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唐:朝九晚五,李二被我气疯了! 第两百四十九章 灾民拦路

《大唐:朝九晚五,李二被我气疯了!》第两百四十九章 灾民拦路

  车夫自然是听得到马车内的动静的。

  也是知道怕是有贵人摔倒了。

  就是不知道,是陛下还是那个万年县的县令。

  但愿是县令,自己同他赔个不是就好。

  若是摔着了陛下,自己怕是万死难恕了!

  听到陛下问话,他立刻恭声回应道:

  「老板,忽然有一群难民冲出来拦住了我们的马车。」

  「为了不撞到人,我这才拉了缰绳!」

  听说有难民,李世民一下子就清醒了过来。

  他开口道:「秦兄弟,你扶我出去看看情况。」

  秦凡见状,不由开口道:「你这醉酒的样子,还是在马车里呆着吧!」

  李世民却道:「不!朕……咳,这没醉!倒是那些拦车的难民,他们将马车拦下来,必然事出有因,我需要了解清楚。」

  「他们乃是大唐的子民,成为难民一定是有原因的!」

  秦凡扶额。

  又来了,这愤青的样子!.

  不过他也正是欣赏这一点,才会在当初接待这两人并且在之后不断的为他们建设大唐提供帮助。

  当然,李老板也没有辜负秦凡的期待,一切事情都办理得十分妥当。

  要不然,就这样才见第一面就破口大骂的家伙,哪凉快哪呆着去!

  拗不过李世民,秦凡只得扶着对方下了马车。

  而车夫亦是将马匹安抚,将马车牵到一旁。

  李世民下了马车,腿脚还有些软。

  昨日那酒,后劲可真大!

  他不由有些咋舌。

  定了定神,李世民看向眼前拦路的那些人。

  面前,是几十个衣衫褴褛的百姓。

  按照车夫的说法。

  原先冲出来拦路的,乃是一个少年。

  随后,那原本避让在一旁的灾民便一个个冲了过来,来到那少年的身边。

  见到了马车内的大人物。

  一个面色焦黄,约莫三四十岁的女子直挺挺地跪下,开口道:

  「这位大人,我家四儿不懂事,实在是饿坏了,这才冲撞了大人的车架,还请大人见谅。」

  李世民正要上前将那名女子扶起。

  那拦车的小家伙却冲了上来,张口便要咬下去。

  好在秦凡眼疾手快,拉着李世民后退了一步。

  李世民也是有些心惊。

  这孩子莫不是犯了疯病?居然张口便咬!

  那少年也是抬头怒视李世民:「不准伤害我娘亲!」

  那女子先是愣了一会儿,随即反映了过来,自己的孩子居然张口想要咬那大人物。

  当即就吓坏了。

  连忙蹒跚着起身,跑了过去将那孩子一把护住。

  随后一边流泪一边磕头道:

  「对不起!我没有管教好四儿,还请大人饶恕了他!若是要责怪,就责怪我这个母亲吧!」

  口中哀求着,身体也抖若糠筛。

  其他的难民,则是紧张得看着秦凡与李世民的面色,生怕贵人一个生气,就将那对母女痛打,也怕他们迁怒于众人。

  见状,李世民深吸一口气,也不再去扶。

  经过了刚才的举动,他明白。

  这样搀扶百姓的动作,反而会引起对方的误解。

  因为在这些灾民的心目中,有权有势的大老爷是不屑于触碰他们的。

  李世民开口道:「你们先起来吧!」

  「先同我说一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至于这孩子……」

  一听李世民提起了孩子,一众难民紧张非常,生怕李世民下一刻就变脸怒斥。

  好在,李世民的确没有怪罪于这些人的意思。

  「这孩子护母心切,刚才的行为,我也就不计较了。」

  众人大松一口气。

  那母亲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跪在地上不敢起来。

  还是秦凡开口,向众人解释道:

  「这位乃是商人出身,时常施舍百姓,心地善良得紧,你们不必怕他!」

  那些个难民这才小心翼翼地从地上起来。

  而后,人群之中走出一名老者。

  他对着李世民一鞠,开口道:

  「这位老爷,小人乃是陇内丹河村村长乔伯,这些是我们村子的村民。」

  既然对方自称商人,那么叫「大人」就不合适了。

  于是那乔伯便改口作老爷。

  李世民开口道:「乔伯,看你们这样子,怕是离村许久了吧!」

  那村子乔伯闻言,也是苦笑道:「是啊,我们已经在各处流浪半年之久了。」

  闻言,秦凡吃了一惊。

  要知道,这个时代,百姓们都是定居于自己的故乡的。

  就算在外行走,也大多三三两两,为了生计或者求取功名之类的原因。

  但他的根,还在故乡。

  若有机会,还是会寄望于回去的。

  所以这样子举村在外半年之久的,着实不多见!

  看那些个村民还是有些紧张与拘束,秦凡开口道:

  「乔伯,我看你们出来这么就,应该不是为了赶集吧!」

  所谓赶集,便是在特定的地点和日期,附近的百姓都会聚集在这里,进行交易和买卖。

  毕竟不是每个地方都像长安那般繁华,每天都会有坊市开放,大量的商品进行交易。

  所以在一些比较偏远和落后的地方,都是十天半个月才会在一些个特定的地方开市,随后周边的百姓就会带着自己所生产的东西前往交易。

  或是将自己打猎得来的兔肉卖掉。

  或是从农户手中收购几斤黍米。

  秦凡的这句话,倒是拉近了双方之间的距离。

  那村长乔伯苦笑着开口道:

  「自然不是为了赶集。」

  「哪有人为了赶集始终不回村子,在这里流浪半年之久的?」

  事实上,在大唐,寻常百姓想要去到较远的地方,都是需要官府签署的牒子的!

  那牒子,又被叫做通关文牒。

  在《西游记》中,玄奘途径各国,求取的便是这通关文牒。

  这也是他到过这些地方的证据与证明。

  所以,这些村子的百姓即便是想要去远些的地方,也是不行的。

  毕竟没有通关文牒,就是关卡都过不去。

  只能在这一片区域里流浪。

  李世民面上的醉意也是退去,整张脸显得严肃了不少。

  一村百姓在这里流浪半年之久,当地的官员是干什么吃饭的?

  难道又是如同那太仓县一般,官员玩忽职守,一切只为中饱私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