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春七夏 前传(2)

《三春七夏》前传(2)

作者:巫山 字数:3805 书籍:三春七夏

  朝廷的赏赐发下来之前,徐忠的右眼一直跳。他问徐稚柳右眼跳财还是跳灾,徐稚柳刚从外头回来,肩上落了雪,他匆匆拍了两下,从怀里拿出一张官帖,交代管事送去瓷行。落了座,喝了口不知道什么时候凉掉的茶,便开始安排冬末暖窑神的祭祀活动,送请柬,借飞虎旗,还要裁黄纸写对子,请唱堂会,一件一件都敲定妥当,方才想起来徐忠还在等他回应,遂想了想,说跳财,忙又低头在簿子上写些什么。

  徐忠走近了一看,又是帮哪个瓷行申请的官帖?

  “让工部直接在景德镇搭个办事处得了,省得来回跑,不要车马费?”

  “大雪天的也不容易。”

  徐忠一笑:“你倒是乐善好施,这些个瓷行,托你办理官帖的时候上赶着讨好,回头一开业,屁股倒贴都不要。”

  开瓷行的,那是正儿八经的生意人,跟他们还不一样,说得崇高点,半工半商的手艺人至少有情怀,有节操,生意人有什么?都掉进钱眼子去了。景德镇又不是只有湖田窑一家子制瓷烧瓷,别的窑户多得很,物美价廉,卖谁的不是卖?

  这道理徐忠都懂,就是看不惯那些人的嘴脸。

  “怎么需要有名家手写招牌镇场子的时候就想到你了?到底是因为你小小年纪已是童生,文化人矜贵些?还是看中我湖田窑的名声响亮?”

  徐忠一说完,就觉得这话不好,两头得罪,果然徐稚柳旁边的管事呛了口茶,笔也顿住了。甭管是看谁的脸,其实说到底,还是湖田窑沾光不是?管事想打个马虎眼,一张嘴哈了口气,赶紧又捧上热茶。

  屋内静了一瞬,徐稚柳最终敲定选个京剧班子,夜里搭几场小戏,一直唱到天亮。

  徐忠说:“小戏好,让他们踩高跷,围着御窑厂唱,让前后几条街的窑户们都听听。”

  “恐怕要被骂吵人清梦了。”

  “随他们骂去,那些天满街都是唱大戏的,说不定还要跟过来讨彩头。”

  “那是那是。”

  大龙缸一出,可不得都来讨彩头吗?徐忠给自己搭了台阶,自顾自就下来了:“先不管别的,你这只大缸烧得好,按照以往惯例,今年应该会有笔丰厚的赏赐,到时候给大家伙发红利。”

  御窑厂每年都会上供不少瓷器,内务府负责分发,后宫和各亲王府邸都有相应规制,但真正的皇帝御用瓷还得是精品中的精品。就说这件大龙缸好了,前明嘉靖年间有过一只,上面青花只画了两条龙,个头也比他们的小,工艺上不敢说超越前人,但至少不会落后,青花料的调配经过了成百上千次的试验,再集合前人的智慧,于当世保存时间只会更久,加之徐稚柳有一双巧手,虫都能画出龙章凤姿来,更何况真正的天选之子。

  依乾隆帝的性情,比嘉靖皇帝的御用瓷还要出彩的,不可能不把玩两下子。更何况自雍正皇帝开始,就特别流行仿古瓷,务求仿古超古,兼之创烧,乾隆皇帝和他老子完全一样,都喜欢挑战。凡别出心裁、匠心独具的仿古瓷,皇帝无有不喜。

  “稚柳啊,你可真是狡黠,皇帝的喜好也被你拿捏死死的。”

  徐稚柳轻声说:“叔父慎言。”

  徐忠嘴角一抿,还不让人说?也就读书人的脑瓜,每日算计来算计去才能想到这些。他笃定,这只大龙缸定会入皇帝的眼。也正因为这份笃定,功劳属谁才显得微妙。一想到那日安十九和杨诚恭话语间的机锋,徐忠眼皮跳得更凶了。

  “我近来总是不安,你今年就别回乡了吧。”

  不知何时管事已经悄然退下了。

  徐稚柳身边很少有安静的时候。他捧着凉茶又喝了一口,道:“前日我已去信给母亲,告诉她会如期返乡。”

  “一封信而已,就说有事赶不回去吧。”

  “徐叔,快到我父亲忌日了。”

  徐忠喉头一哽,甩不出话了。他也知道,如果没有那场意外,凭这少年一身的傲骨,绝无可能弃文从商投奔于他。

  说起两人的关系,徐稚柳算是徐忠族内一个远房子侄。万幸的是,多年以前上门来打秋风的穷亲戚并不似以往那些贪图他家业的宵小,这名少年天资聪颖,敏而好学,眉宇间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一双手不止能写诗文,还极为灵巧,只用不到半年时间就学会了利坯手艺。

