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她拿了修仙炮灰剧本 198蛇鼠一窝

《她拿了修仙炮灰剧本》198蛇鼠一窝

作者:一芬钱 字数:1818 书籍:她拿了修仙炮灰剧本

  赵翊目送赵佶离开自家府邸之后,转身回了书房,不等他关上房门,青鸟挤了进来。

  “少爷,官家来是什么意思啊?”青鸟关上房门之后,问赵翊,眼珠滴溜溜乱转。

  “行了,放心吧,还是你之前认识的那个佶哥儿。”赵翊看着青鸟脸上的关切,心头涌上一股暖意。

  “那就好,那就好”,青鸟抚了抚胸口,“我就说官家是个大好人。”

  “可不是好人,今天来就三件事,第一件,给我升官,副字去掉了,第二件,明天咱俩进宫,去内库挑宝贝,正好咱俩还没有趁手的兵刃,第三件,等明天出宫之后,咱俩就可以行走江湖了。”

  青鸟一听又有兵刃拿,又能行走江湖,内心欢呼雀跃,抑制不住脸上的笑意。

  “早点回去休息吧”,赵翊把青鸟推出房门,“明天要早起,卯时朝会一散,咱就进宫。”

  “不解风情的公子”,青鸟嘴里嘟嘟囔囔,回自己的房间休息。

  赵翊如今也是先天高手,耳聪目明,怎会听不到青鸟的嘀咕,关上房门,苦笑一声。

  等处理完这些事,也该给青鸟一个名分了,毕竟自己这一脉,只剩自己一人,也该留后了。

  等到第二天上朝,百官奏事完毕,赵佶顺嘴提了一句,“如今朕已即位,皇城司也该运转起来了,我那堂弟赵翊便是新任皇城司主使。”

  不得不说,赵佶这句话的威力还是很大的,皇城司在赵广手里的时候,由于神宗朝和哲宗朝都主张变法,朝堂内部变法派和守旧派都得不可开交,加上赵广身体抱恙,皇城司也没有什么大动作。

  如今新皇登基,皇城司这个让人闻风丧胆的情报暴力机构重新运转起来,不易于在文武百官头上悬了一把利剑。

  但皇城司的一应任免都在皇帝手里,御史台也好,中书省和枢密院也罢,都无法置喙,只得心里暗自叫苦。

  赵佶看着众臣一脸吃瘪的表情,心里十分得意,“朕还治不了你们,等我家翊哥儿从江湖回来,好好收拾你们。”

  赵佶回到福宁宫,太监来报,“皇城司副使赵翊、皇城司亲事官青鸟求见。”

  “快宣。”一听翊哥儿和青鸟来了,赵佶心里也是高兴。

  不一会,太监领着赵翊和青鸟进了福宁宫。

  “见过官家”,二人躬身施礼。

  “快免礼”,赵佶从龙榻上站了起来,“快给皇城使和亲事官看座,奉茶。”

  在一旁侍候的小太监领着赵翊和青鸟坐下,边上的大太监听到奉茶两个字,人都晕了,一般都是看茶,也就是枢密院和中书省的相公来了才是奉茶。

  看来传言非虚,眼前这二位主,都是从龙之臣。

  “李都知,把我昨夜草拟的诏书和令牌拿来给皇城使。”赵佶转过头来看向赵翊,“翊哥儿,此行定要早去早回啊。”

  “官家,这称呼?”赵翊和赵佶一样,俩人读书的时候倒是用心,听规矩的时候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一个想着怎么写诗作画,一个想着怎么练功,对这些规矩都半知不解。

  “朕问过母后了,这称呼没问题”,赵佶一笑,“咱们自家兄弟,无碍,符合礼法。”

  “那就好那就好。”

  赵佶细细打量赵翊和青鸟,“般配,当真般配,若是此行有功,朕就赐青鸟一个出身,这样也符合礼法。”

  听赵佶打趣自己,青鸟小脸一红,也不说话,赵翊见状把青鸟从座位上拉起来,“谢过官家。”

  “不碍事,不碍事”,赵佶嘿嘿一笑,“倒不是昔日听我打趣就瞪我的青鸟姐姐了,不对,等过段时间,就该叫齐侯夫人了。”

  “齐侯?”赵翊一愣,他知道齐王是之前赵廷美的封号,这齐侯从何而来?

