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柱石 第八十四章 出降公主崇宗封诰

《柱石》第八十四章 出降公主崇宗封诰

作者:山那边的漆树 字数:2780 书籍:柱石

  西夏总兵力包括中央直属的擒生军十万,共六十多万人常备军,分十二军司。

  李良辅原所领的韦州静塞军司(驻地威州,现同心县)总兵力十多万,但常备军就有五万多人,分驻各地,与西寿保泰军司——驻柔狼山北驻地鹯阴(现平川、靖远一带)负责西夏整个西南的防御。在韦州静塞军的守军也就一万多人,原想乘韦州静塞军的新任主将在李良辅下职后还没有到,策动手下反出大夏国,但几个手下对李家皇朝很是忠诚,特别是拓跋浩,一知道李良辅没有虎符要强调兵,就知道不好,领着人向李家府诋围去,但李良辅很果断,见调不动兵,马上带自己手下的亲兵,带上妻儿老小,破出了韦州城。

  等韦州静塞军反叛事件报到兴庆,已是第二天了。韦州静塞军李良辅叛夏,西夏上下都大吃一惊。这么高级别的前将军叛变对西夏国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崇宗李乾顺马上招集大元帅晋王、枢密使慕洧、太师太傅等一干人商量对策:

  一是要诛灭李良辅及反叛将官九族。

  二要尽快查实有无金国间谍策反。并查实金国及务国在夏的间谍网,加强对反间谍工作。

  三对这次反叛有功人员进行嘉奖,升拓跋浩的弟弟拓跋雄为韦州静塞军韦州守将。

  四是照会金国,让金国送回李良辅等。

  五是让前线将官的家属不得驻前线城邑,当地人氏不得在各城任主官。

  这次御前会议对西夏国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一个是因此建立了类似明朝东西厂的直属皇帝的监控官、军内务机构—缉私局,二是明确主官不得在原籍任职。

  查了三天,就查出了李良辅是被金国在兴庆城的一个叫查非的商人策反,但这商人已逃离。而反叛的李良辅留在西夏国的亲属也尽拘捕在案,但是这事处理起来也是头痛,李良辅原是皇族,追究下去连皇帝李乾顺也有牵连,只处理了一部分李良辅的血亲算是了事了。

  这完颜没立,作为金国的上使来这西夏一路上趾高气扬,但想不到西夏国对他却不冷不热。这么冷的天连个热汤水都没有,对驿站又打又骂的,但又不能杀人,人家就让你打骂,也不还手,把这西夏恨得要死,他也不想想自己对西夏做了什么。

  原以为这次是个好差使,这金兀术也是因为没立打仗勇猛立功又多这才给了这差使给他,他欢天喜地以为这次一定能搞到许多钱财。碰到这种情况,一口气是从头凉到脚。想想路上人家不懂事,到兴庆会好点,但到了兴庆,人家不让卫队进城,只让带了三十多人,说是安全由西夏全权负责。进了城住的是一个小驿馆。这小驿馆总算比路上要好点,饭茶水也不少,只是那个质量就要差点了。

  但刚住下来还没喘一口气,却是西夏的照会来了,让金国送回李良辅一干反叛将兵,送回西夏重犯查非。这没立一路上受虐待本来火气就大,一个小小属国也敢对上国说三道四了,不由得大发雷霆,指着西夏礼部的官员大骂:

  “你西夏不过一个小小的属国,一个所谓的公主出嫁我大金派人观礼已经是给你们极大的面子了,可你们不知心存感激,你看我住的事是什么地方?吃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属国对上国使臣的态度吗?”

  “再说你国的李良辅对你夏国可是有功之臣,你们夏国又是怎么对待他的?不但撸了他父子的爵位官职,反而追杀于他。他为什么要叛你?只能从你们国家的自身去找。那有一个国家象你们这样对待有功之臣的?”

  “他来我上国,是鸟择良木而栖,马择良草而食,何错之有?再说了你夏国之民本就我大金之民,有什么还不还的!”

  这没立还是很能说的吗,谁说他是个粗人?礼部的官员也不生气,回到:

  “据查,李良辅是被你大金查非策反的。我大夏国虽是你大金的属国,你金国也一直是以一国之礼待我,但这次,你不但派人策反我大臣,还收留我夏国叛臣,这是不合体制的,现我国只要求你上国送还我下国的叛臣。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我上下属国的关系,还请你慎重考虑。”

  “我不还你难道你还反了不成,不要惹我上国,否则我大金的大军灭了你夏国,你看好了,辽国不是够强大了吧,我大金太宗只带了二万精兵就杀得他七十万军队大败亏输,灭了国,大宋也够强大了吧,我还不是掳了他们的二帝,让他们俯首称臣,在江南苟延残喘?难道你也想步辽的后尘?”

