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拿命搞科研,全网跪求我休息 第一百三十九章 醒悟,参加颁奖典礼

《拿命搞科研,全网跪求我休息》第一百三十九章 醒悟,参加颁奖典礼

作者:蓬号人 字数:1872 书籍:拿命搞科研,全网跪求我休息

  时间来到第二年。

  林禹和罗冰此刻已经走遍了华夏的各个省份,回到了上京。

  【林禹】

  【能力:机械工程能力提升20%,哲学知识获取提升20%,数学能力提升20%,语言能力提升20%,医学能力提升20%,计算机能力提升20%,体育能力提升20%】

  【任务:研发人工智脑】

  【任务奖励:随机物品】

  【任务奖励:随机能力提升】

  林禹在完成了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究之后,他的面板就改变了。

  “系统,这个随机物品是什么?”林禹不清楚这样改变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

  “我知道你明白我想问什么。”

  “宿主有概率获得科研资料。”

  林禹沉思了一会儿,“我是不是太过于依赖你的存在了,所以你是想用这种办法来警告我?”

  “宿主很聪明。”

  林禹回想遇到系统之后的科研,三项人造器官项目,除了人造心脏之外,都是系统给予的设计,然后自己设计制造了一台器官移植手术配套设备。

  量子集成电路和神经拟合电路是系统的设计资料。

  第四代半导体材料倒是自己做的,不过还是借助了系统研究所。

  航天尿收集装置、航天复合材料、完全可重复利用液体火箭发动机,三项研究都是系统给予的资料。

  量子卫星计算机倒是自己参与研制,但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于系统资料,量子计算机不用说,是系统资料支持。

  然后就是阿尔茨海默症治疗药物和艾滋病治疗药物,这些也都是依靠系统资料才能轻松完成的。

  总而言之,自己在获得系统辅助的这些年里,总共才自主研发了三个科研项目,其他都是有系统的辅助。

  我居然已经对系统产生了依赖!

  林禹突然一惊。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好的消息,如果对某个方面的辅助工具产生过多的依赖,那么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就会退步。

  退化倒不至于,但是思维惰性就会因此而产生,这样下去迟早会泯然众人矣。

  “宿主醒悟得还不算晚。”系统没有感情的夸赞着。

  “那就是说,从这一次研究完人工智脑之后,你就不会在对我进行任何帮助了吗?”

  “也不是,系统对于宿主的能力提升依旧存在,而且系统研究所可以正常使用,但是系统将不再提供各种科研资料。”

  “这样吗?”

  其实对于林禹帮助最大的就是系统研究所,它的时间流速差异对于林禹搞研究特别有帮助。

  所以系统给不给他研究资料带还是在其次,有资料就是少走弯路,没有资料不过就是多次试错,有了系统研究所,还怕时间不够吗?

  想清楚的林禹也不在纠结,反而是开始阅读起人工智脑的研究资料来。

  虽然系统将资料发给了林禹,但是林禹并没有完全放弃思考直接使用这一份资料,而是认真阅读,思考其中的关键。

  待到完全将里面的知识掌握之后,再进行实验和研发。

  这也是林禹的一个优点。

  学习是绝对不能缺少的。

  “怎么样?激动吗?”胡院士走在林禹的身边。

  时间来到诺贝尔奖颁奖的前一周。

  “说实话,我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林禹倒是很平静。

  “咳咳”,胡院士虽然不是自己获奖,但还是有些心意难平,他觉得林禹完全可以再获得一项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他研究的量子计算机。

  但是很遗憾,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另外两名研究理论物理弦论的科学家 表彰他们在弦论方面的杰出贡献。

  估计典瑞皇家科学院进行评选的时候也犯难了,所以他们连有关量子物理的科学家都全部放弃,转而颁发给了理论物理学的弦论,以此避免太多的流言蜚语。

  只要不与量子沾边,那么他们就可以推脱说想要在观察一段时间,等到米国西欧那边的压力过去,再对林禹进行表彰。

  因为林禹太年轻了,他还有很长的科研生命,所以推迟一点也是可以的,但表彰是一定要的。

  就像他们曾经颁发最晚的一次就是,人家三十二岁提出来的理论,他们在这位科学家87岁的时候为他这篇理论进行颁奖表彰,整整迟到了57年。

  当然这也是没奈何的事情,虽然诺贝尔奖项号称是关注科学最前沿,但是很多理论在刚提出来的时候并不能完全验证其合理性和准确性,只能等待后续的进展,这也就导致了诺贝尔奖评选的延时性的产生。

  乘坐飞机来到典瑞国,这一次陪同的是胡院士和李院士,还有罗冰和两位院士的妻子。

  依旧是像图灵奖一样的流程,不过这一次,他们需要参加的是一场宴会。

  诺贝尔奖的颁发通常会举行晚宴,邀请诺奖得主和他的亲属,并且有一些嘉宾会特邀前来。

  胡院士和李院士就是华夏的特邀嘉宾,因为胡院士和林禹关系匪浅,也是这一次的诺奖提名,而李院士同样如此,他还提名了林禹,所以这两位院士受邀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晚宴的食物是纯粹的北欧风格,据说更确切的说是斯坎迪纳维亚风格,反正林禹有些吃不惯,但是味道还不错。

  有人考察过诺贝尔奖晚宴,并且专门写了一部著作,当然这一位作者是典瑞人,他在书中说诺奖晚宴会从春天一直准备到诺奖开始前,宾客的座位都是特意安排好的,甚至动用大数据对主客的食物偏好以及性格进行分析,尽量将一切安排妥当。

  据说诺奖的晚宴通常都需要九千一百件餐具、七千八百只玻璃杯和六千五百个盘子,而且菜品制和菜单设计要在短时间内服务到一千三百五十名客人。

  甚至到了初秋,还会有试吃环节,确定晚宴的最终菜单,而菜单也会一直保密到晚宴当天下午四点颁奖仪式开始,非常的神秘。

  虽然这个并没有太多必要,大家其实并不在乎诺奖得主和其他宾客吃了什么,但是主办方可能认为这是保持神秘感的一项好工作。

  下午四点,林禹穿好燕尾服,罗冰穿好长裙拖地的夜礼服,准备和两位院士一起入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