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外企丽人有点飒 17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众人正期盼着唐肃宗李亨有所作为时,水镜之中云雾重现,当雾气散开,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道熟悉而陌生的身影。

  有人认出了他的身份:"诗圣杜甫?"

  在杜甫那低沉而悲痛的诵念声中,人们眼前浮现出一个战败归乡的落魄军汉。

  镜中的他风尘仆仆,衰老疲惫,满目茫然,如游魂般行走在荒凉的小道上,说不出的落魄凄凉,只眼中还带着微光。

  但这光芒也随着沿途所见的一切而熄灭。

  小道两边蒿草丛生,田地荒芜,一眼望去不见人烟,路边的草丛里隐隐有白骨可见。这军汉顺着小道一路走进一处村庄,所过之处依旧荒凉无比,他穿过一条条熟悉的空巷,却不曾见到一个熟悉的人影。

  到最后,竟是只有被他惊动的野鼠狐狸从草丛里蹿出来,对着他一阵吱呜怒号。

  村里的青壮都上了战场,不知死在何方,终于回到自家茅草屋的他举目四顾,周围的邻里只剩几个孤苦无依的老寡妇——他幸而存活,她们的儿子却不知埋骨何方?

  于是,接下来的画面开始快进。

  军汉的生活进入单调的无限循环——每天日出,一个人孤零零出门下地干活,直到日落,又一个人扛着锄头孤零零回家。

  而就连这样的日子他都无法长久拥有。很快,县令一纸征召,好不容易归乡的军汉再次被抓了兵役,不得不奔赴前线战场。

  他孤单的背影在众人的视线中逐渐模糊。唯有悲凉的诗歌在天地间幽幽回荡——【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这就是安史之乱啊……"

  之前还对这场叛乱没有太大感觉的人此刻都沉默了。明明水镜之中只是简简单单播放了一个军汉的悲惨经历,人们却仿佛从他身上看到了当时天下千千万万户人家。

  被朝廷征兵上战场,好不容易归家之后却是孑然一身,田地荒芜,亲友尽散,即便如此官府还不放过他,要再招他上战场。

  ——如他这般经历者,天

  下数不胜数。

  "不愧为后世公认的诗圣……”唐太宗李世民脸上欣赏与伤感并存, "不过寥寥数语,大唐天下之疮痍,令朕痛彻心扉!"

  这简简单单的一首诗,简直就像是抡圆了的一巴掌,狠狠扇在了唐玄宗李隆基脸上,将满目痞痍的大唐天下呈现给所有人,而这份罪孽李隆基就要担负大半。

  此时此刻,安定而自豪的大唐百姓,何曾想到未来的大唐天下竟然那般惨淡?

  镜头不断升高,从萧条的村落到荒凉的郡县,直到大唐天下尽在镜中,在这个过程中,一幕幕画面从众人眼前飘过:战场上填满壕沟的尸体,城池外曝尸于野的白骨,村寨中满头白发苦等儿子归来的妇人,父亲被抓去服兵役嚎啕大哭不肯放手的幼子……最后,是在数以千计的禁军护送之下入蜀、受到官吏恭迎的唐玄宗李隆基,于领兵北上、神情毅然的太子李亨。

  【——无论唐肃宗李亨日后如何昏聩,在唐玄宗李隆基弃天下而逃的这一刻,与之背道而驰的李亨便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天下无数人的目光注视着他!】

  【他不必拥有唐太宗那般凭一己之力平定河山的才能,也不需要盖世无双的威望,只要他没有逃,像一面旗帜一样杵着,宣示誓死抗贼之心,就能吸引无数心怀大唐的仁人志士,共同汇聚在这面旗帜下。】

  【尤其是当他从皇太子晋升成为大唐的皇帝后,这份号召力无疑更上一个台阶。安史之乱中发挥最出色的两员大将,李光弼和郭子仪,便被吸引到了这面旗帜下。】

  【至于远在蜀中的李隆基突然发现被儿子取而代之又会如何,谁在乎呢?天子抛弃他的臣民,臣民便不再奉他为天子。雄心壮志早已不复的唐玄宗李隆基最终只能默认这个事实,主动下诏补齐退位手续。但这不过是出于无奈而做出的决定,万般不甘的李隆基还在蠢蠢欲动,重掌大权。】

  【此时,叛乱之火还在天下熊熊燃烧。】

  【旧的天子已经被人们抛弃,新的大唐天子上位。无数臣民殷殷期盼,指望新任天子率领大唐将士反击叛军,夺回被践踏的故土,立下直追汉光武帝的不世功业!】

  突然被cue的汉光武帝刘秀忍不住笑了。

  ……好话谁都爱听,何况还是拿他给千百年后的大唐皇帝做榜样,他岂能不自豪?他看向李

  亨的眼神也多了一分期待。

  ……虽然此人不姓刘,但既然是汉家子弟,诸夏帝胄,他自是希望对方能够建功立业、重整江山,无论如何也不能令胡尘肆虐九州、中原百姓沦落胡虏之手!

