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 第二十六章 好面的老朱

《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第二十六章 好面的老朱

作者:不吃橙皮 字数:1929 书籍:大明:朱元璋是我干爹

  朱元璋疑惑的拿起那张宣纸,他倒是想看看,汤和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开头洋洋洒洒写着几字,浅析大明军队变革路径。

  惹得老朱不禁想笑出声,“这般好高骛远的策论,博人眼球罢了。”

  然而,当朱元璋看见正文里军政分离四字,眼神瞬间凌厉了起来,认真的看起来那篇策论。

  虽是简单的四个字,却让朱元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大明军队如今的制度,是在继承蒙元的情况下,然后参照唐宋加以改良的。

  军政合一的理念,一直贯穿古今,却很少有人在这方面提出什么建议。

  所以当朱元璋看到这四个字的时候,仿佛是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大门。

  本就对军队极为熟悉的朱元璋,心中有一种预感,这四个字将会对现如今的大明,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接着,便是宋怿洋洋洒洒写下的分析。

  “太祖有德行有才能,事无巨细的批阅奏折,然而每日劳心劳力,却是处理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要这一众六部大臣为何用?”

  “草民亦知,奏章也代表着话语权,即是权力的象征,若随意分配与大臣,也便相当于权力分化。”

  “吾时常想,世间真无两全之法?”

  “可仅以草民的眼界来看,此事确实没有两全的办法。吾祖父曾言,要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看问题,于是草民又产生了一介疑问,我大明最初的权力,到底产生于何处。”

  “是文臣吗?草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应该是武将,我大明王朝的建立,不是依托几介文人的吟诗作对,靠的应当是将士的强大,或者说基础国力的提升。”

  “通俗点来说,拳头大才是硬道理,把握住兵权,就把握住了权力本身。”

  “文臣即便有再大的权力,都只是虚无缥缈的,如空中楼阁,随时便会崩塌。”

  “好!”看到此,朱元璋都不忍叫好。

  他发觉自己倒有些小看此人了,翻回首页,看着那名字,若有所思的说道:“宋怿?宋学士家那位?”

  “是的,陛下慧眼。”汤和微笑着说道。

  朱元璋喃喃自语了声:“孺子颇有宋濂之风,打小我就看他聪明。”

  下边汤和也识趣的没反驳。

  蒋瓛看着眼前加密通话的二人,心里更是痒痒起来,到底什么策论能让陛下都叫好。

  朱元璋没再说话,继续看起了那卷“所剩不多”的策论。

  “因此,如何更好的掌握兵权,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而军政分离的作用便是,让将士们变得更为纯粹,不参与内政,由此掌握兵权。”

  “从此以后,帝王无需担忧文臣权力过大,也不会再陷入繁琐的批阅奏折之中。”

  “真正意义上实现,圣天子垂拱治天下。”

  看到此处,朱元璋更是认同的点了点头,下意识翻开了下一页,只是……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朱元璋默默看着策论最后一页,那一行冷冰冰的大字,原本满心的欢喜陡然被浇上一盆冷水。

  脸色愈发阴沉,脑门上如同印着一个大大的“?”

  抬过头,看着台阶下的汤和,一脸不悦的说道:“就这?法子呢?”

  汤和倒是一脸无辜的解释道:“据说此子”,在道试中倒头大睡了一个时辰,法子应该是没来得及写吧?”

  说完,他还无奈的摊了摊手。

  朱元璋皱着眉,难以置信的说道:“睡…睡着了?”

  顿了顿,却是猛然拍桌,喝道:“蒋瓛!现在立刻马上,发兵凤阳,把这小子给我抓来!”

  一脸懵逼的蒋瓛楞在原地,左看看汤和,右看看老朱,有些不知所措。

  汤和倒也没再看戏,缓缓上前,打着圆场道:“陛下,军政分离,也没这般容易推行。”

  “蒋指挥使若去凤阳,容易打草惊蛇了。”

  朱元璋倒是也缓过神,打着哈哈道:“汤老哥所言有理,刚刚是吾失态了。”

  顿了顿,却是岔开话题道:“那汤老哥觉得,这些逆臣当杀吗,吾该不该念旧情?”

  闻言,汤和倒是不紧不慢的说道:“陛下早已经仁至义尽,这些叛臣,皆是我大明的害群之马。”

  “大明已经“头重脚轻”,被这班自诩功臣的家伙拖累,为大明,当杀,为百姓,当杀,即便是为了杀鸡儆猴,也当杀。”

  朱元璋没回应,只是转头又问了蒋瓛同样的问题。

  “当杀。”蒋瓛也明白,这批大臣若尽数处死,后果不堪设想,但此刻,他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言罢,蒋瓛还是想劝解几句,却被朱元璋径直打断道:“很好,朕倍感欣慰,那抓捕之务,便交由蒋指挥使全权负责了。”

  随后缓缓将宣纸递了过去,正色道:“不要怕后果,处理了这批叛臣,你便可将此法推行出去。”

  “可是……”蒋瓛刚要说话,又被一旁汤和再次打断。

  “恐怕这后边,不止这些小鱼小虾,我们放点诱饵,试试。”汤和意味深长的说道。

  闻言,蒋瓛脸色更是黑了半截,心里不禁骂道,就这小鱼小虾?这老匹夫,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朱元璋愣怔了一下,微微颔首问道:“那汤老哥觉得,何人适合当这诱饵。”

  汤和轻描淡写的指了指宣纸,说道:“便是此人,宋怿。”

  “不够格。”朱元璋摇了摇头说道。

  蒋瓛又是试图插话,却是被汤和抢先一步道:“这宋怿,不止于此,前几日名动凤阳的诗人,也是他。”

  “哦?可有此事?何诗念来我听听。”老朱虽然不懂吟诗作对,但对文化人还是颇有兴趣的。

  老朱虽是农民出身,没什么文化,可如今毕竟是一国之主,在群臣面前,还是好面的。

  那平常不就得多多收集素材,不然怎么在群臣面前装逼呢。

  汤和倒也没戳破,只是似笑非笑的吟道: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霎时间,整个奉天殿皆尽沉默了下来。

  “好…好诗。”朱元璋故作镇定的说道。

  接着松开了紧攥椅子的手,缓缓起身,默默凝望着远方,眼神中又夹杂着一丝忧郁,显得迷离而遥远。

  仿佛在遥望那流逝的葱茏岁月,目光里满是岁月风霜雪雨的痕迹。

  不懂装懂,老朱可是专业的。

  低头望着下边二人,清了清嗓子,沉声道:“这才是文人风范呐,年轻人,就应当狂一下,直率些,比那鬼鬼祟祟写文书厉害多了。”

  “年轻气盛,有我年轻时几分风范了,想当年啊,吾领兵时也是这般……”

  汤和是习惯了这絮叨,爱装逼的朱元璋,没搭理。

  但这下可是被蒋瓛找到了话头,连忙插话道:“陛下,锦衣卫查出,那写文书的好像也是宋怿。”

  朱元璋:???就你长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