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品皇太子 第0054章 铁索横江

《一品皇太子》第0054章 铁索横江

作者:孙川钦 字数:2939 书籍:一品皇太子

  明月书院的儒生?

  李刀三人有些惊奇,他们倒是知道明月书院,自圣人坐化之后,儒道一直备受关注,明月书院自然成为了各大内门弟子的座上宾。

  就最开始消息得到证实,内门弟子都不一定能见到明月书院的院长,自然而然涉及方方面面,明月书院也被明月城所有人关注。

  没办法,圣人坐化这件事太大了,最起码听起来就觉得不是一件小事。

  只是让他们惊讶的是,明月书院的人,为何要邀请宋知书过去做客?

  下意识三人觉得是明月书院的人,想要与李青舟牵扯关系,所以才会来邀请宋知书的。

  而对于宋知书而言,他一直都想见一见儒家的人,如今莫名其妙送上门来,自然不会拒绝啊。

  “敢问阁下先生是何人?”

  宋知书起身作礼,随后询问。

  “宋先生去了就知道了。”后者微微一笑,没有把话说明,只是邀请宋知书。

  “好。”宋知书点了点头,随后看向李刀三人道:“李师兄,有些事情等我回来再说,先按照我方才说的去做,而且还有一点,这段时间守规矩做事,能不出去尽量不要出去,就在明月城待着。”

  “我们风头正盛,指不定会惹来什么麻烦,安分守己,胜过一切。”

  宋知书严肃叮嘱道,他总觉得有些不安,他不知道为何有这样的想法,但有了这样的感觉,还是要小心点。

  “好。”

  李刀五十多岁,可能确实平庸,但年龄上的增长,让他懂得一个道理,做人要听劝。

  他牢记宋知书所言,给予肯定的回答后,宋知书这才安心离开,没办法儒家的事情,他必须要快点了解,对自己来说有巨大益处。

  与三人告别,宋知书跟随着后者前行。

  这名儒生很平静,不怎么说话,只是时时刻刻露出笑容,宋知书跟在后面,虽然想问很多东西,可想了想还是忍住了。

  如此二人一前一后,差不多半个时辰左右,来到明月书院。

  踏入书院内,一阵莫名的宁静使人心安,整个书院弥漫着一股清香味,让人心旷神怡,书院之外,还是嘈乱的街道,而书院之内,却有神力一般,隔绝一切凡俗之事。

  铛。

  轻微的钟声响起,更让人心安无比,一切的烦躁,在这一刻仿佛烟消云散一般。

  “宋先生,请。”

  儒生带着宋知书来到一处别院,越过玄关,宋知书便看到一位老者,正站在湖边,注视着春水清湖,别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诗情画意。

  此时此刻,宋知书内心更加好奇,但还是按耐住心中困惑,直到来到老者身后,年轻儒生这才开口。

  “先生,宋先生已经来了。”

  他朝着老者作礼,随后看向宋知书道:“宋先生,这位便是明月书院的院长,文渊先生。”

  他开口,向宋知书介绍,而宋知书却不由露出惊讶之色,尤其是当周文渊转过身来时,宋知书更加惊讶了,他昨日在街道当中,遇到一位老者,说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却没想到是明月书院的院长。

  “见过文渊先生,昨日之事,实属晚辈鲁莽,还请先生不要怪罪。”

  宋知书立刻作礼,他不知情,还以为对方是因为昨日的鲁莽而喊自己过来,仔细想想,昨日所作所为,确实有些莫名其妙,而且也有些不尊老者,有一定过错。

  听到宋知书开口,周文渊抚胡一笑,看向宋知书道:“不必如此拘束。”

  “小友,先不急着说这个,老夫回答你几个问题。”

  周文渊面色温和,看起来格外慈祥,他伸出手请宋知书在一旁的茶桌落座,而后缓缓开口。

  “小友可曾记得昨日问过老夫五个问题吗?”

  周文渊出声,一旁的儒生则为两人沏茶。

  “记得,只是昨日之事,是晚辈鲁莽,不知天高地厚,请先生海量。”

  宋知书出声回答。

  “不用,我为读书人,自然有为人解惑之职责,既你提问,那老夫今日就好好回答你。”

  周文渊显得大度,他看向宋知书,缓缓出声。

  “你第一问,君子有惑,该如何?”

  “老夫答你,世人皆有惑,愚者困于惑,君子解于惑,明智者,不存惑。”

  周文渊开口,为宋知书解释道。

  听到对方耐心解答,宋知书也就没有继续谦虚,而是立刻问道。

  “不明智者呢?”

  他询问道。

  “惑存于心,心困于念,若不念则可不困,若不困,则可不惑。”

  周文渊淡淡出声,告知宋知书解决办法。

  “多谢先生赐教。”

  宋知书稍稍思考,随后露出恍然大悟,起身朝着周文渊一拜。

  “你第二问,君子有怒,该如何?”