  目前看来,安禄山叛军实力虽强,大唐的底蕴却也并未耗尽,而且将星云集——刘秀早就注意到平乱过程中出现的郭子仪等人,相信只要那大唐天子李亨用人得当战略不失,平定安史之乱都没什么问题。

  他如此肯定,反倒让群臣陷入了沉默。

  ——有没有可能陛下你过于高估对方了?——又不是谁都是个秀儿!

  这就好像一张普通难度的卷子摆在学神的面前,学神一眼扫去:哦豁,小菜一碟!学渣咬烂笔头,表情痴呆,乱涂一气。

  【遗憾的是,李亨终究不是汉光武帝刘秀。无论是才能还是心胸都远远不及。】

  【他先是将兵马交给带着唐玄宗册封新帝诏书从蜀中而来、自请领军收复两京的丞相房琯,结果大军败亡,一大批将领投靠叛军,房琯也败逃而归。也就是说,唐肃宗李亨登基之后的第一战就大败特败。】

  【——站在后世的视角,实在不能理解他的行为。明明身边就有战功卓著的李光弼和郭子仪,却将兵马交给玄宗派来的丞相房琯,简直就是拿战争当儿戏。无论这其中有怎样的政治考量,都是乱弹琴!】

  【经历初战大败而归,李亨终于做出正确的决定,将军权交托给郭子仪等人,然而敌方大将安守忠不是一般人,连郭子仪都在他手下吃了亏。于是李亨又费尽心思拉拢来回纥数千兵马,在郭子仪的指挥下,以朝廷官军为主,回纥援军为辅,终于一举建功,取得胜果。这时,一个消息传遍天下——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

  【唐军士气大震,遂议收复两京。】

  【没过多久,捷报频传。节度使李光弼大破蔡希德,斩首七万;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大破贼将崔乾祐于潼关,收复河东郡……在郭子仪的指挥下,香积寺一战大获全胜,斩首六万,叛军将领弃京城而逃。】

  【——至此,西京长安终于被夺回!】【东京洛阳,就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事实证明,李亨果然是李隆基的种,局势稍有好转,就能被他们自己送了。不怕敌人太强,就怕己方老大带头犯蠢。】

  【——正如当初李隆基信任

  宦官边令诚,而防备封常清、高仙芝,与哥舒翰,结果导致潼关失守,不得不弃长安而逃。此时的李亨也犯了和他爹你人机一样的毛病,天下尚未收复,便开始忌惮起武将来。】

  【他一口气派出包括郭子仪和李光弼在内的九位节度使,统领数十万大军,与敌军决战于洛阳,却连一个统帅都没设置,反而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负责监领各路兵马。鱼朝恩本就不是什么好人,多次进谏谗言打压郭子仪,而九个节度使地位相当,不设置一个最高统帅,又该听谁的?于是,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的官军在洛阳大败,局面顿时恶化下来。】

  【本可早早平定的叛乱顿时得以延续。】

  【天下百姓又要在炼狱中继续挣扎。】

  【——不知何时何日,才能得见光明?】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见状,水镜前的众人再也忍不住开喷了, “果真是父子俩,唐玄宗李隆基也是,唐肃宗李亨也是,上风都能玩成逆风,什么智障玩意儿!"

  "搞什么名堂!心胸不大,心眼挺小,大唐江山岌岌可危,就想着狡兔死走狗烹了?"唐高祖李渊气得差点掀了桌子, "朕怎么会生出这样愚蠢的儿孙?"

  …"其他人看向他的眼神顿时十分微妙。没有自知之明的人都是这样的吗?

  但考虑到一杆子打翻一船人,自家陛下李世民也在被打翻的“一船人”之中,被愚蠢的子孙连累,大家顿时默契地闭口不言。

  ——没看陛下已经气得快要炸了吗?

  平行时空的大汉,汉武帝刘彻的眉头已经拧成了疙瘩。从安史之乱爆发开始,李隆基,李亨父子二人的表现就不堪入目,现在更是被他们蠢得不忍直视。

  卫青和霍去病更是露出了直白的嫌弃。

  看到越多后世昏君的操作,他们对自家陛下的钦佩之心就越浓,忠诚度几乎溢出。

  论军事才能,刘彻可谓是零。但信任军中大将,让他们放心征战,却是基本操作。

  总有人以为刘彻只是运气好获得大汉双璧,但倘若坐在他这一位置上的是李亨这等人,大汉双璧又岂会有出头之日?

  甥舅二人对视一眼,顿时庆幸不已。

  ——生在这个时代,与刘彻君臣相得,是刘彻之幸

  ,又何尝不是二人之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