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粉了我爱豆的CP 第73章 人如其名

《我粉了我爱豆的CP》第73章 人如其名

作者:菲花谜 字数:1820 书籍:我粉了我爱豆的CP

  【五代十国, 是华夏历史上又一次大分裂的乱世。五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原却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交替,是为“五代”,割据四方称王建国者亦比比皆是, 合称为“十国”。】

  “仅仅五十年就经历了五代?”

  五代十国之前的平行时空众人都震惊了。

  ——平均下来, 一代王朝也才十年国祚, 这是拿改朝换代当儿戏吗?

  仅仅只是这简简单单的一句介绍,就让听众察觉到了数不尽的腥风血雨——除了王莽代汉,王朝更迭何时有过和平交接?如此频繁的改朝换代,可见那个时代有多么混乱。恐怕但凡手上有点兵马的人,都会忍不住蠢蠢欲动, 想要当个皇帝耍耍。

  伴随着镜中人娓娓道来, 虚幻的地图在水镜上铺开,曾经的大唐版图已是四分五裂。南方分布着前蜀、吴越、楚等数个割据政权, 北方则由后梁占据大半,剩下的疆域被分成了不同节度使的地盘,其中地盘最大的, 毫无疑问便是“河东节度使”。

  【朱温虽然建国称帝, 但此时的后梁远远及不上曾经的大唐,除了东抵大海, 其他几个方向都有割据势力与之并分天下。其中,势力最强, 与之争锋最激烈的,便是北边的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存勖。】

  【李存勖是前任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之子,自幼机敏, 颇有勇略。他出兵灭燕, 又收服河溯三镇, 建立后唐。四月才建国称帝,十月便灭了后梁,一统北方。】

  【值得一提的是,后梁与后唐这对“宿敌”,其开国之君都为人所杀。李存勖是由于宠幸伶人,猜忌大将,上下离心,最终被李克用之养子李嗣源所弑。朱温则是欲立养子为继承人,结果被亲生儿子杀害。】

  尽管已猜到五代的混乱,王朝交替伴随的腥风血雨,但大家没想到,就连王朝内部的帝位传承,竟然都是如此血腥的方式。

  有人忍不住想起最初仙人曾提到,宋太·祖赵匡胤所建立的宋朝,是华夏历史上文人地位最高而武将地位最低的时代。

  ——他们好像明白为何会如此了。

  而镜中人接下来的讲述,无疑更是加重了众人对五代之混乱的认知——

  【从公元907年朱温称帝,到公元923年后唐灭梁,也不过短短十七年而已,却已是五代之中国祚最长的王朝。】

  【而后唐的国祚,甚至还不及后梁。】

  【其前后四代君主,即位的过程都伴随兵变——当初李存勖在位时,李嗣源因受猜忌,被逼起兵,杀李存勖即位。李嗣源病重时,年龄最长本可继位的李从荣却谋反被杀,于是三子李从厚即位。而李从厚即位后,历史仿佛循环了一圈,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同样由于朝廷猜忌而起兵,是为唐末帝。】

  “臣叛其君,子弑其父,仁义何存?”

  有前朝之人发出悲鸣,谒问苍天。

  而身处五代乱世的众多诸侯乃至麾下部将,却不以为意,反而横刀立马大笑出声:“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已经从大唐灭亡的情绪中缓解过来的唐太宗李世民望着水镜中呈现出来的一幕幕:“礼乐崩坏,仁义不存。彼可杀天子取而代之,来日他人自也能杀彼取而代之。”

  说到这里,他的面色微微一变,忍不住联想到了玄武门之变——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也会引得后世子孙效仿?

  低头看了看乖巧懂事的长子李承乾,李世民赶紧将这不靠谱的念头挥散。

  ——承干向来孝顺,自己又不像阿耶那样偏心,父慈子孝,岂会再起玄武门之变?

  ——倒是那个不孝子孙唐玄宗,就不一定了。总觉得这家伙只会学坏的,不会学好的!后世子孙不都爱效仿唐玄宗出逃吗?

  【李从珂当上皇帝后,有一个人十分不服气——那就是河东节度使石敬瑭。】

  当石

  敬瑭这个名字出现,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后世之人自是对其唾弃不已。而前朝之人之所以会注意到这个名字,完全是因为这三个字被加大加粗了而已。

  ——这一看就是仙人重点关注的对象啊!

