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宋雄 第三十章 军械专家 火枪陈规

《宋雄》第三十章 军械专家 火枪陈规

作者:曹家大叔 字数:2891 书籍:宋雄

  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四月十四皇城司,蔡京带领陈规及其女陈楠侯见,处理完皇城司的公事,便召他们进来,待简单的行礼完毕我便看着堂下众人便非常开心的说道:辛苦蔡太师了,本太子久闻陈大人素来对军械火器颇有研究,所以请蔡太师召你这个安陆县令入京师,免得我大宋对于陈大人这样的大才小用了。

  蔡京也哈哈一笑助攻道:陈大人,太子爷非常器重尔等,特意交代以礼待之,务必将陈大人请至京师也。陈规此时心里也是茫然的状态,一个是当今权倾朝野的蔡京蔡太师,另外一个则是当今的皇太子,也就是日后的皇上,能亲眼目睹这二位其中的一位已经是莫大的隆幸,此时二位竟然如此夸赞自己这个小小的地方县城县令,顿时满脸通红,竟然一下子不知道说啥为好,只是呆呆地愣在原地。还好此时站在他身边的女儿陈楠轻轻在边上喊了一声。

  陈规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跪谢道:下官谢太子,谢蔡太师赏识。下官一时激动,失态了失态了,还望太子爷,蔡太师恕罪也。说完便磕头不止。见状我便安慰道:陈大人请起,请坐,不要激动。蔡京在边上也是提醒道:陈大人先喝口茶缓缓情绪,等下太子爷还有示下给陈大人。其女陈楠便起身扶起陈规,安座于椅子上。

  待陈规稍微缓和过来,我便微笑着面对堂下众人说道:陈大人不要紧张,之所以将尔从县令任上调回京师,本太子是有意让尔发挥特长,去主持军器监研发和制造火器也。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如今我朝跟金国、西夏等国边界形势比以前紧张,而我大宋又没有天然的牧场适合养马,当然就没有培育出良好的马匹种源,导致我大宋再骑兵方面远远比不上他们。特别是东北方向,由于我朝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以后,就没有了天然屏障来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敌人跨过阴山则是一马平川之地,以步兵去阻挡重武装的骑兵无非是螳臂当车,增加无畏的伤亡也。

  故此,本太子听闻陈大人在火器方面和对守城之法有深入的研究,本太子想借用陈大人之所长,重点研究和开发圆管火器,以便日后在战场上对抗敌人的重甲骑兵,特别是金人的铁浮屠和拐子马。说到这里,陈规父女及蔡京也是明白了我的用意,但是蔡京有一点想不通的便是我是如何知道陈规这个人在火器方面有巨大的成就的。只好让他慢慢想咯。

  而陈规听闻我是任用他来研制火器,这就说到了他的特长就兴趣上,顿时也感觉轻松了不少。但是自己对于火器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初级层面,包括使用的还是竹筒子做火枪管,然后是喷发火药,这事在京师的太子爷是咋知道的呢?对于这个疑虑便一带而过,想到这里也就缓过神来回答道:谢太子爷赏识,下官对圆形火器也只是略有研究,目前还谈不上成熟,当然下官会竭尽所能,尽力而为。对于守城之法,下官亦是在逐步的完善中,还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所以在此下官不敢妄言。

  对于他这种中规中矩的答复,我便顿时心生好感,毕竟要是夸大其词的话,我倒感觉这人不可靠,做技术的虽然有点木讷不够灵活,但是有这份实事求是的心态就够了。我便接着跟陈规说道:陈大人请放心,本太子爷的意思也是研发,至于能不能研发成功或者何时研制成功,本太子并没有硬性要求和时间。你尽可不要有任何的顾虑和不安,另外本太子想调任陈大人为京师军器监副监,主要来负责此事。因为至隋唐孙思邈发明火药以来,在军事应用方面本太子尤感不足。目前大宋虽然有了震天雷等火器,但是其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没有将好药的特性彻底发挥出来,只是多用于烟花之类的多。

  蔡京听罢也是尴尬一笑,接着说道:启禀太子爷,此言甚是,目前全国各地每年征收上来的弓弩、甲胄进入兵器库的有上千件,其中竟没有一件锋利、结实、便利、实用的。据报一些州、府的兵器作坊的工匠极为缺乏,竟到大街上临时抓人来顶替,他们制造的兵器只能说是形似而已。兵器库的官吏也只是点清数量,收藏入库,是否能用就不管了。所以,保存的兵器虽多,大多数却是不合格的产品。平时做事如此,到了战争时想要取得胜利,把外族的军队挡在边境之外,国内也能平息盗贼,要想这些所谓的兵器发挥作用这是不可能的。可能潜意识里就是和平太久了,全国上下没有那种战争的紧迫感,所以对军备军械如此的放松,但是军械的配件如金、木、丝、麻、筋、胶、角、羽等材料可都是老百姓通过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没有任何理由让工匠毁坏它们,太可惜了。

