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贵妃的现代生活 第四百零五章 大结局

《贵妃的现代生活》第四百零五章 大结局

作者:晴时有雨 字数:3197 书籍:贵妃的现代生活

  泰州·燕王府。

  庭院内一位穿着粗布长衫,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在拿着扫把扫雪,老者虽须发皆白,身体却并不佝偻,虽说是在扫雪却透出一股闲适悠哉,看上去更像是用扫把做笔,在庭院的石板上写字。

  庭院连着花园,花园的一隅立着一座拱门,此时拱门正关着,门上一对瑞兽衔铜的门环被扣响了。

  老者直起腰身,中气十足的声音传出:“进来。”

  一位劲装男子推开木门进了花园,绕过假山踩着鹅卵石小路,穿过回廊来到庭院内,立于老者面前,跪到地上:“殿下,清庐知县派人过来送信。”

  “好,这就过去。”老者将扫把放好,抖了抖一双袖口,朝前厅走去。

  进了正厅已有官差打扮的人在此等候,见到老者那人慌忙下跪,叩首朗声道:“参见燕王千岁。”

  “起来吧,来人呐,看茶。”

  原来,这位老者竟是当今皇室宗亲,燕王殿下!

  “千岁爷,我们家老爷特命小人前来,给千岁爷送一封亲笔信,请您过目。”衙役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封用红蜡密封的信,双手呈上。

  燕王撕开信封,快速看完,说道:“清庐县一向太平,怎么好好的还出了命案了?”

  衙役依旧跪在地上回道:“小人……嗯、我家老爷为此事连年都没过好,小人听说还是一桩悬案,师爷怀疑可能是有窜匪进了清庐县。”

  “嗯……你们家老爷在信中说,凶犯手段残忍,请本王收紧城防,严查迁令,提防流寇窜匪逃到泰州来。”

  “是。”

  “你适才说……是一桩悬案?怎么回事?”

  “回千岁爷,这件案子共有三个离奇之处,一则,死者无头,一则,现场无血,三则,雪地上留下了死者清晰的足印,像是一步一步走到那个地方,然后突然倒下的。”

  “哦?既然无头现场怎会没有血迹?没有头又如何行走呢?”

  “是啊,要不然怎么能说是悬案呢?我家老爷千叮咛万嘱咐,叩请千岁爷一定要收紧城防,若是让这凶犯惊扰到了泰州的安宁,我家老爷万死难辞其咎!”

  “知道了,留下吃餐饭,让马儿也歇歇再回去吧。”

  “谢千岁爷!”

  ……

  初三清晨,天还没亮吴蔚和绣娘便从柳家出来,手牵着手往家的方向走去。

  昨夜绣娘和吴蔚一宿都没睡,要不是念着走夜路不安全,吴蔚真想昨夜就带着绣娘回家。

  吴蔚活了一十多年,从未见过这样蛮横无理的人,难怪村口拦路的老赵婆子和老郭婆子都不是这位柳家大娘子的对手,吴蔚算是见识了。

  从昨日进门开始,柳翠翠不顾尚在正月,劈头盖脸对绣娘就是一顿骂,要不是吴蔚拦着,绣娘差点挨打。

  而那位至少应该站出来为小女儿说句公道话的柳老夫人,更是让吴蔚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柳老夫人就任凭绣娘无妄遭灾,和没听见一样,该干什么干什么,连眼皮都没敢抬一下。

  最后还是柳一娘子看不过去,站在院子里和柳翠翠吵了起来,张水生上前劝架,说:柳一娘子有了身孕,胎相还不稳,请柳翠翠嘴下留情。

  柳翠翠却反问张水生:你们老张家的种,关他们柳家什么事儿?

  “柳家出了这么一个不守妇道的东西,我作为一家之主,打也打得,骂也骂得,外人休想插手!”

  吴蔚这回彻底确定了,当初向里正告密说绣娘“私通”的人,就是柳翠翠!

  大概是因为诬告,柳翠翠一家在里正处吃了一场闷亏,一直憋着气儿呢,见到绣娘回来那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直到柳一娘子拿些性命做担保,绣娘没有做失德之事,柳翠翠的气焰才算是消了一些,一场好好的回门,闹得吴蔚和绣娘连一口柳家的饭都没吃,熬了一夜,天还没亮就离开了。

  吴蔚和绣娘手牵着手一路沉默着走出了小槐村,直到那颗冷冰冰的定风石彻底消失在夜色中,吴蔚才停下脚步,为绣娘拉了拉松垮的头巾,柔声道:“回去我给你做好吃的,把火炕烧的热热乎乎的好好睡一觉,等开春儿咱们把院墙修一下,你要是想你娘了就请一姐夫帮忙接她老人家到家里来住住。”

  绣娘的眼睛肿成了一条缝,吴蔚说什么她也只是点头,吴蔚紧紧拉着绣娘的手往家的方向走去。

  天刚蒙蒙亮,吴蔚和绣娘就到家了,义庄门口点上了白灯笼,离着好远就能看见,直到此时绣娘好像才恢复了些知觉,躲到吴蔚身后,拉着吴蔚的衣襟:“蔚蔚,我害怕。”

