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朕非汉废帝 第299章 仲父发兵三处,朕只灭一路!(求订阅)

《朕非汉废帝》第299章 仲父发兵三处,朕只灭一路!(求订阅)

作者:凌波门小书童 字数:4667 书籍:朕非汉废帝

  “县官是何时与刘病己相见的?”张安世问道。

  “我是在两个月之前得知此事的,那个时候,县官与大将军可还真的是情同父子。”丙吉笑道。

  张安世再次叹了一口气,只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忧虑,而是因为放心。

  天子心思如此缜密,眼光如此深远——大汉天下安矣,大将军危矣。

  而在放心之余,张安世越觉得一阵庆幸和一番后怕。

  幸好自己谨慎小心,没有将张家与霍家绑在一起,否则如今倒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今日,跟在天子身侧,心中虽然同样焦急不安,但是至少名正言顺,不至于受到心中那忠孝之心的谴责。

  然而张安世心中又生出了另一个小小的疑问。

  这丙吉为何会与刘病已如此熟悉,而天子为何又要将此事告诉他呢。

  内心的谨慎让张安世没有把话问出口,只是暗暗地记在了心中。

  他今天知道的秘辛已经够多了。

  在长安城和未央宫,知道太多的秘密不是一件好事,反而可能带来更多的危险。

  “子儒可还有什么疑问?”丙吉问道。

  “丙公此番开解恰到好处,让我豁然开朗,我已经知道该如何去做了。”张安世由衷地说道。

  “如此就好。”丙吉笑道。

  就在这时,天子身边的小内官已经走到了门外。

  这个内官对着两人行了一个礼之后说道:“两位府君,县官已经醒了,宣你们进殿议事。”

  二人相视一眼,再无多话,就跟着樊克走出了偏殿。

  ……

  温室殿里,刘贺坐在上首位,光禄勋张安世和少府丙吉正一左一右地坐在天子对面。

  丙吉年龄比起张安世要虚长几岁,刚刚更是为张安世指点了迷津,所以心照不宣地由他来与天子奏对,上奏今日他们在几个衙署的所见所闻。

  而直到这个时候,张安世才发现,这平时不声不响的丙吉,处理实务朝政的能力居然不弱——难怪曾经当过大将军府长史。

  可问题就来了,比自己更像“霍党”的丙吉。为何能得到天子毫无保留的信任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他对大汉的忠心吗?

  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不知为何,张安世又想起了刚才两人提起的刘病已。

  难道是因为此事吗?

  张安世的好奇心越来越重,但是他的胡思乱想很快就被打断了——因为天子开口了。

  “听了丙卿的话,朕能不能这么理解,这三个衙署从上到下的属官吏员,几乎都是仲父的人,而如今他们几乎已经全部称病告假了,所以全部都无法开衙。”

  “属官吏员倒不一定对大将军死心塌地,受其胁迫者才是多数。”丙吉说道。

  这倒是一个好消息,那刘贺所想的法子,应该就能发挥更好的效果了。

  “那朕希望你们能给朕一个确切的时间,这三个府衙如果几日不开衙,就会到不可收场的地步?”

  这不好算,毕竟不是一斛等于十升这种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是既然天子问到了,丙吉和张安世就没有理由说不知道。

  一番短暂的讨论之后,他们得出了一个大致的结论。

  “其余的事情都还好说,最为紧要的是大司农所辖的租赋征收之事,每天那么多的钱粮粟米和布帛运来长安,如果一连三天都入不了仓,那么恐怕就会造成堵塞。”

