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异世界之君临天下 第301章 东郡廷议

《重生异世界之君临天下》第301章 东郡廷议

作者:临城的雪 字数:2982 书籍:重生异世界之君临天下

  秋风瑟瑟,再过一段时节便是秋收的好日子,农忙了大半年,百姓们都盼着今年是个好年景,关中大平原,大片大片的麦田随着秋风吹拂摇摆不定,看起来又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壬寅年,九月初七,东郡发生大规模民变波及数县,铭县、郝县、两县县令被暴民所杀,郡守李尚紧急派驻军前往平叛……

  清晨,霍铮带着众臣急匆匆奔向步寿宫找陛下商议国事。

  章台宫内,穆晟仔细阅读了一番东郡传来的奏章,面色凝重,他预想过随着大晋换了话事人,又是新君继位,自己又威望不足,原关东各地应该会有人出来搞事情,只是没想到事情会闹的这么大,即便是先帝在位期间也闹出过越郡事件,那主要是境内有人勾结外族所致,内部还从没出过大规模民变这档子事。

  杨谨上前道:“陛下,群臣已经在四海殿等候朝会。”

  穆晟道:“嗯,朕知道了。”

  这件事不是事,肯定得在朝会上讨论出一个子丑寅卯,穆晟便移驾建章宫,四海归一殿听政。

  众臣见皇帝驾到,躬身行礼。

  还未等皇帝发言,左丞相霍铮上前进言道:“陛下,今早东郡的奏章陛下可曾看过。”

  穆晟颔首道:“朕已经看过了,霍相国,您看看如今东郡出了这么大的事,该如何善后?”

  霍铮神态自若,道:“陛下,老臣相信郡守李尚的能力,不过是一群目无王法的暴民而已,很快就能镇压,料想过不了几日,平叛成功的捷报就会入京。”

  穆晟颔首道:“好,有相国大人这句话,朕就放心了,不过朕想知道这场叛乱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霍铮道:“启奏陛下,臣以为不过是关东旧地至今难以适应我朝律令闹出的事端,臣提议,为震慑关东旧地,我朝当修订更严厉的法令颁行全国,以震慑群丑。”

  霍铮心腹卫尉高重第一个跳出来,进言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关内诸郡县早以归附王化,法令不宜轻动,先帝在位期间扫平关东诸国推行本朝律令就导致关东旧地年年造乱,为稳定局势,只能在缓推行,后来又专门针对关东旧地制订了一套新法令,比起旧法,新法实则要宽仁许多,如今关东旧地依旧造乱,臣以为还是新法过宽所致,臣也认为若法度不严,不足以震慑下,如今我朝一统下二十五年之久,是该废除过去为关东旧地修订之法,从严治国是为正途。”

  霍铮之弟,郎中令霍俊上前道:“臣附议,相国大人老成持重,可一劳永逸解决关东旧地之良策,非常之时,当用重典治国。”

  霍铮之弟,中尉军统帅,中尉霍启一向沉默寡言,只是安静的看着朝中廷议,并未表态。

  霍俊言罢,由霍铮提拔起来的众官员纷纷上前附议,同意修改法令,竟然有过半朝臣支持废除法令,可见霍铮几乎已经完全把持朝政,让穆晟深为忌惮,确也毫无办法,霍半朝之名,果然不虚。

  此时九卿之一的太仆司马覃上前反对道:“启奏陛下,臣不认为现在是修订法令的最好时机,就算是修改法令也得等到东郡平叛后我们在讨论修改法令之事,当务之急是朝廷需颁行明旨尽快安抚东郡百姓,不要与叛匪搅和在一起,以免形势恶化。”

  奉常张熙上前道:“臣附议,司马大人言之有理,对关东诸郡县不可法令过严,东郡事件或许另有隐情,或许是有一些反动势力在背后挑唆民众造反,朝廷行事当剿抚并重,不可在这关键时刻火上浇油。”

  治粟内史田坚也上前进言道:“启奏陛下,臣赞同张大人以及司马大人之言,臣并非晋人,乃关东旧地安阳郡人士,列国纷争时代就是地道的鲁国人,过去我田氏历任鲁国上卿,我父田敖曾经更是担任过鲁国丞相之职,臣的话还是有些参考价值的。”

  “诸位大人,关东旧地风土人情大异于关中,当年晋军如雷霆万钧之势不过短短十年功夫就平定关东诸国,但一统下的时间太快,国家扩张过于迅猛,如此广袤的领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治理起来本就困难重重。”

  “再者,关东诸国立国短的也有数百年,长的立国近千年几乎与大禹朝同寿,各国旧法已经充分适应帘地的风土人情,刚刚卫尉高大人就的很对,先帝在位时期,就强推过晋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最后才重新针对关东旧地专门制订了一套适应关东旧地的新法,才最终安定了局势,先帝高瞻远瞩,臣深为佩服。”

  “如今居然又要修法,甚至还要从严治国,实非良策,若真如此行事,关东旧地恐民心不附,到时候闹事的就不仅仅只是一个东郡,臣以为修法乃祸国之策,决不可校”

