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西游:六岁熊孩子,开局怒怼观世音 第三百五十四章:师尊救命

《西游:六岁熊孩子,开局怒怼观世音》第三百五十四章:师尊救命

  围城已经五日了,这五日中虎侯军没有发起一次进攻,只是在默默的打造攻城器械,并且毫不掩饰的堆到外面摆放,让长安城中守军看得一清二楚。

  屈突通站在东门城楼上,又默默的数了一遍,对方的打造的云梯比昨日又多上了几十架,并且还增加一个没打造完成的耧车。

  “报~~~启禀屈将军,这是南门和北门守军观察得来的敌军攻城器械数字。”

  一个士卒把名单递给了屈突通,后者拿上前来一看,都比昨日多上了许多,看来谢贼急于打造攻城器械,一旦等他们打造齐备,那就是攻城之日。

  一想到这里,屈突通就有些憋得慌,若是敌军立马攻城,他很有信心将其逐一击破,像这样有条不紊的打造攻城器械,准备雷霆一击,反倒让老将军心里没底了。

  李建成带着李元吉替父巡城,他俩这几天也是累得够呛,把长安城里凡是能拿得动刀兵的青壮全都组织起来登城助战,总计得青壮之士二十余万,加上原来一万五千守军,现在四门守军人数已经够了,但是战力极低,有些人一旦见了血,怕是要尿裤子。

  屈突通见李建成等人到来,连忙迎上前去:“末将拜见二位殿下,这里兵凶战危,还请殿下移往它处。”

  李建成不以为意的说:“无妨,有屈将军在此,料那谢贼也攻不进来。”

  屈突通:“末将誓死保卫长安城。”

  李元吉之前被虎侯军打怕了,插话问道:“屈将军,派出去求援的人有消息吗?”

  “回禀殿下,还没有。末将估计,就算王世充愿意出兵援助,最快也得半月后才能抵达长安。”

  李元吉又问:“若是王世充不发援兵会怎么样?”

  这个问题屈突通没想过,也不敢想。

  一阵沉默……

  李建成岔开话题,说道:“屈将军,你看这谢贼围住东、南、北三面,独留西面放任不管是何故?是他们兵力不足,还是说另有所图。”

  屈突通回答:“末将以为,若是贼军兵力不足,他们完全可以选择围东、南、西三面,留北面不去管,因为北面俱被其占领,我军就算突围出去,也是无路可退。而现在贼军留下西面不围,让我军有退往汉川郡的可能,显然是一个阴谋。”

  李元吉抱着侥幸心里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屈将军派几个人试试看?”

  …………

  城外虎侯军大营。

  谢天虎见李唐迟迟没有突围动作,猜到其还抱有固守待援的想法,遂再次召集众将议事。

  程咬金站出来说:“主公,将士们恢复够了,攻城器械也打造得差不多了,俺看直接攻击算了。”

  杜如晦站出来献策:“启禀主公,臣觉得,李唐之所以没有突围动作,原因有二。其一:他们抱有等待援军的想法;其二:他们不敢突围,怕在平原上被我军骑兵追杀。故而要让唐军突围而去,就必须打消他们这两个念头。臣建议,分出一部分兵力进攻函谷关守军,这样一来可以绝了他们援军念头,又让其误以为城外我军已经不多,可以实施突围行动。”

  别说,杜如晦的这个计策还真不错,函谷关虽然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说法,但那是对于防御函谷关以东的说法,现在从西面后方杀入函谷关,有何天险可言。

  稍加琢磨,谢天虎就拍板同意了这个策略,他将八万骑兵一分为二,四万继续围城,四万去进攻函谷关唐军。

  谢天虎带着秦琼、程咬金、毕玄、执失思力四万人马朝函谷关行去。

  留下尉迟敬德、单雄信、裴仁基、杜如晦、裴行俨继续围困长安城,并严令不得强攻长安城,若是敌军出城交战,就派兵把他们打回去。若是小股敌军从西面突围,就不用去管它,让他们跑去汉中。若是敌军全军从西面突围,那诸位就可以围猎了,从后面追上去大杀四方。

  长安到函谷关之间还有一座潼关,那也是一座险要关隘,但它同样无法抵御从后方杀来的大军,仅仅一日,虎侯军就攻破了潼关,消灭了驻守在这里的三千唐军。

  消息很快传到长安城,李渊惊得说不出话来。

  又过了几日,函谷关那边传回消息,虎侯军已经开始从后面攻打他们,其势甚猛,守军伤亡数千人,这样下去别说回援长安,他们连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了。