  “好了,李良辅到我大金是他们的本心,我大金将会善待于他,如你什么时候想通了来我大金,必享不尽荣华富贵,好好想想吧。我累了。送客!”

  李乾顺等君臣,虽然明知道让大金送回李良辅等叛军是不可能的,但这外交和颜面总是不能亏输,听了汇报,这口气也只有在心里暂时窝着,放一放。明天就是皇帝嫁女,公主大婚之日,这才是要紧的大事。

  李良辅的反叛虽然给西夏的君臣带来一点阴影,但并不影响兴庆城这喜庆热闹的气氛。

  大宋历绍兴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金太宗天会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公元一千一百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五更刚过,鞭炮齐鸣,城门大开,城外的百姓蜂拥而入,他们要看公主成婚大礼。自崇宗亲政大礼有多少年了?快四十年没有这样的大庆典了。街头巷尾家家户户都点着红灯笼,大人小孩个个喜笑颜开。

  夏国的大殿上,左边是各国观礼的使节,右边是西夏国的众群臣,由于出席的人多,这大殿显得有点挤,崇宗从殿后心想什么时候再重盖一座更大的宫殿。

  卯时,孙公公在殿上唱道:

  “皇上驾到,升殿!”

  李乾顺进入大殿,坐上龙廷,正襟危坐。只听护卫一声喝威,大臣、使节跪拜敬礼。

  “宣大夏国明珠公主上殿听封。”

  三公主在喜儿和另外一个宫女的扶持下,穿着党项族的结婚服饰,头发梳起高髻,头戴珠冠,向这大展中央款款而来,跪在皇坐前面:

  “儿臣拜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儿明珠,听封!”

  孙公公展开圣旨,宣读皇上旨意:

  “大夏国圣文皇帝封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吾儿明珠,自小承孝,聪明伶俐,长大又体恤国民,关爱民生。研究兵械,强我国防,据功甚伟。为励皇族君臣国民,彰我明珠之大功,封明珠为兴国公主,爵一等郡主,食邑会宁郡,属地鹯阴县、敷文县凡二百里。知监国事。钦此!”

  “兴国郡公主明珠接旨。”

  明珠起身上前,接过封诰,复又退后跪下:

  “兴国郡公证明珠,谢父皇隆恩。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明珠不知道父皇不但将这会宁郡封给自己,爵一等郡主,与一等王爷同爵,还让自己做了这西夏的监国。这是自己做梦都没有想到的。而李乾顺对这事却想了又想,前两天皇族李良辅反叛出夏国,就象给人打了一闷棍,自己五十多岁年纪大了,而这太子方十岁,想自己十六岁亲政前国事被母后把持,一个国家弄得千疮百孔,到了十六岁才在辽国的帮助下亲政。

  而现在大金势强,没有一刻不想灭了我夏国的。那些王族谁知道有没有想法?晋王察哥,自己亲自提拔上来的族弟,现在大器已成,但总算他对自己忠心耿耿,但谁知道他又有什么异心?所以扶持公主明珠,是崇宗不得已的选择。只希望公主和驸马爷能帮朕看住这家国,不至于让那些稍小得逞。

  “吾儿平身。”

  “谢,父皇。”

  “现在你是一个监国,有自己的食邑,但食邑在边国,且为监国,则应有监国之力。着枢密院拨一支五千人马的精军给你,为监国军,但这监国军如无朕之虎符关防,不得出你封邑,有关建郡主府事宜由三省主持你不必操心。”

  “爱卿慕洧、安惠”

  “臣在。”

  “这监国军组建的事,由慕洧你在国内军中抽调,兴国公主的郡府由安惠加紧建造。”

  “臣遵旨!”

  处理好公主封诰之事,吉时将到,众人移步到观礼台。

  观礼台建在皇宫前广场上,大婚由礼部郎中濮王仁忠主持。夏国学宋之礼制,这下降(公主出嫁为出降或下降,娶公证叫做尚公主,这是不能弄错的)公主也承汉唐之风。

  礼炮十九响,这礼炮是高宠在兴庆赶制的炮仗,这十九响、二十一响什么的礼仪是古天这个驸马与濮王仁忠商量的新的礼制,最高礼仪为二十一响。后来濮王仁忠又制订了礼炮的详细规定在西夏国实施,后宋、金也按此规制执行,成了通用标准。由此火药也在民间兴起,加上后来高宠在军事上应用,大发神威,各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因此火药的广泛应用提前了三四百年。

  公主出降,新婚三日住在皇宫,并不是在驸马府。这是皇家嫁女与民间的差别。

  公主大婚仪式繁杂,这里略过不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