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二嫁军婚:虐翻前夫闪嫁最猛兵哥 第三十二章 亲上了!

  好几个人问我60年代是不是什么都要票儿?答案是:并不是。下面我把我收集到的信息跟大家分享一下,但这只是我收集到的,北京地区的,如果有不准确的,大家在评论里聊聊。

  60年代的票儿其实并不是一直都在用,也是有变化的。比如自行车票儿:1958年因为产能不足开始用票儿,到1960年底又不用了,但到了1961年6月又开始用了。到了61年底,开始发行工业券,又开始用工业券了,大概是30张工业券加上钱就能买一辆了,62年四月之前实行低价政策,之后实行高价政策,价格翻了三倍不止,而且又开始用票儿了。到后面还出现过票+券+钱的模式,不过这是7、80年代的事儿了。于是自行车票儿用到了80年代中期。

  然后说说其他的票儿:除自行车外,还发行过:布票、棉花票、绒衣票、汗衫票、背心票、裤衩票、胶鞋票、棉鞋票……有一时期,买缝衣线也收布票,一寸布票可买一小团。生了娃的妇女,发给“油布票”一张,凭票可买到三尺油布。

  为了分配有限商品,还发放过:肥皂票、火柴票、烟筒票、铁炉子票、铁锅票、铝壶票、生炉子用的“劈柴票”和“炭煤票”。还有大衣柜票、大木箱子票、木床票、圆桌票、闹钟票、手表票、电灯泡票、缝纫机票等。这些票都是一次性的,按票面规定的数量购买。据不完全统计,BJ市1961年度凭票供应物品达69种,这还不包括“凭证”购买的,比如粮食。这些票使用时间不一,随着我国资源逐渐丰富而逐渐取消或改变。

  下面说说工业券:1961年底发行“工业券”。从此,除凭证和凭票之外的商品皆“凭券”供应。还有一些商品取消票,折合成工业券使用。工业券的发放标准是:在职人员按其工资收入比例,,平均每20元工资配一张券。购买范围较广:毛巾、毛毯、毛线、手帕、电池、轴线、铁锅、铝盆、铝饭盒、搪瓷面盆、搪瓷口杯、搪瓷便盆、线手套、铁壳暖水壶、竹壳暖瓶、运动鞋、雨伞、棉胶鞋、缝衣针、缝衣线、油布雨衣、夹胶雨衣、人造棉制品、尼龙内衣裤、皮鞋、闹钟、收音机、腰带、刀剪、进口刀片、各类箱包、巧克力糖块及定量之外的香烟、茶叶、白酒等。以及后期如照相机之类的奢侈品。工业券一直用到80年代。

  再说说粮票:自1955年9月粮食部门印制的55年版粮票开始在全国各地发行使用。各种粮票票面规定的数额均以成品粮计算。粮票只是购粮的凭证,本身不具有价值,不属有价证券,不许在市场买卖流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全国粮票等同于现金,甚至在困难时期,价值高于人民币。

  粮票在我国是使用时间最长的票儿了,从55年直到90年代初,接近40年。

  还有一些东西是不要票的,比如:酱油、醋、低档香烟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