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逍遥仙医人间道 第64章 青阳药典

《逍遥仙医人间道》第64章 青阳药典

作者:东江悦 字数:2557 书籍:逍遥仙医人间道

  假期转眼就过完了,这天齐飞阳正在工地和施工队长商量一些工程方面的事情,他的手机铃声响了,来电显示是高英杰。

  他接通电话,便听到高英杰洪亮的声音:“齐教官您好,我是高英杰,我们特战队正在东岭基地训练,请问您最近有没有时间过来指导?”

  齐飞阳想了一下,说:“没问题,我明天可以过去。”

  “那好,明天我去接您!”

  “你们不用来接,我自己开车过去就行了。”

  “那可不行,爷爷特别交待要高规格接待齐教官,好啦,咱不说这个了,明天您在家等我吧。”

  高英杰说完便挂了电话,齐飞阳只好笑了笑,把手机收起来,又跟施工队长交待了一下才回家。

  晚上冲完凉,齐飞阳拿出青阳药典进行研究,药典中不但记载了各种药材的药性,还有上千种药方。更难得的是每个药方都有对应的病例,并注明了病例用药后的反应和疗效,以及对药材药性的勘误和对药方的调整完善过程。

  他估计这部药典是青阳子从平时行医的实践经验中,把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整理出来的,这可真是医药界的无价之宝啊。

  齐飞阳全神贯注地研究着一个个药方,即便现在的他心如止水,很少有什么事能让他起波澜,但在此刻,他由衷地对青阳子充满了无上的敬意。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医者啊,青阳子痴迷于药理的研究,不拘于前人的成果,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独特的药方,这是留给后人非常宝贵的财富。

  同时,他对青阳子的结局感到非常惋惜,他猜想不出青阳子和赤阳子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以至于要性命相拼,最终同归于尽。

  齐飞阳出身于中医世家,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医术,对中医中药的精妙有深刻的体会,对古人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感悟医道的智慧深感钦佩。

  比如病毒感染,西医的方法是先设法搞清楚是什么病毒,然后有针对性地找到消灭或抑制该病毒的药物,在消灭病毒的同时也会损害到身体其它机能。而中医的思路是通过药物调节人体机能的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以达到压制并消灭病毒的效果。

  又如胃病,雷尼替丁可以缓解病情,但这个药吃多了肾脏却受不了。而中医则以养胃的概念使肠胃功能慢慢恢复。在这些方面,中医显然比西医的方法更加科学。

  不过,他也很清楚中医药的弊端,除了前面所讲的传承方面的问题,还有其它方面的短板。

  一是中医中药没有量化标准,如对病情的治疗效果、药方的配比、用药量的把握,都是凭感觉凭经验判断,只能在实践中不断试错,这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但若没有系统化的传承机制,个个都把自己家的好东西藏起来,称之为“祖传秘方”秘而不宣,如此以往,那些好的实践经验就不可能得到全面传承,更别说全面推广了。

  二是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思想的束缚,没办法开展解剖学研究,古人对人体器官构造及功能很多都是靠想象的。

  三是受诊断方法的限制,诊病的准确率很难提高。传统的“望闻问切”只是一种简单的初级诊断方法,流于表面,很难准确判断病情。

  比如把脉就很难准确诊断出病情,因为脉象只是心脏收缩时泵出血液所引起的动脉跳动,跳动的强弱主要跟心脏和血管功能相关,虽说五脏六腑互有关联,但脉搏跳动跟其它许多疾病并没有太多直接联系。

  曾经某医院有个医生发出挑战,让中医给10个随机挑选的年轻妇女把脉,看是否能把出喜脉,结果竟无人敢应战。所以有人认为把脉更多的是医生故弄玄虚的一种手段,和魔术师在表演时做的那些前奏动作差不多。

  客观地说,中医在诊断准确率方面确实是落后于现代诊断仪器,这就是为什么国家要推广中西医结合的主要原因了,也是齐文礼让齐飞阳选择读医科大学的重要原因。

  不过很多东西看起来很神秘,并不能说它是不存在的,比如筋脉和穴位,通过人体解剖是看不到的,但修炼者都知道它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修真者修炼的关键所在。

  又如电波和磁场,它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你能说它不存在吗?