  大司农管着存放钱粮各仓署,如果这些仓署不能正常收钱收粮,那么从关东地区运来的租赋也就没有了去处。

  到时候,堵塞东城郭和官道还是小事,万一遭来各路贼人的惦记,那可就是一件大事了。

  虽说这十几年来,大汉始终都是国泰民安,但是在刀尖上舔血的山贼水匪也仍是常有出没,钱粮遭抢的事情不能禁绝。

  到时候,堵在官道上的这许多钱粮,就如同一只只待宰的肥羊,一定会引来许多贼人的觊觎。

  面对这财物的诱惑,许多好人恐怕也会变成坏人。

  而为了护住这些钱粮,不知道多少亭卒、属官和吏员要在外打熬,自然更会让人心浮动。

  丙吉说的三天,恐怕已经说得十分保守了。

  刘贺听着,心中立刻就有了更明确的想法。

  不管仲父发兵几路来犯,只要打掉那闹得最凶的一路,其余的几路自然也就安生了。

  “如今,这三个府衙就如同仲父派出的三路大军……”

  “其中大司农这一路大军的战力最强……”

  “朕以为,这朝局如战局,不管仲父几路大军前来,只要能扑灭气势最凶的那一路,不仅可以灭其实力,更可以灭其士气。”

  “所以,朕决定先将大司农这一路大军击退,如此一来,其余两路大军自然也就会不战而退了。”

  刘贺缓缓道来,当讲完那最后一句话,抬起右手拍向了面前的几案上——这一刻,他还真有一些运筹帷幄的将军模样。

  天子的这番类比非常恰当,张安世和丙吉也非常认可。

  “陛下对兵法颇有研究,真是让微臣佩服。”张安世发自内心地说道。

  这“奉承”倒让刘贺有一些不知所措了,他转瞬笑道:“朕只不过是从赵充国老将军那里学到了一鳞半爪而已。”

  这哪里是什么赵老将军的真传呢,分明是“离得胜”将军的真传啊。

  “陛下,那我等应该如何对付大司农这路大军呢?”

  大司农田延年,这个人,刘贺是有印象的。

  他倒也是实心用事,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唯利是图了。

  可这缺点现在却也是刘贺可以利用的优点。

  “朕记得,这田延年似乎应该拔擢为太常的吧,可大将军却让他原地不动,内心想来是有怨气的,似乎还和那新上任的太常乐成起过冲突?”

  “确有此事。”张安世答道。

  这件事情在长安城的官场上传得沸沸扬扬,但终究是一件小事,没想到天子居然也会知道。

  “那么就好办了,田延年对仲父的这份怨气,可以用一用。”

  “陛下,这田延年可是大将军的亲信,恐怕不会轻而易举地被说服。”丙吉说道。

  “哼,朕是堂堂正正的天子,他也配得上朕去劝说?”刘贺冷笑道。

  “要先把他踩到水里去,在他快要淹死的时候再放捞上来,到时候,让他往东就往东,叫他往西就往西。”

  “保准他不敢再有一点点的异心。”

  天子在说这几句话的时候,脸上是一抹略显狰狞的冷笑,丙吉和张安世不禁都替这田延年捏了一把汗。

  但是他们也终于是放下心来了,看来天子确实已经是想到了“退敌良策”。

  如今,他们做臣子的,只要等着天子的诏令就行了。

  “张卿,准备好纸和笔,为朕拟几道诏令。”

  “诺!”

  刘贺还没有亲政,但是既然霍光告假,那刘贺自然可以暂时“越俎代庖”。

  仲父,是你自己位置让出来的,可就别怪朕不讲武德了。

  刘贺看张安世已经在案上准备好了笔墨,就开始将心中的腹稿一一述出。。

  “第一道诏令,仲父因病告假,朕体恤仲父,恩准告赐,但为了政令通畅,由少府丙吉暂领尚书事。”

  仲父要休息,那朕就让你休息个够——死了霍屠夫,朕也不吃带毛的猪。

  而诏令中的那一个“暂”字,更是会让霍光进退两难——留了回来的路,看你什么时候回来,又如何回来。

  “第二道诏令,即日起五日之内,所有来长安上计的郡国属官,全部先到太学去抄书,重读儒经,感受圣人教化,由博士官为其授课,不得缺席,否则立刻革职查办。”

  这也是一个妙计,可以先稳住那些上计官员的心。

  来上计核报的这些属官倒不是怕耽误时日,他们怕的是遥遥无期,先圈到太学,至少就不会在长安里以讹传讹了。

  这两条诏令下去,就先稳住了一半的情形。

  这让张安世和丙吉登时也多了一分信心。

  二人不约而同地坐直了身体,等待着天子接下来的几条诏令。

  “第三道诏令,各衙署品秩百石及以下的属官吏员,带病上衙任事者,赏粟三十斛,钱三千!”