  赵佶故作神秘,也不答话,“等翊哥儿回来就知道了。一会诏书拿来,我带你们去内库看看,喜欢什么拿就是了,都是自家东西。”

  这都是昨夜说点好的事情,赵翊也没客气,和青鸟站起身来,“谢过官家”。

  取回诏书和令牌的大太监李都知推翻了自己原来的想法,这哪里是从龙之臣,这分明就是莫逆之交。

  他在宫中这么多年,伺候过先帝,哪见过官家这么说话的,而且在宫中这么说,说明太后也是默许的,什么叫简在帝心啊,这才是简在帝心啊。

  赵翊躬身受封,正式成了皇城使,然后就跟着赵佶去了皇宫内库。

  看守内库的禁军也有点晕,以往都是皇帝派遣宦官来拿赏赐,何时见过官家亲自带人来“选购”的。

  赵佶带着赵翊和青鸟进了内库,“翊哥儿,青鸟你们看看,有什么你们行走江湖用得上的,只管拿就是了。”

  北宋抑武扬文,皇宫内库中有不少上好的神兵利器,赵翊和青鸟看的眼花缭乱,最后选定了两件兵刃,一柄横刀自用,一把长剑给青鸟。

  掌管内库的内库令向赵佶和赵翊、青鸟介绍,“皇城使选中的这两件兵刃都是有来历的。这把横刀是前朝遗留,乃是贞观年间河间郡王李孝恭所铸,名曰‘定波’,而那一柄长剑也是出自贞观年间,乃是卫国公李靖锻造,名曰‘玉璧’。”

  赵翊刀剑双绝,博采众长,结合四象神功的特性,自创廿四式春秋诀,分别对应二十四节气,而唐横刀恰好能够完美契合刀法剑招。

  青鸟,一手八十一路青龙剑炉火纯青,如今也突破先天,这玉璧剑正适合她。

  赵佶看二人就选了两枚兵刃,眉头一皱,“翊哥儿,够用吗?”

  “神兵傍身足矣,行走江湖,靠的还是硬本事,足够了。”赵翊拱手谢过官家赏赐。

  “那就行,别客气啊,以后缺啥和我说。”

  赵佶和赵翊回到福宁宫,闲聊了一阵,赵翊就请辞离开,临行前再三保证,四个月内,肯定回来。

  赵佶愣是亲自把赵翊和青鸟送出了福宁宫外,若不是礼法不许,他都能送出皇城。

  虽说外臣和内侍不得勾连,但宫中的消息还是能传到外面的,赵翊前脚离京,后脚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的相公们就知道了当今官家对待二人的态度,心中对皇城司又增添了三分敬畏。

  且不说赵佶在宫中依旧要继续面对纷乱的朝政,赵翊和青鸟回到府邸之后,稍微收拾了一下行囊就动身离京。

  赵翊思索了一下,西夏在西面,汪剑通的托孤之人马大元在山西,也在西面,索性就一路向西就好,先去马大元那里把事情解决了,然后再去边关,正好最近西夏被章楶老爷子给打怕了,消停得很。

  但对于赵翊来说,这是他穿越过来二十一年,第一次出门,虽然腰上左右悬着皇城司腰牌和赵佶的金牌,而且自己和青鸟都是先天高手,但内心还是有些小惶恐。

  他心里清楚,即使是完全按照金老爷子笔下的天龙八部来说,也有很多下毒暗算的鬼蜮伎俩。更别说这个世界已经出现了《白眉大侠》中的人物,而且时间也和原书对不上,反而倒是和历史上段誉的生卒年对得上。

  更令赵翊担心的是,他在皇城司下辖探事司的情报中,发现前朝郭氏还有后人存活。

  为了维护自身的正统,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之后就恢复了郭氏的本姓,如今他们生活在沧州,而沧州的察子回报的消息有一条就是,当今柴家的少爷名曰柴进。

  有柴进,那将来就会有梁山“好汉”,这些好汉业务宽泛,荤素不忌,真要是遇上了,真没准会着了他们的道。

  这些事他没有办法和任何人说,这年头还没有电脑手机,他只能一笔一笔记在自己书房下密室的日记中,一边写一边说,“正经人谁写日记啊?你写吗?”

  随着赵翊一路西行,路上的繁华景象逐渐消退,景象倒不至于萧瑟,但论起繁华,离开封差得远,路上的百姓也偶尔会遇到面有菜色,衣衫褴褛的难民,一打听,都是从边关逃难过来的。

  到了山西境内,赵翊没有先去信阳,反而直奔大同府,寻到当地皇城司,先打听了一下最近有没有疑似徐良的人出现,但很显然,徐良并没有回家。

  赵翊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转道前往信阳。

  等到了信阳府,也不讲什么登门拜访的礼节,先去本地衙门,亮出了自己的腰牌。

  虽然皇城司主使论官衔不过是正六品,但信阳知府也不敢怠慢,还以为是自己犯了事。

  等问明白赵翊的来意之后,亲自带着赵翊,登门“拜访”丐帮副帮主马大元。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马大元此时不在家,刚出门,赶往君山总舵,但家中有丐帮弟子帮忙照料。

