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水浒凌云志 第五百二十一章 开科举士

《水浒凌云志》第五百二十一章 开科举士

作者:宇文东耳 字数:2817 书籍:水浒凌云志

  尤其是在军事管理这一块,之前方腊就从来都未曾完全真正的放过权,方秀儿能够插进去手的事务向来有限,江南各支军队的核心权力一直都在方腊自己手中,而此次针对大梁的所有军事部署、调兵遣将等一系列动作都是由方腊亲自下的命令。

  通过这种种现象,方秀儿便已觉察到方腊现在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要逐渐脱离自己的掌控,只不过虽然明知方腊有了异动,但方秀儿却也不敢贸然断掉给方腊进献的药物,因为一旦无缘无故断药,定然会引起方腊的怀疑。

  另外最重要的是方秀儿心里也清楚,目前自己还没有足够的力量与方腊进行最终对决,如果现在就彻底与方腊撕破了脸,自己这方面赢的希望真的不大。

  此时方秀儿也终于感觉到自己当初是真的看轻了方腊,方腊这只老狐狸也确实就像王伦所说的那样,绝对没有那么好对付。

  而方秀儿与王伦约定的十年比赛,以及将来大梁与江南组建联合政府之事,只怕也要无限期地进行搁置,而且按照现在的形势来看,大梁与大方之间的战争已经是无可避免,也许只有等到王伦彻底地将方腊击败,完全平定了江南之地的时候才能继续了。

  王伦与方秀儿的通讯到此为止,在这次通话中其实除了方秀儿向王伦报了平安,以及了解到方腊与方秀儿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十分微妙之外,其他再没有什么真正有用的消息,而王伦也没问更多关于大方朝廷内部的事情。

  因为虽然王伦与方秀儿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但两人之间更有一层特殊的关系,就是都视彼此为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所以王伦从来也不向方秀儿打听对方的秘密。

  王伦心里清楚,即使问了,以方秀儿的性格也根本不会搭理他,当然方秀儿也从来不会向王伦问及有关大梁的机密之事。

  不过能和方秀儿恢复通讯,并且知道方秀儿平安无事,也没有身处困境之忧,王伦已是放下心来,与方秀儿道了珍重之后,便结束了通讯。

  在恢复了与方秀儿的通讯之后,王伦便仍向以前一样,每天都和方秀儿进行电报聊天,但也仅限于两人之间的私事,极少涉及大梁与大方的公事。

  同时在知道了大方已经大面积推广使用了电报机之后,王伦便下令大梁各部门以及军队地方之间的电报通讯,也要全部使用密码,并且在影密卫和军情处、安保处等安全保障单位都着手组建了电报侦听破译部门,截取大方的电台信号,破解情报。

  而之后的日子又逐渐恢复了平静,大梁与大方之间虽然军事对峙之势已经形成,双方剑拔弩张,战争气氛浓厚,但在两方的边境之上却也只是有一些零星的小规模冲突,战争形势还没有升级。

  时间很快便已是到了九月,自从西征之战结束以后,已有两年的时间大梁境内境外再无大规模的战争发生,这两年的时间对于大梁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发展机遇期。

  在这两年之中,大梁诸州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社会建设与百姓生活水平也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现在的大梁可谓国富民丰,兵强马壮。

  而在九月初一这日,正是大梁开科举士的日子,这也是大梁的第一次科举,自从前年年底在大梁朝会上王伦定下要在今年举办科举,等消息传到大梁诸州,便立时得到了热烈响应。

  大梁七州的适龄学子无不纷纷踊跃报名,据政务阁教育处的统计,截止到去年年底报名结束之时,各州报名参加科举的学子竟然已达将近一百万人。

  由于报名参考的学子人数实在太多,教育处便下令各州郡先进行郡试和州试两级会考,通过会考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再进入长安进行京试,经过两层遴选,最终有资格进长安参加京试的学子定为了十万人。

  而就在今年春天刚过,各地的学子便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地来到了长安,进行科举前的备考。

  等到了八月底时,汇聚到长安参考的学子,再加上随学子一同进京的陪考人员,以及闻到商机赶来长安想要借科举之机小赚一笔的商人,进入长安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百万。