  此言一出,朝廷众官员都面面相觑,张熙与司马覃二人反对好歹还稍微有所顾忌,田坚今日上来就完全不给当朝宰相霍铮一点面子,上来就拿先帝旧例压制修法派的人,最后几句话,修法乃祸国之策,掷地有声,基本是当众甩了左丞相霍铮一记耳光,如今霍相专权,还敢这么,这个官就别做了,基本就是很快被排挤出朝廷的下场。

  果然霍铮脸色微变,但并没什么,好在手下弟自会上前主动维护老大。

  少府邹单上前道:“田大人此言大谬,当年先帝新法既然有用,为何如今东郡依旧发生民变?我大晋自武公变法以来,不法古,不循今,事有变化,旧例不可循,如果当初我晋国还因循守旧,一切遵循礼制,何来我大晋如今一统下之千秋功业?臣赞同相国大人修法之论,请陛下圣裁。”

  还未等皇帝表态,又有几名官员跳出来进言。

  一名干瘦老头上前进言道:“启奏陛下,臣博士官鲍佑,老臣有一言可为我大晋定万世之策,我朝坐拥下七十二郡,领土如此广袤,各地世俗语言差异极大,臣以为我大晋当效法前朝行分封之策,宗室子弟各领一国拱卫中央,世卿世禄,传之万世,大禹朝传国一千四百多年,珠玉在前,我朝当效法古制。”

  鲍佑此言一出,着实吸引了霍相一派的攻诘,这年代居然还有人死抱着分封制不放手?

  郎中令霍俊立即上前语带嘲讽道:“鲍博士得好啊,既然分封制好使,那前朝是如何灭亡的?各地诸侯不受子节制,拥兵自重,鲍博士可曾记得前朝禹灵王在位期间不过是想重立太子,便引发三侯之乱,兵连祸结十多年,堂堂子居然被臣下逼死自缢于内廷,灵王薨,三侯争权引发兵乱,将繁华一时的王都丰京城抢掠一空,烧为白地,这就是你想看到的结果?鲍博士管理我朝史集,应该比我更清楚当年之事,你鲍博士如今重提分封才是真正的包藏祸心,祸国殃民之策,该杀。”

  干瘦老头鲍佑嘴唇颤抖,指着霍俊,道:“你……你…那三侯威逼子,以下犯上,慈猪狗不如的乱臣贼子,自是遗臭万年,当年也并非下诸侯都是如三侯那般寡廉鲜耻之辈,三侯之乱,我晋国先君桓公在位,不也号召下诸侯起兵诛杀三侯,拥立孝成王顺利继位而受封公爵,若无桓公这般忠义之士,下都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言罢,鲍佑剧烈的咳嗽了几声,显然把老头气的不清。

  几位与鲍佑交好的博士官也纷纷上前来与霍俊等人激烈辩论,实际上下刚刚统一的时候,如鲍博士这般保守派与左丞相霍铮、前右丞相崔琰就为此事辩论过,先帝当然不会听这些守旧派的。

  当然晋国变法后就一直是变法派官员当权,也就是法家当权,实际上这个时代是没有法家一的,变法派也不会自称自己是法家,法家这个称呼是后来学者为了归类战国以来主导变法的这群人,专门给起了一个名字。

  这些保守派老学究就很像后世的儒家,他们自然无法撼动这些法家当权派,到底,这就是社会大转型时期的正常现象,新旧思想,两种管理体制都各有拥护者,就如同后世周秦之变。

  汉王朝建立后实行郡县封国二元制,也是这两派思想斗争妥协的结果,最终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西晋武帝司马炎行分封又搞出一个八王之乱,致使华夏沦为夷狄牧场,如此惨痛的历史教训,后世帝王就再也没有摇摆过,至此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百代皆行秦政法,如今这个异世界的晋王朝显然也处在相同的历史关键转折点上,扮演的就是当年秦朝的角色。

  穆晟作为穿越者当然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鲍博士之言他也就听个乐,根本没往心里去,搞分封那就是开历史倒车,历史反复证明,国家想要强大,就必须走中央集权这条路,集中力量办大事才是正途。

  如后世那些欧洲列强之所以后来居上,除了科学革命,也是通过政治经济改革,海外殖民掠夺,终于使得各国王室有实力强化王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才充分释放了国家潜力,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列强。如果国内还是一盘散沙,地方上各吹各的号,各地诸侯对中央阳奉阴违,那就跟南疆泰沙王朝一个下场,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空有雄厚国力却连昔族这种二流国家都打不过。

  看着堂下众臣吵成一片,左丞相霍铮也是不胜其烦,咳嗽了一声,道:“诸位大人肃静,咆哮朝堂,成何体统。”

  霍铮转过身对皇帝,道:“启奏陛下,臣提议,今日廷议暂缓。”

  穆晟闻言道:“好,那就退朝吧,等东郡奏章到了,我们再议。”

  杨谨高声道:“陛下有诏,廷议暂缓,退朝。”

  众臣闻言,便陆续离开了大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