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谁动了我的幸福 第二章:往事如烟

《谁动了我的幸福》第二章:往事如烟

作者:李岚峯 字数:4409 书籍:谁动了我的幸福

  对于吴凯的这个举动,我心里是十分的感动,换成别人,在三个小时的飞行和一天两夜的大巴之间我想任谁都不会选错吧。可是就是这个和我互怼了三年,谁也不服谁的家伙楞是把这样一道送分题给选错了。

  一路上看着吐得像狗一样的吴凯,我心里一直怀揣着满满的歉疚。他却反倒是像没事人似的一路安慰着我,对他来说或许只是件无足重轻的小事,但是却足以让我感动的一蹋糊涂。

  坐在车上,看着吴妈妈不停的对吴凯嘘寒问暖的,而我只是在临出发之前接到了我父母一个电话。提醒我路上注意安全,到了深圳要好好努力工作,要节约用钱云云。

  我无法把我父母和吴凯的父母做对比,因为他们有着不一样的阅历和苦难。我只是期望着他们能在跟生活斗争的同时,偶尔还能给我一点关注,让我能够感受到一点人间的温情。只是很可惜,我这点小小的期望,对于他们而言过于奢侈。

  他们花费了太多的力量去对抗命运施加给他们的重担,在生存压力面前。这对单纯善良的农民夫妻显然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他们的孩子是不是需要他们的关怀。又或者早已经被生活折磨的麻木的他们,大概已经没有了关心别人的精力了。

  不自觉的,我好像又回到了儿时成长的那个小山村,回到了那无忧无虑的童年。孩提时代的恣意妄为总是能够让自己忍俊不禁,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我却总能够在山林河沟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偷东家的鸡,摸西家的狗也总是常有的,被人告到家里被妈妈打一顿也都是家常便饭。但是即便只是这样,也足以让童年的生活温暖得像人间七月了。

  时间被一点点的拉回到历史的那头,在那个被两座大山包围在中间的贫瘠的小山村,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子穿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平底四角裤从水库的台阶上一步步的走上岸来。

  烈日当空,知了正声嘶力竭的在树上哀鸣。随意的拔弄了一下头上的水滴,脱掉身上湿漉漉的内裤,找出藏在草丛里的裤子和母亲刚刚花了2.5元买来的透明塑料拖鞋穿上,一路逛奔着向家里跑去。

  我必须得赶在母亲醒来前回到家里,以免遭爱皮肉之苦。年幼的我们,总是习惯的用自己特有的视角去观察和解读这个世界,并用自己稚嫩的思想去和这个世界产生联系。

  匮乏的物质生活,并没有能够约束我天马行空的各种想象。在山间,在林中,在各种沟沟坎坎里,总是能够看到我黝黑的身影。

  时隔多年,我仿佛依然能够听出邻居向母亲投诉我摘了他们家菜地里黄瓜的声音里的决绝和气恼。而母亲不断道歉的声音,也依然能够让掀起我心底的丝丝涟漪。亲情总是在你发现已经走远之后才会懂得,等你想要珍惜的时候才发现为时已晚。

  而我亦没有逃脱这种规律,顽劣的我到现在才渐渐的明白了母亲眼底里的温情。尽管我的顽劣时常给她带来困扰,她高高举起的棍棒却是鲜少真正的落到我的身上。

  她常解释说,自己的童年一直是处于外婆的高压之下,一天三顿打,顿顿不重样的阴影一直在她自己的心头挥之不去。所以即便作为村子里大魔头的我,让她不得不疲于道歉和赔偿,她也仅仅只是象征性的教育我一下而已。

  母亲的人生在现在的我看来,充满着凄凉和悲怆的气息。四岁时,母亲便因为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而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一个年仅四岁的孩子,在还不知道命运为何物的时候,命运便已经悄然的将她和同龄人的道路隔绝了开来。

  从此她只能帮着外祖母上山下田,种地养鸡。难以想象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只字不识的母亲是如何通过怎样的妥协才找到了她自己内心的安宁。

  也许正是因为自己向上的命运阶梯被无情的撤走,母亲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一直是十分严苛的。在她看来自己吃了没有读书的亏,不希望我们也像她一样的没有文化。因此在我和姐姐上学这件事情上,母亲从来没有过一丝的犹豫和反对。

  在大多数同龄人已经开始从外面给自己父母寄钱回来补贴家用的时候,母亲却源源不断的把自己辛辛苦苦一年的粮食换成了我们的学费。她好像在用这样的方式和自己的命运做着不一样的抗争,或者她自己早已经接受了命运对她的安排,而她却希望通过她孩子的手来对抗命运的不公。

