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是女反派 第六百四十四章 爱的深沉

《我是女反派》第六百四十四章 爱的深沉

作者:苏一厘 字数:1403 书籍:我是女反派

  确定留在连州不走后,当务之急便是建设府邸。除去镖局那一百名镖师,他们还有百多人,总不能一直住客栈。

  于子林也知道这一点,非常热心,将全城的舆图拿了出来,给刘子岳过目:“这是连州城的舆图,这些空白的地方都是空地,此外城里还有一部分因为种种原因被充公或废弃的房屋也可选,不过这些地方面积都不是很大。殿下看看有没有喜欢的?依臣之见,北边这块地不错,面积够大,足够殿下建府,又距城门和府衙都不远,非常便捷!”

  刘子岳仔细看了看,于子林推荐的这个地方确实没话说,处于城门和府衙的中间地段,距闹市区只有一街之隔,交通非常便利。搁后世,那就是市中心的大别墅,地段完全没得挑。

  但刘子岳另有想法。

  他并不打算在城中建府。

  他来南越就是为了躺平养老的,如今有大把的银子,大片的土地,只要不染上吃喝嫖赌这样的恶习,一辈子都不愁了,何必留在城中,拘束多不说,而且还要应付城里这些官员、乡绅、望族。

  有点什么事必然会请他,去吧,他懒得应酬,不去吧,又给人倨傲的感觉,容易得罪人。

  还不如将府邸建远一些,清净点,要做点什么也更隐蔽。

  而且城里的地再大能大得过城外吗?

  于是,刘子岳轻轻摇头说:“多谢于大人的好意,能给我看看城外的舆图吗?咱们先把地挑了。”

  于子林让人取来了整个连州的舆图,摊开在桌面上:“殿下请过目。”

  刘子岳一眼就看到了广州!

  虽然此广州还不是后世那个有近两千万人的超级大都市,可刘子岳还是倍感亲切。

  广州可是后世极为重要的出海口,远洋贸易的重要枢纽,现在只不过是没发展起来而已,但这地方潜力无穷大。

  舆图上,广州就在连州的东南方向,距离比高州稍微远一些。

  刘子岳目光在广州上停留了许久,然后食指一点,落在了连州和高州的中间地带:“于大人,这片区域可属于连州管辖?”

  于子林很是错愕,他原以为刘子岳会选择距离连州城比较近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离城市比较近,开发也比较方便,即便还是密林、沼泽,但边缘也有百姓居住,蛇虫野兽相对较少一些。

  可刘子岳指的地方处于两州的交界处,属于不管地带,完全没有开发,几乎没有人烟,全是荒野密林,根本不适宜人类生存。

  他将这个情况跟刘子岳仔细说清楚:“……殿下,这都是荒野,开垦难度很大,殿下要不要考虑换个地方?”

  刘子岳就看中了这片区域。

  这地方距广州只有百来里之遥,比离连州还近,以后想去海边也坐马车也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方便快捷。

  至于没开发这事,刘子岳并不着急,慢慢来嘛,反正现在南越已经开垦出来的土地都有了人居住种植,划给他的都是未曾开垦的。左右都需要请人开垦,选哪里不是一样的?还不如选个地理位置更优越的。

  “没关系,我很喜欢这个地方,就选这里吧!”刘子岳坚持。

  于子林实在不解刘子岳为何会看中这么块地方,他皱着眉苦口婆心地说:“殿下,这地方实在是太偏僻了,您要不先去看看再说?”

  他相信,只要去看了这地方是什么情况,刘子岳一定会打消这个念头的。

  但刘子岳却一口拒绝了:“不用看了,就这里!”

  搁后世,估计这地方属于开发扩张后的广州城郊。谁要在这片地方有上万顷的土地,睡着都能笑醒!等广州城发展起来,这片地方就会成为广州北上陆路的必经之地,潜力巨大。

  见实在劝不动刘子岳,于子林叹了口气,只得作罢:“那……殿下,臣就上报朝廷了?”

  刘子岳摩挲着下巴,满意地点头:“报吧,就这里!记得跟我父皇说,南越实在没什么满意的地,全是荒郊野岭,树木丛生,沼泽遍地,我走访了许久,被蚊虫叮咬了满头的包,最后没办法只能就近选了这么个地方。”

  于子林……

  ***

  回到客栈,刘子岳宣布了这个消息,大家都很意外,不明白刘子岳为何会选了那么个偏僻的地方。

  鲍全心直口快,急躁地说:“殿下,那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以后方圆几十里内就咱们,这……这怕是不好吧!”

