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读懂自己比读懂别人更重要 空想误身,实干是途

《读懂自己比读懂别人更重要》空想误身,实干是途

作者: 字数:2323 书籍:读懂自己比读懂别人更重要

  谁在那里浮想联翩?谁在那里游乐无度?你无所事事地度过地今天,就等于放弃了明天,懒汉永远不可能获得成功,没有机遇是失败者不能成功的借口。

  理想不是想象,成功最害怕空想。要想成就人生,就必须干将起来。躺在地上等机遇永远不会成功,因为机遇早已从头顶飘过。那些成功者都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干家。综观他们的生平处世,不仅积累了具体事情亲身入局的办法,更体验到了天下大事需积极出面入局的意义。

  相反,我们之中的很多人想法颇多,但大多就只是空想,结果反而一事无成。这种弱点经常在喜欢冒险的人身上发现,这些冒险者发达起来时,简直就像希腊点石成金的米达斯,无论做什么生意都赚钱。他们自己和别人都相信他们会一直飞黄腾达下去。而问题却往往出在当他们垮下去的时候。

  这些人的基本问题是,目标太分散以致无法集中目标。

  这个世界总是为那些有目标的人准备着路径的。如果一个人有目标、有对象,晓得他自己是向着何处前进,那么,他就比那些游荡不定、不知所从的人来得更有成就。没有对象,就不能有迅速的进步。有人曾经这样说:“如果你不知道你是往何处去,你便不会达到什么目的。”

  想法太多,或者要想实现的目标太多,跟没有想法、没有目标其实是一样有害的。

  在遭遇挫败的一段时间,过去的一切似乎总是挥之不去,我们仿佛被钉死在上面了。我们会一直思考,又不时做一些修正。似乎在我们有行动能力之前,必须先回顾过去并且了解它的意义。所有的人都注定要成为自己一生的历史学家。

  遭遇重大的挫折时,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对自己诚实。除非我们解答出何以失败的问题,否则就无法把失败变成成功之母。

  只有用分析家冷静的眼光,而不是情绪化的埋怨责备,才能把我们从失败的性格之中解放出来。失败实在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即使最棒的人也在所难免,能够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才是了不起的事。

  聪明的人唯一与众不同的是,他们能够记起自己在性格上的失败教训——例如堕入空想。曾国藩最不喜欢经常空幻想、发牢骚、怨天尤人的做法,提出“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亲身入局,才能有改变的希望”的原则。

  曾国藩处世的成功,和他主张的做事必须躬亲实践有关。关于这一点,清末的蔡冠洛说:曾国藩以前任两江总督时,讨论研究的文书,条理清楚严密。没有不是亲手制定的章程,没有不是亲自圈点的文书。他回去任两江总督时,感激皇上恩情高厚,仍然令其坐镇东南,他自己说如稍有怠惰安逸,则内心会负疚很深。他利用工作之余接见各方面的客人,见到后必定要访问周详,殷勤训导勉励。对于幕僚下属贤明与否,事情的原原本本,没有不默默地记在心里的。他患病不起,实在是由平日事无巨细均须亲自过问,用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所造成的。亲身入局,首先要自己做得正。

  曾国藩说:风正与否,则丝毫皆推本于一己之身与心,一举一动,一语一默,人皆化之,以成风气。故为人上者,专注修养,以下之效之者速而且广也。曾国藩在《格言四幅赠李芋仙》中提到了亲身入局的办法,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所谓“身到”是指,比如,身为基层官员,就应该亲自去查验有关人命、盗窃等案情,亲自到乡村去调查;身为军官就应该亲自巡视营垒,亲自到战场冲锋陷阵。所谓“心到”是指,遇到任何事情都要细心分析,对事物的各方面、各个环节,首先要能分解开,最后要能综合得起来。所谓“眼到”是指,留心观察他人,认真研读公文。所谓“手到”是指,对于人们的优劣是非、事情的关键要点,应随时记录,用以防备遗忘。所谓“口到”是指,在差遣人这样的事情、警诫众人这样的言辞方面,不但要有公文告知他人,还要不怕烦劳反复苦口叮咛。关于曾国藩的“口到”,有这样一段记载:

  刘铭传率师追捻军于鄂、豫之交,与鲍超军相会,一天,刘见曾国藩,曾问曰:“见鲍春霆欤?”曰:“然。”曾又曰:“穿黄马褂耶?”曰:“否。”曾国藩感到很惊讶,问为什么没有穿?又问:“叙战功欤?”曰:“主人仰客,大名幸得一见,将谦让之不遑,岂复有可叙之功。客因主人口不言功而不言己功,亦客敬主人之意也。”曾国藩大笑。观此可知驭将之道,虽在小节,但不可不知之。这件事可谓是曾国藩口到的生动表现。

  做事能亲身入局,且能行得正,其影响是十分重大的。《论语》中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端正,那么无论制定什么政策规章,部下也不会遵从的。

  曾国藩、林则徐都深切地体会到亲身实践的重要。林则徐在江苏做巡抚时,曾经对他的僚属说:“我恨自己不是牧令出身的,每件事还都得亲自去实践。”曾国藩在两江做总督时,也曾经说:“做官应当从州县做起,才能够立得住脚。”

  正是秉持着这种“事必亲躬”的严谨态度,曾国藩每想到一步,便积极地去运作,每做一步,都力求做到最好,而他的人生也因此受益匪浅。由此可见,人格与尊严是自己干出来的,空想只会通向平庸,而绝不是成功。

  然而,现实中不乏空想家,这样的人总是夸夸其谈,说起理想来天花乱坠。他们有着数不完的理想,制订了成百上千个计划与方案,却从不做一件实事。他们习惯于给自己找借口,譬如——精力不足、没有时间,等等;看到别人成功,他们总是会安慰自己——“他的机遇好,而我没这种命”……于是,他们年复一年地勾画着自己的梦想,但直至老去,依然一事无成。这是很可怕的。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将军亦不是想当就能当上的,你不仅要敢想,还要肯干!如果你时刻想着“统率三军”,却连一个“士兵”该做的事都不做,那又谈何“横刀立马扫天下”呢?谁会相信你有这个能耐?

  所以说,若想做成一件事,就要先入局。在实践中充实自己、展现自己的才能,将该做的事情做好,证明自身的价值,如此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要知道,那些成功人士都是一点点干起来的。当他们一文不名时,就已经为自己立下了大志,并且愿意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他们脚踏实地地干,舍生忘死地拼,矢志不移地搏,于是才有了后来的风光无限。

  这就是实干家与空想家的区别。而我们若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就立即划清梦想与空想的界限,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毫无疑问,空想是不会成功的,付出才有回报。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有人自始至终、有人半途而废,这源于个人执着程度的不同。但不管怎样,只要坚持过并坚持着,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倘若空有梦想,却从不曾行动,那无异于得过且过。这种懒惰或者说是麻木,带给人生的伤害无可估量。因而,我们必须让自己实干起来,我们可以将梦想视觉化,将其做成图文,贴在床头或是某个抬头可见的地方,让它时刻提醒自己、鞭策自己行动起来,从而去完成每一个需要我们实现的目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