  当然了,对于一个希望自己孩子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的母亲来说,对我成天在村里的为非作歹也是深恶痛决。即便她善良不允许她对我施以棍棒,但是也一定是用她能接受的最严厉的方式来处理我的。

  比如下地的时候为了防止我再去“犯罪”,把我带在身边。这对我来说,无疑是极刑了。东家的黄瓜今天可以摘了,西家的鸭子今天放出来了……总之母亲把我置于她视线之下的办法,总是对我有着十分有效的恫吓。

  每每被监视活动几天之后,我都能老实几天。老实的呆在家里做一个乖宝宝,不再出去捣蛋。而母亲往往也会在见到成效之后放松对我的警惕,任由我自由活动。

  当然,除了监视活动这种临时管制手段,一些长效的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每年暑假,为了担心我去游泳出意外,一到中午就把门反锁让我在家里睡午觉。这对于精力充沛,又对村里水库里的鱼虾有着无限向往的我而言,简直是一种无情的折磨。

  好在“动手能力”极强的我,总是能够找到应对的办法。每每母亲刚睡下,我便会蹑手蹑脚的起床,熟练的从门槛和门之间的缝隙里钻出去,然后一阵风似的跑到水库里去泡会水。再趁母亲醒来之前溜回来,躺到床上,伪造出我中午一直在家午睡的假象。

  但是好像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有一种能识破调皮儿子谎言的超能力似的,不管我如何伪装却总是被母亲无情的拆穿。比如想知道有没有下水游泳,只要在用指甲有手臂上轻轻的挠一下,留下白色印痕就代表去过了。反之则会得到表扬“今天表现不错,没有去玩水”。

  大抵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温柔善良的吧,尤其是我的母亲。犯错了很少会真正的责罚,却总是变着法子的奖励我。这也使得我的大魔王生涯得以延续到我离开那个小山村,到镇上求学为止。

  相较于母亲的留给我的温情,童年里,父亲一直是一个空白。任由我如何搜肠刮肚,也难以从我记忆的深处里找出更多与他相关的印记来。父亲的木讷和不善言词,也自然的成为了我父父子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印象中父亲总是沉默的,黝黑的脸庞还能看出些许年轻时的英气,略略前倾的后背写满了生活的无奈。可惜,直到现在父亲的脸在我的中依然是模糊不清的,任凭我怎么努力都难以让他清晰的呈现在我的脑海里。

  关于他的故事,几乎都是从他酒后的絮叨里一点一点的拼凑起来的。祖辈的福祉没能传递到父亲这一辈人身上,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作为地主后代的父亲不得不早早的放弃学业,下地干活,并从此写下了他和同龄人迥异的人生故事。

  从我有记忆开始,对于父亲的印象,一直围绕着一个黑色皮箱展开。每年北方大雪封城之后,远在东北打工的父亲便会提着他的黑色皮箱回家来。

  因为父亲的形象总是十分的模糊,我只能隐约记得年轻时的父亲总是套着一件与他身材不甚相衬的灰色西装,不确定是因为舍不得那位陪伴他走过青葱岁月的“战友”。还是因为生活所累,无力添置新衣。

  总之那件灰色西装一直是我童年时对父亲最深刻的印象,直到我十岁那年。父亲的“亲密战友”终于倒下了,那个曾经见证过年轻时意气风发的父亲,陪伴他从青涩少年到两个孩子父亲的战友。最终无力陪他继续征战,而取他代之的是一件棕色昵子大衣,同样的也陪伴了父亲很多很多年。

  而那只黑色皮箱,却始终陪伴在父亲身边,南上北下。直到我们都长大成年了,父亲也终于卸下了肩头沉重的担子,黑色皮箱才得以功成而身退。

  现在细细想来,在那些难得的欢聚的时间里,父亲的沉默寡言里面到底隐藏了多少的孤寂和落没,少不更事的我无从得知。他就像绝大多数中国的父亲一样,从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是默默的做着他认为一个父亲该做的事情----挣钱养家。

  而关于父亲的成长也都是靠着家里的长辈们的叙述一点点的起来的,初生时便赶上3年自然 灾害,在那个易子而食的年头,襁褓中的父亲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全靠奶奶娘家亲戚救济,勉强活下。