  听到绣娘沙哑的声音,吴蔚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是放下了,从绣娘遭受到语言霸凌之后一直就没说过几句话,吴蔚转过身抱住绣娘,分出一只手按住绣娘的后脑,把她的脸贴到自己的肩膀上,说道:“别怕,有我在。”说完一人就保持着这个姿势和螃蟹一样横着挪回了家。

  一进屋吴蔚冷得打了一个哆嗦,搓着手说道:“早知道昨天就应该把炉子烧一烧,这屋里空了太久了,阴冷阴冷的。绣娘,你先到外面站一会儿吧,我生火。”

  吓得绣娘一边往屋里退,一边摇头:“不冷,我不去外面,我就在屋里。”

  “好吧,那你别往床上坐啊,我去拿柴火。”折腾了半个时辰,屋子里总算有了热乎气儿了,吴蔚又把被褥铺到炕头烤到潮气消散,才让绣娘脱衣服躺下。

  短短一天的功夫,绣娘的眼眶下面两条乌青,这段时间好不容易养起来的肉被这么一折腾好像全都没了,又变成了巴掌大的小脸儿,看着如此虚弱的绣娘,吴蔚不由得心中火起,坐到绣娘身边为她拉了拉被子,拨开额前的碎发,哄道:“你睡一会儿,我饿了,熬点粥,一会儿叫你,吃完了一起睡。”

  绣娘挣开了红肿的双眼,说道:“我去吧。”

  吴蔚按住了绣娘:“就熬个粥,你好好躺着吧,好不容易攒了一两银子,是不是又想送到药铺去啊?”

  绣娘条件反射般按住了胸口装银子的荷包,摇了摇头。

  吴蔚勾了勾嘴角,下了火炕到堂屋做饭去了。

  刷锅,烧水把淘好的白米下锅,拿三个鸡蛋细细将表皮清洗干净,等粥开锅把鸡蛋放进去,再煮一会儿就好。

  ……

  粥和鸡蛋都煮熟,吴蔚夹了一小碟酱菜,盛了两碗粥,给绣娘那碗扒了两个鸡蛋,放上炕桌才把绣娘叫醒。

  绣娘挣扎了好一会儿才起来,感觉一双眼睛酸涩无比,看近在咫尺的吴蔚都有些模糊,虽然绣娘忍着不说,但吴蔚还是看出了绣娘的不适,绣娘的眼睛水肿的很严重,最好的办法就是冰敷。

  吃完了饭,吴蔚让绣娘先别睡,等她回来。

  吴蔚出了门,抬头往自家屋檐上看……很可惜,绣娘家的老屋是草泥房,屋顶铺了厚厚的草泥,排水性较差并没有形成冰锥。

  吴蔚望向不远处的义庄……,义庄的屋顶铺的是青瓦能留住雪,雪化了以后顺着瓦片流下来,会在屋檐处结成一串冰锥。

  吴蔚决定过去碰碰运气,把晾衣服的竹竿抽走,往义庄的方向走去。

  此时天刚亮,衙役还没当差,只有义庄门口的两盏白灯笼还亮着,宣示着义庄里面正住着“客人”。

  吴蔚自然是不怕的,绕着义庄走了一圈,在屋后发现一串倒挂在屋檐上的冰锥,一竹竿子扫落一排,拾起碎冰放到布兜里拎着回家。

  吴蔚取了一些碎冰用净布包好,剩下的就搁在屋外,回到屋里看见绣娘正裹着被子盘膝坐在炕上,明明已经难受的睁不开眼却还记得吴蔚的话,强忍着不肯入睡。

  吴蔚坐到炕上,伸直双腿:“绣娘,枕我腿上。”

  “嗯。”刚一躺好,绣娘便闭上了眼睛,随时都能睡着。

  “绣娘~”

  “嗯。”

  “绣娘醒醒,我取了些冰给你敷眼睛,你稍微清醒一点,别激到了。”

  “唔,好。”

  吴蔚将冰袋贴到了绣娘的眼睛上,后者倒吸了一口凉气,叫道:“凉~!”

  吴蔚轻抚绣娘的额头,哄道:“就是要凉点儿才好,冰敷一刻钟,你睡醒了眼睛就不肿了,忍一忍。”

  “……嗯。”感受着吴蔚的安慰,听着她温柔的关心,绣娘的眼眶再次湿润,她分不清是碎冰融化还是自己的泪水,可绣娘不敢再哭了,她怕哭坏了眼睛,那就彻底成了累赘了。

  绣娘睡着了,睡的很沉,吴蔚把她搬到枕头上都没醒,吴蔚把净布丢到水盆里,也脱了衣裳钻进了被窝。

  另一边。

  一位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女子骑着一匹通体乌黑,不见一丝杂毛的高头大马,后面领着同样骑马的四名精壮男子从山路的西边出现,马蹄踏过积雪所形成的特殊声响回荡在寂静的山间。

  领头的女子麦色皮肤,一双弯眉下是一双深邃如水的眼眸,单手持缰,腰身笔挺,好不潇洒。

  女子身着棕黄色狐裘大氅,头戴冠帽,双侧垂下丝绶从耳后绕过,直垂胸口,大氅随着马儿的奔跑微微摆动,隐约见到大氅之下好似穿着一袭玄色锦缎华服,只是这华服的胸口好像绣了一只猛兽,看起来又像官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