  听到蔡京的提醒,我便会意了他的意思,便跟陈规说道:蔡太师所言俱是事实,陈大人不仅要研发管装火器,对于我朝的梢砲也要加以改进,另外像对已经有的震天雷的火器也是将其升级,以便使其更适合现在战场的实际情况。听我说完蔡京便投来赞的眼神,而陈规更是行礼道:下官谨遵太子爷和太师示下。

  见搞技术的都这么沉闷,事情也已经交代的差不多了,我便直接跟蔡京说道:蔡太师,想办法委任陈县令为军器副监长,提四品职,负责弩坊署、甲坊署、梢石火砲、震天雷等兵器制造升级,特别是要研发管形火器的武器。及南坊兵校和北坊兵校顾问,另外可随时行走文思院。另外为了集合更多的力量来协助军器监的火器研制工作,蔡太师给全国各地的州、府去函,将各地高级工匠及对火器等军械有特长的工匠抽调京师军器监协助陈大人。

  蔡京满脸笑容回复道:谨遵太子爷示下。老臣回去即可办理。另外老臣将函文增加一条,若是地方州、府的私人作坊有精通军械的,也一并调任京师军器监。我便满意的点了点头,心想姜还是老的辣。只是陈规父女在一边又呆住了,久久不能回神。蔡京便轻声提示道:陈大人?陈规才恍然道:启禀太子爷,下官寸功未立,就连升多级,直接到四品官职,这会不会太唐突了。蔡京哈哈一笑道:陈大人还是赶紧谢恩吧,对于人才太子爷都是不拘一格的,别文绉绉的了,把感恩的心用在研发火器上,也算是对的起太子爷了。

  此时陈规父女才下跪道谢:下官谢太子爷提拔之恩。定不辜负太子爷之期许。有陈规这个态度就可以了,我相信这是他的真心话,也相信他不会让我失望。便微笑对他们说道:诸位,目前正值朝廷用人之际,望各位恪尽职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尔等下去办差吧。众人皆应答行礼告辞而已。

  陈规字元则,密州安丘(今属山东)人。陈规是明法科进士,早年读过兵家著作,历任通职郎、县令等职。陈规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在《守城录》四卷中。《守城录》按内容分《靖康朝野佥言后序》、《守城机要》、《德安守御录》三部分,着重于对守城用兵之道的阐发,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军事防御专著。在《守城录》中,陈规针对前人城池攻防战的得失结合自己的军事实践,较早提出了重城重濠、守中有攻及使用新式火枪等城邑防御战理论和方法,可谓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在中国兵家思想史上最早的和比较明确的表述了。他的“守中有攻”既是战术思想,又是战略思想,对当时和后世的军事理论和实践有重大影响。此外,其内容还被后世诸多兵书所引用。如明朝钱旃的《城守筹略》就是以《守城录》为启端,在此基础上加以深入研究并扩其范畴而来。

  陈规守德安(今湖北安陆)时,发明一种管形火器,叫“火枪”。火枪是用巨竹制成的,每支由2人拿,先把火药装在竹管里,在临阵交锋时,点着后,用它来烧敌人。管形火器的发明,在火器史上是一大进步,近代的枪炮就是从原始的管形火器慢慢发展而来的。

  守城机要着重阐述了火器用于攻城作战的条件下,如何改革城防体制,建立重城重壕,扩大防御纵深的问题,并建议收缩四方城角,使敌不能夹角施炮;拆除瓮城,改筑护城墙;将旧制吊桥改为实桥,多设暗门、突门,以利于守军随时多路出击。特别是在守城战法上,强调只守不攻是“自闭生路”,守中有攻才是善守城者,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城守理论,对南宋时期的守城作战有较大影响。

  金军入侵,杀死镇海军节度使刘延庆,其部下祝进、王在逃散成为盗贼,侵犯随、郢、复等州。陈规当时是安陆县令,率领勤王士兵奔赴汴京救援,到蔡州,因道路阻隔而返回。恰逢祝进进攻德安府,知府弃城逃走,当地父老百姓请求陈规代理知府之职帮助守城。陈规派遣弓箭手张立率兵征讨祝进,将他击退。不久,王在又与祝进会合来犯,用炮石和鹅车进攻城东门,陈规亲自指挥作战,连战连胜,王在与祝进两人非常害怕,率众逃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