姚思礼心性高洁, 身上有着读书人的傲骨, 素来看不惯那些阿谀奉承之事,即便是当年初入翰林院时都不屑用文章为权贵吹捧粉饰, 如今见孟玉堂竟做出这样的文章来, 不免觉得痛心。

  明蓁也有些意外, 孟玉堂才学出众,心气一直很高。想起去年,孟玉堂还曾因为乡试被更换考卷而愤愤不平,如今竟主动为了四皇子代笔。

  姚思礼叹了口气 ,“罢了,当初玉堂答应徐家来国子监读书,我便应想到早晚会有这一日的,”

  姚思礼以往是将孟玉堂当做自家的子侄,才用心教导他,对他寄予厚望。但权势迷人眼,如今孟玉堂攀附四皇子,怕是于读书上早就失了本心。

  虽然心中失望,但姚思礼也知道人各有志,孟玉堂既是选择了这条路,旁人也无法干涉。

  只是此事让姚思礼更加忧心,如今朝中派系复杂,暗潮涌动,张氏一党以及不少自诩清流之士都一心只为了储位之事,无人关心民间疾苦。

  “去年冬日至今,北方一直无雨,田里干旱,只怕今年粮食要绝产。京郊等地因着抢水已经引发了几起械斗,百姓多有伤亡,可是徐大人以及张首辅等人不想着怎样引水救灾,反而一再上书请皇上先立储,实在是荒唐。”

  如今朝中因着立储之事,争议颇大,就连太后寿辰那日也提起此事,但被皇上搪塞了过去。

  朝中之事,明蓁这些日子也听说了不少,对于立储之事也颇为疑惑。

  “朝中许多事,据说皇上都颇尊重太后的意见,为何立储之事,皇上却并不按照太后的心思办?”

  姚思礼在朝为官多年,虽受过奸臣排挤,但心中还是忠君的。他自然而然地先体谅皇上的不易。

  “圣上是至孝之人,所以诸事都会与张太后商议。但立储之事关系到天下臣民,皇上还是圣明的,不会愿意看到张氏一党一手遮天。”

  任谁都知道张太后的心思肯定是想立张贵妃所出的六皇子为太子,但这样一来,张家的势力更无人能抵挡了。

  陈霖淮却对皇上没有尊崇,他冷笑道:“我看未必,当今怕是唯恐立六皇子为太子后,太后又要垂帘听政了。”

  “霖淮慎言!”姚思礼眉头轻蹙,对他担忧不已。

  “你如今在金吾卫当差,时常便会面圣,有时也需要和宫中之人打交道,若是一朝不慎,怕是会引来祸端。”

  陈霖淮自然是明白这些的,“岳父教导的是,我定会小心的。”

  周氏见姚思礼这般严肃,不免有些恼他:“霖淮也只是在家中和我们念叨几句又有什么关系,难不成你这个岳父还会出去乱说不成?再说了,皇上若真的是圣明,这朝中便没有那么多贪官污吏了,你也不用整日为了户部的亏空发愁。”

  姚思礼被周氏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只得低声讨饶。

  “夫人……”

  明蓁和陈霖淮相视一笑,都忙低头装作不知。

  明蓁明白母亲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心疼父亲。自从回京之后,父亲在户部虽只是个小小的主事,但因为户部做事的人少,各部处处都来讨要银子,父亲便一心扑在公事上,这些日子甚是辛苦。

  唯恐再触怒周氏,姚思礼赶忙转移话题,问起陈霖淮关于三皇子的事。

  “景王殿下如今是怎么打算的?”

  三皇子虽早已封藩,但立储之事也是和他相关的。自年前入京以来景王一直很是低调,并不与朝臣来往,在众臣眼中一副无欲无求的模样。

  太后寿辰之日,景王表现更是中规中矩,所呈贺礼毫无新意,更像是循例而为。太后的面上很是不悦,朝臣看在眼中,不少人便更不敢与他相交。

  但对于陈霖淮,景王甚是关心。明面上,两人并无什么交往,但是私下里,景王为了陈霖淮能在金吾卫立足,给了他不少帮助。

  金吾卫中不少将领多是世袭的官职,素来眼高于顶,排斥外人。景王将不少将领的喜好秉性,都打探清楚,一一告知陈霖淮,即便是这些年安插在金吾卫中的人手也并不避讳陈霖淮知道。

  如今陈霖淮虽刚入金吾卫不久,便已有了一些威信,这其中也少不了景王的暗中相助。

  “景王原本打算太后寿辰过后便返回平州,但是皇上却不知何故并不开口让他离开。殿下也在忧心今年的旱情,怕因此引起什么变故。如今便也改了主意,准备留在京中以做应对。”

  姚思礼听了不免有些忧心,“这样一来,怕是张首辅要提防景王了。”

  陈霖淮冷笑:“就是要让他们乱了阵脚才好呢!”

