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林脸上表情却是有些精彩,脸色微微窘迫发红,轻轻摇着折扇,掩饰尴尬。
那郑公子和另一位跟在郭瑞林身边的公子却掩饰不了脸上的震惊。
什么?
此子竟真有诗才?
而且此诗,一是暗指朝堂之上皆是庸庸碌碌之辈,二是响应朝堂的此次的察举,虽然循的是旧制,但门外众人也都是人才。
而门外众人却在大声叫好,那布衣汉子已是喘着粗气,此时恨不得拉着徐子归亲上两口。
不痴和尚:“阿弥陀佛”。
小吴大夫也是美目流转。
……
如此大气确又易懂的诗句,他们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
而徐子归此时却是识海中炸出一道清光。
奇怪的是他并没有感觉任何不适,而是今日起床时脑袋的昏沉感觉一消而散。
这是什么情况?
我就做了一首诗而已啊。
这种情况让他有些微微的不安。
此刻徐子归也只是压下暂时的疑惑和不安,道:“郭瑞林,你是何身份,此地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了?”
“历王和孙大人邀众人于此地,本是彰显我朝人才汲汲,朝堂海纳百川之意。”
“你却在此为难于众人,真当郭大人能护着你吗?”
徐子归已是听说了,朝堂儒士大多对于这次的察举制有着些许不满,这郭瑞林的父亲更是如此。
郭瑞林此时却也只能讪笑道:“徐兄大才呀,我等也只是做个游戏罢了,自古以来文会皆是如此,你又何必恼怒。
即是大家不愿做诗,那就算了。”
说着让开了大门,让众人进入。
徐子归正要随众人入内,却听到身旁一人道:“好诗,好诗,徐兄弟。”
徐子归有些疑惑此人没有见过,却一直对着自己笑眯眯的…
“哦,在下荀洲,字润生,也是孙大人府上门客。”荀洲道。
徐子归便也施礼道:“荀先生。”
说完,便一同进入阁内。
新建泗水阁并没有建的特别精致,却因阁外景色秀美,此刻徐子归和荀洲正站在三楼正厅向外观景。
荀洲负手看着徐子归说道:“徐兄弟确有大才啊,即能断案,又有诗才。”
“不敢,以后还要请荀先生多指教。”徐子归又连忙施礼。
嗨…真酸,徐子归虽然是对这礼节不反对,但还是不太适应。
就像你交了一个新的女朋友,总要适应她的习惯一样,随之你的生活习惯也会发生转变…(嗯,起点某位大神说的。)
待得中午正宴开始前。
“历王到。”门口一声大呼。
厅内顿时安静。
一位身着明黄色服饰的中年人在前,身后跟随者孙承宪、陈玉封等官员。
身着明黄色服饰的自然是历王。
只听历王道:“各位不必如此拘谨,今日在此一聚只是为了见见诸位,好回禀圣上,更想看看我大周人才汲汲的盛景。”
说完便安排众人入席。
宴席一共在阁内两层大厅进行。
三层是历王和众官员,还有各位儒士。
郭瑞林本不在邀请之列,但因为跟随青州地界的一位大儒修习,老师因故没有过来,他这次是代师而来。
至于郑公子、许公子则被安排在二层。
二层是这次推举的众人。
徐子归不由诽腹,这二人才是不该来的。
舔狗自古至今都是,不论对方是男是女都会去舔,只要有好处,随处可舔。
厅堂内,礼乐起,歌舞升平。
徐子归此时在众人间极受欢迎,众人过来频频敬酒,徐子归便也来着不据,像这样开怀畅饮,自己以前也很少有机会。
等到宴席过半,有侍者叫了徐子归,说王爷有请。
只得随侍者上了三楼。
只见众人盯着他面色古怪,历王,孙承宪,各位大儒皆是喘着粗气,荀洲微笑着看着他。
徐子归此刻有点被架在火上烤的感觉。
“这诗是你所做?”历王声音有点不太正常了,就像遇到某种激动之事,嗓子被打开了一样。
徐子归此刻也明白了,是有人告知了历王做诗之事。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正合我意,正合我意呀!”历王声音颤抖道。
众人重听诗句,又是一阵激动。
只是反应过来,此子不是修习武道的吗,怎么也会有这等诗才。
只道是抄袭哪位名家的,可是这从古至今也未曾听过这诗啊。
而孙承宪却是知道,他少时曾学文。只是哪个老学究能教出这等弟子?
“来,你坐本王身边。”历王起身招手道。
徐子归赶紧过去,以免站在这里成为众人的焦点。
可是,此时得到历王的认可,不是更是焦点了么…
又是一番推杯换盏,客客气气之间,徐子归有些架不住这么多人敬酒。
虽然自己修习武道,可以抵御这酒气,但是众人看他的目光有些让他不适。
这时,历王叫停了歌舞,吩咐退下。
“此等盛事,本王在京里也是很少参加的。诸位便一一赋诗,本王来提字如何?”
历王兴致大发,历王喜提字,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众人也是纷纷赞同。
“那便从我开始吧”,孙承宪作为此地郡守,理当如此。
只见他略微思索,便提了一首诗作。
却是有关于行军之事的。
“兵士血如雨,
将军百战行。
雁门关外月,
已是几个秋。”
读完便道,“吾不善诗词,诸位将就听听就行,切莫笑话老夫,老夫只是先行抛砖引玉罢了。“”
荀洲玩笑着道:“这不符合此时意境呀。
众儒士也是微笑着点头。
历王今日看着有些高兴,便也不在乎众人在说什么,只是笔不停手,泼墨挥洒。
只见孙承宪坐下后,众人依次做诗。
此时已是日落时分,众人皆是有所期待的看着徐子归。
其实他自己也有些期待,刚才做了一首诗便头脑清明,那再做一首呢?
只是觉得之前念了一首诗,便让自己灵台清明,祛除了昨夜梦里的混浊之意,此时再做一首呢?
不加思索,便道:
“泗水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陆山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儒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此诗便名为《泗水阁诗》”
徐子归对王勃的《滕王阁诗》在地名人名上进行了一番更改,但却不影响其本身意境。
一诗作罢,识海中那道清光一闪而逝,比上一次更加清晰。
只觉得浑身舒畅,此时他感觉要是上次青蛇的那道寒气,只是凭借自己的力量也能抗过去,无非是花费点时间。
这到底是什么?
除了自己的震惊,此刻还有一人比他更加震惊。
他看到徐子归的眼睛,清气一闪而逝。
荀洲,他知道,这是儒家清气,只是他才武道八品,怎么可能?
即使是能修习出儒家清气也需要到武道五品之后了呀?
若是儒家清气如此好修,儒家修士已是满地飞了。
这个徐子归甚为古怪…
众人皆沉浸在历王手中的笔上,此刻历王的手有些发抖,平日里深研书法的他仿佛不会写字了一般。
徐子归此时想了想又道:“我还想提一道骈句。”
便道:“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此刻,他头脑更加清澈了。
荀洲更清楚的看到他的眼睛,一道清气闪过,黑色的眸子更加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