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刚刚退婚,就被奶凶指挥官拐进民政局 第99章 有异性没人性还装易感期

《刚刚退婚,就被奶凶指挥官拐进民政局》第99章 有异性没人性还装易感期

  “殿下,臣乃奉旨而来,万万不敢作揣测之言……”杨廷和紧绷着脸,犹豫了片刻,终于应道。

  朱厚照轻叹一声:“老杨,你何须如此执拗呢。好吧,那孤再问,你可知孤的课业如何?”

  “殿下,虽然臣往日不甚了了,但如今已大致知晓。”杨廷和听得神情一松,似乎信心十足。

  在朱厚照的示意之下,杨廷和继续道:“殿下自三岁出阁就读,以《尚书》始读四书五经,未经数年,四书五经均能倒背如流。”

  杨廷和所说的四书五经,都是儒家著作。其中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而五经则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四书五经的内容可真不少,总字数应有数十万之巨。

  “不仅如此,殿下连《资治通鉴》和《贞观政要》亦能诵读如流。”杨廷和继续道。

  作为大明储君,其实只要读《尚书》、《大学衍义》、《资治通鉴》和《贞观政要》这四部经籍即可。

  若学有余力,可选读四书五经中的其他经籍,以及阅览历朝史书。

  据上一世的史书记载,即使那四部储君必学的经籍,原主到登临大宝之时仍未读完。

  那三位顾命大臣可急红了眼,遂为他定制学习计划——日讲仪注,要他将《尚书》等儒家著作补读完。

  但原主在刘瑾等宦官的“蛊惑”下,对枯燥无味的经籍早已厌烦不已,又怎学得进去?

  顾命大臣越这般“谆谆教诲”,原主愈加宠信身边的宦官,最终朝臣们眼睁睁地看着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得势,权倾朝野。

  但这一世,早已被后世灵魂取而代之的朱厚照,当然不会让这幕重新上演。

  其实这些经籍并非一无是处,取其精华即可,故而两世为人的朱厚照表现得甚为积极,以三岁之龄便主动出阁就读。

  对于普通孩童来说,两三年内,就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是不太可能。

  但他朱厚照不是一般人,或许是穿越的原因,这一世过目便能成诵,各种书籍对他而言,只是字数的多寡罢了。

  朱厚照嘴角一抿:“看来你昨日还真探听过。老杨,不知孤与你相比如何?”

  杨廷和听得脸色一变,满脸惊恐,躬身连连作揖,道:“臣惶恐。殿下乃国之储君,臣断不敢,也绝不能与殿下相比。仅殿下的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臣就万万不及。”

  在昨日迈进文华殿之前,杨廷和对朱厚照课业是心存怀疑的,觉得多半言过其实,他不相信未及总角之年的朱厚照已通读经史。

  但拜谒徐溥徐阁老之后,他就彻底颠覆原有的想法。

  朱厚照微微一笑,道:“老杨,既不与孤比。那徐先生呢,你比之何如?”

  杨廷和知他口中的徐先生是指徐阁老徐溥,心中更无奈,暗道,汝为储君,吾为臣,怎敢和汝并论?但如今把徐阁老摆出来,又是何意?他是内阁首辅啊。

  杨廷和迟疑了片刻,终于应道:“臣惶恐,臣实难望徐端公之项背……”

  “好吧,孤不为难你了。孔圣人曾言,‘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老杨,那何为师者?”

  杨廷和愕然,什么意思?问我何为师者?如此显浅的问题,不都人尽皆知么?

  尽管不明白朱厚照为何要这般问,杨廷和仍恭敬地应道:“殿下,昌黎先生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哦,孤今日便有甚多疑惑,不知老杨你可否为孤解惑?”朱厚照微微一笑。

  “殿下请讲。”杨廷和躬着身应道。

  “《武经总要》和《武经七书》,你可曾读过?”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汇编,并官方颁行的兵法丛书,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和《李卫公问对》共七部。

  自北宋后,这套兵法丛书便是武学必读书籍。

  杨廷和摇了摇头,道:“殿下提及的均为武学典籍,臣虽有耳闻,却未曾览阅过。”

  “那你可精通骑射?”

  “臣能骑马,拉弓射箭只能十中一二。”

  “刀枪剑戟可会?”

  “臣不会。”杨廷和也不虚言。

  “天文地理,岐黄之术,又如何?”

  “……”杨廷和嘴角动了动,终究没有发出声音。

  “也没涉猎,是么?”朱厚照已替他回答。

  在杨廷和的默认中,朱厚照摇了摇头:“那老杨你到文华殿来,传何道?受何业?解何惑?”

  “……”杨廷和满脸错愕。

  “古人曾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各类典籍、历朝史书,孤读过不知凡几。”朱厚照又道。

  少顷,朱厚照更指了指挂于墙垣边的满布字迹的宣纸:“就如习字,难道孤如今仍要他人教怎样落笔、如何行笔和何时收笔不成?”

  杨廷和无言以对……

  ---

  再次将杨廷和“赶走”,朱厚照却没太在意。

  按大明的选人用人准则,杨廷和确实是人才,还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理应有其用武之地,朱厚照对此亦不否认。

  不过,朱厚照不会让他成为自己的老师,名义上的也不行。

  上一世,朱厚照看过一些野史,曾提及到原主的英年早逝就与杨廷和有关。

  如今他已化身朱厚照,又怎可能给机会杨廷和接近自己?

