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朕非汉废帝 第521章 鼎新元年收税几何?朕不刮穷鬼的钱,谁有钱刮谁的!

《朕非汉废帝》第521章 鼎新元年收税几何?朕不刮穷鬼的钱,谁有钱刮谁的!

作者:凌波门小书童 字数:3660 书籍:朕非汉废帝

  十一月初,长安城的天气已经凉了下来,不知不觉中,秋意又重新降临到长安城。

  和去年比起来,今年的气候要暖和了许多。

  一年前的那场动荡留下的阴影,又变得淡了许多。

  该杀的人杀了,该流放的人流放了,该抹掉的印记抹掉了……权臣霍家彻底消失得无影无踪,似乎从没有来过长安似的。

  长安城未央宫石渠阁院中,内阁值房里,安静沉寂。

  除了率军出征匈奴的韩增和赵充国之外,其余五个内阁大学士分坐在长案两侧。

  上首位上,当然就是当今的大汉天子——刘贺。

  君臣六人那守正平和的面色之下,都隐藏着一份激动,尤其是几个内阁大学士,恭敬如前,没有丝毫怨怼之情。

  那次杀气腾腾的大朝议,已经过去整整两个月了,他们对天子又多了一敬畏。

  刘贺面前的案上,摆着四份爰书:从左到右,一份比一份要薄。

  这四份爰书与刚刚有眉目的四件大事有关:上计、赋税、科举和出征。

  为了这四件事,刘贺与在场的诸位大学士劳心劳力,吃了不少的苦头。

  “陛下,第一份爰书,是今年郡国上计概括,是内阁这几日整理出来的,请陛下过目。”张安世说道。

  刘贺点了点头,从案前拿起了这爰书的第一册:厚厚一摞足有十册那么多,每册又有二百页页,拿在手上沉甸甸的。

  大汉天下共有一百零三个郡国,下辖一千四百余县,总计几千万的百姓……变成数字和文字之后,就只有这么十册。

  和沉甸甸的大汉天下相比,上计的爰书还是过于轻飘了。

  刘贺手中这第一册爰书,是益州的上计概括,他翻开之后,就一页一页快速地往下读去。

  其间都是一些枯燥的数字和文字,因为还没普及阿拉伯数字,所以看起来更是眼花缭乱。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刘贺才将这第一册上计爰书看完,说实话,他并没有看出一个头绪。

  身为天子,刘贺并不是无所不知的,更不是无所不能的。

  所以离不开这班内阁大学士,离不开朝堂上的百官公卿。

  “魏卿,这两个月来,是由你来操持这上计之事的,事无巨细,也辛苦你了。”

  “这上计爰书录得很完整,但是朕草草一看,也不得要领,还望你与朕讲讲。”

  刘贺说得非常诚恳,魏相一时就有些惶恐,连忙在站起来下拜谢恩,而后才开始说了起来。

  “去年年末至今,虽有霍党作乱,但有赖陛下高瞻远瞩,仅有安定郡和北地郡受兵锋侵袭。”

  “除此之外,再无大的动荡,加之泰一神庇护,大汉境内风调雨顺,海内清晏,不捞不旱……”

  “陛下又大力推行新式农具和新式耕法……”

  “所以各郡国的上计条目,都比去年有了很大的长进,算得上是一个丰年了。”

  魏相只简单地说了一番开场白,但是刘贺心中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坐在未央宫里,大汉天下到底是个什么情状,他很难看到一个全貌。

  虽然绣衣卫已经遍布所有郡国,能将地方的许多情况上达天听,但这些消息仅仅也只是皮毛而已。

  只有这郡国上计,才能将一个相对完整的大汉呈现在刘贺的面前。

  如今初听魏相说的这番话,至少奠定了一个积极向好的走势基调。

  改元第一年就是一个好年景,泰一神还是给自己这新天子面子的。

  若运气不好碰到了大灾之年,那么刘贺再勤政,取得再多的成果,也会因“天人感应”的学说,被世人质疑。

  “能有如此丰年,不是朕的功劳,是泰一神保佑,是朝堂诸公用命,是天下百姓勤恳。”刘贺真心实意说道。

  “陛下英明!”内阁大学士们由衷地称颂道。

  “魏卿,拣最重要的内容说一说吧,朕与诸公已经等不及了。”刘贺笑道。

  “是微臣放肆了,陛下恕罪!”魏相连忙请罪道。

  刘贺笑着又摆了摆手,示意魏相接着往下说。

  “今年是陛下改元初年,郡国上计要细致许多,微臣与光禄勋龚遂考计的时候,亦格外严苛,所以结果经得起推敲。”

