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春七夏 第43章

《三春七夏》第43章

作者:巫山 字数:4497 书籍:三春七夏

  《大国重器》第二期节目正式播出当晚,许小贺提前来等徐清下班,接她去万禾传媒的直播现场,路上兴致勃勃地问她:“你猜嘉宾是谁?”

  徐清打量他特地跑一趟,这个嘉宾肯定不简单,至少不在他们一开始的预想之列。她脑海里旋即冒出来一个人,试探道:“元惜时?”

  许小贺激动地拍方向盘:“你怎么知道?”想到她之前问他要嘉宾名单,“你和程逾白还真是……”

  “是什么?”

  “我说心意相通,你会不会打我?”

  徐清莫可奈何。

  其实她心里也没有底,关于爱与和平的那个赌约,最终决定权只在程逾白一人手上。一旦启用元惜时作为主讲嘉宾,势必会牵扯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从理性角度来看,他不可能冒险。

  可他居然冒险了?哪怕元惜时没能就任何交易妥协让步。就算给他上节目的机会,相信他的那张选票也不会带有任何功利色彩,可程逾白还是帮了他。

  想到那一晚,他无端端提起乾隆皇帝的傲慢,恍惚明白了他的用意。审视对手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一次反思,不是吗?撇除百采改革不提,《大国重器》所照见的,应当也是一次“英国使臣来华”的互相凝视吧?

  日本陶瓷之于中国陶瓷,又会是怎样一个奇迹?

  徐清唇角微动,露出一个清浅的笑来。

  城市光影从车窗外飞快掠过,许小贺看着她明媚的侧脸,有一瞬间失神。过了一会儿,他反应过来:“看在我又一次给你通风报信的份上,可以问个问题吗?”

  “要看什么问题。”

  许小贺深知太难从她身上占到便宜,可还是忍不住好奇:“你喜欢程逾白?”

  徐清没有回避,但无法肯定:“我也不知道。”

  “不知道?”

  “很奇怪吗?人的感情很复杂。”

  许小贺努力消化:“是很复杂,但我以为喜欢还是讨厌,这一点应该不难分辨。”当然,在他常规认知里,那两人应该是死对头,和“喜欢”是绝对沾不上边的,结果?

  “可能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吧。”

  徐清被他自圆其说的样子逗笑了。

  许小贺认真感慨:“我还是头一回见你笑。”

  “不是吧?”

  “你以为你经常笑?”许小贺模仿她整天冷冰冰的样子,把眼睛往下一斜,“你就这样,好像谁欠了你几百万一样。”

  徐清说:“你模仿地太丑了,我不认同。”

  两人赶在直播前到演播室,元惜时已经准备就绪,在台上跟何东讲话。远远看见徐清,元惜时向她点头示意,何东也朝她挥挥手,对元惜时说:“我很多年没见一白吃瘪了,那个女孩很厉害。”

  元惜时微笑不语。

  何东忽而反应过来:“她怎么又来了?今天该不会要让你吃瘪吧?”

  元惜时顿感不安:“我听过她两次发言,不得不说,她是个很有力量的女孩。”

  “你总算有点慌了?”

  “年少有为啊。”

  到了时间,导演安排走过场。演播室灯光全灭,许小贺领着徐清到角落里坐下。他在口袋里窸窸窣窣摸索了一会儿,给她递过去一只汉堡:“还没吃饭吧?一边吃一边看。”

  徐清诧异:“你什么时候买的?”

  “助理刚送过来的。”

  徐清朝左右看一眼:“不会被导演赶出去吗?”

  “声音小点,不要紧。”

  他们实在坐得太偏了,影响不了台上台下,更何况还有现场收声,吃个汉堡而已,没什么大不了。

  “要不是怕味道太重,我都想在这里吃火锅。”许小贺一拍腿,“要不咱们去吃火锅吧?”

  “你怎么想一出是一出?”

