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启禀王爷,王妃她又穷疯了 第922章 全被皇帝捏在手心里

《启禀王爷,王妃她又穷疯了》第922章 全被皇帝捏在手心里

作者:冬月暖 字数:4377 书籍:启禀王爷,王妃她又穷疯了

  叶晋一口气说了自己的分析:“我的判断依据就是这些,两位如果觉得哪里不对,还请指出来,相互探讨一下。”

  店主看着叶晋,内心十分惊讶,他之所以将叶晋拉过来,主要也是争得烦了,不想再争,但如果他主动说出来,那不意味着他输了吗?

  于是叶晋就被他当作搅水的“鲇鱼”,他不需要叶晋能有多厉害,他在旁边敲边鼓就行,却没想到,叶晋这条“鲇鱼”这么厉害,居然直接把问题给解决了。

  这时,他看到朋友脸色有些不对,暗叫一声不好,他这位朋友喜欢疑神疑鬼,说不定还会怀疑,叶晋是他故意这么安排的。

  他连忙说道:“老徐,这事……”

  话刚刚开始说,就被对方打断了,他看着叶晋说道:“这位朋友,我有一件藏品有些疑问,不知你能否帮我看一看。我不会白让你帮忙,我有一件宣德甜白釉刻缠枝花卉大盘,如果你有意,我可以便宜一些让给你。如果你……”.c0m

  叶晋觉得这个人让他鉴定,显然不可能无的放矢,都是陌生人,他又何必蹚这趟浑水,但听到后面的话,顿时来了兴趣,抢话道:“能否先让我看一看?”

  男子点了点头,起身道:“等十分钟,我去把东西拿过来。”

  等男子走了,店主不好意思地说道:“抱歉,是我没考虑全面,把你牵扯进来了。”

  叶晋笑了笑:“没事,咱们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既然想占便宜,自然要付出代价,而且这对我来说,也不算什么。只是我不太明白,一个断代的问题,怎么搞得剑拔弩张。”

  店主苦笑道:“我这位朋友比较好面子,这件钧窑又是他花重金购买的,可能觉得走了眼没面子吧。”

  叶晋觉得好没道理,好面子是人之常情,但再好面子也不可能把元钧变成宋钧啊。看走眼又没关系,吸取教训,下次再战不就行了。

  二人随便聊了几句,叶晋得知店主叫伍裕,刚才那位叫杨新维。

  伍裕也认识叶明涛,而且他跟叶明涛还是差不多时间入的行。叶晋后来得知,伍裕比较喜欢研究古瓷,也喜欢跟学者型的收藏爱好者交流,平时收到一些好东西,也基本卖给这类顾客,哪怕价钱低一些也没关系。

  正因为这样,他的生意一直做不大,十几年下来,还是做不到风生水起,始终维持收支平衡的状态。

  叶晋又想到他父亲,做生意也特别实诚,不过比伍裕要好一些,至少懂得在商言商的道理,这些年来,还是赚了一些钱的。

  相比于伍裕,杨新维的性格就差很多,好面子,心眼小,认识的人,都觉得他这人不行,所以朋友都没几个。他和伍裕从小玩到大,伍裕性格好,哪怕吵得很凶,只要是学术上的问题,基本不会怎么样,而他也知道自己的性格,所以很用心维护和伍裕之间的关系。

  只是这一次,也不知道是不是损失的钱太多了,心里破了防,这才跟伍裕争论不休,直到叶晋给出了意见后,又胡乱猜测叶晋是不是伍裕安排的,于是就想着,再试探一下叶晋,排除这个想法。

  事实上,伍裕事先根本不知道,杨新维来找他想要做什么,只能说,杨新维太疑神疑鬼了。

  杨新维很快就拎着两只盒子过来了,叶晋还没问,他就先把甜白瓷拿了出来。

  叶晋一看,觉得有些不对,看表现,怎么像是永乐时期的?或者是宣德早期的?

  甜白釉是明朝永乐时期创烧的一种白釉瓷,薄如脱胎,光照见影,在有暗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

  因甜白釉极莹润,能照见人影,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所以又称“葱根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

  宣德早期的甜白釉瓷,釉面和永乐相同,极易混淆,但烧制的数量少,而宣德中晚期甜白瓷开始出现了特有的橘皮纹,所以遇到无款识的明代甜白瓷,均以橘皮纹判定永乐还是宣德。

  一般来说,永乐甜白釉最为珍贵,宣德早期的或许可以一较高下,但价钱方面还是要低一些,也不知道杨新维有没有看走眼。

  叶晋问道:“我能上手吗?”

  杨新维一副不太乐意的样子:“这只盘子要价八十万,少一分都不行!”

  他的意思很明显,如果叶晋不同意这个价钱,就不能上手。

  叶晋暗自撇了撇嘴,这杨新维还真不够大气,以现在的行情,如果这是宣德甜白釉,八十万的价格无疑有些高了,之前杨新维还说便宜一点让给他,这样的价格,算什么诚意?

  “你总要让我先看看对不对,才能决定到底要不要吧?”

  杨新维很坚定地说:“它肯定没有问题。”

  “那就没得谈了。”叶晋才不会惯着杨新维,不给看,他就立马走人。

  见叶晋起身要走,杨新维脸色不虞,伍裕连忙打起了圆场:“不瞒你说,这盘子钱奎生老师之前看过,得到了他的确认。”

  叶晋一听这话,看了看杨新维:“你和钱老师关系很好?”

  杨新维有些得意地说:“我们家和钱老师家是世交。”

  叶晋心念一转,改了主意:“行,如果它没问题,八十万我要了。”

  叶晋本来想,这下总可以上手了吧,却看到杨新维把另一只盒子里的器物从拿了出来,放到了桌上,这让叶晋颇为无语,这家伙怎么这么古怪,也亏得伍裕还能受得了他。

  叶晋发现,杨新维拿出来的是一件灰陶器,原始手工制作的痕迹很明显,质地细腻,属于开门的老陶器。

  杨新维说道:“这个豆我认为是三代的,但具体是什么时候的,我看不准。”

  见杨新维说这个灰陶器是豆,叶晋不以为然,他认为这应该是簋,在商周时期,二者都是盛放食物的圆形器皿,商代的簋足矮,豆足高,而判断它是商还是周,主要基于商代簋无耳,周代有两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