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靠种田重振侯门 第一百一十一章 蓁蓁首饰

《我靠种田重振侯门》第一百一十一章 蓁蓁首饰

作者:嘉遇清 字数:2777 书籍:我靠种田重振侯门

  淑太妃对于这些一贯都是不吝惜的,她知道只有多多去打赏地一些,不管是伺候的人或者彼此交好的人才会更贴心一些,毕竟双方的交好是相互的。

  更何况先不提她和柔妃的关系如何地亲近,便说是齐蓁蓁这女孩,经过这段时间地相处,便是她也颇为喜欢她,觉得这个女孩子虽然年纪小,倒也颇为聪慧,偶尔跟她说几句话,也总会有一些启发。.z.br>

  所以淑太妃对齐蓁蓁是存了几分欣赏的心思的,于是淑太妃从自己的梳妆匣子里面挑挑拣拣,看看有没有什么比较出彩的首饰之类的。

  齐蓁蓁的年纪小,原来不必戴什么太贵重或者繁重的首饰之类的,只要做工精细些就可以,所以淑太妃从里面挑出一对蝴蝶簪,又挑了一个镂空镶嵌红宝石手镯,她拿在手中看了看,只觉得这礼物送的倒也不算失礼,她口中带了几分感慨地说道:

  「我还记得这是我家里的陪嫁,也是我幼时所戴的,当时带入宫中原本是想着可以是常常看到的,只是后来过了这么多年,从江南入宫中,又一路到这平城当中,江南我已经许久都未曾去过了。」

  淑太妃的声音似乎带了些许的感慨,又带着些许的怅惘说道:

  「其实那真的是一段颇为自在又闲暇的时光,那时候没有那么多的争斗,一个人静静的学刺绣、弹弹琴、练练舞,听着姐妹间的闲话,如今想起来都不免有几分恍然,似乎还在梦中呢。」

  淑太妃说这些话的时候,旁人可能还不知道要如何地接话,可是赵姑姑却是知道的,她是跟着淑太妃一路从江南入宫的,作为淑太妃入宫的陪侍丫鬟,她在府中的时候就伺候着舒太妃,那时候淑太妃是世家赵家的小姐。

  因为是赵家家族的嫡女,又不仅长相出众,而且还颇为聪慧,所以那时的淑太妃就非常得家族的看重,自幼就请宫中的嬷嬷教导,她又素来聪敏,为人又和气,在那一带素有名气。

  后来正巧遇到了宫中的大选,她也顺利被择选入宫为妃嫔,虽然初出入宫时的位分并不算很高,可是因为她的出身颇高,倒也没有谁敢公然的为难她。

  后来因为她容貌出众得到了专宠,所以很快就升到了正三品婕妤的位置,后来在生下景王之后擢升为正一品淑妃,又因为她做事情稳重得体,还被赐予了协理六宫之权,可以说在当时的后宫之中,自然是有她的一席之地,而且还不低。

  那时候赵姑姑也跟在府中一样,一直在淑太妃的贴身伺候着,那时候舒太妃的身边虽然已经不来了很多宫女来侍奉,只不过她们都有可能是其她妃子安***来的人,只有赵姑姑她是自小就在她身边来服侍的,而且素来忠心,也素来对她地习惯最为熟知,伺候的也精心。

  所以比起其他的丫鬟,自然是赵姑姑更加得信任,而且赵姑姑在她身边来安排各种事情也妥贴,伺候也没什么错漏的地方,自然是淑太妃身边的最重视的那一个。

  而赵姑姑呢,她的这一位主子昔日在府中时便是嫡小姐,她也是小姐身边伺候的丫鬟,入宫之后又是宠妃,她又变成了宠妃身边的掌事姑姑,后来又因为淑太妃地位不俗,赵姑姑还在那尚宫局当中挂了一个女官的职位。

  可后来先帝驾崩后,淑太妃没了以往的尊荣,还好那一位齐皇后素来很温和,也愿意顾念她们几分,只是她还是与那些太妃们挤在一个宫中,等后来齐皇后求了那吩咐,说是可以放那未曾得宠或者宠幸一般的妃子们出宫,这情况才略微好了一些。

  只是后来的事情就更不必多说了,他们被从京中逃出来,一路到这平城当中,因为诸多的缘故,他们这一路上隐藏身份,快马加鞭的,路程上颇为仓促。

  后来到了平城之后,那些人原本还看着景王还年幼,还有

  些许的敷衍,还多亏景王手段高超,让他们都拜服,后来景王又忙着处理这平城当中的事情,在各个世家只见大都是虚与委蛇,淑太妃只是见到了这场景,自然不愿给他添麻烦,便只是自己一个人静静的待在这旺夫当中。