  所以虽说中医在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不足,但有些经验丰富的医生还是可以通过传统手段达到很高的诊断水平的。

  四是缺乏精确化的药理研究。比如,大家都知道某种药材可以治好某种疾病,但该药材为什么能治这种病、药材中含有什么有效成分、含有什么有害物质、会产生什么副作用等等,都只有含糊的说法,直到现代才开始深入研究,有些科研机构正在用先进的化学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希望把中药的复方、单方的治疗机理弄明白。

  五是现在流传于世的很多药方良莠不齐,对药性的判断也多有失之偏颇的,很多所谓的民间偏方并没有经过实践检验,还有些是以讹传讹的,有些则是凭空想象的。

  更有些无耻之徒,对中医一窍不通,却打着神医之名到处招摇撞骗,如绿豆张、芒硝胡等,还有诸如生吞活泥鳅、生吞蛆虫、注射公鸡血、喝香炉灰等民间偏方,简直是千奇百怪,无奇不有。

  如此种种,无时无刻都在损害中医中药的声誉,让许多人对中医产生了误解,以为中医都是骗人的。

  也难怪有人调侃中药的基本原理就是“红的补血、黑的乌发、长的圆的补那啥、蝙蝠屎明目、核桃补脑子。”

  对此,齐飞阳只能摇头叹息,徒呼奈何。

  齐飞阳把青阳药典的药方与自己家传的医术对照比较,对病理和药理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青阳子研究医药的严谨精神更加敬佩。

  而随着修为的增长,结合青阳药典的论述,他对医道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在此之前,他认为医者的唯一追求就是治病救人,现在则比较认可青阳子的观点,即医者治病救人是人道,但并非天道。

  青阳子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存法则,发现万物生长和繁衍都遵循一个规律,即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只有这样,才能把最好最强的基因传承下去,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的变化和发展。

  而医术的不断发展,显然是违反这种自然法则的,过多地使用外力干扰,会使人类慢慢失去自我进化功能。

  试问除了人类,其它动物有医生吗?它们还不是活得好好的,甚至比人类活得更久活得更好。动物的听觉、视觉、嗅觉、消化吸收能力、对病毒细菌的抵抗能力都远强于人类。而人类除了大脑不断进化,身体其它器官功能实际上却是在不断退化的。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基因不管优劣都一样得到传承,对人类生命体的进化更是个巨大的障碍,最终会被天道反噬。

  所以青阳子认为不是每一个病人都需要尽力去救,医者的首要目的是保证正常人的健康,而先天有缺陷的病人就应该被自然法则淘汰,那些明知无法医治的绝症病人也不应该再浪费医疗资源。

  齐飞阳也知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古斯巴达人就曾经采用过自然淘汰的办法,放弃体弱的婴儿,集中资源培养健康的孩子。有些鸟类繁殖时会下几个蛋,但父母会坐视几只小鸟之间手足相残,最后只有最强壮的那只小鸟才能成活。

  但即便如此,齐飞阳还是不能完全接受青阳子的观点,那是因为根植于医者内心深处的慈悲之心,即所谓医者仁心。

  他知道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崇尚人人平等,资源共享,这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法则的冲突之处,是人类自身选择的另一种进化方向。

  至于千万年以后会有什么样的进化结果,恐怕是没有人能预知的,不过到了那时候,地球也许已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了。

  因此,他不再纠结这个问题,因为思考这些是没有意义的,人类最终的结局还是取决于自然法则的演变。

  他从青阳药典中感悟医道,又悟到了人道与天道的关系,感觉修为竟有了不小的提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