  刘子岳笑着问:“怎么不好?现在是只有咱们,但以后人会慢慢多起来的。连州最初也是荒无人烟,因为聚集的人多了,才逐渐发展成了一座城市。”

  冉文清出来打圆场:“殿下选这里,臣相信有殿下的理由。不过殿下,这么大片地方,建府之后,剩下的地方也还非常大,您打算怎么办?”

  总不能他们一座平王府孤零零地杵在荒郊野外吧,别的不说,首先安全就是一个问题。即便不怕土匪山贼,但丛林中的野兽蛇虫就是一大祸害。

  刘子岳早想好了:“砍树伐木,烧掉野草,挖渠排水,变沼泽为良田!”

  他得了这万顷土地总不能这么一直闲着。刘子岳骨子里属于种花家的基因冒了出来,反正他现在有钱有闲,折腾折腾,将荒地变成沃土,想想就很有成就感。

  冉文清和鲍全都不懂农业,没有开口。

  倒是郭诚跟农户打过交道,有些浅显的经验:“殿下,开垦荒地,很是不易,仅凭咱们府上这点人,怕是不够。而且咱们府上,也没多少懂耕种之事的人,尤其是南北差异巨大,即便有个别农户出生的恐怕也只会种植小麦、高粱、大豆之类的。”

  他们甚至连南越适合种什么,种得最多的是什么都不清楚。

  刘子岳倒是知道一些,南方适合种水稻。尤其是南越这地方,光照充足,气候湿润,夏季漫长,不但适合水稻种植,而且一年还能种植两季、季。

  除此之外,南边给他最大的印象就是各种便宜又琳琅满目的水果,香蕉、龙眼、荔枝、芒果、木瓜……

  不过他知道的终归只是些笼统的信息,怎么种地,尤其是一千多年前,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情况下种地对他而言更是一个难题。

  但刘子岳有经验,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的人,他只要掌握好大方向和负责出银子就行了,这些事又不需要他亲力亲为。

  “明日咱们去连州城郊看看这边适合种植哪些作物,然后贴个告示出去,平王府招些种地的好手,管吃管住每个月一两银子,休息四天,若是干得好,有突出贡献者额外有奖。”

  这个待遇不低,比自己种田都还划算,因为吃住都包了,相当于一两银子几乎是净得的。自己种个几十亩地,若是风调雨顺的年景还好,若是遇到那等干旱洪涝灾害频繁的年景,搞不好种子钱都要贴进去。

  连这都想好了,看了殿下是铁了心要种地了。

  郭诚几个对视一眼,最后冉文清笑道:“殿下这安排很合理,明日咱们就出城去看看吧。”

  其实一路走来,他们已经见到了不少农作物,只是那会儿没想过他们到南越是来种田的,因此谁也没放在心上,只能明日再补功课了。

  次日,一行十几人骑马出了城,沿着官道走,边走边观察路边的各种农作物。

  地里种得最多的是各种菜,不少刘子岳都不认识。

  蔬菜这种东西,没法长期保存,而且现在物流运输速度太慢,不能运送到江南、北方去卖,所以不适合大规模种植。

  于是一群人继续往前走,走到离连州有五六里地的时候,前方出现了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不少蜜蜂穿梭期间,嗡嗡嗡地叫个不停。

  “这时候油菜花就已经开了,太神奇了。”要知道他们从江南走来,见到的油菜花不少连花骨朵都还没冒出来呢。

  刘子岳默默看着,油菜也是一种不错的油料植物,榨出来的油可以长期储存,吃不完也可销往外地。

  驻足欣赏了一会儿花,大家继续前行,没走多远就看到了一片甘蔗林。

  两个看起来七八岁的小孩子砍了一根,削下一截,在衣服上擦了擦坐在地上就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

  北方不产甘蔗,众人都没见过甘蔗,好奇地议论:“这是什么东西?只吃汁水吗?”

  “这玩意儿黑乎乎的,好吃吗?”

  “应该好吃吧,就是有点硬的样子,牙口不好的人恐怕啃不动!”

  刘子岳背着手笑了笑,冲陶余说道:“去买几根过来,大家尝尝。”

  陶余走过去,掏出一小把铜钱,递给两个孩子:“你们这东西怎么卖的?我们走路渴了,卖些给我们解解渴吧!”