  然而听仙人语气,却不似褒扬——

  【论身份,李从珂是李嗣源的养子,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论战功,两人同为后唐能征善战的大将,为后唐立下了汗马功劳,一直都是竞争对手,彼此互不服输。当初李嗣源起兵谋反,石敬塘甚至是先锋。凭什么李从珂能当皇帝而他不能?】

  听到此处,许多人都忍不住点头。尤其是与其境遇相似的大将,更是点头如蒜捣。

  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程咬金直接嘀嘀咕咕起来:“这要是换俺老程,俺也不服啊!”

  “又不是皇帝的亲骨肉,还是叛乱起兵上位,这龙椅你坐得俺老程就坐不得?”

  “知节想坐一坐龙椅,倒也不是不可以……”从沉思中回过神的李世民,就听见程咬金堪称胆大包天的话,却也不生气,反而笑着开口,“且上前来。”

  生怕李世民下一句话就是让他试一试龙椅的软硬,有些事皇帝能说大臣可不能做。程咬金吓得连连后退:“这就不了,不了!臣臀部生疮,如今可坐不得椅!”

  群臣顿时大笑。

  朝堂内外溢满了快活的气息。

  然而水镜之内的气氛却极为焦灼——

  【李从珂这边,同样非常忌惮石敬瑭的存在,总想着削其兵权,解决这个威胁。】

  【石敬瑭起初还想着示弱,以避免李从珂的猜忌,李从珂一开始也不愿意猜忌石敬瑭。然而两人之间本就互相忌惮,随便一件小事都会成为诱发矛盾的种子,撕破表面的和平。公元936年,唐末帝李从珂的一纸任命成为了双方决裂的导·火·索。】

  一卷圣旨在所有人面前徐徐展开。

  【在这纸任命中,李从珂将石敬瑭移封他镇,要用其他人取代他的河东节度使之位,此事无异于釜底抽薪。不甘心束手就擒的石敬瑭终于下定决心起兵反叛——而等待他的,是朝廷大军兵围晋阳。】

  【无计可施的石敬瑭环顾四方,还有谁能救他脱困呢?思来想去,唯有契丹了。】

  【契丹一族,源于东胡,本是鲜卑的一支。早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其首领窟哥便率众归附唐朝,成为臣服唐朝的众多部族之一。】

  【随着大唐衰落,藩镇自立,契丹一族亦复叛。当初朱温在中原建国称帝时,契丹这边也出了个“皇帝”,其名为耶律阿保机。他先是成为部族首领,又率领部族攻略四方,收服了女真、鞑靼等众多小族,随后学习汉人建立制度,建立了契丹国,也就是后世人熟知的辽国。】

  看到这里,众多平行时空,有识之士都心生不妙,忍不住想起了五胡十六国。

  ——东晋之所以灭亡,不就是因为彼此内斗,还把外族也牵扯了进去吗?

  “有前车之鉴在前,这石敬瑭怎么敢?”

  汉武帝刘彻已经竖起了雷达。

  霍去病更是急得恨不得去砍两个匈奴:“我辈武人,当以保卫家国,驱除胡虏为要,岂能与蛮夷之辈狼狈为奸?”

  长平侯卫青忧心忡忡地开口:“只怕这石敬瑭穷途末路之下顾不得那么多……”

  下一秒,卫青就忍不住豁然起身。

  尽管已经猜到石敬瑭的打算,但对方的所作所为,也未免太过了吧——

  【契丹既立,屡次入寇中原,侵略幽州,却屡次为李存勖所败。此时突然收到石敬瑭的求援,契丹上下简直喜出望外。】

  【盖因石敬瑭开出的条件未免太丰厚!】

  【——“称臣于契丹主,且请以父礼事之,约事捷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之。”】

  ·

  唐太宗李世民拳头捏得咔吱

  作响。

  他在位之时,万邦来朝,共奉大唐。区区一个契丹,简直不曾被大唐君臣放在眼中。岂能料到后世竟有石敬瑭这等无耻之徒,在契丹面前低头称臣,叩首叫爹?

  大唐群臣更是气愤之极。程咬金第一个跳起来请缨:“俺老程就去灭了契丹!”

  尉迟敬德冷不丁冒出一句:“你不是臀部有疮吗?又骑不得马。还是换我来!”