  “还不都怪你,非要来看现场。今天有好戏看?”

  他还没忘记第一期节目被临时架空时所受的耻辱,势必要扳回一城,看徐清不知用了什么法子,竟让程逾白采用一个日本陶瓷品牌的代表上节目,他甭提有多激动了。

  徐清一盆凉水浇下去:“没有,我只是想听听元惜时会说什么。”

  “那你不能在家看直播吗?”许小贺期待落空,狠狠瞪着徐清,“你没忘记和我的约定吧?说好的实业梦想,不会已经被狗吃了吧?”

  徐清也看向许小贺。黑暗处只有一点散光折射,隐约可见他亮瞎眼的黄毛。她靠近一点,想到徐稚柳,不免叹息。

  “我看起来像是色令智昏的昏君吗?”

  就因为她昨天第一次主动想聊个闲天,某人就一整晚没理她,早上干脆赖在家里不肯出门。到晚上,许小贺也问她类似的问题。

  难道在他们眼里,她就是一个恋爱脑?

  “老实说,你不像,这事儿不能怪你,是个女人都危险。”许小贺客观点评价,“我要是你,也会被一瓢饮那位迷得神魂颠倒,管他劳什子的改革,先爽了再说。主要怪他,太有钱,太能唬人,气场太强了,关键是长得……勉强也就比我差一点吧。”

  话说到这里,演播室的门被推开,露出一条缝。走廊外光线明亮,勾出来人高大挺拔的轮廓。

  许小贺吃着汉堡,味同嚼蜡:“你看吧,果然不能在背后讲人坏话,说曹操曹操到。”

  徐清回头去看,即便她在黑漆麻乌的角落里,可她确信程逾白看到了她。他的目光在她身上定了定,转而投向台上。

  许小贺跳脚:“怎么,我是空气吗?”

  徐清没理他。他独自一人演了一会儿,气呼呼地坐回原位。

  此时嘉宾介绍完毕,话筒交到元惜时手上。

  元惜时依旧穿着瓷博会那天的天鹤补服,剪裁像是汉唐造型,开襟衣袖又有一点日本和服的设计,元素众多,在他身上却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包容感。他说到:“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是在五岁,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景德镇,我在中国的家里第一次翻开词典,看到的字是——碓。”

  尽管他的中文并不好,可他还是一个字一个字缓慢地在用中文表达,“我不知道碓是什么,直到几年后来到景德镇第一次看到碓,我才知道原来碓是一种舂米用具,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杠的一端装一块圆形的石头,用脚连续踏另一端,石头就连续起落,去掉下面石臼中的糙米的皮。”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脚加以比划。

  在座的几乎都在景德镇生活、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理应比他更懂得“碓”的原理,可他生怕他们不能领会那个神奇的东西,卖力地演示着。

  “景德镇用水碓来加工矿石,大的水碓叫缭车,中等的叫下脚龙,小的叫鼓儿碓,都建在河流边上,利用水流和地理优势来粉碎矿石,形成釉果或是不(盹du

  )子。”

  以缭车碓为例,河水流到筑堰处分流到水沟,通过闸水龙进入水仓,紧接着在水槽内用特定的冲击力推动车网,车网带动车心轴的转动,使18只碓拨先后有序地压着碓栅翘起。当轴心转半周时,碓栅脱离碓拨,它前面的碓脑重重落下,碓嘴舂入碓臼中,矿石便得以粉碎为末。

  碎石舂成细末后,双手抱住碓脑,挂在预先吊好的绳索或者篾环上,用铁勺将碎末舀起,过筛倒进淘塘,随后搅成浆糊状,再用木勺舀到淀塘,再来回操作使其干燥。

  泥干燥到可以成堆而不下沉时,就可以制成不。

  听元惜时讲述古老的制不和釉果方法,完全不像一个日本人。就说不(盹)子,一个生僻字,单看无法确定是不是第三声,碓也有很多人不知道读音,加之那些成套的加工方法,每个零件之间相辅相成所起到的作用,即便本地一个行家来讲,也不一定都能讲对,可元惜时的每句话都很连贯,看得出这一套流程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深刻的还不止舂矿石,还有高岭土矿床的开采与釉果、釉灰、釉料的加工等。