  小男孩看到他手里的铜钱,两只充满野性的眼睛一亮,蹭地丢下手中的甘蔗捡起镰刀就往地里钻:“老爷……我,小的给您砍几根最粗最甜的!”

  说着他利索地砍下了四五根甘蔗,拖过来。

  另一个小女孩也丢下了手里的甘蔗跑来帮忙,兄妹俩先将包裹在甘蔗外面的叶子给剥了,然后又拿镰刀将甘蔗外面那层黑灰给刮了,弄得干干净净的,砍掉难啃的头和没那么甜的尾梢,只留下中间的那一段,再砍成两节的小段,抱到刘子岳几人的面前,怯生生地说:“老爷,都弄干净了,你们尝尝,我们家的甘蔗最甜了!”

  陶余先挑了一根最粗的给刘子岳。

  然后其余几人才跟着各拿了一截,学着小孩的样子,先用嘴巴撕掉甘蔗外面的那层硬皮,然后咬了一口,轻轻一嚼,甜甜的汁水一下子在口腔中化开。

  “真甜,难怪两个小孩子喜欢吃呢!”鲍全赞道。

  其他人也很喜欢。

  冉文清咬了一口,拿起甘蔗端详了几息,赞道:“原来这就是制作糖的甘蔗啊!”

  鲍全错愕:“不会吧?这东西是青色的,汁水透明,糖可是红色的。”

  这会甘蔗虽然能制糖了,但制出来的都是比较粗糙的红糖。

  冉文清其实也不是很确定:“我看书上说红糖是甘蔗做制,应该假不了吧。”

  “没错,红糖就是甘蔗榨汁所制。”刘子岳肯定地说。

  从他口中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大家看手上的甘蔗都像看到了什么稀奇的东西。

  糖可不便宜,红糖好一些的要二十文钱左右一两,就是品质不怎么样的,也要十几文钱一两。

  而大米也不过六七文钱一斤,也就是说吃一两糖都够吃斤大米了。

  这么一看,他们这甘蔗买得真是太便宜了,十来文钱买了好几根甘蔗,让大家都好好品尝了一番甜的滋味。

  陶余感觉价格给低了,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又从口袋里掏了掏。

  刘子岳看了想笑,地里的甘蔗价格能跟加工好的成品糖相提并论吗?尤其是这会儿都是手工制作,效率非常低,还有不菲的运输成本。而且物以稀为贵,什么东西在原产地的价格都会相对低廉许多。

  看两个孩子捏着铜钱,满脸欣喜的样子也知道,这个价格他们并没有吃亏。

  甚至除了他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没人会花十几个铜钱买这么几根甘蔗。

  “陶管家,问问孩子们,家里的大人在不在,若是在,多砍些给我们,带回去让大家都尝尝。”

  陶余点头:“诶。”

  他去跟两个孩子说明了情况。

  听说他们想多买一些甘蔗,小男孩的眼睛亮得惊人,朝陶余躬了躬身就拉着妹妹往另外一个方向跑了。

  陶余回来道:“他说卖,回去叫家里的大人了,殿下,咱们再等一会儿吧。”

  “无妨。”刘子岳笑着点头。

  不多时,一个穿着短打,满头是汗,连鞋都没穿的男人急匆匆地跑了过来,隔着一些距离就给刘子岳一行人行礼:“小人见过诸位贵人,贵人们打算要多少甘蔗?小人这就去给你们砍!”

  陶余说:“砍个一两百根吧,咱们带回去吃,一根给你两文钱可以吗?”

  那男人满脸欣喜地点头:“可以,可以……”

  说着提起镰刀就钻进了甘蔗林里快速砍了起来,生怕他们反悔不买了似的。

  没多久,两个孩子也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年纪稍大些的男孩。

  母子四人冲他们远远地行了礼就跑到地里帮忙,将甘蔗拉了出来,去掉外面的叶子,砍掉不甜的尾梢,然后整齐地摆放在一堆。

  “可以了。”等了一会儿,陶余见有一百多根了,估计带回去每个人都能分得一截就叫住了汉子。

  汉子擦了擦汗水,拖着刚砍下来的那根甘蔗从甘蔗林里钻了出来,冲刘子岳等人讨好地笑了笑:“贵人,都好了,你们数一数。”

  说着,他紧张地在裤缝上擦了擦手。

  陶余过去数数,那汉子就默默跟着念,女人和个孩子也盯着。

  “总共一百十二根,一根两文钱,那就是两百六十四文钱,你算算对不对?”陶余数完后道。

  那汉子不会算,只是点头:“贵人您肯定不会骗小人的。”

  陶余将钱递给了他,两个侍卫上前将甘蔗分成四捆,绑在了马背上。

  他家的甘蔗是真不错,大小比较匀称,有根指头那么粗,虽然比不上后世街上卖的甘蔗。但要知道,后世的甘蔗可是经过了不断改良和优化的,古代能种出这么好的甘蔗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刘子岳心中一动,看向男人问道:“这些甘蔗都是你种的,可是有什么诀窍?”