  “天下计得人口三千八百九十五万四千一百零三口,比上年增加三十七万四千九百五十一口,实乃一见幸事。”

  在原来的历史中,每年千分之十的人口增长率已经非常高了,新政的作用还不会那么快就反应在人口增长上。

  今年能有这千分之十的人口增长速度,与刘贺的关系还真的不算大,是孝昭皇帝和霍光打下的底子好。

  另外,这上计的人口只统计了在籍的编户齐民,并未将奴婢和流民计算进去,加起来恐怕有几百万人。

  这隐藏的人口资源,明年一定要挖掘出来。

  “魏相,拟一道诏令,明年上计人口时,将奴婢也计进去。”刘贺说道。

  “诺!”魏相答道。

  “接着往下说吧。”刘贺说道。

  “天下计得耕地共八百五十二万四千顷,比上年增加四十万三千二百顷,为历年之最,超过近五年之总和。”

  这次,刘贺更加满意了,耕地数量直线上升,这可与刘贺推行新式农具有极大的关系。

  而开垦荒地的数量,与整个农业生产力紧密相关,所以是大汉最重要的一项经济指标。

  接下来,魏相又报出了新式农具全国的推广数量:这是今年刚刚加入到上计中的条目。

  和刘贺想得一样,大汉百姓和官吏都聪明透顶,在使用和推广新式农具上很积极主动。

  难怪能够开垦那么多的荒地。

  “明年,要继续加大推广各种新式农具的力度,各地还要兴修更多的沟渠,不可懈怠。”

  “诺!”一众大学士齐声唱诺道。

  而后,魏相又向刘贺依次汇报了上计中的其他条目。

  仓庶、谷物、牛数、马数、刍数、槀数、儒生这几项都有所增加,盗贼、诉讼、刑狱这几项则均有减少。

  可以看出,魏相刚才所言不虚,去年确实是一个丰年,年景极佳。

  这个佳还不是寻常的佳,已经超过了孝昭皇帝在位时最好的年景。

  而孝昭皇帝在位期间,又是大汉百年来最承平的十几年,如此对比下来,今年就是大汉肇建至今最好的年景。

  这在刘贺的预料之内,但是仍然让张安世等人有些汗颜——自己反对天子新政的举动,似乎显得过于儿戏了。

  “来年,朝堂上下再下些力气,年景恐怕会更好。”

  “诺!”

  刘贺点了点头,就看向了第二摞爰书,这是今年征收赋税的爰书。

  郡国上计表明今年是一个丰年,那么这赋税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

  这赋税爰书只录了各郡国和各县道所交赋税的数目,内容少许多。

  大汉一百多个郡国,一千多个县,条条分列下来也不过四册而已。

  刘贺拿起最上头的一册,就翻开了起来。

  这一次,刘贺没有着急往后翻,而是先仔细地看了看开头的总括。

  今年,大汉各郡国所产的各类谷物为十七亿零四百八十万石,人均产值四十三石,亩产二石。

  总量非常可观,人均差强人意,亩产有待提高。

  这三个指标中,最让刘贺留意的是人均产量,这有一些太“高”了。

  刘贺还是昌邑王的时候,就曾经派人查问过,一个五口之家耕种普通百亩中田和下田,人均产量约二十四石。

  和全国的人均产量相差了一倍。

  不是有人虚报,而是统计口径不同。

  刘贺是直接问到个户的,而眼前这数字是平均出来的。

  粗略地比较,也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寒门庶民被世家大族平均上去了。

  许多无地和赤贫的百姓所获得粮食肯定低于四十三石,甚至低于二十四石的。

  一个壮年一个月要消耗三石的粮食,一年就要消耗三十六石。

  一个五口之家,一年能产二百多石粮,按照“一小两壮两老”来算,要消耗一百五十石粮,所剩无几。

  可是,还有许多五口之家占地不到百亩的,那就极容易挨饿了。

  如此推算下来,大汉仍然有大量的百姓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悲惨到了极点。

  在现有的生产力之下,除非世家大族全部将土地献出来,否则总有人要挨饿。

  这就是强盛到了极点的大汉,仍有大量百姓食不果腹,仍然存在难以逾越的贫富差距。

  这还仅仅只是统计了粮食的产量,如果统计所有的家訾,贫富差距只会更加触目惊心。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刘贺第一次对这句话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一个饥饿的盛世,这并不是刘贺想要的。

