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朕非汉废帝 第533章 豪门大族给刘病已开出的高价,能比未央宫还高吗?

《朕非汉废帝》第533章 豪门大族给刘病已开出的高价,能比未央宫还高吗?

作者:凌波门小书童 字数:3562 书籍:朕非汉废帝

  “十六年前的那一箭是我射出去的,奉的是先太学令王式的嘱托。”柳相不动声色地说出了那件陈年往事。

  此事过去实在太久了,以至于刘病已想了好一会儿才记起来。

  那一日,刘病已与天子相见,送天子离开时,被暗处射来的一箭射中,幸好怀中有金银挡住,救了他一命。

  他未曾想到,居然会是“玉面鬼将”所为。

  “那日陛下回宫之后,让我等不得再动手,否则……”柳相没有把难听的话说完,就停了下来。

  刘病已不再是以前那个愣头青了,他立刻就明白王式为何要做这件事情了。

  “王公忠义,陛下仁义。”刘病已赞叹道。

  “以前本将心中有愧,所以路过此地不敢来见都尉,今次天子允许我说出此事,以后会常来的。”柳相说道。

  刘病已和柳相年龄相仿,还曾一起随苏傅使团出使西域,本就有一段出生入死的情谊。

  他以前只觉得柳相有意疏离自己,还以为二人品性不投,无缘成为好友,没成想对方竟背了这么一个包袱。

  “以后常来,酒菜管够!”刘病已爽朗回应道。

  “我还要去安息都护一趟,来年路过,定来叨扰……这楚梓就交于你了。”柳相平静说道。

  “你且放心!”

  “保重!”柳相再向二人行礼,就洒脱地转身离开了。

  这短短的一段对话里,涉及到了生死、怨仇、谅解和忠义,让旁观者刘柘的心中澎湃不停。

  他没想到,大丈夫之间的交往还可以如此畅快和肆意。

  他更没想到,那时时都一本正经的父亲,也做过违背“长辈”的事情。

  “来,去见见家里人。”刘病已一拍刘柘的肩膀,笑着说道。

  “家里人”这三个字让刘柘心头一暖,一路奔波的劳累荡然无存,似乎回到了长安城,回到了未央宫。

  “唯!”

  同样流着高祖血脉的兄弟二人不再客气,一同快步走到了后院。

  后院里,刘病已阖家几口人早已经等待多时了。

  两鬓斑白,身形有些佝偻的许广汉夫妇;干练端庄的许平君;还有十岁的儿子刘奭和九岁的女儿刘婕。

  刘奭的名字是天子下诏亲赐的,取的是繁盛之意。

  天下的宗亲甚多,能够得到天子赐名的唯有此子。

  世人都以为是因为天子与刘病已叔侄关系亲厚,却不知道这名字本就应该属于刘病已的儿子。

  当然,此刘奭已经不是原来历史上的那个汉元帝刘奭了。

  刘病已这一大家子人本就和善,刘柘也没有端架子,团团行礼之后,再无隔阂。

  进门上菜,端茶敬酒,一片合乐……

  入夜,凉风微袭,刘病已将刘柘带到了自己的书房里。

  刘柘这时才发现,堂兄的书房里,堆满了书籍,没有一处是空着的。

  看着这些书,刘柘似乎回到了温室殿的书房。

  “这些书,都是县官派人送来的,要是有空,可以常来看看。”刘病已笑道。

  “兄长,我明白了。”刘柘点了点头。

  刘病已笑了笑,他知道刘柘还没有完全明白,但还有时间,可以让他慢慢想。

  “此次,你是来戍边的。”

  “化名楚梓,长安平陵人,等柳将军他们离开之后,就无人知道伱的身份了。”

  “从此刻起,你就是西域都护乌垒城东门巡城亭卒什长,由北门司马周储寿管辖统带。”

  “周储寿是最早来西域屯田的长安城良家人,见多识广,你跟着他可以学到不少东西。”

  刘病已说着就从怀中摸出了一块代表刘柘身份的铁牌,上面写了“巡城什长,楚梓,面黑无须”几个字。

  “你既然是巡城什长,那我就会把你当做普通的巡城什长对待……”

  “若有人问起你与我的关系,只要说你的父亲是我在长安城的故交即可。”

