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宋雄 第二十七章 张觉事件 雪上加霜

《宋雄》第二十七章 张觉事件 雪上加霜

作者:曹家大叔 字数:2904 书籍:宋雄

  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四月十三夜,汴京城西梁师成的府邸,只见检校太傅梁师成、宦官谭稹、大内总管李彦、宰相兼中书侍郎李邦彦、少师蔡攸等人围坐在一起。梁师成作为主人命人给大家沏茶后便说道:今日召集诸位前来,是想听听诸位对皇上南巡之事有何看法?因为都是自己的党羽,所以梁师成一开始便不客套,直接切入主题问道。

  李邦彦便接着说道:这是好事啊,素闻江南景美人秀,要是有机会侍驾,那必将可以一饱眼福也,此乃人生一大快事。梁师成鄙视的望了一眼李邦彦说道:王宰相,今日我等商议之事,事关诸位前程,望严肃点。见这位隐相发话这么说了,李邦彦也就只好收起自己放荡的态度,尴尬的微笑点头示意。

  李邦彦原名李彦,字士美,怀州(今河南沁阳县)人,父亲李浦是个银匠。黄河北岸的怀州(今河南沁阳),是河东路(相当于今山西省)通往京师汴京的必经之路,官员、商贾、赶考的举子、各色人等一天到晚从这里经过,络绎于途。怀州城里有个银匠,叫李浦。李浦有个儿子叫李邦彦,长得身材高大,模样俊俏。李浦待他如同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一切由着他的性子,不敢严加管束。李邦彦便整日在闾巷市井间厮混,养成了浮浪轻薄的习性。举凡斗鸡走狗,蹴踘赌博,狎妓漂娼,讴谑骂街,一切猥琐卑鄙之事无所不为,无所不能,活脱脱一个市井小痞子,而且他自号李浪子。

  李邦彦这个浑身上下、从里到外透着痞气的浪子,书没读多少,脑袋瓜倒蛮聪明的,嘴巴子也十分乖巧伶俐,作起文章来才思敏捷,飘逸洒脱。他还经常采缀街市俚语填成词、谱上曲,如同现在的通俗流行歌曲,被人们广泛传唱。李浦虽然只是一个手工匠人,目不识丁,疼爱儿子,更希望儿子能有出息,尤其不愿看见儿子当一辈子痞子。他绞尽脑汁四处打听诱儿向善的良方。有人给他讲了孟母择居的故事,以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李浦恍然大悟,心想,孟母能搬家,我就不能请人吗?那些经常路过怀州的举子们,个个都是饱学之士,何不把他们请来,与儿子结为朋友呢?时间一长,或许邦彦真能学习他们的样子,混上个把功名呢。

  于是,李浦每当听说有去京师赶考的举子路过怀州,都要低声下气地把他们请到自己家里,倾其所有殷勤款待。举子们需要礼物的,李浦就施展自己的手艺为他们打造银器,举子们盘缠不足的,李浦就拿自己的积蓄慨然相赠。人们称他这种做法为结秀才缘。举子们既然受了李浦的好处,自然要替他办点事情,除了照他的要求和李邦彦一起谈词论文之外,还到处为李邦彦扬名。从此不少人知道了怀州有一个风流奇才李浪子,还有一个热情好客的李银匠。路过怀州的举子们纷纷不请自到了,一半贪图白吃白拿的便宜,一半冲着李邦彦的浪名。

  后来,李邦彦到了汴京,入补为太学生。大观二年(1108)以上舍生第一名及第,授官秘书省校书郎,又试用为符宝郎。李邦彦来到花团锦簇的京华胜地,越发痞性大发,宣扬自己的志向是要: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毬,做尽天下官。朝廷谏官们看不惯他的这套做派,上书弹劾他放纵不检,罢其符宝郎,复为校书郎。不久将他赶出朝廷,又以吏部员外郎领议礼局之职,出知河阳。三年任满后才回朝廷任起居郎。

  李邦彦意识到,要做尽天下官,就必须找靠山。经过悉心钻营,他和大宦官梁师成拉上了关系。对梁师成百般阿谀逢迎,哄得梁师成满心欢喜,举荐他才学出众,风姿俊美,接连提拔他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宣和三年(1121)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一下子成了执政大臣。宣和五年(1123)二月又升为尚书左丞。这年四月,李浦病死,父因子贵,这个目不识丁的银匠竟被追赠为龙图阁直学士,谥号宣简。李邦彦居家守丧仅一年,宣和六年二月起复,再任尚书左丞,更进一步地与梁师成、蔡攸等相勾结,狼狈为奸。当年四月,李邦彦拜为少宰、中书侍郎,堂而皇之地成了宰相。李邦彦身为宰相,除了对梁师成等阿顺趋媚逢迎谄谀之外,就是继续地风花雪月,放浪形骸,对军国政事毫无建树,京城人称他为浪子宰相。

