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是女反派 第二百六十三章 貌合神离

《我是女反派》第二百六十三章 貌合神离

作者:苏一厘 字数:1104 书籍:我是女反派

  [[望着王守仁欲言又止的模样,朱厚照右手往下虚按了按:“伯安,若有话,先坐下来再说。此处并无闲杂人等,无须顾忌。”

  “谢殿下,”王守仁躬了躬身,缓缓坐下,“臣每每想起西北边患频发,便意难平……”

  朱厚照嘴角一扯:“故而你对西北仍是念念不忘?”

  王守仁没有犹豫,重重地点了点头。

  迎着王守仁和伦文叙期待的目光,朱厚照又道:“伯安,即使孤举荐你与伯畴同往西北,又如何?凭你二人之力,便能驱除寇贼?”

  王守仁和伦文叙同时摇了摇头。

  “此次,伯畴挂衔正七品监察御史之职巡视固原,仅为不超两年期的专差。你二人当知,此实为增加历练之举。”

  少顷,朱厚照却轻叹一声:“本来孤一共举荐了三人,除了伯畴,还有翰林院的杨廷和卿家及吏部考功司的主事杨子器卿家。但不知为何,杨廷和卿家居然拒绝了。”

  在王守仁和伦文叙面前,他没有将杨廷和称作“老杨”。

  对于杨廷和不愿接受这“差事”的因由,朱厚照虽然口中说“不知为何”,但其实他多少是有些了解的。

  杨廷和如今的官职为正六品的翰林侍读,在大明官场里,于大多数人的眼中,上升潜力可谓无限。

  而在朱厚照举荐之下,他只不过挂衔一个正七品监察御史而已,就要离京去巡视西北?

  虽然原职不变,但在杨廷和看来,这所谓的挂衔正是朱厚照的故意刁难。

  对于心高气傲的杨廷和来说,又如何能接受?

  但说起来,朱厚照并没有刻意刁难的意思,那只不过是他给杨廷和的一次历练机会。

  虽然朱厚照不会让杨廷和成为自己的老师,但不表示他要舍弃杨廷和,说到底,杨廷和是不可多得的人材,理应有用武之地。

  这次他举荐三人去巡视边地,均为临时的专差,目的是想让三人外出历练一番,仅此而已。

  既然三人同为巡视边地,那每人挂衔的官职总得一样吧?

  三人最高的品阶现时仅为正六品,若不挂衔正七品的监察御史,难道挂衔正四品的佥都御史?

  那就是连跳数级了,即使弘治皇帝勉强同意,但文武百官必定“群情汹涌”,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要么直接成为弘治皇帝任命的“传奉官”?恐怕杨廷和自己也不会接受。

  “殿下,杨侍读实为醉心学问……”伦文叙轻声替杨廷和辩解了一句。

  朱厚照微摇了摇头:“书中自有黄金屋,还是书中自有颜如玉?如今西北边事频起,何人能独善其身?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伦文叙和王守仁同时一愣,随即双双盯着朱厚照。

  “怎么,你二人为何这般盯着孤,难道孤的脸脏了不成?”朱厚照以手抚了抚自己的脸庞。

  王守仁若有所思,未几,更低喃道:“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他将朱厚照适才最后一句重复了一遍,只字不差。

  “殿下之言,令人发深省。”伦文叙随即轻叹了声。

  朱厚照听得愕然,自己只不过随口一言,眼前这二人竟然记住了?

  “这并非孤所言,乃取自某古籍之辞。”朱厚照摆着手道。

  适才恰好应景,他才挪用了老顾的一句话,但他又怎能据为己有,自然马上出言否认。

  “月初,殿下劝臣往西北历练,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臣听了即如醍醐灌顶。当时,殿下亦说得自某古籍之辞。”伦文叙笑了起来。

  “确实均取自古籍,至于是何部古籍,孤已记不起了。至今,孤所览阅之古籍不知凡几。”朱厚照很认真地望着王守仁和伦文叙。

  他惟有如此回应,这两句话的原主如今还没出世,又去哪里找部古籍出来?

  伦文叙和王守仁相视一笑。

  见两人没有再追问下去,朱厚照暗吁一口气,至于伦文叙和王守仁心中作如何想,就不是他可以控制的了。

  过得一会,朱厚照又道:“伯安,你在弘治九年就曾到过西北,对西北也有所了解。此次专差,你是没必要掺和的。”

  王守仁缓缓点了点头。

  “更为重要的是,若你因此离京,孤的威武营何人主持?当初孤因何创设此营,莫非你已忘记了?”朱厚照又道。

  “‘清除寇贼’,此亦乃殿下抱负之一,臣断不会忘,亦不敢忘。”王守仁朗声应道。

  “没错,孤要清除寇贼,并非仅将其御于我明边之外。”朱厚照脸色一正。

  未几,他再道:“寇贼如此猖獗,我边民苦矣,孤又岂能忘?然清除西北边患,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以京营和边军之现况,凭他们何以清寇?号称十万征虏军远赴西北已近半年,仅仅斩敌首十五级,这也算征虏?”

