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西周长歌 三百六十六 新任太子傅

《西周长歌》三百六十六 新任太子傅

作者:湛兮若存 字数:1841 书籍:西周长歌

  「大王宣政——」

  姬胡轻轻一叩王案道:「诸位大臣,孤上应天意,下承民心,于今日加冠亲政,虑及朝野国人思变之心,孤亦从之。然则大灾方平,内政头绪纷杂。孤欲先立朝班诸事,而后再言经外可也。」随即一摆手:「宣书吧!」

  长史芮良夫打开了一卷竹简,大臣们不禁目光一齐瞄准了召公伯虎。依着新王朝会常例,本该先册立王后与太子,然姬胡尚未大婚,这第一卷王书自当是立定丞相。召伯虎已居相位数年,又是先王夫妇托孤重臣,自当留任丞相的。拜相之后则是议政,议政首在丞相举纲,才思敏捷者已经在思谋召伯虎将沿袭旧例,还是抬出新政举措以迎合天子求治之心了。

  芮良夫的声音回荡了起来:「周王胡八年王书:数年以来,王书房侍讲荣夷对大周屡有大功:先献义方救我镐京王城于鼠蛊之祸,再出使平复中原之乱,化干戈为玉帛。成周灾异之时,先生临危受命,一场商战,建治灾大功,朝野感念矣!唯念先生德才堪为人师,今拜荣夷为太子左傅,晋爵亚卿——」

  随着铿锵激昂的宣诵,荣夷实在大出意料。他对今日被召入朝的因由只有一想,是姬胡要他列席朝会熟悉大周政务。进殿被引到首座,他料定这是要他对朝会禀报商战经过,之后再参与朝会议政,首座仅仅表示对他以谋士之身入朝的特殊礼遇而已。

  唯其如此,荣夷心下一直在斟酌自己的对策说辞,及至芮良夫念出「荣夷」二字才恍然醒悟。

  心念连番闪烁,荣夷终于静下了心神——姬胡不与自己商议而在如此隆重的亲政大典朝会上突兀封官,又在王书中大肆彰显自己的功劳,显然是非要自己拜领官爵不可。本来也是自己多年的心愿,此种情形更不能推辞。看着王案后姬胡热切的眼神,荣夷终于站起身来肃然拜倒,行了称臣谢王的大礼。.五

  「恭贺太子傅!万岁!」朝臣们一声道贺颇为整齐响亮。

  他们对于荣夷的功劳才具早已经多有耳闻,尤其对国人交口传扬的洛邑商战更是感慨良多。今日经王书实匝匝宣示一番,纵是些许大臣对荣夷的谋士出身不以为然,对其入周传闻多有疑惑,也是无话可说。

  「臣请朝议大政!」例贺声犹在绕梁,有一人从前座霍然起身,朗朗清声回荡于殿堂:「大王亲政朝会,首在议政。朝会向例,不行丞相以下之官爵封赏。我王亲政之初,当以国政为先,官爵封赏但以常例可也,勿得破例荣显某官某爵,开朝会之恶例。」

  召公子穆?举殿大臣先是愕然失色,继而细想又觉不意外。周王亲政后的第一道王书不是拜相,而是封定太子傅,这太突兀了。历来朝会只拜定丞相上将军,其余官爵都是下王书封赏,而今丞相未定却先封太子傅,且周王连王后都未娶,哪来的太子呢?如此这般,的确有些逾矩了。召子穆是恪守《周礼》之人,自然要站出来的。

  如此直白指斥,姬胡颇觉不快。无论朝会有几多成例,毕竟都是传统与规矩的程式而已,既非法令又不牵涉实际的贬黜升迁。他已是亲政自掌王玺的实权君主,纵然作为特例抬高了荣夷的赏封礼遇,也不是全然不能为之。何况赏罚毕竟出于君王,何能当殿指斥?

  可姬胡毕竟身为天子,涵养与隐忍是应有之义。他平复了一下心绪,不经意地叩了叩王案,平静如常地笑了:「忧国谋政,坦陈己见,少父诚可嘉也!」又对身后一招手淡淡道:「宣第二道王书。」

  一听还有王书,举殿大为意外。看今日朝会各方无不出乎意料的情势,天子分明是有备而来,又分明是没有与任何一位大臣事前商讨,岂非大有成算?尤其难能可贵者,面对召子穆的指斥,年轻的周王能一笑一赞了之,如此君王能是平庸之辈么?如此寻思,第二道王书必定大有文章,殿中

  静得如幽谷一般。

  「周王胡八年王书——」芮良夫的声音又回荡开来:「本王以束发之年即位于多事之秋,国政繁剧,朝野思变。数年来有赖于召相子穆宵衣旰食,孜孜不倦,保我大周国事运行。自即日起丞相府仍由召公子穆常署政事,太子左傅荣夷襄助——」

  话音落点,居于文官首座的荣夷肃然一躬:「臣恭领王书!谢过大王!」

  召伯虎沉吟片刻,亦是深深一躬:「臣召虎奉书!谢我王信臣之恩!」

  至此,朝会再无神秘蹊跷处,举殿大臣顿时轻松,同声齐诵读一句:「恭贺我王朝会定国,开周之新政!」

  依着朝会规矩,权力格局一旦确定,议政便成为可有可无,可长可短的程式。毕竟国家大政都是枢要大臣事先议定的,纵是上朝会也是书告朝野的程式而已,百余人的大朝会从来都不是真正议政的场合。唯其如此,大臣们才齐诵一声,算做默认朝会可以了结了。

  姬胡扫视大殿一眼,开言道:「但有新政之议,诸臣可上书言事。」

  如此,亲政大典兼大朝会便算宣告结束了。

  相对于前朝的花团锦簇,此时的后宫算是一片宁静。望鄂宫内,厉姞在内侍祁仲须臾不瞬目的注视下,一仰脖子饮尽了托盘中的药碗,那难言的苦涩不仅在嘴里蔓延,更渗透到了心底深处。她禁不住一连声地咳嗽,侍女上来轻轻替她捶着背,劝道:「娘娘,药太苦了,吃些糕饼改改口吧。」

  祁仲看着碗中的药汁涓滴不剩,满意之余,亦有些歉疚,低声道:「娘娘,目下只能苦着您了。待到大王娶了王后,定不让您再受这罪了。」

  厉姞一边往嘴里塞着一块甜甜的榛子糕,一面悻悻道:「但愿如公公所说吧。」

  待到他走远,侍女心疼地嘟哝道:「回回都得喝这苦得要命的避子汤,也不知会不会影响娘娘今后生育,早知如此,还不如不承宠呢!」

  「你闭嘴,不得背后议论大王!」厉姞断喝一声,继而又悠悠长叹一声:「比起姑姑,大王待我已是厚德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