  “老夫答你,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周文渊出声,这是他的回答,简单直接。

  不等宋知书开口,周文渊继续出声。

  “君子遇不公。”

  “老夫答你,以直报怨。”

  “君子生怯弱。”

  “老夫答你,君子不生怯弱,公道正义,是君子最强利器,上罚君王,下惩奸佞,帝王也好,仙人也罢,道,大公无私也,”

  “何谓君子之道。”

  “老夫答你。”

  “出身卑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心存正义,既是无敌,天地大道,护其周全。”

  “君子,不畏强权,君子,两袖清风,君子,为天地公道而行,仁爱天下,百家佃户,种粮施善,为君子也,仙人帝王,心存不善,不为君子也。”

  “这便是君子。”

  “你明白吗?”

  周文渊出声,他的声音,铿锵有力,似黄吕大钟,在宋知书脑海当中炸响,荡去一切困惑与烦恼,莫名之间,有一种明悟大道的错觉。

  他不语,坐在书院当中。

  周文渊的每一句话,他都认真聆听,对于君子之道,他有了不同的看法,也有不同的见解。

  而且脑海当中的大学经文,也逐渐浮现而出,再去默念,再去熟读,莫名之间,有说不出的感觉与见解。

  良久。

  足足一个时辰,宋知书静坐一个时辰,这期间周文渊没有说一句话,他知道宋知书有儒家正儒之姿,所以这一番话不仅仅是回答宋知书的问题。

  还是引导宋知书踏入儒道的契机,并且在宋知书内心留下君子的种子,未来宋知书有何理解,这是他管不了的,但善念已经种下,这就是好的开始。

  终于,宋知书长长吐出一口气,他明悟了太多道理,一时之间,百感交集,曾经的困惑,读书的迷茫,在这一刻全部解开了。

  “多谢文渊先生,晚辈明悟了。”

  宋知书朝着周文渊深深一拜,他露出喜色,这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他确实明悟了,两世为人,宋知书都有些迷茫,毕竟他不是真正的读书人,所以古文经典,他也只是能理解其表,无法理解其意。

  有一定自己的见解,可是不多。

  然而周文渊不一样,他是真正的儒者,这番话不重要,可能换一个年长一点的人都能说出来,真正不同的是,周文渊身为儒者,他亦有儒家正气。

  方才那番话,他动用儒家正气,传递的不是道理,而是他的精气神,如此一来,宋知书才会有巨大的收获。

  不然换旁边的儒生,就算讲的再好,也做不到周文渊十分之一的能力。

  儒家的本领,就在于这里,为人解惑开智。

  这就是为何有无数强者喜欢找儒家强者谈论一般,可以得到不少收获,解开心中困惑,收获人生道理,明悟大道。

  周文渊很满意宋知书的表现,他看得出来,宋知书确确实实明悟了道理,这很不错,是一块璞玉,好好雕琢,儒家又能多出一位了不起的存在。

  只不过,周文渊觉得还可以细细雕琢一番,读书人第一次顿悟,意义很大,吸收和收获的东西最多,所以周文渊打算下点猛药。

  “你明悟了什么?”

  “说来听听。”

  周文渊出声,让宋知书将自己明悟的道理说出,然后根据宋知书说出来的东西,进行指点引导,将好的留下,不好的辩论祛除,帮助宋知书彻底明悟儒家之道。

  “这......有些不好吧?”

  宋知书略微觉得有些不妥,毕竟自己才刚刚明悟一些道理,直接说出未免显得自己有些显露。

  “直说即可,只不过你现在处于明悟状态,确实很难说出心中的感悟。”

  “这样,你说一说你心中的儒家之道,君子之道,老夫可以为你参考引导。”

  周文渊笑着开口,刹那间的顿悟,一时之间说不出来很正常,需要细细体悟,所以让宋知书说点自己对儒家的看法,以及君子的看法,这样也好。

  听到这话,宋知书稍稍沉思一番,随后他看向周文渊道。

  “请先生赐教。”

  既然周文渊这样说,宋知书正好看看对方如何看待前世经文,顺便让对方帮自己讲解一下,这样收获更大。

  “好。”

  周文渊抚了抚胡须,眼中含笑,面带慈祥,让宋知书出声。

  “先生在上,晚辈认为,君子亦大人,既如此,便有一定见解,还望先生不要见笑。”

  宋知书作礼,既然对方都这样了,那就直接说出吧。

  “好,老夫倒是好奇,你的大学之道是什么。”

  周文渊笑着回答。

  而宋知书深吸一口气,而后开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宋知书缓缓开口,他将大学诵念而出,显得格外认真,他在默念,同时也在进行新的理解。

  但宋知书没有注意到的是,周文渊的脸色已经变了。

  不止如此,他周围弥漫出一缕缕浩然正气。

  不,是整个书院弥漫出一缕缕浩然正气,朝着他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