  “待你明年离开之后,我再会在西域都护发令,公布你的身份,如此一来,天下人就知道你完成了戍边。”

  在刘柘之前,早就有诸侯和列侯的子嗣来戍过边了,整套流程非常成熟。

  这十几年里,也有诸侯和列侯的嫡子在戍边的时候身亡,凶险在所难免。

  刘柘的身份格外特殊,刘病义才会亲自来安排这件事情。

  “西域不比长安,来往行人混杂,遇事莫要冲动,要耐得烦,咽得苦。”刘病已拍了拍刘柘肩膀说道。

  “我晓得的,一定不会让刘氏宗庙丢脸的!”刘柘接过铁牌说道。

  “还要记住一条铁律,西域都护六百石以上属官无诏不得过玉门关……西域都护兵卒无令不得离开辖县。”

  “兄长所说,我全记下了。”刘柘说道。

  “以后,你要称我为西域都护。”刘病已说道。

  “唯!”

  ……

  派人领走刘柘之后,刘病已在书房中坐了下来。

  在摇曳的油灯之下,他的面目有一些模糊,似乎正在沉思,全然没有刚才那种轻松和豪迈。

  犹豫许久之后,他把案下的小匣拉开,从里面拿出了一封信,重新展开放在了自己的面前。

  这封信半个月之前就送到了,写信的人是刘病已的恩人——张贺。

  掖庭令张贺是戾太子的好友兼宾客,是刘病已的救命恩人,是张安世的兄长……

  没有张贺、许广汉和丙吉的照拂,刘病已一定是活不下来的。

  案上的这封信只有张贺一人的落款,行文之间用的却是张安世的口吻。

  张安世在信中,将丙吉和张贺对刘病已的那份恩情拿了出来,情真意切地求刘病已做一件事情。

  这件事情石破天惊,能让大汉天翻地覆。

  刘病已是一个重恩情的人。

  张安世将这份恩情拿出来“威胁”刘病已,确实让后者两难。

  除了“威胁”之外,张安世还在信中开了一个“高价”,一个高到刘病已都难以拒绝的高价。

  刘病已现在是有五百户食邑的海昏侯,而且还是真两千石的西域都护,更是天子信任的族侄。

  但是这一切加起来,都不如张安世开的这个价码高。

  这个价码比乌垒城要高,比西域都护府要高,比未央宫的北阙还要高。

  刘病已在心中盘算着将来的许多事情,不由得就将那封信攥在了手中。

  这时,许平君恰好推门进来了。

  “夫君……”

  “何事?”

  “奭儿要你陪他练剑。”许平君笑着说道。

  “好,待会儿我便去。”刘病已点头回道。

  “那我去与他说。”许平君就要退下了。

  “等等……”

  “夫君还有何事?”

  “你想不想回长安?”刘病已有些歉意地说道,“来西域十六年了,我等还没有回去过一次。”

  许平君似乎看出了刘病已心中有事情,但最终只是莞尔一笑。

  “不管去长安还是留在乌垒城,只要全家人在一起就好。”

  刘病已心中愧意更多了,乌垒又怎么可能有长安好呢,许氏一家跟着自己颠沛到此,实在不易。

  许平君没有多说什么,微微行礼之后,就退了出去。

  刘病已看了看手中的那封信,又看了看那跳跃的灯火,终究没有将其烧毁。

  这乌垒的寒风,终究是要刮到长安去了。

  ……

  就这样,大汉帝国的皇长子刘柘,以楚梓为化名,在乌垒城开始了自己的戍边生活。

  如刘病已所说的,柳相那一队昌邑郎离开乌垒城之后,此处就没有多少人知道刘柘的来历了。

  而东城门司马周储寿,自然就是十五年前帮孟星考上科举的那个小小吿卒。

  他以屯田队屯长的身份,一家四口迁籍到了西域。

  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他终于从比二百石的屯长熬到了四百石的城门司马。

  这城门司马和长安城的城门司马不同,不只要守城门,更肩负着整个东城及城外三十里的治安缉盗之事。

  职责重大,所以比长安城北门的城门司马在品秩上要高一些。

  不只是品秩提高了,周储寿的一儿一女也分别成亲,并且诞下子孙。

  周家如今已经是一个有十几口人的大家庭了。

  他们在本家的屯田队附近开垦了五百亩的中田,饲养了一百来头牛羊。

  零零总总全部家訾也有十多万钱,勉强也能够得上西域的一个上户了。

  和十几年前帮孟星考上科举一样,周储寿对楚梓这小乡党也很是照顾。

  这种照顾不是说让楚梓偷懒耍滑,而是尽心尽力地带他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长见识。