  王守仁脸色慢慢凝重起来。

  “伯安,‘清寇’之重任,当在威武营,然来日方长。孤已将威武营交予你手,你须用心经营,此乃为重中之重,其他羁绊之事可暂弃一边。”

  “臣定不负殿下所托……”王守仁站起来,躬身应道。

  朱厚照示意他坐下:“汝之抱负,孤焉能不知?放心吧,孤定让你一展抱负,‘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会来的……”

  王守仁满脸激动地点着头。

  须臾,朱厚照转而望向伦文叙:“伯畴,此次你前往西北,孤有数句话嘱托于你。”

  “殿下请吩咐……”伦文叙应道。

  “如今边事荒废,各边镇瞒报、谎报之事甚多。你巡视固原乃专差,只须用心处事,莫要有负担。

  总制固原甘肃宁夏延绥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秦纮卿家,右副都御史兼陕西巡抚杨一清卿家,均为新官上任,你亦可多建言。

  此外,西北边事频发,当顾及安危,留待有用之身。”

  听着朱厚照“啰嗦”的嘱托,伦文叙没有流露一丝的不耐烦,口中连连称是。

  紧接着,朱厚照却道:“伯畴,信自己,一定掂。”

  自他口中而出的,竟变成纯正的广府话。

  伦文叙听得波澜不惊,应了声诺。王守仁却愣住了,因为他听不懂。

  伦文叙见状随即在他耳边轻言一句,王守仁这才“哦”了声,脸露浅笑。

  为何伦文叙毫不惊讶,皆因朱厚照会说一口流利的广府话,正是他所教。

  朱厚照第一次召见他的时候,就对他说要学一学广府话。东宫太子此要求并无过分之处,伦文叙只能答应。

  前后仅仅一月左右,朱厚照已能用广府话和他对话,这个结果可把伦文叙震惊到久久难以置信。

  伦文叙不知道的是,朱厚照本身极具语言天分,再加上超强记忆,他有心掌握一门语言自是轻易而举。

  朱厚照这般做是为给伦文叙一个“下马威”。

  “伯安,伯畴,另有一事,孤要与你二人商议一番。”朱厚照转而以官话道。

  “殿下请讲。”王守仁和伦文叙同时应道。

  “今日南京户部右侍郎郑纪卿家呈递了一份奏疏,恳请朝廷重设武举科。孤已建言父皇,应听取各部司之意见,待奏疏誉抄后,将会发至各部司。”

  朱厚照顿了顿,又道:“孤已带了一份誉抄回来,你二人先览阅一番。”

  话音刚落,他让何文鼎取来一份文书,递到王守仁手中。

  王守仁接过略览阅了片刻,又递给伦文叙。

  待二人看过那奏疏,朱厚照才开口道:“孤有些想法,你二人姑且先听一听,过后再细细斟酌。至于上疏陈情,就由伯安主笔吧。”

  “悉听殿下吩咐。”王守仁和伦文叙齐声道。

  “孤以为郑卿家所提的‘以策论定去取、以弓马定高下’甚为不妥。既然是武举,自应以武为要、以文为辅。若以策论设限,定会埋没大量可用之材。”

  王守仁点了点头,伦文叙默默思索。

  “凡有志武艺者,俱许三年一次乡试,自是甚好。至于考试之法,孤以为考三场即可。

  初场先试武艺,如骑射、步射,刀枪剑戟,拳搏击刺等;二场则试结营布阵、战车布置等;三场可就兵法、天文、地理等一一言之。

  ……”

  听着朱厚照娓娓道来,王守仁始终一脸平静,毫无惊诧之意。

  未几,朱厚照已停了下来,望着王守仁:“孤之言,如何?”

  “甚善。”王守仁言简意赅。

  朱厚照目光转向伦文叙,还未张口,伦文叙已经回应道:“甚善。”

  “你们哪……”朱厚照摇了摇头,似乎不知说两人甚么好。

  三人沉寂了好一会,伦文叙突然轻叹一声:“伯安,倏忽已三年……”

  王守仁似听懂他在说甚么,“嗯”地应了声:“秋闱又至。”

  朱厚照略一思索,也道:“伯安、伯畴,孤记得,与你们同年有一士子,姓唐,名寅,字伯虎。他之字,与你们仅只字之差,却命运迥异。”

  王守仁和伦文叙听得神色一黯,他们自知道朱厚照所言的“命运迥异”为何意。

  与他们同科的唐寅,时年卷入“无中生有”的会试鬻题案,被黜为吏,除非得蒙大赦,否则此生已再无科举的资格。

  “如今已近三年,这唐寅亦应尝遍了人生百态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