  而这一世,他更早早与杨廷和结下了“梁子”。

  他三岁时想出阁读书,欣喜不已的弘治皇帝,趁经筵讲读把他带到文华殿,向众臣子提起此事。

  弘治皇帝这般做法,多少有些炫耀,其实并非要征询众臣同意与否。

  虽然大部分臣子均附和,还赞朱厚照敏而好学,但杨廷和在内的数人,以朱厚照年纪尚幼为由,力劝弘治皇帝莫着急,还道如出阁读书,即为“揠苗助长”等等。

  弘治皇帝听了虽然口中没说甚么,但心中自是不痛快。

  翌日,弘治皇帝已敕令内阁首辅徐溥定下朱厚照出阁读书的礼仪,同时挑选讲读官,那些劝阻的臣子都被排除在外。

  见杨廷和身影完全消失了,朱厚照才指着墙垣边一排带锁的柜子,朝着一名宦官问道:“名录最近可有更新?”wap.

  “回千岁爷,名录没有变化。”一名宦官躬身应道。

  “嗯,有变动要及时告知孤。”

  说起这名录,自八岁那年无法随朝观政,朱厚照就恳求弘治皇帝,让吏部和兵部定期提供七品及以上的文武官员的资料,包括出身、仕途变迁、考成风评等。

  且官员资料若变动,一旬之内要替换并标注变动时日。

  柜子按各部司,分门别类,贴有各自的标牌,安排宦官负责看管。

  朱厚照对杨廷和的过往经历,能信手拈来,除了上一世的记忆外,这份名录也发挥了不少作用。

  没有讲读官的讲读,文华殿也就沉寂下来,时不时响起的,是朱厚照翻书的声音。

  时间不知不觉流逝……

  “如今是何时辰?”朱厚照合上手中的书籍,抬头问道。

  “回千岁爷,巳时三刻。”一名站在五六尺之外的宦官马上应道。

  “那撤案吧……”

  话音刚落,朱厚照已站了起来,朝墙垣边的何文鼎、刘瑾和王伟扬了扬手:“回宫……”

  ---

  将近午时,京城某条东西向的胡同入口位置。

  一名身穿青布直身长衣、头戴方巾,约五尺高的少年,驻足于一旁,往内张望了片刻,扭头问道:“先生的家宅,真在这条胡同里?”

  他身后数步远,站着两名头戴六瓣布片小帽的男子,一人瘦削,一人健硕。

  听到少年问话,那健硕之人走近了些,应道:“少爷,就在胡同的尽头。”

  “胡同这般狭窄,连两顶四人轿子并行也有些勉强,为何先生会选择住在这里?”少年打量了下,自言自语道。

  这名少年正是朱厚照,他获得弘治皇帝的准许,今日能名正言顺地出宫一趟。

  如今的他以一身书生打扮前来探望徐溥,自然是低调行事之意。

  随行的还是何文鼎和刘瑾两人,他们所穿的是寻常仆人的服饰。

  “那就走吧。”朱厚照右手一挥,迈起脚步走进胡同,何文鼎和刘瑾等他走了数步,这才跟着过来。

  胡同并不长,三人仅走了百余步,就已来到尽头。

  尽头处,只得北向有一座宅舍,青砖灰瓦甚为朴素,东南角的宅门紧闭。

  “这是先生的府邸?青砖灰瓦如此残旧,怎么看,也只不过是座普通的宅舍嘛。你俩真没有弄错?”朱厚照脸上露不可思议的神色,再次扭头望向何文鼎和刘瑾。

  朱厚照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自然不可能知道,在同样的位置,昨日也有一个人曾和他一样难以置信。

  略有不同的是,这座宅舍昨日中门大开,今日则紧紧关闭。

  “少爷,小的早已经打听好,这宅舍就是徐先生的府邸。少爷如若不信,小的现在就去拍门确认。”刘瑾恭敬地应道。

  “好,小瑾你去叫门。”朱厚照点了点头,指了指大门旁的门房。

  一离开禁宫,他称呼何文鼎和刘瑾都略去一个“子”字。

  刘瑾应了声诺,奔数步就至大门前,伸起右手,拎起门上的环状黄铜门钹,“嘭嘭”地刚拍打了两下。

  未几,大门侧的门房开了一个小窗,探出半头来:“何人拍门?”

  “动问一声,这里可是徐阁老的府邸?”刘瑾朝那人拱了拱手。

  那人听着刘瑾尖细的声音,不由得多打量了他几眼:“没错,是你拍门的?”

  刘瑾也不以为意,点了点头:“正是在下。”

  他边说着,边扬起右手往七八步外的朱厚照示意了下,又道:“烦请通报……”

  “老爷已交待过,不见客。”未待刘瑾说完,那人已打断他的话语。

  “哎,我家少爷可是……”

  “谁来也不见,请回吧。”那人“啪”地一声关上了小窗。

  突然吃了个闭门羹,刘瑾顿感一阵憋屈,他都不知多久没这般遭遇过了。

  自己好歹也是大明东宫的长随宦官,在宫内,除了那几位大珰之外,其余的宦官和宫女,谁敢如此对待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