  元惜时说:“我完全没有想到,在开始制作一件瓷器前,需要这么复杂和漫长的准备工作。一个工种能细化分类出多少流程?这些流程代表的是什么?假如景德镇陶瓷的72道工序是一个程序,我们就可以看到,里面的每个代码都有专业人员在把控。他能看到你是否正确,是否合规,是否标准,甚至连你的存在都会质疑,这样一个由精密代码组成的程序,自然经受得起任何一个环节的考验。而这样的程序,在古老的东方几千年前就已经存在了,我感到非常的震惊。我开始思考,那究竟是怎样一个文明?我能从中吸取什么?于是我来到了中国,开始学习中国陶瓷。这些年来,我做过最引以为豪的一件事,就是将中国陶瓷的书籍、工艺和纪录片,以所有我能做到的形式带回日本,让更多人看到了它的美。”

  元惜时讲了很多中国和日本在创作陶瓷上的差异,最根本的一点是,即便日本以“传承”为核心,可相比景德镇,这个曾经在历史上震惊整个欧洲的瓷器古都,早已把“传承”融在骨血里。

  今天,翻开任意一本中国陶瓷史,你会发现存在着两种叙事方式。

  明清以前陶瓷史以地域和窑系为主线,章节名一般是越窑、定窑、汝窑等等。从明代以后,却是以时间为主线,章节名只有永乐瓷器、万历瓷器、雍正瓷器、乾隆瓷器等,一般只在最后一节简要叙述“景德镇以外的陶瓷生产”。

  要知道,明清两代,景德镇几乎占据90%的皇家陶瓷。

  很多时候,我们只有在做一件可以看到成果或是满怀希望的事,才会付出巨大成本。景德镇陶瓷却不一样,哪怕手下的只是一件试验品,它最终的下场会被摔碎,可在高岭土的选用之初,那些工匠还是会竭尽全力寻找一种最适合它的土壤,因为——任何一个涅槃的过程,都是无价的,哪怕它最终会被摔碎。

  这样一个器皿,我们称之为陶瓷,它易碎,也无暇。

  “景德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留和传承了这些原始的、甚至低效的工艺,可它让我看到一种高贵的劳作之美,它让我相信一双手的智慧和奇迹,在这个城市,发生过太多奇妙、不可思议的故事了。这些瓷土、这些釉果,这些器具,让我由衷的热血沸腾,我感受了很久才知道他们带给我的究竟是什么。”

  元惜时从怀里取出一只小瓷瓶,“这里面装的是一百年前四世堂的创始人从景德镇带回日本的高岭土。这些土壤里不仅有矿石的气息,更是承载了几千年中国陶瓷史的智慧。创始人希望后世在传承四世堂陶瓷时,可以永远怀有一颗谦卑的心,向着遥远的东方致敬,因为那是世界上陶瓷最有温度的一个地方。”

  这也是他为什么要还程逾白一个人情的根本原因。在那一晚从鸣泉茶庄离开后,元惜时就对助理说:“我亏欠了他们。”

  助理问:“您为什么这么说?”