  两年后不仅能利削各种器皿,而且薄如纸翼,这在当时掀起了不小的风波。要知道这不是台下十年功这么简单,聪明人懂得找方法学习,别人勤练几十年才有可能顿悟的道理,在徐稚柳小小的脑袋瓜里也许只一夕就能参悟。

  湖田窑是烧做两行的大窑户,兼顾售瓷,与瓷一门所涉八十行当类如红店、青花料业,窑柴,瓷商等皆有关联,窑务庞杂琐碎,犹如一艘行驶在汪洋上的巨轮,每个齿轮零件都至关重要,牵一发动全身,非一般人足以胜任。徐忠为少年天赋所喜,不遗余力培养他,十年余,昔日那个在雨中看起来颇为狼狈落魄的少年,而今已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早已不畏风雨。

  甚至,隐有呼风唤雨之势。

  “都这么多年了,你还是老样子。”徐忠想说,你每年年关都回乡祭祖,为亡父扫墓,心思我都明白,只是,想要出人头地,又不想同流合污,你想要得太多了。然话到嘴边终是一叹,“罢了,你去吧。”

  徐稚柳点点头,临出门前又听徐忠道:“稚柳,我年纪不小了,这辈子恐怕没有生儿子的命了。从你来我湖田窑的第一天起我就把你看成了我的亲儿子,阿鹞过了年也满十六了,她的心思你是知道的,此番回去不若跟你母亲说,年后就与阿鹞成婚,可好?”

  徐忠一个大东家,向来说一不二,何曾有过这种口吻?徐稚柳微一抿唇,头低了下去,窄窄的阳光拉长他的身影。

  这棵树风姿款款,却余韵寥寥。

  终究无声。

  徐稚柳回到书房,时年正在整理箱笼里的书。他随手取出一本《经义考证帖》摊在桌上,就听时年“呀”了一声,一只老鼠从箱笼里窜了出来。好些书都被啃了,有的被虫蛀了。徐稚柳盯着考证帖看了一会儿,放下笔,走到时年身旁帮他一起把箱笼清理出来。

  外间在下雪,屋内烧了炭,暖融融的,两人接力把书挨次堆在墙角旮旯。

  时年一看,又“呀”了一声,挠挠头说:“不知不觉都这么多书了。”

  满满一面墙,摞至半人高,全是泛黄的旧书,里面夹杂几本父亲手写的札记,被老鼠损毁地有些严重。时年见他一言不发,想必十分心痛惋惜,便道:“我听说城东有人会修书,不如我拿去试试?”

  徐稚柳摇摇头,札记上的内容他早就烂熟于心,何必去花那些冤枉钱,他自己就可以修缮。

  “明天帮我去城东那边买些粘补材料回来。”

  “何必去买呢,作坊里都有。”时年脱口而出道。

  徐稚柳停顿一会儿,道:“不用作坊里的。”

  见他又开始翻看札记,时年会意,噤声退了出去,不一会儿从厨房拿了吃食回来,却见书房内人影攒动,那札记还在案下压着,考证帖已经不见踪影,桌上铺着各种文书,几名管事正在汇报窑务。

  等他忙完,晚食早就凉了。徐稚柳对付了两口,至夜半时分,屋门轻响,时年抱着大氅说道:“公子,快到三更天了。”

  案后的身影纹丝不动,烛火在夜风中摇曳,那笔尖已停顿许久。以为他坐着睡着了,时年蹑手蹑脚靠近,刚到身前,一双眼倏然投了过来。

  密密麻麻的红,裹挟着明亮的瞳仁,一刹间锋芒毕现。

  “时年。”

  “嗳。”

  他嗓音又钝又沙哑:“我……”

  时年期待着他说些什么,这满眼的疲惫,满脸的苍白,满身的落寞,肯定要说些什么吧?可徐稚柳终究什么也没说,只朝他微微一笑,接过大氅。

  两人一前一后撑着伞,迎着被灯笼照亮的雪地,朝窑厂走去。

  朝廷的赏赐下来那日,正逢湖田窑在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俗称暖窑神。窑神乃童宾先师,据说明朝万历年间,太监潘相任江西矿使兼理景德镇窑务,督造青花大龙缸,因烧造久久不能成功,对窑户和窑工鞭笞以至捕杀。童宾目睹同行们的苦况,朝着窑洞纵身一跃,终烧制成大龙缸,却因此激发同行怒火,引发民变。朝廷为了安抚人心,在御器厂仪门立祠,敕封童宾为风火仙师。以后每年一度,为了窑业兴盛,都要祭拜童宾窑神。

