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靠种田重振侯门 第三十九章 她的回信

《我靠种田重振侯门》第三十九章 她的回信

作者:嘉遇清 字数:2858 书籍:我靠种田重振侯门

  一想到这种可能性,他心中欢喜更是多了几分,而且不由得暗暗多了些期待。

  这锦袍女子正是淑太妃,当日她与景王在行宫当中,偶闻宫中生乱,她心中很是担忧,她本就是闺阁女子,入宫之后得宠,后来生下景王得封高位。

  后来又与齐皇后交好,成为太妃之后虽然不如以往那般,可到底还是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

  偶听到这件事,她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应对,还是景王当机立断,带着她到了此地。

  景王的势力本就在此地经营了多年,此番他们前去,倒也还算是顺利。

  只是景王到底还年幼,本来他们隔壁是定王的封地,这还是齐皇后当初特意她们择选的,定王算是个随和的性子,平素喜欢字画之类的,并不欲争权夺利。

  当初选的时候她们是想定王性子还是好相与,更何况这些年平素也有些来往,暂时投靠他或许也可以。

  只是没想到恭顺侯突然作乱,抢占了定王的封地,更是在那自立为吴王,他本就对景王所在的地方虎视眈眈,只是初初占了定王的封地,还没完全掌握那里的势力,所以还未出手罢了。

  而他们甫一前来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况,所幸当时齐皇后送了些手下来提前做准备,这些人是些精明强干的,他们过来之后也是齐心协助着他们。

  可后来他们又听说宫中新帝登位,而太子因谋反被废,齐皇后羞愧自缢了,而柔妃却不知所踪。

  当时的景王还是温国公,那时候的他们正是在进退两难之中,淑太妃还记得他跑过来问自己的意见,可淑太妃又有什么办法呢?他们如今若是回京的话,因为一直以往与齐皇后交好,怕是不被新帝所容。

  而若是在这儿定居的话,旁边吴王刚刚占了定王的封地,定王是亲王都尚且如此,他们又该如何呢?舒太妃素来柔弱,实在是个没主意的,只能是无奈罢了。

  而此时却是景王立了起来,他年纪虽然不大,却是个有决断的,景王组织了城中的兵力,将他们聚在一起,又将城中的百姓号召了起来,跟他们说出吴王所在定王封地之后的那些所作所为如何过分。

  所以他们一定要自己立起来,不能依仗吴王的怜悯,毕竟他手段如何狠辣大家是见识过的。

  靠着这些景王硬生生的打退了吴王的势力,而此时的他听到新帝册封了刘氏女为皇后,想到刘将军手中的权力,所以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自立。

  他选择搏一把,由原本的温国公自立为景王,他本就是皇族的血脉,再加上刚刚打退了吴王的势力,倒是很得人心的,而淑太妃也变成了王太后,不过她平素是个安静的,也不爱怎么出门儿。

  淑太妃只是在景王府绣绣帕子,偶尔听着身边的说说外面的事情,实在也是有些无聊。

  他很是挂念京中的柔妃等人,可是却不好意思麻烦景王,毕竟如今景王自封为王,这城中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实在也不得空闲,来请安也不过是匆匆几句便又离开了。

  所以偶然接到这封信的时候,淑太妃才如此欢喜,而那嬷嬷听到她的话,又看到淑太妃一贯有些冷凝的脸上那温柔的笑意,也是面上带笑地点了点头。

  她是自淑太妃入宫之后就贴身伺候的,跟着淑太妃一路从庶妃的位置上爬到了正一品的妃位,又看着她被册封为太妃,至今日的王太后之位,嬷嬷自然是知道她和齐皇后,荣妃的情谊并非是作伪的,所以也开口安慰道:

  “娘娘不必如此担心,柔妃娘娘既然有信件传来,那说明她离此地必然不远,娘娘不妨也亲笔写一封信,奴婢再去之前的位置上等等,着看看能不能再偶遇。”

  “好,我再仔细看看这信中写了什么,然后再写一封回信。”

  说罢,淑太妃又将信重新翻阅了一遍,只见信中并无明确的地点信息,只是说了柔妃对淑太妃的挂念,另说柔妃如今在这周边居住,知道了景王的事情,所以特来问候淑太妃。

  淑太妃一边看着有些熟悉的字迹,一边牵挂道:“当初宫中作乱,我虽在行宫当中却也有些耳闻,不知柔妃经了怎样才能到达这儿,必然得寻着她,然后将她接到这王府来。”

  “是,娘娘您放心,我们一定尽力找寻。”

  舒太菲一边看着信,一边心不在焉的点了点头,然后他仔细一看却瞧,着信的美剧末端竟然可以连成一句话。

  “于悦来馆送信。”淑太妃不由出声念了起来,同时抬头问一下嬷嬷:“嬷嬷可知道这悦来馆在哪?这时柔妃心中所提的。”

  不比淑太妃整日里待在府中不出门儿,嬷嬷到了这城中后仔细勘察了周围的环境,对于几家比较大的酒楼和别的地方都有些了解,她闻言想了想,然后开口说道:

  “似乎是在南街那边,悦来馆临近码头来来人甚多,悦来馆便常年做些面食卖给来往人,听说分量很实惠,柔妃娘娘可能在那儿吗?”

