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明末:我不做亡国太子 第5章 明朝为何会没落

《穿越明末:我不做亡国太子》第5章 明朝为何会没落

作者:高山望月 字数:1910 书籍:穿越明末:我不做亡国太子

  “吴大人,您也来了,请进。”看到大学士吴贞毓踏着清晨的阳光向悟道堂走来,朱慈爝连忙迎上去。

  “文大人、瞿大人到了吗?”吴贞毓抬头看了看“悟道堂”匾额问。

  “到了,在里面喝茶呢,吴大人,您请。”朱慈爝左手压胸、右手引路。

  “吴大人好,今天什么风把你也吹来了。”吴贞毓刚跨进悟道堂,文安之便与他打招呼。

  “二位大人好!我再不来,这脑袋都快成木头了。”吴贞毓轻轻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说。

  吴贞毓和朱慈爝落座,加上文大人和瞿大人,四人一人坐一方,这悟道堂的座位就分不出主座次座了。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现在是三位大人外加一个孩子也有一台戏哦。

  “慈爝,今天两位大人来了,讲点什么呢?”在三位大人中,文安之年龄最大,资历也最深,他率先发话了。

  “嗯……”朱慈爝想了想说。

  “崇祯皇帝的死因,一直是个谜,外面有各种流传,各位大人怎么看?”朱慈爝抛出了研讨的话题。

  崇祯之死虽然过去了两年,但这事短时间是不可能从人们心里抹去的。

  朱慈爝之所以重提此事,是想从中悟出点大明没落的道理。

  此话题非常沉重,毕竟是皇帝自缢,又发生在自己身边,大家都感同身受。

  “闯贼打进京师,是当朝之辱,崇祯皇帝难辞其咎,闯贼破城,他无能力挽狂澜,更无颜面对臣民,也许自缢是最好的选择。”

  吴贞毓第一次到悟道堂,便率先发言,按他的意思就是抛砖引玉。

  “吴大人所言虽有其理,但臣不赞同这一说法,臣认为大明走向危亡,不全是崇祯皇帝的责任。”瞿式耜心情有些沉重,他喝了一口茶缓和一下情绪。

  “崇祯皇帝选择自缢,其因是不想落入闯贼之手,他是用命维护大明一国之君最后的体面呀。”瞿式耜说着说着硬咽了。

  “崇祯皇帝是最辛苦、也是最敬业的皇帝,他接手大明王朝时,大明已是一艘破船,经不起任何风雨,他日夜操劳,苦撑了十七年,不容易呀!”

  文安之作为大明大学士,在他内心深处,他是特别尊崇崇祯皇帝的。

  “崇祯皇帝自缢,那是无奈之举、无望之举、绝望之举啊。”文安之用三个“之”表达他内心的感慨,也表达他对皇帝死因的看法。

  “慈爝呀,我们三位都讲了各自的观点,你听了有什么感悟呢?”吴贞毓轻瞟了朱慈爝一眼,随便问了一声。

  直到此时,吴贞毓还认为朱慈爝只是个孩子,这一问也只不过是问问而已,他这两岁的孩子能有什么感悟呀。

  “那慈爝说说想法哈?”朱慈爝逐一望了望在座的三位大臣,三位都逐一点头。

  “慈爝认为,崇祯皇帝自缢,其根本原因是——”朱慈爝一字一句地说。

  “含”

  “恨”

  “而”

  “死”

  “崇祯皇帝的恨,从何而来,从大明当朝的官员而来。”

  “从崇祯皇帝自缢的前十天,在官员的身上发生的一件件不可理喻的事,便可见之。”

  “三月初六,闯贼离宣府还有五十里,太监杜勋迫不及待地打开城门,还奔波几十里,亲自迎接逆贼进城。身边有此等卖国小人,皇帝为何不恨?”

  “三月十五,崇祯皇帝赐大学士李建泰尚方宝剑,叫他去与闯贼斡旋,他到好,干脆开门投降,让二十万起义军包围京师。”

  “李建泰是无数读书人崇拜的大学士啊,是熟读孔子经典的大学士啊,竟然干出如此叛逆之事,你们说可恨不可恨啊?”

  “三月十八,崇祯皇帝的贴身太监曹化淳,竟然打开彰义门让逆贼进占外城,致使京师成为孤岛,紧接着太监张殷劝皇上投降。”

  “崇祯皇上呀,恨得咬牙切齿,他抽出宝剑,一剑剌向张殷的心窝。”

  “大明倾塌在即,朝廷大臣的所作所为实在令皇上失望、实在扎皇上的心。”

  “三月十九,凌晨,闯贼大军杀入京师,崇祯皇上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可是无一人前来大殿。朝廷文武百宫抛弃了大明呀。”

  “这些都是恨,恨,恨。所有的恨,都凝成皇上最后的血书,大家看看,就明白了。”

  崇祯皇上的遗言这样写道:“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诸臣误朕’四个字,道出了皇上自缢的原因,皇上是以此警示后人啊。”

  “闯贼攻入京师的时候,文武百官哪里去了?锦衣卫哪里去了?城防的守卫哪里去了?”朱慈爝越说越气愤,不禁拍案而起。

  朱慈爝也恨啊,恨自己穿越过来晚了。不过转念一想,一切都发生了,恨,又有什么用呢,只能以此为戒了。

  朱慈爝也喝了几口茶,缓和一下情绪和气氛,缓缓地说。

  “从崇祯皇上自缢,我感悟到了,朝廷官员如果不忠,朝廷必亡。要拯救大明,也必须要有一批忠臣。”

  朱慈爝的这一番感慨陈词,似乎道出了大明王朝没落的原因。

  他一开始发表感悟,就已经出语惊人,三位大臣听着他的演说,情绪跟着波澜起伏,而最后收尾精句,更是刷新了他们的认知。

  “慈爝看问题太准了,简值就是一针见血,臣深受启发,以后的悟道臣一定要参加。”大学士吴贞毓站起来双手作揖。

  “慈爝以事说理,以事教人,说得太深透了,臣身受教育。”巡抚大人瞿式耜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慈爝说的最后一句太精妙了,点中了要害,点明了方向,老夫佩服,佩服。”文安之居然站起来,拿起茶壶给朱慈爝添加茶水。

  这哪里是三位大人来教朱慈爝悟道呀,简直就是朱慈爝给三位大人上思想政治课嘛,不仅痛骂了前朝不忠的大臣,而且还借此旁敲侧击给三位大臣敲敲警钟。

  关于崇祯皇上自缢之因的讨论告一段落了,瞿式耜说这种研讨悟道方式非常好,提出:“悟道堂要坚持下去,就像每天上朝一样,来这里悟道。”

  文安之也赞同瞿式耜的这观点,他拍了拍坐在身边的朱慈爝说:“慈爝呀,悟道堂是因你而起,你也要天天来哦,不然我们这几个老头,可悟不出什么道道来呢。”

  “那是必须的,有各位大人来传道、悟道、启道,慈爝怎么会错过这机会呢。”朱慈爝确实期待与三位大人尽快悟出拯救大明王朝之道,毕竟明朝已处于危亡的境地了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