  而这么多人一下子涌入京城,长安乃至整个关中的客栈、酒店、旅游等服务行业自然也都是大赚特赚。

  科举考试的规则框架由王伦御笔钦定,结合了后世现代社会招考公务员的一些方法,以及历代科举的传统形式综合考量而成,至于具体的考试内容则由李清照与教育处的人研究制定,王伦给出的指导建议只有两个字,就是实用。

  因为王伦最了解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一些弊端,在唐宋之时还好,科举制度虽然还不成熟,但毕竟是开了任人唯才,不论门第的风气之先,还能为国家选拔出真正的有用之才。

  可到了明清之时,虽然科举制度越加地完善成熟,但考试的形式与内容却也变得越来越呆板僵化,甚至发展出了只在四书五经里面摘词抄句的“八股文”。

  自然经过这种方式选拔出来的人才质量也是越来越差,而真正实用型的精英则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一些只会引经据典高谈阔论的书呆子。

  王伦对于此等科举模式恨之入骨,所以在开办科举之前,王伦便曾叮嘱过李清照等人,开科举士只为国家选拔可用之人,所以考试之时便不要搞什么忠孝节悌仁义道德那些虚头八脑儿的事,因为考试是考不出来一个人的品德是什么样的。

  人的德行通过教育来形成,却要通过惩戒来控制,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候,学校自然是要德才并重,为国家培养品行合格之人,而等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就会有法律对其进行约束,如果失德败行,自然便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罚。

  一个人可能文章写得花团锦簇滴水不漏,但心里却是一肚子的男盗女娼,也可能科举之时还满怀报国之情,爱民之意,但等当了官之后,一朝大权在手,便立即腐化堕落,变成与国与民为敌。

  所以人的德行如何根本不可能通过考试表现出来,考试就是考试,科举考试的功能也只是要为国家选拔有用的人才,至于这个人当官之后的品行如何,那就交给纪律监察部门去考核评判,大梁明镜阁的如雪钢刀可就是专门为这种人准备的。

  大梁的第一次开科举试如期召开,九月初一这日科举考士正式开始,考试时间为期三天,前两天考公共科目,第一天是行政能力测试,第二天是综合问题处理。

  最后一天考专业科目,就是学子有意想要进入大梁政府的哪一个部门,便需进行该部门的专项业务考核,以评价学子的专业能力。

  三天考试全部结束之后,便给一众学子放假三天,同时等待放榜,三科考试综合排名前一万名的学子会被录为进士,同时被收编入大梁人才储备库,成为大梁政府各部门的后备官员。

  再等到进一步对品行的评审考核之后,合格人员将会成为正式官员,分配到大梁各级行政单位任职。

  而在这一万名进士之中排在前一百名的学子,还将被编入翰林院中,将来更会有机会进入大梁最高级别的政府单位担任要职。

  并且这一百人更是要到紫禁城太和殿,由王伦亲自进行面试,最后经过王伦与大梁重臣的测试评出前三名,并由王伦御笔亲封三甲及第。

  到了殿试这一天,前一百名的进士学子全部身着盛装,在李清照及两位主考官的引导下列队进入紫禁城,最后到达太和殿,等待王伦的面试。

  九月初九,上午九点,王伦准时摆驾太和殿,大梁众臣也都排班进殿,一百名学子看到王伦以及那些闻名天下的大梁名臣,立时群情涌动,都是强自抑制心中的激动,向王伦躬身行礼。

  王伦看着太和殿内站立得整整齐齐的一百名精英学子,心中也是甚为感慨,这些人可都是大梁最为优秀的人才,大梁的未来就将靠他们来继承和发扬。

  当下王伦对众学子也是好生鼓励嘉勉了一番,并祝贺众人考试取得了佳绩,更是表达了希望众人再接再厉,在将来真正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要不忘初心,为国为民竭诚尽力的殷殷期盼之情。

  王伦的一番话实是发自肺腑,众学子听后无不是大受感动,有人更是激动地哽咽流泪,当下便在李清照的带领下,向王伦行以大礼,同时齐声高呼,以表忠心。

  李清照随即宣布殿试开始,并请王伦出题,但王伦却未给出任何题目,只让一众学子自由发挥,在限定的两个小时之内,策论也罢,文章也可,论文也行,尽可各展才情,任意挥洒,等两个小时后,王伦便会亲自阅卷,评定优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