  丐帮弟子一听,这是皇城司的一把手,二话不说,直接向衙门要了一匹快马,日夜兼程,追上了马大元。

  马大元一听是皇城司来人,也不敢怠慢,连夜回奔信阳,赵翊等了也就两日光景,就见到了马大元。

  赵翊没有摆官架子,倒不是他怕了丐帮,只是眼下的丐帮这些人大部分还是满腔热血报销国家的人,属于顺毛驴,只有少部分丧尽天良,采生折枝。

  见面寒暄过后,赵翊看着风尘仆仆的马大元,笑着说,“马副帮主,我这有三封文书要拿给你看,你还是要做好心理准备,虽然里面的内容不太好,但总归对丐帮是有好处的。”

  马大元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皇城司有三十余年不曾涉足江湖,但凶名仍存,他也是第一次和皇城司打交道,眼前的年轻人也就是加冠之年,便是皇城司的皇城使,定然是背景雄厚且天资超凡之人。

  “主使星夜奔波,赶往信阳,只为了送三份文书,马某谢过主使。”

  马大元接过三封文书,正要打开看,赵翊制止了他,“马副帮主,还是坐下看吧,青鸟给马副帮主看茶。”

  马大元展开第一封文书,封皮上写着两个字,“康敏”。

  “这康敏是何许人也?”马大元心中嘀咕,继续往下看。

  “这一封是赵某送给马副帮主的见面礼。”

  马大元不看还则罢了,看到一半脸色通红,也不知是气的还是臊的,“这!这!”

  马大元丝毫没有怀疑情报的准确性,皇城司三个字,就是实证。

  看到后面,马大元额头直冒冷汗,“全冠清,贼子!好一个温氏,好一个毒妇。”

  “马副帮主,家事后面处理也不急,再看看剩下两封吧。”

  剩下的两封文书,一封是赵翊以皇城司主使的名义,斥责丐帮底层鱼龙混杂,有人做采生折枝之事,给了丐帮十日期限,若是不能肃清不正之风,那就不要怪皇城司下手无情了。

  而最后一封,就是关于乔峰身世,文书中点明,乔峰的身世必须是汉人,根红苗正的汉人,具体怎么操作,马大元自己去想办法,皇城司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如果有需要扯虎皮拉大旗,没有问题,皇城司罩着马大元,让他放手去做。

  而且如果这两件事都做成了,那朝廷也会对乔峰和丐帮进行嘉奖,将乔峰彻底树立成中原第一侠。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偌大的江湖为了天下第一的名头,人脑袋都能打成狗脑袋。

  如果官方认证乔峰与丐帮的侠义之气,乃是中原第一,那丐帮的声威定会再上一头,旁人也不会质疑什么。

  人生一世,逃不开名利二字。

  所谓名,即是内心的自我满足感,也需要建立在别人的认可之上,如今朝廷认可了丐帮这数十年牵制辽夏的行为,无疑是最好的鼓励。

  “马副帮主,你需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赵翊见马大元看完了三封文书,笑吟吟的说,“我这后两封文书,并非是征求你的意见,你可懂?”

  马大元有心反驳,毕竟赵翊说话的气势有些太欺负人了,但自己仔细想了一下,人家说的也没错,三封文书,字里行间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而且人家给丐帮提出了更好的发展方向,最关键的是,比起实力,皇城司随便拿捏丐帮,丐帮之所以在江湖上威名赫赫,全凭接着一个大义,人家皇城司就是专门管大义的,自己完全没有理由拒绝。

  马大元长叹一口气,“长江后浪推前浪,赵主使,马某这下是真的心服口服了,赵主使即使不在皇城司,在江湖中也能闯出一番威名。”

  “多谢马副帮主夸奖,赵某心领了”,赵翊也不客气,“等马副帮主处理好这些杂事,我们将来还有很多并肩作战的机会。西边和北边都有点按奈不住了啊。”

  “只要赵主使一声令下,我丐帮弟子定然为我大宋江山冲锋陷阵,在所不惜。”

  “要的就是马副帮主的这句话”,赵翊让青鸟从包裹中取出一块皇城司的令牌,“这块令牌是皇城司中亲事官的身份凭证,马副帮主无需多虑,这块令牌只是助你便宜行事罢了,毕竟少林那边,还要马副帮主打点。”

  马大元从赵翊手中接过这枚令牌,看着轻飘飘,马大元拿在手中却是重若千钧,这令牌他接了就一辈子和皇城司脱不开干系了,但特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此间事了,后面的事情就麻烦马副帮主了”,赵翊冲着马大元抱拳,“赵某就先行告辞了,如果有什么棘手的事情,通过皇城司的察子传递消息给我就好,切勿莽撞行事。”

  赵翊留了个心眼,因为有两个他自己也觉得处理不掉的人,在乔峰这件事中,一个是慕容博,一个是萧远山。

  ————————————

  新书幼苗,求推荐,求投资,求追读,求收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