  到了上学的年纪,小学还没毕业又赶上十年浩劫,只能草草的放下书包,背起了背篓,拿起了镰刀。好不容易熬到成年,本以为终于可以凭借自己勤奋和努力成就一番事业了,却无奈的发现贫瘠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足以支撑他大大的理想了。

  两个被命运狠狠捉弄的人在青春刚刚绽放的年纪便匆匆的结束了对生活的幻想,草草的结合到一起,共同对抗命运的不公。

  八十年代末,在全国上下烈火烹油的上下一心的改革的时候。改革的春风也同样吹到了他们生活的小山村,于是父亲不得不扔下身怀六甲的母亲和嗷嗷待哺的姐姐,远走他乡。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年的他乡为故乡的漂泊生活。

  而唯一的一点温情,则是通过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坐着长途列车,回到家乡过年时与我们母子三个团聚时的时光。

  短暂的欢聚总是难以弥合分别的痛,在一次又一次的聚散和离合中,两个年轻的生命开始变得麻木甚至刻薄。因为从来没有人对他们耳提面命,告诉他们生活应该有的样子,也不曾有人对他们施以援手为他们指引方向。

  他们不得不用各自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生命的沉重,用毅然决然的态度来告诉生活他们不曾认输。母亲一人独自照顾着我们姐弟和家里的几亩薄田,而骄傲的父亲却只能放下自己的骄傲选择隐忍和克制,以此来换回我们一家人一年的吃穿用度。

  我曾经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里天真的以为,在父辈的婚姻生活里是没有爱情的,因为我从不曾在他们之间见到过爱情该有的甜蜜。我看到更多的是被生活压弯的脊梁和日渐消瘦的面庞,以及相对无言和喋喋不休的各种争吵。我不知道在分开的几千个日日夜夜里,两个相隔千里的年轻人,是否曾经有想过向对方诉一诉衷肠。

  而正是在父母忙于和生活对抗的日子里,我也开始了自己的野蛮生长。童年时期的我,对于爸爸的向往应该和大多数男孩子都一样吧。我渴望父亲的陪伴,希望可以骑在他宽厚的肩膀上。

  我不能理解为什幺爸爸不在身边陪着我玩游戏,不给我做玩具,甚至不能让随时叫上一声爸爸。男孩子的世界里,爸爸高大伟岸的身躯足以抵挡他所有的恐惧、怯弱。

  而我的爸爸却更像是一个符号,让我只能在最短暂的日子里远远的看着他,不敢亲近,甚至无法叫出那声爸爸。本应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却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看着父亲在心底渐行渐远,年幼的我本无力反抗只得在父亲面前极力的表现,以此为吸引他的注意力。然而或许是生性如此,亦或者是他自己也从来不曾感受到过爱,父亲对于爱的表现冷漠的。直到自己也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后,我才明白父亲年轻时的冷漠从何而来,也才明白那时候的父亲为什么会显得那样的孤傲和难以亲近了。

  虽然对父亲年轻时候的经历知之甚少,但是从他及旁人口中我不难看出,青年时候的父亲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和报复的人。这从他的职业生涯里不难看出,青年时期的父亲,有过很多种不同的尝试,但大多以失败告终。

  在长达四十年的职业生涯里,他一直在努力的寻找着让自己在这个世界里留下印记的方式,却常常不得其法,最终也没能挣脱命运的枷锁。

  在竭力和自己的命运抗争时,却又不得不为两个幼小的生命负责。虽然时光无法倒流,但是我完全能够感受到父亲在那段岁月里的无助和孤寂。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而他却一直在努力的寻找平衡自己的世界的方法。

  那种身负重担,在泥淖里匍匐前行的艰辛以及无法与外人道的郁闷,压垮了那个年轻人。动荡的时局和匮乏的知识让他的青年时期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作为另一半的母亲无法在精神上给予支持也成了压垮他的一大助力。他只能独自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苦难,努力的探寻这个世界真实的面目。

  以至于很多年以后当我青春叛逆的时候,我一直觉得父亲是一个十分失败的人,失败的事业,失败的婚姻,失败的成长轨迹。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父亲的人生难以和成功产生联系。对于我自己对父亲的这个判断,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子,需要去对一个生命负责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当初犯下了一个多么不可饶恕的错误。

  可惜我却从来没有跟父亲道过一次歉,因为他一直在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他需要的不是我的道歉。他只是希望他曾经所有的努力能换回他孩子一个安稳的人生,他希望我们可以在他打下的基石上面筑起我们自己通向成功的命运天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