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唐:朝九晚五,李二被我气疯了! 第一百零四章 如此佳作

  负责此次春闱的正是秘书监虞世南。

  这位虞世南可不简单。

  其父虞荔,乃是陈朝太子的中书舍人。

  其兄虞世基则是隋朝内史侍郎。

  而他自己历仕陈、隋二代,随后依附于夏王窦建德。

  自李世民灭窦建德后,便一直跟随左右。

  虞世南在书法、文词之中都有很高的造诣。

  并且精通政事。

  而为人又忠厚耿直,德行颇为李二所称道。

  如今作为春闱的主考官,也算是众望所归。

  然而,虞世南毕竟历经三朝,年事已高。

  精力也有所不济。

  往往批阅一番考卷,就需要休息良久。

  而下面的其他阅卷官员也不敢催促。

  「人老了,就容易嗜睡。」

  虞世南对着众考官歉意一笑。

  就在刚刚,他批阅着批阅着就睡着了。

  其中固然有年龄的因素,但也是因为这些考生的文章大多稀疏平常,毫无亮点。

  但毕竟虞世南身为秘书监,这么多年下来,多差的文章没见过?

  所以即便是再差,也无法让他动怒。.

  最多只能感慨一声:大唐的文坛一代不如一代了。

  倒是下方的官员,不是有人愤愤出声,叱骂考生之文不通逻辑。

  但无论如何,除非文章之中有那种大逆不道的言论,一般情况下最差也只是得个差等评价。

  此时,忽然有一名官员惊呼:「虞公,我见到了一篇佳作!」

  虞世南闻言看去,顿时饶有兴致道:「能够让你这个苛刻的家伙称之为佳作的,必然不凡!」

  说着,便起身打算过去。

  但那名官员哪敢劳烦虞世南,于是拿起自己手上那篇被称作佳作的策论,朝着虞世南走去。

  虞世南接过策论,默读了起来。

  「安民必先富国……」

  好!

  一文读罢,虞世南感动的擦了擦自己的眼眶。

  好久没有读到如此佳作了!

  其他官员看到虞世南的动作神情,也是骇然。

  能够令虞老如此动容,只要他的其他比试不拖后腿,那此人怕是今年春闱的魁首了!

  虞世南收起那份策论,开口道:

  「如此人才,当为陛下所用!」

  众人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毫无疑问,这一份策论会作为被选中呈上给陛下的十篇策论之一。

  虞世南深呼了几口气,神色也慢慢平缓了下来。

  虽然内心仍然激荡,但此时还有众多策论需要批阅。

  于是道:「诸位同僚,时间紧张,还请大家加快速度。」

  「谨遵虞老教诲!」

  一行众人继续审阅。

  可忽然,又一人惊呼。

  「虞老,我发现了一个经世之才!」

  众人闻声看去。

  又来?

  出声之人赫然便是之前那人。

  虞老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径直道:「拿过来吧。」

  说实话,他有点不相信,那人选出的第二篇策论,能够达到前一篇的水准。

  因为如此才华横溢之人,往往数年才出一个。

  一次春闱就发现两位此等大才,概率太低了。

  但纵然第二人比之前者稍差一筹,依旧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怀着这样的想法,虞世南打开了第二份策论。

  「若要百姓安居乐业,必先稳固其根本。」

  「何为根本?土地也!」

  「民有土可耕,有屋可住,方能安居而后乐业……」

  虞世南眼前一亮。

  此人的破题角度与前一人不同。

  前者从国家的角度出发,认为经济建设是一切的基础。

  若是使民富,则可使其安。

  民富民安而后国强。

  后者则是截然不同,认为要使民富,必先给予其田地。

  百姓又耕作的土地,有居住的房舍,才能定下心来好好发展,为国之崛起出一份力!

  两人的想法,说不出谁更胜一筹。

  但虞世南肯定,这两人必然是对大唐局势有着深刻了解的治世之才。

  他们的主张不同。

  但都是从实际出发,切合大唐现有的局面以及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推论,再举例加以佐证。

  整篇策论下来,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相得益彰。

  虞世南当即露出了满脸的笑容。

  见虞老脸上皱纹舒展,众人知道,写出那篇文章的考生定然也入了虞老之眼。

  在接下来的阅卷之中,虞世南一点也不困了。

  他的脑中不断地回荡着之前两篇文章的观点与文辞。

  以至于看接下来策论的眼神也变了不少。

  以往能打到良等的策论,与那两篇上等佳作一对比,现在只能打到及格了。

  而且虞世南也怀有期待,会不会有第三个这样的弟子。

  虽然他知道,一年出现两名如此的人才已经是很少见了。

  但毕竟对此怀有期待。

  忽然间,那人又开口了。

  「虞老!」

  虞世南赶忙起身,开口道:「是不是又发现了一名人才?」

  那人闻言,愣了愣,随后尴尬道:「虞老,我阅完了。」

  虞世南闻言,略有失望,但还是拍拍对方的肩膀,勉励道:「做的不错。」

  随后,回到作为,等着其他监考官阅卷完毕。

  日近黄昏,所有的策论都已经接受了至少两名监考官的检阅。

  当然,这其实是为了保险起见。

  毕竟每一名官员的政治主张与想法都不一样。

  或许一样的文章,在一名考官眼中是颇和道理的,能给优等,但在另外一名考官眼中或许就失了偏颇,甚至勉强合格。

  如此他分到前者,能够获得一个更高的名次,而后者,则或许名落孙山。

  为了尽可能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大唐采用交叉审阅。

  即,一份试卷最少有两名考官参阅,最终等次若是相同,则行。

  若是不同,便交予第三名考官进行评等次。

  当然,若是还是不一样,那这份卷子便会被评为争议卷。

  最终会由虞世南带领一众考官共同评等。

  当然,一般情况之下,争议卷是比较少的。

  毕竟大家都是同僚,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你看好的人才,我总不能给个很离谱的低分吧,大家面子上都过不去。

  而最终,那些选出来的优等文章将会被众考官一同审阅,最终选出十分最为优秀之作,交由陛下查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