  长安城人心惶惶,豪门贵族悄悄打包行礼,准备车马的不在少数,大有末日来临前的景象。

  李渊再也坐不住了,和众臣商议对策。

  屈突通还是建议死守长安,他认为朝着汉中方向突围,凶多吉少,与其在平原上被谢贼骑兵追上杀掉,还不如抱着必死的决心,与长安城共存亡。

  话虽有理,但是在场的权贵们不想死啊!好死不如赖活着,但凡有一丝活下去的希望,谁愿意走到最后一步。

  长孙顺德站出来说:“依臣看,现在正是突围的好机会。诸位想想,谢贼主力都在攻打函谷关,长安城外的人马并不多,我军二十多万人马一起冲出去,他们如何拦得住。如果这样拖下去,等到谢贼攻下了函谷关,重新回师长安城下,那咱们就真的没机会了。”

  屈突通反驳:“函谷关守军,乃是我军精锐中的精锐,没有那么容易被谢贼吃掉的。”

  长孙顺德:“诚如你所说那样,即使函谷关守军没被吃掉,但现在潼关已失,谢贼只需派少数人马守住潼关即可,我方援军根本攻不破潼关,更别说回援长安。再说那王世充,臣以为他根本就不会派援兵,因为他现在被徐世绩、罗士信打得哭爹喊娘,自顾不暇,哪里余力来援助我军。”

  群臣默然,长孙顺德说得确实在理。

  李元吉力挺突围方案,上前说道:“父王,关中大部已失,仅长安一座孤城,怎么挡得住敌军进攻,还不如去汉川郡,那里地形险要,不利于骑兵作战,正是我军步卒发挥自身优势,击败谢贼的好地方。”

  重臣裴寂也很赞同:“殿下说得不错,老臣也同意朝着汉川郡突围,一旦到了那里,我军进可反攻陇西,退可远走巴蜀,进退有路,足以立于不败之地,此乃汉之刘备用过的方略。”

  三国时期,刘备巅峰时就是占据了汉中、巴蜀、荆襄部分地区,和眼下的李唐颇为相似。

  李渊听明白了,其它臣工也听懂了,裴寂之策就是让李渊再走一遍刘备的老路,以巴蜀汉川郡山川之险阻挡敌军进攻,然后形成割据之势,以待天下大势发生变化。

  李元吉见李渊还在犹豫不决,失声劝道:“父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儿臣愿意带人先去试试,如果可行,父皇再带大队人马赶上。”

  长孙顺德:“此行凶险,殿下切不可以身犯险,还是由臣带三千人去试试。”

  李渊见状,很是感动,当即拍板,由长孙顺德带人尝试向汉中突围。

  是夜三更,唐军悄悄搬走堵塞西城门洞的木料石料,打开城门,向西一顿狂奔。

  唐军的一举一动,自然是逃不出虎侯军的耳目,他们前脚刚出城门,后脚尉迟敬德他们就知晓情况。

  尉迟敬德按照谢天虎的意思,对于这小股敌军视而不见,让他们跑。

  结果就是长孙顺德率领的三千人,在极度紧张中,飞速狂奔,以打破人体极限的行军速度,仅用四日就抵达汉川郡。

  消息传回长安,李唐朝廷士气大涨,纷纷准备突围。

  老将屈突通还是有些疑虑,他跑来对唐王说:“主公,上次我军突围,贼军竟然不予追击,其中必定有诈,还望主公慎重。”

  唐王问:“那依将军的意思?”

  屈突通:“不妨再派一小股人马试试看。”

  李渊想了想,点头同意。

  两日后,又有一支五千人的队伍,半夜打开长安西门,朝着汉中方向狂奔。

  这次轮到尉迟敬德不淡定了,若是唐军按照每次几千人,每次几千人,蚂蚁搬家式的突围,那还得了,他召集人马就准备追击。

  杜如晦赶忙劝住尉迟敬德,并对他说:“唐军怕的就是半路被我军骑兵追击,故而迟迟不敢突围,将军此去,岂不前功尽弃。”

  尉迟敬德反问:“那就这样又让唐军跑掉?”

  杜如晦想了想,回答:“追还是要追一下,不然于情于理说不过去,但是又不能让这股唐军遭受重创,我看就派五百骑军在后面追赶一阵便是。”

  于是乎,五百虎侯骑兵追着五千唐军步卒跑了几天,杀掉其千余人,才掉头返回。

  消息再次传回长安,李渊算是放心了,这点损失完全在他接受范围以内,他对屈突通说:“将军看明白了吧,城外贼军确实兵力不足,他们的主力在围攻函谷关,一时半会回不来,即便追击我军也造不成多大损失,所以全军突围势在必行。”

  屈突通也知唐王决心以定,便不在坚持,不过他建议全军突围时,要留精兵断后,防止敌军追击。

  李唐全军上下,二十万青壮及其家眷整整三十五万余人,各自打包行礼,准备突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