  看来,还要继续提高生产力。

  精耕细作,培育良种,引进高产作物,普及土化肥,兴修水利,开发光热条件更好的南方……

  这些事情都迫在眉睫,一日都不能再等了。

  当然,还要不遗余力地继续打击豪强大族。

  病没有好,药自然不能停。

  刘贺想着这些事情,面色逐渐由平静变到凝重。

  一众大学士看不透天子所想,自然也不敢插话。

  刘贺继续翻开爰书,很快就看到了地租那一项。

  今年还没有实行新的税制,天下土地仍然按三十税一来征收地租。

  如果全民交租,并且交足的话,应该能从十七亿零四百八十万石中收到五千六百八十七万石。

  但是实际上,收到的地租只有一千一百三十七万石【约十一亿钱】,理论值的两成而已,这意味着有八成的土地没有交地租。

  看来,这八成的土地,掌握在诸侯、列侯和有爵位的巨室大族手中,倒是和刘贺推算的结果一致。

  大汉确实很富,但最富的还是世家大族。

  刘贺不由得救抬起了头,强压着那股突然冒出来怒意,饶是挑衅地笑看张安世们——他们自然被看得莫名其妙。

  他如果是在三个月前看到这些数字,那么不会让张安世等人那么轻松过关的,一定要再杀一杀世家大族的威风。

  以后,如果张安世们再改反对新政,刘贺定然不会放过他们。

  许久后,刘贺的视线才收了回来,接着往下看口钱和算赋的收入。

  口钱每口二十三钱,征收对象是三到十四岁的幼年。

  算赋每口一百二十钱,征收对象是十五岁到五十六岁的壮年,成年未婚妇女要额外收四十钱。

  超出这个范畴就不用再交税了。

  大汉这三千八百九十五万四千一百零三口中,有三成交口钱,六成交算赋,一成人免交人口税。

  因此,口钱共收两亿六千八百万钱,算赋共收二十八亿钱。

  大司农的收入中,算赋和地租是两个大头,两项加起来共收了三十九亿钱了。

  再加上盐铁专卖的利润、均输平准的利润、更赋的代更钱及其他一些杂税,大司农今年的进项达到了五十亿钱!

  这个数目创下了一个新高,足足比去年多出了三成。

  明年,实行新税制之后,大司农的收入有望突破百亿钱。

  穷人没有太多的钱,巨室大族的油水足,看来要再苦一苦巨室大族。

  刘贺的脸上不由自主地闪过一道狞笑,心中坚定了税制改革的想法。

  大司农的钱是朝堂的,少府的钱是天子的。

  刘贺接着往下看去,想要看看这笔私房钱有多少。

  少府的收入由口钱、诸侯进献的酎金,名目繁多的财产税和商业税组成。

  口钱是两亿六千万,酎金今年为两亿八千万钱,财产税九亿钱,商业税十九亿钱,加起来有三十三亿钱。

  这也创下了新高,比去年足足多收了五成。

  这笔钱完全归刘贺自己所支配,而且不需要通过朝堂,是刘贺推行新政的基础。

  武装新军,扩充绣衣卫,建造帆船,打通商路,收买人心……样样都离不开钱。

  有了这笔钱,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除了少府和大司农之外,水衡都尉还有两笔大的进项。

  一笔是水衡都尉铸造的二十亿五铢钱,一笔是水衡钱庄收到的各项赃款十亿钱。

  全部加起来,大汉朝堂今年达到的收入达到了一百一十五亿钱,数目非常骇人。

  难怪今日的张安世们从头到尾都面带敬畏,他们恐怕也不得不承认,天子的变法很成功——才小试牛刀,就收获颇丰了。

  但是刘贺还不够满意。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