  当时程逾白还未联系他们,席间其为难的态度,更是表明不会让他们参与《大国重器》的录制。他看得出来《大国重器》是程逾白筹备数年,意欲为百采改革加码的一把利剑,怎么会让一个日本品牌加入?不合理,不合情,也不符合程逾白的处境。

  他以为,那一天之后他们不会有交集了,可没想到程逾白当晚就联系了他们,不知是出于什么缘故,元惜时也没有心思再去追问,只沉浸在四世堂可以作为日本陶瓷品牌在《大国重器》发声的喜悦中。

  那个人,总是让他出乎意料。

  “说实话,之前因为无法达成交易,我们在瓷博会被警察带走,主办方仗着人多势众,扬言要把我们送进监狱时,我真的很害怕,甚至后悔陪您走这一趟,那一夜我绝望透顶。即便他最后还是来了,为我们作证,把我们保释了出来,可他同时向我们施压了一整夜,但凡我们扛不住向他求救,他就会得逞。”助理说,“程逾白实在是个很复杂、也很危险的人。”

  元惜时说:“我们都不是他,看不清他脚下的路,自然也无法领会他的心情和意志,但我能感受到,我和那间屋子里的人还走在同一条路上,他们都让我感觉到温暖。”

  “温暖?”助理诧异,“您是指那间屋子里所有的人?”

  “嗯。”

  纵然不知程逾白和徐清有什么样的赌约,又是出于什么样的缘故让其改变心意,可他还是感受到了一种温暖。他由衷感慨道:“景德镇真是一个打动人的城市,你在这里,明明心灰意冷,可还是舍不得离开。怎么会对一个陌生的城市,产生一种近乎孺慕的故乡之情呢?”

  很奇怪是不是?徐清在那一刻,也受到一种莫名的鼓舞,产生一种和之前相似的如坐针毡,血液沸腾,以及隐隐的感动。

  想必这就是爱与和平的奇迹吧?四世堂竟然至今还保存着一百年前的景德镇高岭土!

  她在元惜时话音落地的那一刻起身鼓掌,许小贺被她突然的动作吓了一跳,压着声音问:“你激动什么?”

  “我也不知道,就觉得高兴。”

  “有病吧。”

  徐清拉起他的手,和她一起鼓掌。

  他不懂陶瓷,这没关系,总有一天他会和她,和他们一样,在一种不知以什么为名的孺慕之情下,发自肺腑地受到感动和牵引,向着更深远的方向涌去。

  直播结束后,演播室灯光大亮,人群有序退场。许小贺去找编导说事情,徐清在原地等他,元惜时、程逾白和何东被导演一行包围着,计划去吃宵夜。

  远远地何东朝她招手,叫她一起去。

  徐清看了程逾白一眼。程逾白单手捻着烟,眼窝深深的,凝望着她。

  何东亲自过来邀请她:“一白的老同学,给个面子?就当感谢女侠今天嘴下留情,没有让我束手无策?”

  这话是调侃元惜时的,元惜时学习中国礼节,朝她抱拳以示感谢。先不说何东是财经名嘴,就是元惜时,大写的前辈元老,难得还谦虚不端着架子,两人都来请她,她怎么拒绝?

  徐清不得不跟随他们一道往外走。

  忽然不知是谁“窝草”了声,人群开始骚动起来,大家像是人传人一样,挨个掏出手机,看了一会儿,纷纷向她投来或是好奇的、试探的、震惊的目光。

  虽然左右都有人,可徐清确定他们看向的是她。她正觉莫名,旁边的导演先一步动了,招呼远处的摄影师过来,一边掏出录音笔对向她:“徐清女士,请问你对于蝶变抄袭这件事怎么看?”

  “什么?”现场吵作一团,她没听清楚。

  导演刚要再问,被人一脚踹开。许小贺挡在她身前:“你是苍蝇吗?碰见什么都要盯一下,烦不烦?再说你没长眼睛吗,我带过来的人,你要采访不先问过我的意思?你是真当老子是空气,还是只认董事长不认我?”

  小许总发飙,闻风而来的媒体记者顿时后退三步。徐清问他怎么了,许小贺一言不发,掏出手机丢给她。

  她一眼就看到正不断攀升的热搜词条——摩冠杯惊现丑闻,知名设计师不死鸟疑似抄袭新人作品,“蝶变”和“脱壳”到底谁更胜一筹?

  她的心猛的一跳,继而抬起眼睛,看向一旁始终沉默的男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