  按照大汉律法,品秩佐史一个月可领粟七斛,品秩斗食一个月可领粟十一斛,品秩百石一个月可领粟十六斛,品秩二百石一个月可领粟三十斛。

  所以,刘贺赏赐的这三十斛粟和三千钱,是这些低品秩官员的少则二个月,多则十个月的钱粮,足以让许多人心动了。

  “品秩在六百石以上的属官,带病上衙任事者,赏粟百斛,钱一万!”

  品秩六百石官员一个月也不过能领七十斛粟,粟一百斛再加上万钱,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钱财了。

  “至于,属官吏员之中那些无病而上衙任事者,亦可受同等赏赐。”

  丙吉和张安世听完,对天子的佩服又多了一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

  这些低品秩的属官吏员也是人,他们不仅要吃喝拉撒,更是要养家糊口。

  天子这“小小”的赏赐,足以让大量的属官吏员敢于“违抗”任宫他们的“口令”了。

  这就是天子与任宫他们最大的一个区别。

  在任宫等人的眼中,这些品秩低微的属官吏员连人的算不上,只是工具,一道冷冰冰的命令下去,就逼着别人和天子作对。

  这一千多人的属官吏员虽然碍于胁迫同意了下来,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是敢怒不敢言。

  这马上就要年底了。

  哪家的妻儿不用做几身新的厚袍服?哪家的灶间不打算存上一些束脩?哪家又没有一些迎来送往?

  这笔钱,就算是刘贺对他们的一份赏赐吧。

  “另外,以朕的名义下诏,对这三个衙署的属官吏员进行旌奖,所有人今年的考评全部定为‘最’。”

  大汉每年都要对各级官员进行考评,上等称最,中等称平,下等称殿。

  这考评的等级决定着官员来年的奖惩和升迁。

  刘贺把这些属官的考评等级定为最,那是要避免他们过后被本衙的长官打压。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法不责众,任宫和田延年他们再狠毒,也不可能处罚所有的属官吏员。

  但是刘贺得考虑周全。

  这两道诏令下来,不仅给了奖赏,还给了保障。那些属官吏员就更没有理由充当任宫他们的马前卒了。

  如果这一两千人真的仍然死心塌地地为霍光“卖命”,那这大汉的气运也就真的到头了。

  “两位爱卿,你们觉得这四道诏令下去,能有几成的属官吏员会上衙?”刘贺问道。

  “陛下此举甚善,考虑得周全,如此一来,至少有八成的属官吏员会上衙的。”丙吉说道。

  “那再有第五道诏令,所有比千石以上的官员,只可称病告假十天,超过十天不回衙任事者,立即免官。”

  “比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可以告假三个月,超过三个月不回衙者任事者,立即免官”

  按照大汉律法,官员告假的理由有很多,一般而言,比千石以上的官员不管是因病、因丧、因事要告假,其实都没有一个定规。

  到底给几天的假,全看天子的心情,因此准假又称为“赐告”。

  既然也是天子的恩赐,那么当然就是天子说了算。

  如此一来,比千石官员只可告假十天,比两千石官员可以告假三个月。

  前者一定会不满意,更是对后者充满嫉妒——谁又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免官呢?