  “先试一试吧,毕竟这芍药花的暗号只有我们几个人知道,便是别人的话也没必要拿这个来诓我。”

  说完,淑太妃提笔写信,然后将信递给那嬷嬷,让她去悦来馆瞅瞅,能不能看见柔妃或者是送信的那人。

  淑太妃望着那封信,又对着嬷嬷嘱咐道:“记着,若是柔妃娘娘不想来的话,不可以勉强她,一切只看她的心意,若是她想来的话,与我相伴自然也很好。”

  “是,奴婢晓得了。”

  嬷嬷点头行礼,正要出门的时候又被淑太妃给叫住了。

  “再等等,总该带个信物过去,嬷嬷你去我梳妆台最右边第二层的抽屉里把匣子取出来。”

  “是,娘娘。”

  嬷嬷去梳妆台的抽屉里取出淑太妃所说的匣子,瞧着款式简单,可却有些分量,嬷嬷用手拿着那匣子都不禁有些费力。

  淑太妃将匣子置于桌子上,然后缓缓打开,只见放的是银子并各色首饰,瞧着很是华贵精美。

  可是淑太妃并没有选那些华美的首饰,而是选了一支样式很简单的玉簪,只见玉簪上面精细的描刻了些花纹,瞧着很素雅,可亦有几分清新。

  他有些珍稀的扶了扶那玉簪,怀念的说道:

  “这簪子还是当初我在宫中时柔妃亲自送的,这是她亲手所制,虽然很简单可是其中蕴含着我们各自的心意,你拿着这个簪子,她必然晓得你的意思。”

  说罢,淑太妃又取出一张纯色未刺绣的帕子,很是用心的用它将玉簪给包住,又将其置于荷包当中。

  然后又从那匣子里取出一锦盒银子,递给那嬷嬷道:

  “这里面是一些银两,下面还有银票,要是柔妃另有别的打算的话,你便记得把这些给她,当初她出宫想必也很是着急,应当也并未做什么周全的打算,贴身的东西还需要再买,你将这些银子给她,嘱咐她不可再推脱,当初在宫中时,我与她就颇为投契,这些情谊是难能可贵的。

  有了这些银子的话,想必纵使他另去别处的话,这些银子也足够她生活了,记得一定要温声,不可强迫柔妃过来与我见面,也不可暗中窥探其踪迹。”

  “是,奴婢明白了,娘娘尽可放心。”

  嬷嬷在淑太妃这一次又一次的嘱咐当中觉察出了她对柔妃的看重,因此嬷嬷的心中不由得更紧张了几分,她决定一会儿若是见到柔妃娘娘,一定和对方好好说道说道。

  而此时在客栈当中,柔妃也有些紧张地等着淑太妃的回信,其实她的心中也并不如何笃定。

  当时在李太傅和齐老爷面前,柔妃表现的很自信,她表达了淑太妃是可以信赖的。

  可是现在柔妃转念一想,后宫之间人心叵测,平素在宫中时大家也是姐姐妹妹的叫个不停,可暗地里的阴谋手段她又如何不知道呢,这么想着她又不是很肯定。

  当初和淑太妃结识是因为齐皇后,她俩一个是太妃,一个是柔妃,平素也没什么冲突,两人性子又都是安静的,彼此爱好也相同,所以关系才渐渐亲近了起来。

  可当初两人的身份到底还是相当的,如今听说淑太妃因着景王的缘故已经被册封为王太后了,而她却从当初的一品妃子沦落成了逃跑的庶人,日日东躲西藏的,身份的不对等实在是让她有些担心对方是否会待她如初。

  同时柔妃也担心万一因为自己的缘故,让齐老爷他们被发现,又该如何呢?所以当初送信的地方是由李太傅决定的,柔妃只是亲手写的信。

  李太傅的女儿是西北大族郑家的当家夫人,手中自然有一些人脉,而郑家在此经营多年,耳目也是众多,所以李太傅择定的想必是可靠的。

  如此就算是景王一行有别的心思,也自可做应对,柔妃心中暗暗地想着。

  只是她到底有些心不在焉,如今物是人非又有机会和旧友相逢,她心中既是激动又是忐忑,连给齐蓁蓁讲授的时候都有些走神,心中想着当初在宫中时的情景。

  于是,在柔妃又一次把梁婕妤说成梁美人的时候,齐蓁蓁终于忍不住地开口,他对着有些走神的柔妃说道:

  “柔姨可是有心事,不妨和蓁蓁说说看,蓁蓁一定努力帮柔姨想对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