  哎、此时真的是佩服宋徽宗老爷子,身边都是些啥人呢,这种人竟然也能当宰相,叫天下的读书人情何以堪呢。宦官谭稹便不屑说道:浪子宰相还是那么老不正经,今日梁太傅所言甚是,圣驾南巡之事事关我等前途,据内廷消息,可能改朝也是有可能也。众人一听顿时紧张了起来,便示意谭稹继续说明白点,谭稹只好接着说道:据内侍禀报皇上宠爱之妃子皆在整理心爱之物,预计都将打包前往南方,这可不是普通的南巡吧。这简直更像是在是搬家。

  当方腊起义之初,谭稹首先奉命统军出征。以后,童贯出任江淮荆浙宣抚使,谭稹改任两浙制置使,两人遂共同带兵南下,朝廷遣领枢密院事童贯、常德军节度使谭稹二中贵率禁旅及京畿、关右、河东蕃汉兵制置江、浙。宣和五年,童贯致仕后,谭稹出任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继童贯之后成为主持北方前线防务的主帅。谭稹在任内曾招募当地数万汉人为义胜军。金军将辽燕京等地归还宋廷后,文臣王安中出任燕山宣抚使,宦官谭缜为河东北宣抚使,负责北部防务。王、谭二人对金朝的动向缺乏清醒的认识,盲目招降金南京留守张觉归顺,加之在其它一些事情上处理失误,遂诱使金军着手对宋展开攻势,而原来归顺北宋的辽军将领也转投金朝。

  张觉事件:张觉是辽国时期的平州人口,中过进士,在金国进攻辽国前后,担任辽兴军(即平州)节度副使。恰逢有人发动叛乱杀掉了节度使,作为节度副使的张觉被推举出来继任为节度使。天锡帝耶律淳死时,张觉已经预感到辽国必败,所以准备起后路来。他召集了五万人和上千匹马,暗地里训练着。萧太后占据燕京时期曾经派一个叫作时立爱的人来替代他,被他拒之门外。

  金国拿下了燕京。由于燕京要还给北宋,只有张觉所在的平州,以及附近的营州和滦州是金人一直不肯放弃的。这三个州还在辽国将领手中,面平州又是三州中最重要的一个,金国人决定招降张觉。当时,江国的大臣左企码、康公司等人都已经投降了金人,他们都认识张觉。阿骨打询问张觉的状况,康公强认为张觉虽然狂妄,但缺乏智谋,不如首先把他稳住,然后慢慢处理。如果直接对他用兵,是逼迫他立刻造反。于是金国任命张觉继续担任平州节度使。

  康公粥求自前住平州劝说,张觉决定投靠金国。在辽国尚存时,燕京是国家的南京。但后来燕京还给了北宋,所以金国就将平州设为南京,张觉作为南京主官,也被授予了象征宰相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职位。

  宜和五年(公元1123年)五月,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去世,继承帝位的是他的弟弟完颜吴乞买。吴乞买即位后,将辽国的大臣都送回到原辽国境内的南京(平州),其中有四位最主要的大臣分别是左司马,曹勇义、虞仲文和康公司。张觉却已经决定叛离金国。在当时,残辽势力的发展恰好进入一个小高潮期。残辽势力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在西北,天祥帝又在大漠之南聚集力量开始进行军事骚扰,而在东北,辽国大将萧干跑到了奚人的地盘上自称皇帝,随时想打回燕山以南。五月十四,张觉试图与残辽势力联合,于是将四位大臣抓起来,宜判十大罪状后将他们杀掉,举起了叛乱的大旗。营平滦三州纷纷脱离了金国的控制。

  张觉的叛乱给刚刚生效的宋金和约带来了两个麻烦。第一个麻烦是,当初金国将许多燕京地区的老百姓带走,重新安置在了平州地区,张觉下令这些老百姓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回到他们的家乡。百姓们于是拖家带口重新踏上了归家之路,回到燕京的家后却发现,他们的土地都已经分配给了郭药师的常胜军,成了军屯土地。没有了土地,老百姓有的就近安置,有的跑到了更远处,脱离了官方的户籍。老百姓不知道,宋金和约有关于追踪因战争逃散的难民的协议,不管是哪一方的人民逃到对方的领地,对方都有义务将其送回。按照协议,这些从平州逃回的百姓都必须送还给金国,可困难的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统计方法,北宋政府并不知道有多少人回来了,也不知道他们在哪儿。

  第二个麻烦是关于张觉本人的。张觉叛离金国后发现,残辽势力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么强大,如果不想被金国击败,必须投靠更大的靠山。张觉派出了几位说客前往燕京长官王安中处,试图说服北宋接纳他。如果北宋接纳张觉,就意味着彻底背离了宋金和约。和约中规定,双方的疆界不得变更,也不得接纳对方的叛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