  下层的属官吏员有想要的东西,中层的佐贰官们也有想要的东西,上层的三公九卿也有想要的东西。

  拉拢下层,分化中层,打压上层——这是对付“罢工”的不二选择。

  这五道诏令下去,恐怕这大部分的属官吏员都会乖乖地回衙任事的。

  丙吉和张安世对天子的雷厉风行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对天子治理朝政的能力再也没有任何怀疑了。

  大将军霍光煽动属官吏员称病告假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而天子这五道诏令也是破天荒的应对之策。

  硬要说起来,这应对之策也没有太玄妙的地方,如果让他们慢慢来谋划,倒是也可以想得出来。

  而天子厉害之处在于,居然可以短短几个时辰之内,就将这些事情全都想明白。

  而这几个时辰里,天子估计还有一半的时间是用来昼寝的。

  这难道还不是治理朝政的能力吗?

  但是,丙吉仍然有一些疑虑,诏令的内容倒是没有任何的问题,可是尚书署的那些尚书们,会同意加盖传国玉玺吗?

  就拿天子任命自己暂代领尚书事这一件事情来说,尚书署会同意吗,称病的大将军会同意吗?

  “陛下,这些诏令都要通过尚书署来加盖传国玉玺,陛下任命微臣暂代领尚书事一职,会不会激怒大将军。”

  今日晨间,天子在门下寺就说过,先不要动尚书署,更不要动传国玉玺,以免让大将军“狗急跳墙”。

  为何现在,天子却又改变了主意呢?

  刘贺冷笑了一声,说道:“此一时彼一时,晨间的时候,大将军没有称病,朕自然不好鸠占鹊巢。”

  “但是现在,是大将军自己向朕称病告假的,他想以此胁迫朕,让朕去求他?”

  “不,太祖高皇帝的子孙不会如此没有骨气的!”

  “既然仲父把尚书署、丞相府、大司农和太常寺都让出来了,如果朕无动于衷,那岂不是辜负了仲父的好意?”

  “国不可一日无君,衙署不可一日无上官……朝政停滞,引起混乱,朕作为大汉之君,怎么可以坐视不理呢?”

  “仲父想要用朝政来吓唬朕,让朕知难而退……”

  “那么朕也来吓一吓仲父,让他知难而退……”

  “如果他愿意回来主持朝政,那么朕会既往不咎,他仍然是大汉的辅政大臣;但是如果一意孤行,朕立刻就要亲政!”

  “到时候,相信天下臣民也会站在朕这一边的,相信仲父也就无话可说了。”

  简而言之,晨间的时候,霍光没有出手,所以天子没有借口;如今霍光出手了,天子也就能名正言顺地反击了。

  刘贺越往下说,脸上的表情就越冷漠和愤怒。

  心中那股从晨间积攒到现在怨气,终于随着这一句句自我的剖白喷薄而出。

  原本,刘贺只是想要徐徐图之,但是霍光居然想要用这种高高在上的方式逼自己就范。

  还真的把自己当成天子的父兄长辈了吗?

  君父就是君父,年龄再小也是君父;臣子就是臣子,年龄再大也是臣子。

  身为臣子,可以当一个跋扈的权臣,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决不能主动退到一边去——以退为进,就把路走窄了。

  今日午后,刘贺在昼寝之前,就已经想清楚了,朝堂争斗瞬息万变,这个机会必须要抓住,进一步为亲政铺平道路。

  要不是想清楚了这个关节,刘贺刚才也不可能沉沉地睡上一两个时辰。

  看来,自己以往的演技确实不错,真的让霍光错看了自己。

  不要紧,以前看错了,那么从今日起,就让仲父看看,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安世和丙吉也被天子突然爆发出来的这股杀意镇住了,他们原以为天子只比他们往前多想了一两步。

  哪里想得到,天子早已经想在了百步之后。

  看来,自己不是要给天子进谏,而是要尽量地跟上天子的脚步。

  丙吉和张安世这两个见过孝武皇帝的朝臣,恍惚之间,忽然觉得被夕阳笼罩的天子,身形有一些模糊。

  那散发着金光的轮廓,居然和他们印象中的孝武皇帝有一些相似。

  君臣三人沉默一阵之后,张安世才问道:“陛下,几个衙署的上官不在,会不会怕有人敷衍了事。”

  “明日,朕会亲自去这几个衙署坐镇,这些三公九卿,朕一人来当!”

  求订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