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皇帝! 第204章 东汉末年

  【《汉书》续成后,班昭的名气也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

  在那个女子多读几本书,作得出两三篇清丽的诗文已很了不起的时代,班昭不仅学识博学,而且以不输给她大哥的才情续写了史书,那简直就是古往今来头一遭的大事啊!

  事实上,即便是今天翻遍《二十四史》,班昭仍是唯一一位以女性身份修纂正史的作者。

  班昭一生著述甚丰,可惜保存下来的很少,仅余《东征赋》《为兄超求代疏》等七篇。

  不过就算只有七篇,后人对作者的赞美也非常可观了。

  范晔说:班昭博学高才。

  赵傅说: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萧良有说:班昭汉史,蔡琰胡笳。凤凰律吕,鹦鹉琵琶。】

  【综上所述,班昭排名历史十大才女第三位,实至名归!】

  班昭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史学家,还是皇后的老师,她虽然没有上官婉儿那样大的政治权利,但她在朝堂上的地位并不比婉儿低多少。

  而且与上官婉儿醉心权术所不同的是,班昭一心一意扑在文学上,不争名利,不弄权势,留下了“曹大家”的美名。

  班昭的争议是比较小的,众人对她的认可也基本没有问题。

  唯一让平行空间里的人们争论的比较多的,恐怕就是《女戒》到底是女性的行为准则,还是禁锢女人的毒物了.

  汉朝出了一位排名第三的才女,刘邦、刘彻、刘秀三人都是极为振奋的。

  只是振奋之中,他们也难掩失望,因为班昭属于东汉汉和帝时期的人物,在没有穿越符石的情况下,应该是注定与他们无缘了。

  不过失望归失望,视频还是要继续看下去的。

  很快,光幕里的画面出现了变化,不过画面尚未清晰之时,里面已经传来了一曲哀婉凄切,深沉动人的胡笳之音!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短视频:盘点历史十大才女!】

  【制作者:苏迁】

  【历史十大才女第二位:博学多识,蔡琰】

  东汉末年,宦官乱政,败坏朝纲。

  汉灵帝时,封宦官头头为十常侍,这十个人手底下又有一群“子子孙孙”,这些人联合起来,也还是很有实力的。

  汉灵帝死后,少帝即位,太后的弟弟,时任大将军的何进,想除掉宦官集团。

  然而宦官嗅到了危险,于是去讨好太后,太后因此极力反对何进诛杀宦官。

  这时,袁绍给何进一个所谓的妙计,引外地诸侯进洛阳诛杀宦官,想来个借刀杀人,结果他们就相中了董卓。

  董卓得到如此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肯定不能放过,于是便马不停蹄、日夜兼程的赶赴洛阳。

  然而这期间,洛阳已经天翻地覆,大将军何进被杀,宦官集团也被袁绍诛杀的一干二净,洛阳出现了一个庞大的权力真空,而这就恰好便宜了董卓,让他得以独掌朝纲。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去世,董卓任司空听说了蔡邕的名气,于是想征召他为自己效力。

  一开始,蔡邕推说自己有病去不了。

  董卓听后大怒,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

  蔡邕不得已只好应命,被任命为代理祭酒,很是受董卓敬重。

  后来,蔡邕又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

  这一天,洛阳城中突然从天而降一座无字石碑。

  无字石碑里迸发出一道金光,直冲云霄,并在半空中形成了一道360度可全景观看的光幕。

  突然出现的异象,引起了洛阳城内一片骚动。

  一直到看过前面八位被盘点的才女后,人们这才稍微安下心来。因为他们发现,那个叫苏迁的人,或许只是想借此手段来传达某种信息而已。

  但当第九位被盘点者出场的时候,洛阳城里,突然沸腾了起来。

  蔡昭姬的父亲,也就是现在正官运亨通、风光无限的蔡邕,他心里其实已经隐隐有了猜测。

  那无字石碑就落在自家门前,而且还盘点的是历史十大才女,这由不得他不把这些与自己的女儿蔡昭姬联系起来。

  “昭姬?!”曹操在光幕上看到了蔡昭姬,顿时惊喜之中,又带着本该如此的神情。

  老曹其实一直暗恋着蔡昭姬,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曹操有些自惭形秽,不敢表白。

  【蔡琰,无疑是乱世之中,悲惨女性的一个缩影。才华横溢的她,更是乱世之中盛放的一朵忧郁的蓝色蔷薇。

  她的一生,浸透了汉末乱世人命如草芥的时运;她受尽命运的捉弄,经历了别人几辈子都不一定会经历的不幸。

  然,即使战乱的生活将她的尊严和骄傲碾得粉碎,但蔡琰也从未真正屈服过。

  在那个只属于男人和皇族女性的汉末时代,她却留下了民间女子蔡昭姬那独一无二的倩影!】

  【蔡琰,字昭姬,东汉陈留人,自幼便有“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的美誉。

  每一个神童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熏陶,而蔡昭姬的父亲蔡邕,就是一个集文学、音乐、书法之长于一身大儒,在当时有着“旷世逸才”的顶级美称。

  作为蔡邕的大女儿,蔡昭姬自小受到家学熏陶和书香浸染,也正因如此才显露出过人的天赋和才能。】

  【蔡家称得上官宦之后,名门望族。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

  身在这样的家庭里,蔡文姬自小便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

  据说,蔡琰九岁时,父亲蔡邕夜间弹琴,突然断了一根弦。

  蔡琰说:“是第二根弦断了。”

  蔡邕甚为惊奇说:误以为女儿偶然说中而已。于是便又故意弄断一根,蔡琰立刻指出是第四根。

  “蔡文姬辨琴”的这段故事曾在《三字经》中也有出现。

  在当时她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女了,在书法、文学、音乐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蔡琰从小便以班昭为偶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

  只可惜,蔡文姬生活在动荡不安的东汉末年,这样一位才女,更是命运多舛,一生坎坷。】

  “东汉末年????”

  只一句话,洛阳城顷刻间便剧烈震荡起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