  当初武会试之时,陈霖淮的马被人动了手脚,景王私下里曾经查过,一些蛛丝马迹表明是兵部之人所为。

  陈霖淮在会试之前默默无闻,也只是在台县和杨家有些矛盾,再一个便是来京的路上撞见了张家小姐私放逃犯之事,这些都是和张家有关。

  张德贤虽因为腿伤在家中休养,但他当年一直执掌兵部,如今的兵部侍郎,景王的岳父叶大人也是张德贤一手提拔的。

  这么看下来,暗害陈霖淮之事,只能是张德贤吩--------------丽嘉咐的。

  得知了此事,陈霖淮便更不在意身份是否暴露了。张家人阴狠毒辣,想要害人跟本就不需要理由,既是这样,他总不能一直坐以待毙。

  姚思礼想了想,也觉得是。景王若是有意大位,总要博得群臣的认可。留在京中,也正好可以让大家对他多些了解。

  正如他二人所想的那般,景王在太后寿辰之后,并不曾返回封地,不少人便坐不住了。

  四皇子最是心焦,太后寿辰之日,他献上的寿礼都是精心准备的,一篇贺寿词赋更是让太后对他令眼相看。

  可是,皇上对此并没有太多的表示,只是给了他一些赏赐便没有了下文。

  四皇子还注意到,即便是景王的寿礼并不让太后满意,皇上也不曾生气,甚至对着景王依旧是和颜悦色。

  四皇子不安起来,他还记得幼时皇上一直都是偏宠景王的,若不是盛家出事,如今的太子之位怕是早就落到景王头上了。

  四皇子思来想去,还是去了皇后宫中请安。他知道皇后每日晨起礼佛,特意选了时辰过去,没料到刚踏入宫门便遇到了急匆匆要出门的张柔嘉。

  四皇子心中一喜,忙上前打招呼:“柔嘉妹妹,真是巧,你也是来看望母后的吗?”

  张柔嘉脚步匆匆,被他突然叫住吓了一跳。

  “四皇子?”

  张柔嘉拍着胸脯直抱怨,“四皇子,你这么大声音做什么,吓死我了!”

  四皇子眉间升起一丝不耐,但面上依旧笑盈盈地。

  “柔嘉妹妹,真是对不住了,我给你赔个不是。我只是突然见到你心中欢喜异常,便忍不住叫住你。”

  张柔嘉有些嫌弃,“你声音小一些,不要被姑母听到了……”

  张柔嘉的声音刚落,便有皇后宫中的嬷嬷走了过来。

  “县君,皇后娘娘已经从佛堂出来了,命奴婢来请县君。”

  “姑母从佛堂出来了?怎么这么快……”

  张柔嘉不禁有些丧气,她刚想溜出去便被四皇子破坏了。只得跟在嬷嬷身后去见皇后,只是心里到底是气愤,又忍不住瞪了四皇子一眼。

  四皇子面上一直陪着笑,等到张柔嘉转过身去看不到他时,四皇子的脸上才多了一丝嫌恶来。

  进到皇后宫中,四皇子和张柔嘉先后给她请了安。

  张皇后很是意外:“你们二人怎么一起来了?”

  “我在宫中偶遇到四皇子罢了,姑母,您和四皇子有话要说吧,柔嘉先回房了。”

  张柔嘉急急说完这几句话,便转身往殿后跑。

  皇后看了她一眼,甚是无奈。

  “这丫头,怎么这般风风火火的,真是无礼……”

  四皇子忙跟着道:“柔嘉妹妹天真活泼,有她陪在母后身边,母后的气色都好了许多,儿臣心中也甚是放心。”

  张皇后抬眼看了四皇子一眼,眼中带着笑意。

  “皇儿快坐吧,想喝什么茶,让她们送上来。”

  “儿臣无妨的,本就是来探望母后尽些孝心,旁的都是小事。”

  一番母慈子孝下来,四皇子侍奉在张皇后身边,许久才说出了此次的目的。

  “母后,皇祖母的寿辰已过,不知三皇兄何日会回封地,到时我定要设宴好好为他践行才是。”

  听他提起此事,张皇后的面色也沉了下来。

  “我素日里在佛堂,竟不知这些事,景王还未曾离京吗?”

  “未曾,父皇那里也一直没有旨意下来。母后您说是不是父皇忘记了?”

  张皇后可不相信皇上会忘记,怕是故意想将景王留在京中的吧!

  张皇后心中恼怒,但面上依旧不动声色。

  “你父皇的心思,哪里是我们能猜的,你便耐心等着就是。”

  四皇子神色一僵,他就知道张皇后当年虽是将他留在身边照顾,但却并不是全心全意帮他。

  “母后说的是,那便再等几日……”

  说过了正事,又问候了皇后的身体,四皇子便告辞离开了。

  张皇后在那里静坐了片刻,眼中满是狠厉。

  她的两个儿子都没了,凭什么盛氏的儿子能平安长大,如今还要来争皇位,她死也不会答应的。

  至于四皇子,若是能娶了柔嘉,她也可以支持立他为太子。只是皇上那里,怕是不会再让张家出一个皇后了。

  张皇后这才开口将宫人唤来,“县君方才做什么去了。”

  宫人小心回禀:“奴婢听到县君说要出宫,去东华门见一个在金吾卫当值的朋友。”

  张皇后眉头皱了起来,柔嘉何时在金吾卫有了朋友,她怎么不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