  传说不知真假,徐稚柳却敬服童宾的精神。自古以来受皇帝宠信,特地派来督造瓷器的太监,大多专权,鱼肉百姓也不是第一次了,安十九待杨公尚且如此,杨公一走,还不知猖狂成什么样?好在,朝廷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随着封赏下来的还有另外一道旨意,新一任江西督陶官夏瑛,将于年后三月正式赴任,安十九仍为协理。

  “来谁都一样,姓安的在江西一手遮天,还跟掌兵的打交道,他干爹可是皇帝老儿眼前的红人。”

  “杨公已经被他逼迫返乡了,新来的也不知道能撑多久。”

  “死太监再敢整事我就弄死他。”

  “你要弄死谁?”清清冽冽的一声,让酒桌上几个精虫上脑的家伙顿时清醒了不少,随之而来的是一只手拿走了酒壶。

  那只手,不比三年前清癯干瘦,而今因手作已遍布伤痕。

  “这才下午就喝得这么多?待会还有暖窑神仪式,每个人都上去插炷香,祈祷火神保佑你们。”

  “我、我们也可以?”

  他们只是打杂工而已,没什么技术含量,随时都可以换个人干,全靠主家心善,才有他们这些乞丐一口饭吃。徐忠这个人是有本事的,不过以他的本事,湖田窑只能做到行业靠前的位置,要让窑厂不断扩大,连年统招帮工和管事,成为行业领军,还得靠徐稚柳。

  徐忠也知道,他这个远房子侄,很有一套笼络人心的手段,内外并驾,连御窑厂那些个专门伺候皇帝、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工匠们都会给他几分薄面,见到总要客客气气称呼一声“小东家”。

  呵,哪来的小东家。

  湖田窑只有一个东家,那就是他!

  徐忠坐在主座上,凉凉的眼眸凝睇着那道青色身影。徐稚柳觉察到一抹凉意,回头看去,热闹的酒席上个个都喝红了脸,咿咿呀呀又唱又闹。

  “打杂工也是工,只要是在窑厂里干活的,都有资格上香。”他目光扫过那个喊打喊杀的黝黑少年,“小黑,好好干,明年争取进窑内学点手艺。不过我们这行,手眼都要快,只一样,嘴不能快,懂了吗?”

  “懂、懂了。”他一出现,这几个就都酒醒了。想起适才的浑话,脑袋已经掉了一半,突然冷汗涔涔,面色发白。徐稚柳没再多说,挨个跟每桌的窑户和工人们打过招呼,最后回到主座,不想徐忠竟请来了安十九,一把拽住他的手,张罗两人碰一杯和解酒。

  徐稚柳白日不饮酒,这是他的规矩。

  安十九嘴角一挑:“小东家还是不肯给我面子。”

  “他敢!”徐忠已喝得双目赤红,手下没个轻重,一把捏住徐稚柳的手腕就要灌酒。叔侄两个静静对视了一会儿,徐稚柳抬手,青花小盏里晃动的酒水被一口饮尽。

  徐忠往椅子上一瘫,陡然没了力气。

  安十九言笑晏晏:“还是大东家说话有份量。”

  “我还要去准备祭祀活动,先告辞了,您且慢喝。”

  “等等。”

  安十九追了出来,至方才那几个侃侃而谈的打杂工身旁,意味深长扫视那一桌人。打杂工们不知安十九是什么时候来的,也不知他听去了多少,刚才还一个个面红耳赤,大放厥词,此刻只觉后脖子发凉,本能朝徐稚柳看去。

  徐稚柳问道:“公公还有事?”

  瞧瞧他这副傲然清高的样子,当他是什么贱泥巴?安十九气不打一处来,可他面上却笑意和煦:“我听说你近日要回乡祭祖,反正无事,不如一同前往?来此三年我还未去过浮梁,听说那里盛产釉果和丕子,不知是如何开采的。你若方便,可以带我领略下家乡的风土人貌,没有空暇也无妨,我不过是想路上结个伴。”

  安十九是只骄傲的铁公鸡,显少有低姿态。

  突然反常,想必有妖。

  徐稚柳道:“恐怕要让公公失望了,我习惯了独来独往。且浮梁地小,无甚新鲜。”

  “是吗?”安十九先嘴角一挑,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附在徐稚耳旁:“既无新鲜,那你扫完墓可要早点回来了,不然会后悔的哦。”说罢,他甩甩衣袖大步而去。

  插在大门两侧的飞虎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徐稚柳的心咯噔一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