  她也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偶尔与赵姑姑谈论着过往的那些经历时,话语当中还有一点点怀念。

  赵姑姑她一直都在淑太妃身边贴身伺候着,对待淑太妃自然也是很认真,很忠心的,不仅是很忠心,这些年以来她们日日相处着,可以说就仿佛亲姐妹一般,只不过淑太妃倒像是并不怎么在意这些。

  可是赵姑姑却似乎是很在意这些,她对待舒太妃更恭谨了一些,丝毫没有什么张扬的意思,不过此刻听到淑太妃所言的那些话,她也是想起之前自己在府中的那些小姐妹。

  赵姑姑不比淑太妃是名门出身,她是一步一步慢慢地从一个刚被择选入府的小丫鬟一点一点爬上来的,刚开始她一直都在学规矩,她们那一批呗分进来的小丫鬟,如果规矩都不得体的话,便会呗打发到庄子上面伺候着。

  赵姑姑学的还算可以,被分到勒打扫院子的工作,后来到了园子里伺候,她凭着自身的勤快提拔到了小姐的身边做粗活的丫鬟,后来又因为做事沉稳,一步步被提到内院里,从一个三等小丫鬟爬到了一等掌事的大丫鬟的位置。

  后来又因为做事情聪敏,又从那几个一等丫鬟当中脱颖而出,才能跟着淑太妃来入宫,所以赵姑姑跟着淑太妃,这一路上所见的自然也很多,她望着淑太妃似乎有些感慨的模样,忍不住低声劝慰道:

  「娘娘如果记挂的话,不妨等景王归来之时,找他说一下,只不过先偷偷派人去打探一下,往江南送一封信,看看他们如何回答,如果有心想在这平城当中定居的人,娘娘可以把他给接来,也当是扶持自己的家族了。」

  却不料听到赵姑姑的提议之后,淑太妃连想都没想就微微摇了摇头说道:

  「罢了,你当他们没联络我吗?只是你又不知道素儿素来不喜欢他的外家,觉得他们太蝇营狗苟,一直仗着外戚的势力做事情,我之前劝说了几句,他虽然没多说什么,可我却也知道他似乎是有些生气了。」

  淑太妃心疼景王,她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在内院里面的女子,虽然在为人处事上有几分机敏,可却在大事上对景王没什么帮助,这也是她一直所感到愧疚的地方,而她出身于赵家,当初她生下景王的时候,赵家表现的非常地亲热。

  那些人都大都不算很出众,还有一些其它的筹谋和打算,等着景王渐渐长大了之后,他就很不喜欢外家的那些作派之类的,毕竟赵家虽然也算的上世家,可处事上并无什么出挑之处,只不过靠着姻亲关系立足罢了。

  比如说她的一位族妹也许到了郡王府为侧妃,还有嫁到侯府和伯府当中的,有时候淑太妃总会瞧见她们前来拜见。

  而景王却表现的很不喜欢这些,他还是主张自己去自立自强,而不时选择去依附着别人,把这些只当做是交易,淑太妃本来还为着自己的母族辩解过几句,只不过他知道今晚苏兰是个意志坚定的三言两语,自然收获不了他,他也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意思罢了。

  只是等后来他们两个失势的时候,淑太妃其实也是跟赵家写信来求助过的,毕竟不比她常年待在这宫中,与外面的这些联系的并不算很多,可赵家一贯在这边颇有一些经营,如果他们肯出手的话,她们在宫中也能过得自在一些。只

  只不过赵家却是表现的非常地漠然,她往回写了好几封信,却连一封回应都没有。

  所以淑太妃很快就看清了赵家的态度,在她还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自然是巴结和讨好,可等她一旦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他们就选择

  弃之如敝屡,甚至如别人一样对他多加践踏,等到她们到了这平城之后,赵家倒也是收到消息,很快又寄信过来,说想恢复两家交好的关系。

  甚至还在赵家当中找了一个女子,生得颇为聪慧,想着和景王自小定亲,两者关系可以亲上加亲一些,还说如果他们结了姻亲之后,自然可以全力帮助景王,只不过这话淑太妃却是从未相信过。

  所以现在听了赵姑姑的想法之后,淑太妃还是摇了摇头,与其说她是怀念赵家,不如说她是怀念她年少时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不需要去争抢些什么,也不会去暗中多想些什么,只需要自由自在的。

  赵姑姑听到这话地时候也很是无奈,一个是她曾经的主家,一个是如今叔太妃这边,她说哪边似乎都并不合适。赵姑姑闻言犹豫了片刻,正想开口多宽慰淑太妃几句,却只见对方不甚在意的摆了摆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