  夜巡城门官道,追剿小股马匪,搜差走私客商……这些能涨本事的事情,周储寿总会带上刘柘。

  刘柘也像被关在笼中太久的鹰隼,飞到广阔的天空之后,就会一直不停地奋力展翅,鹰击长空。

  处处争先,事事不躲,尽显少年才俊应有的样子。

  更为重要的是,刘柘并没有被自己的出身所困扰,很快就与身边的寻常亭卒们打成了一片。

  每个月发到手里的那点钱粮,更是一个不留地全部买了酒肉,分给手下的亭卒。

  才过了两三个月,乌垒城大半个东城,都知道从长安城来了一个豪爽的年轻人。

  刘柘不曾发现每次与堂兄刘病已告别时,后者都会默默地看着他的背影,面色凝重。

  当刘柘在乌垒城接受风沙的打熬,并且乐在其中时,长安城中却抢先出现了动荡。

  刘柘前脚才离开长安城,恐怕还没有离开三辅,长安城就出现了一个谣言。

  这个谣言与十六七年前的那场动荡有关。

  谣言里说霍光不是死于山贼强人之手,而是死于昌邑郎之手,而昌邑郎是天子提前埋伏下的。

  在这沸沸扬扬的谣言中,天子并不完全是反派。

  心狠手辣、果决坚定、富有城府、斩草除根……

  这些词语用来形容天子,可都是一等一的好词。

  但是,在这些明贬实褒的背后,也开始冒出另外的闲言碎语:天子薄恩寡义,待有拥立之功的霍家太狠决了。

  这些谣言传了几日之后,矛头又转向了另一个方向,开始攻击皇后霍成君。

  先是说天子应该废掉这霍成君的皇后之位,而后又说霍成君对霍家破亡无动于衷,毫无孝心。

  类似这样的谣言,十几年来偶有发生。

  但这些年来,已经极少有人再敢议论这件事情了。

  此次不知道为何卷土重来,而且声势浩大,整个三辅和关中都闹得沸沸扬扬。

  不久之后,未央宫里就走漏出了确切的消息。

  皇后霍成君与天子因此事在椒房殿前发生了争执,帝后二人险些还动起了手。

  幸有张婕妤和蔡婕妤从旁劝和,才没有发生更有碍观瞻的事情。

  隔日,天子就在内阁值房大发雷霆,并将执金吾简寇诏到内阁,令让其在长安禁绝妖言。

  但谣言又怎么可能轻易地平息下去呢?

  简寇带领亭卒在长安城四处巡视,也只是让谣言暂时从街面上消失了,至于看不见的水下,暗流仍然在涌动。

  鼎新十六年腊月三十,除夕夜。

  这本该是团圆的日子,往年到了此时,刘贺总要与宫中的家人守岁。

  但今年却有一些不同,年下这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让未央宫阖宫上下都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氛。

  十六年前的那场动乱虽然已经过去许久了,可是与之相关的人,还有很多活着。

  宴席结束之后,刘贺就让众人散去了,他自己也没有没有去椒房殿,而是来到了温室殿。

  眼下的事情,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

  亥时钟声响起之后,一个黑影出现在了门外。

  “陛下,微臣绣衣都尉戴宗请见。”

  “进来。”

  “唯!”

  戴宗推门而入,不忘将身后的殿门牢牢关上。

  一时之间,除了映在窗户上的人影之外,这温室殿里就只剩下君臣二人了。

  “坐!”

  “唯!”戴宗没有虚礼,在天子面前坐下了。

  十几年来,许多人的官职都发生了变化,但是戴宗一直担任绣衣都尉一职。

  如今的绣衣使者已经有数万之多了,遍布从安息都护到两美都护的任何一处,而且自成一套体系。

  绣衣使者到底有多少人,刘贺说不清楚,戴宗也算不过来。

  刘贺将戴宗找来,自然是为了长安城这场莫名而起的这轮动荡。

  求订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