  “……”程咬金的脸色逐渐变绿,表示自己有很多脏话要说。

  与此同时,契丹首领窟哥也惊呆了。

  尽管自豪于后代子孙居然如此有出息,但现在的他可是在唐皇李世民的统治下啊!

  ——完了完了,他被后代坑惨了啊。

  窟哥赶紧把能商量的人都招过来一起商量,要怎么才能讨好大唐天子,平息其怒火,以免他们契丹一族从此不存。

  相较于担惊受怕的窟哥,几百年后的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可就风光多了——

  【契丹主耶律德光都惊呆了,毫不犹豫举全国之兵南下,一举杀败后唐大军,解晋阳之围,与石敬瑭相会。得知消息的唐末帝忧惧之下连出昏招,先是放出大话要御驾亲征,走到一半又害怕不肯再北上,而被他派出的大将赵德钧父子亦是心怀异志,不仅没有出兵援救晋阳的军队,反而想效仿石敬瑭,交好契丹自立称王。】

  【如此危境之下,这位后唐天子却只是从早到晚饮酒悲歌,实在不似人君。】

  水镜中似有一面帘幕被拉开,现出躺在榻上醉醺醺的李从珂,有大臣上前劝他出征北行,这位后唐天子却只是一挥衣袖:

  “卿勿言,石郎使我心胆堕地!”

  ·

  水镜之外,看到唐末帝如此不成器,原本还寄希望于他的众人纷纷失望不已。

  “这后唐,恐怕是不能持久了。”

  议论纷纷的众人心生忧虑:“莫非契丹将入主中原,五胡乱华之事再度重演?”

  “若果真如此,石敬瑭该千刀万剐!”

  后世之人倒是知晓五胡乱华之事并未重演,但他们对石敬瑭的恨意分毫不减。

  尤其是宋朝人,一个个对着水镜怒目而视,向来儒雅的文人都是一副恨不得生吃了石敬瑭的模样,武将就更不必说了。

  “若非此贼,幽云十六州岂会落入辽国之手?千秋万载,亦为罪人!”

  幽云之地的老百姓,则是怔怔望着镜中一幕幕。有些在辽国出生成长、立志参加辽国科举的年轻人忍不住在想:“原来长辈说的是真的,咱们原该为汉人……”

  然而南边的大宋,又何时来接他们呢?

  怔然之间,水镜中火光大亮。

  【——强敌在外,内部离心,后唐逐渐被逼入绝境,公元936年,李从珂携太后、皇后、次子李重美,以及其他近臣,登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至此灭亡!】

  熊熊火光在水镜之中燃烧而起,倒塌的高楼之下,埋葬了后唐天子的遗骸。

  镜中突然奏起一阵阵悲歌,那道女声也转为低沉,仿佛为后唐之沦亡而惋惜。

  【唐末帝李从珂并非明主,但在真正的大是大非面前,他至少守住了节操。】

  【当初石敬瑭尚未反叛时,后唐朝臣便担心他可能结交契丹以图谋反,有人献计于李从珂,每年奉上十余万缗礼币,与契丹讲和,便不必再担心石敬塘生事。】

  【李从珂起初也觉得此为妙计,却被枢密直学士薛文遇一番话说服——】

  水镜之中,一位目光炯炯、神清气正的大臣出现,他毫不犹豫地开口反对道:“天子岂能屈尊侍奉蛮夷?倘若契丹要求下嫁公主和亲,难道我们也要同意吗?”

  说着,他不禁吟颂起前人所作之诗: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

  ,谁为辅佐臣。”

  话音落下,对面的唐末帝李从珂已是愤然而起:“爱卿所言甚是。岂能用国家养士的钱财去供养蛮夷!何况我只有一个女儿,难道还要把她嫁到沙漠里去吗?”

  【而石敬瑭呢?早在此前迎接契丹国主耶律德光时,他就被后者立为皇帝——没错,他的天子之位是被契丹国主所立。】

  水镜之中,似有一卷枯黄的古籍缓缓翻开,现出史笔凿凿的一段话:

  “契丹主作册书,命敬瑭为大晋皇帝,自解衣冠授之,筑坛于柳林,是日即皇帝位。割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州以与契丹,仍许岁输帛三十万匹。”

  【——称臣,纳贡,割地,以父礼事契丹主。就这样,他接过耶律德光的诏书,成为了华夏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儿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