  男人有些茫然,挠了挠头说:“也没什么诀窍,小人家里祖祖辈辈都有这么一小片甘蔗林,选最粗的做种,间隔一段距离,勤施肥浇水,除草就是。”

  说起来似乎挺简单的,但他们一路走来也不是没有看到过甘蔗。

  有些人家门口种了几株、几十株,都很细,跟他家的完全没法比。

  刘子岳还是偏向于要么是他家的甘蔗品种更好,要么是男人的种植技术比一般人好。

  “有没有兴趣去帮我们种植甘蔗?管吃管住,一两银子一个月,你的妻子孩子也可跟着去,帮忙开荒或是种菜、种地等,也管吃管住,不过银两要比你的稍微低一些。”刘子岳笑道。

  他想好要种什么了,那么大一片地,种甘蔗最合适不过。

  甘蔗种植相对水稻来说会轻松很多,收割的时间也比较漫长,不像水稻必须赶在稻谷成熟的那几日,必须加班加点地抢收,若是遇到大暴雨天气,稻谷还可能会发芽发霉,损失不小。

  甘蔗就不一样了,从秋季到来年初春,都可以收割,时间没那么赶。

  而且甘蔗吃不完,可以制成糖销往江南和北方。正巧,刘子岳知道怎样将红糖变成白糖,这样糖的价格又会往上涨个一两倍都不成问题,销往富庶的江南和北方,那可比种植水稻划算多了。

  此外,糖还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物资,这个时代别说白糖了,很多地方连糖是怎么做的都不知道。欧洲人想吃到甜味,只能去掏蜂蜜。所以糖也海上贸易中极为受欢迎的一种物资,不亚于茶叶、瓷器、丝绸。

  男人错愕地看着刘子岳,愣了愣,回头看着妻儿,不知所措。

  冉文清已经明白了刘子岳想种甘蔗,遂笑道:“这是平王殿下。陛下赐了平王万顷土地,殿下准备将其开垦出来种植一些农作物,需从民间招一些擅种植的农民。明日我们就会将招工的告示贴在城门口,你们回去商量商量,若是有兴趣,可到城中的富安居客栈报名。”

  “哦,好,好的!”男人拉着妻儿跪下,连连点头。

  看他吓得不轻的样子,刘子岳也不好再多说,笑了笑:“起来吧,想好了就去城里找我们。”

  然后驾马离去,按照原路返回了连州城。

  这些甘蔗果然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尤其是小孩子们,对甜味更是无法拒绝,直嚷嚷着好吃,听说要种这个更是举双手支持,有大胆的还想跑来找刘子岳,被大人拿着棍子撵得满院子跑。

  冉文清坐在屋子里听到这一幕笑了:“殿下种植甘蔗这个决定广受欢迎啊。”

  刘子岳已经初步定下了要种的东西:“除了甘蔗,还要少量种植一些水稻。咱们不但要求购好的甘蔗,还要求购一批个头饱满、产量比较高的水稻,擅长种植这两种作物的都可招纳,种子也是多多益善好。”

  大米的利润虽不如糖高,但大米是生活必需品,人可以不吃糖,但不能不吃粮食。

  现在水稻的亩产量还很低,刘子岳不会搞农业,但他希望自己能够支持其他懂这个人钻研这一块,若是能发明新品种,产量更高的水稻那可是惠及天下人的好事。即便不成,也顶多是花些银子罢了,对他来说不算什么。

  冉文清也支持:“臣明白了,那臣一会儿就去拟告示。除此之外,咱们还要招一批人开垦荒地,臣问过了,甘蔗的最好种植时间是春秋两季,春季是二到四月,咱们可赶在入夏前先开垦一片土地出来试种。”

  刘子岳没有意见:“冉大人安排得很好,先找人开垦土地吧。同时将府邸的修建计划也排上日程,同时动工,多给些银子,争取赶在夏季之前完工。”

  他们这么几百号人总不能去了那边都住在野外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